合法性策略论文-张慧玉,沈煜,眭文娟,李华晶

合法性策略论文-张慧玉,沈煜,眭文娟,李华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法性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创业型企业,组织合法性,话语框架策略,多模态话语分析

合法性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玉,沈煜,眭文娟,李华晶[1](2019)在《创业型企业话语框架策略与合法性构建:基于成长阶段的纵向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信息时代的组织话语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传播,是创业型企业在资源局限、时间紧迫情况下实现合法化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以创业期的淘宝网(2003-2014年)为研究对象,基于其代表性广告话语,尝试刻画、剖析组织合法性的话语构建过程。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与系统图像语法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显示,创业型企业在初创期主要运用发挥话语框架策略构建基本的实用合法性与道德合法性,在快速扩张阶段同时运用发挥与延伸策略进一步维护、增强这两种合法性,在稳定成长期则综合运用延伸、桥接与转变策略重点构建道德合法性与认知合法性。从企业成长阶段来看,话语框架策略与组织合法性之间呈现出协同演进关系。本研究通过跨学科理论与方法丰富了关于话语与组织合法性动态关系的研究,同时为创业型企业的合法性构建带来实践启示。(本文来源于《南方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朱兴涛,李琳琳[2](2019)在《合法性建构:民办社会组织的行动策略研究——以吉林省Y志愿者协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办社会组织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和有效治理力量,合法性建构是影响其成长环境不断优化和治理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性因素和保障性条件。从民办社会组织的发展实践来看,政策合法性是民间社会组织获取生存空间的现实依据,社会合法性是民间社会组织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路径,内部合法性是民间社会组织取得市场认同的客观要求。本文以吉林省Y志愿者协会为例,具体分析了社会组织通过主动寻求正式注册,积极参与政府活动,依托高校联建,拓展社会关系,规范组织运营,注重品牌打造,联合辐射带动等行动策略。推动了民办社会组织合法性身份的建构、合法性资源的获取以及合法性能力的提升,从而在有限发展条件下实现了合法性的有效建构。在阐明了民办社会组织合法性建构路径及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民办社会组织自主性建构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工作》期刊2019年03期)

刘蕾,董欣静[3](2019)在《社会创业的合法性获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社会创业活动蓬勃发展的浪潮下,社会创业的高创办率与低成功率之间存在矛盾。新企业如何跨越"合法性门槛"?合法性如何影响社会创业的成功率?社会创业可以采取哪些合法性获取战略?这些都是目前创业企业关注的焦点。基于组织新制度主义合法性理论,以格莱珉银行为研究样本,区分合法性的不同类型以及合法性获取战略,探究其在创业初期受到的合法性制约、所需的合法性来源以及获取合法性战略所采取的措施。从规制、规范、认知叁类合法性对社会创业进行分析,探讨社会创业合法性获得的途径,为提高社会创业成功率提供借鉴经验。(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武静,周俊[4](2018)在《合法性视角下社会组织“进社区”的耦合策略分析——以上海市L机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组织虽然能够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入社区,但仍然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策略获得社区认可和接受,并实现组织发展。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研究表明,L机构综合使用"顺从环境""控制环境""选择环境"与"创造环境"等策略获得社区在场主体的认可和支持。同时,社会组织在"进社区"过程中需要对合法性要求与效率要求进行"选择性耦合"。为避免社会组织过度"耦合"或"脱耦",政府需要提高公共政策与社会期望和社会组织专业规范的契合性,社会组织也应该更加关注能力建设,以提高环境适应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陆姗姗[5](2018)在《组织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态势的影响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企业已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是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的公民组织。企业作为一个兼具经济和公民属性的组织,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被权威机构及其利益相关者承认、支持和认可,即获取组织合法性。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不断成长,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公民,其组织合法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组织合法性而且给国家和社会带了巨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合法性压力是阻碍企业获取和维持其组织合法性的重要因素,危机发生后企业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组织合法性压力,其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媒体、行业、公众和其它社会组织等。长期以来,企业管理研究者大多关注于经济理性方面的研究,较少考虑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随着新制度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日益增多的研究者们开始着眼于企业管理中的制度和外部因素。近年来,企业组织合法性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拓展和丰富:从过去被动的企业危机应对,到主动地进行危机信息沟通,再到战略性地实施企业社会责任(CSR)活动来提升组织合法性。企业发生危机后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合法性压力,因此企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和应对危机,具体包括危机前的准备和预防、危机中的信息披露和沟通以及危机后的责任追究和处理等。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出发,分析了组织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信息沟通效果的影响,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事件责任追究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实施CSR活动来提升组织合法性叁个方面展开了研究:首先,研究了组织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信息沟通效果的影响。研究以2007年至2017年间巨潮资讯网公布的160条深沪上市公司安全事故公告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组织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信息沟通决策及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危机公告发布及时性来看:企业面临的规范和认知合法性压力越大,企业越害怕组织合法性的丧失,危机公告越缓慢;企业面临的规制合法性压力和危机公告及时性呈倒U形关系,即规制合法性压力适中时企业危机公告发布最及时。从危机公告内容角度来看:认知合法性压力会增加危机公告中的描述性内容和实质性内容;规范合法性压力越大,企业公告中的描述性内容越多。从企业危机归因及态度来看:规范合法性压力越大,企业越倾向于将危机归因于组织内部且危机应对态度更积极;企业面临的规制合法性压力越大,企业越倾向于进行外部归因。总之,不同维度组织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信息沟通的时间、内容、质量及效果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企业发生危机后应当及时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来降低危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并修复组织的合法性。其次,检验了组织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事件责任追究的影响。以2003年至2014年间的150起国家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不同维度的组织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事件责任追究的影响。研究发现司法环境压力与行政处罚人数、司法处罚人数和处罚的及时性都显着相关。司法环境压力越大,对企业危机事件的调查处理越迅速,责任追究力度越大。媒体关注压力会增加司法处罚人数并提高事故处理的及时性。行业合法性压力会加大对企业危机事件的责任追究力度。企业所有制压力则会减少司法处罚人数。综上所述,当作出事故处罚决定时应当充分考虑组织合法性压力的影响作用,进而提高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的公正和效率。最后,从组织认知合法性提升角度,分析了企业实施CSR活动的策略选择。研究以2016年国内122场由企业冠名赞助的马拉松比赛作为样本,分析了企业CSR沟通和战略匹配策略对组织认知合法性提升的影响。研究指出企业可以通过主动实施CSR活动来提升组织的认知合法性。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实施CSR活动时的CEO参与、新闻发布、以及两种CSR匹配方式(功能性匹配和形象性匹配)都会显着提高企业的认知合法性。此外,研究还发现功能性匹配能正向调节CEO参与对认知合法性的影响效果;负向调节新闻发布对认知合法性的影响作用。该研究结论能指导企业更好的实施和管理CSR活动,帮助企业自主管理和提升其组织合法性。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创新性地将制度视角和战略视角下的组织合法性研究相结合,整合成了一个综合性研究框架。研究首先基于制度视角研究了不同维度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态势的影响,接着从战略视角分析了企业的CSR活动策略对组织合法性提升的影响,研究揭示并验证了组织合法性的制度和战略双重属性。第二,文章率先从组织合法性压力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维度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发展态势(具体包括危机中的信息沟通和危机后的责任追究)的影响作用,丰富了危机情景下的组织合法性相关研究。第叁,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样本选择的都是近年来企业真实发生的危机事件,能真实反映组织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的影响效果,弥补了以往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验法来设置虚拟情境研究组织合法性及企业行为的不足。第四,研究拓展并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模型。首先,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和危机情境沟通理论(SCCT),提出了合法性压力下的企业危机信息沟通策略模型;随后,基于威慑和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企业危机责任追究及其社会学习效应的理论框架;最后结合信息沟通和战略匹配理论从组织认知合法性提升角度提出了企业CSR活动实施策略选择模型。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为企业危机管理和组织合法性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危机应对中的企业信息沟通决策效果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企业的信息披露动机并指导企业在危机情境下进行恰当的信息沟通,从而降低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危机发生后的组织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影响研究可以为政府及监管部门对企业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提供决策依据,确保事故调查、监管和处罚的公正、透明和高效;企业也可从中汲取教训,加强自身的安全管理,最终提高社会安全度并促进和谐发展。基于CSR活动实施的组织认知合法性提升研究有助于指导企业更好地进行CSR活动策略选择,帮助企业自主管理和提升其组织合法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1)

戴小艳[6](2018)在《台湾“树德”公益组织在大陆地区的合法性困境与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市民社会核心力量的社会组织呈现井喷式的发展。然而,于新兴的社会组织而言,政府作为主动推动转型的主体,在这场转型中仍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在权力分配格局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便意味着,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与政府的行为和态度密切相关。社会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需要服从某些“规则”,它们或者相对稳定,或者不稳定。正是由于支持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制度”的缺失,才使得“策略”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行动策略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本文选取具有境外背景的树德公益组织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以该组织志愿者身份通过深入组织内部,对组织在大陆地区的活动开展,合法性获取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资料搜集,将社会组织的发展置于我国社会转型的环境下,并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和结构行动理论,以动态的视角,探析社会组织在大陆地区为获取合法性所采取的行动策略进行了详细剖析与描述。结合个案,具体分析了合法化受阻的原因:一是对境外社会组织的政治风险存在疑虑;二是双重管理体制限制境外社会组织注册;叁是法律未规定政府部门具有接收境外社会组织义务。根据社会组织遭遇的合法性“高门槛”,解读了个案合法化路径行动策略:运用借力性关系撬动合法性;通过强人领导策略;以项目为平台搭建合作桥梁;构建互惠利他链策略;善于把握政治机遇契机。进而从其获取合法性的行动策略为其他处于合法性困境中的社会组织逐步突破制度障碍,提出了适应性提升启示:突出政治合法性获得入驻大陆许可;重视政府公关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等,以期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0)

王籍慧[7](2018)在《司法策略的合法性建构:以乡村司法为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期,传统纠纷解决方式的衰退以及乡村司法所遭遇的阻碍为司法策略的产生提供了契机。我国当前司法策略的建构逻辑是一种"问题—策略"逻辑,这一逻辑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容易迷失在诸多"问题"当中,忽略司法策略本身的合法性建构。从"问题—策略"逻辑向"目的—手段"逻辑的转向是建构司法策略的前提,更能契合于司法策略的内在合法性建构。基于"目的—手段"逻辑,司法策略的合法性建构可以从目的和手段两方面进行:司法策略目的的合法性规制取决于政治治理目的和司法良好运行目的之间的平衡;司法策略手段的合法性建构必须依托于它作为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一种程序性互动方式本身的规范性建构。(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苏海泉[8](2018)在《多视角下的组织合法性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法性反映了组织被环境接受的程度。组织获得合法性,意味着组织行为与当前社会系统所共有的法律制度、文化观念和社会规范相一致,其生存和发展将得到环境的持续支持,因而组织需要了解并掌握关于获取合法性的策略行为。文章通过对合法性策略已有文献的回顾,梳理出经济理性、社会政治和历史权变叁个不同的视角下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李郁君[9](2017)在《制度创业策略、网络结构和合法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转轨的背景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业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颠覆和重构,催生了一大批与互联网融合的新兴行业。然而,由于各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监管存在滞后性,所以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面临的首要考验是能否获得合法性,即获得政府、市场以及公众的认可。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业策略努力获取合法性,因此有必要探讨合法性的内在获取机制。本文基于创业网络的视角对制度创业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制度创业策略与合法性的内在获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遵循理论抽样原则选取了支付宝和财付通进行案例研究,将对各利益相关者(网络节点)的策略进行分类整合,对策略如何影响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合理解释,对网络结构如何影响合法性的获取进行说明,最终提出了一个制度创业策略,网络结构和合法性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制定制度创业策略取决于场域内的利益相关者以及资源调动的方式。在类似第叁方支付这样的双边市场,用户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以用户为中心”制定制度创业策略,更容易构建有利于获得合法性的网络结构。制度创业策略也是一种结网行为,影响制度创业者构建的以制度创业者为中心的网络结构的中心度、核心度、结构洞、异质性等特征。网络结构特征中的中心度越高、越靠近核心位置、占据网络结构洞以及异质性越强对于制度创业者获取合法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丰富了制度创业的研究视角,从社会网络视角对制度创业策略与合法性的内在机制进行探讨,部分打开了制度创业过程中合法性获取的“黑箱”。提出了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制度创业策略选择框架。同时,对第叁方支付案例的制度创业的也是首次,而第叁方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制度创业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7-06-30)

唐立俊[10](2017)在《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类型及合法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市场中,涉及上市公司之间的敌意收购与反敌意收购时有出现,持续已有一年半之久的宝万股权之争如何落幕尚未可知。所有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股东、管理层都从这一堂敌意收购与反收购公开课中深深受教,尤其是宝能系向万科股东大会提交罢免万科董事会议案一幕让人记忆有新,也让“门口的野蛮人”这个词广为人知。董事会为避免公司被敌意收购后自己就被新股东罢免,接二连叁地通过修改公司章程采取反收购策略,意图通过在公司章程中采取各种类型的反收购策略,以达到防御“门口的野蛮人”的目的。本论文通过对宝万股权之争这一经典案例发生后2016年度我国上市公司通过修改公司章程采取反收购策略的所有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介绍了中国上市的公司所采取的较为常用的防御敌意收购的反收购策略的类型,分析了在我国法律环境和监管背景下为防御“门口的野蛮人”的敌意收购而采取的各种类型的反收购策略的合法合规性,进而试图为确保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中能够合法合规地采取反收购策略提供规则建议。本文首先详细地介绍了毒丸计划策略、分期分级董事会制度策略等我国上市公司较常采取的反收购策略的基本内涵,以及介绍了在2016年度采取了前述类型的反收购策略的沪深两市的部分上市公司案例,并对上市公司就各类反收购策略是如何具体运用的作了详细论述。本文其次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层面分别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所采取的各类反收购策略的合法性,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关于章程中采取的各种类型的反收购策略的合法性。本文紧接着就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等实务监管部门依职权对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进行监管时涉及各种类型的反收购策略的监管进行了论述,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按照《公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和从维护公司利益及股东利益角度出发,对各类反收购策略是否合法进行监管,未违反《公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反收购策略,上市公司可以在章程中采取用来防御敌意收购;违反《公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反收购策略则不得采取。本文最后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以及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的监管要求关于各类反收购策略合法性的态度,为确保上市公司在章程中采取各类反收购策略能够具备合法性提供了规则建议。市场化经济理应是法治化经济,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上市公司在采取反收购策略防御敌意收购时能够具有合法合规性提供规则建议,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法治化。(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合法性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办社会组织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和有效治理力量,合法性建构是影响其成长环境不断优化和治理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性因素和保障性条件。从民办社会组织的发展实践来看,政策合法性是民间社会组织获取生存空间的现实依据,社会合法性是民间社会组织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路径,内部合法性是民间社会组织取得市场认同的客观要求。本文以吉林省Y志愿者协会为例,具体分析了社会组织通过主动寻求正式注册,积极参与政府活动,依托高校联建,拓展社会关系,规范组织运营,注重品牌打造,联合辐射带动等行动策略。推动了民办社会组织合法性身份的建构、合法性资源的获取以及合法性能力的提升,从而在有限发展条件下实现了合法性的有效建构。在阐明了民办社会组织合法性建构路径及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民办社会组织自主性建构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法性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玉,沈煜,眭文娟,李华晶.创业型企业话语框架策略与合法性构建:基于成长阶段的纵向案例分析[J].南方经济.2019

[2].朱兴涛,李琳琳.合法性建构:民办社会组织的行动策略研究——以吉林省Y志愿者协会为例[J].社会工作.2019

[3].刘蕾,董欣静.社会创业的合法性获取策略[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武静,周俊.合法性视角下社会组织“进社区”的耦合策略分析——以上海市L机构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陆姗姗.组织合法性压力对企业危机态势的影响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6].戴小艳.台湾“树德”公益组织在大陆地区的合法性困境与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8

[7].王籍慧.司法策略的合法性建构:以乡村司法为背景[J].重庆社会科学.2018

[8].苏海泉.多视角下的组织合法性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

[9].李郁君.制度创业策略、网络结构和合法性[D].深圳大学.2017

[10].唐立俊.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类型及合法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7

标签:;  ;  ;  ;  

合法性策略论文-张慧玉,沈煜,眭文娟,李华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