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家庭联产承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家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论文文献综述
李洋,刘洪志[1](2019)在《探索张家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家口地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和省委有关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将党的农村工作实现重点转移,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胆尝试,并在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推广和普及,实践证明,粮食产量大幅增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本文回顾探索了张家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下)》期刊2019年10期)
[2](2019)在《家庭联产承包》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按合同规定自主进行生产经营的责任制形式。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得到中央文件的支持和肯定。家庭联产承包的推广,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大幅增产,解决了温饱问题,也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序幕。(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周刊》期刊2019年18期)
陈朝阳[3](2019)在《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视角下的农村土地产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的农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农村土地产权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介绍了农村土地产权创新模式的主要措施,包括实施集体所有权、完善农户承包权、放开土地经营权,最后对农村土地产权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总结,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李荣涛[4](201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基于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异同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土地制度变革实践,其中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为典型。两者是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施行的两种土地制度,具有有共通之处,也有各自的特性。相同点主要有: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都坚持了公有制的前提,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差异主要体现在提出和实施的历史前提、经营方式、干预程度等方面。对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二者的异同,是完善新时代农村土地政策、制定土地制度的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9年08期)
李勇,刘婧[5](2019)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宜宾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现场1979年春,珙县仁义公社有3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这是当时全地区最早公开的包产到户生产队,为宜宾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始。事件回溯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以后,我国很快扬起了改革开放的风帆。由于当时最为突出的是农业和(本文来源于《宜宾日报》期刊2019-07-24)
杜再江,陈美群[6](2019)在《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我省农业总产值为9.1亿元,2018年全省农林牧副渔增加值2276.74亿元,增长250倍;2018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6元,比194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3元增长201倍;全省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1840余万人减少到2(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9-07-08)
欧阳易佳[7](2019)在《《人民日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报道的叙事研究(1978-1988)》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起源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是我国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突破口,该制度的推广和落实,打破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局限,从政策层面上肯定农民拥有其自主管理生产的权利。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叁次全体会议,提出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2年1月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中正式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九个字写入史册。至此之后,农民的劳作的热情被激发出来,粮食产量实现连年丰收,农村真正的在这一时间段实现了振兴跨越。可以预料到的是,改革的过程往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庭联产承包任制从最初的雏形到最终确立,经历了挫折、反复和徘徊的阶段,而不论是党内干部还是农民兄弟,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知都是历经波折。本文在充分挖掘《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基础上,理清史实,尝试总结出《人民日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报道的规律和模式和《人民日报》在每个阶段不同的宣传需要和宣传侧重点,分析报道对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度起到的推动变革作用。本文研究运用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将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作为研究样本,对《人民日报》中涉及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时间跨度选取在1978年——1988年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10年,从报道的形式分析、内容分析和重要报道分析等多个方面,探究《人民日报》报道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规律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白永秀,刘盼[8](201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演进——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巩固发展、丰富完善和突破创新四个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演进为背景,在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进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将农村劳动力流动划分为起步阶段、大规模流动阶段、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阶段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发展阶段。同时,研究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同步性。为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应当从建立农村承包地动态补偿调整机制、促进农业合作化经营、创立依托集体经济的生活保障模式等方面继续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以要素集聚促进生产集聚,助推乡村振兴。(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付莎莎,赵楠芳,吴向东[9](2019)在《河长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似性分析——兼论河长制的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河长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具有鲜明的"承包"特征,通过压力逐级释放,提升基层人员对河湖健康或农业生产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推动新技术在管理与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适应国家对水环境安全或粮食产量的时代要求,在短时间内可起到显着的积极作用。但河长制法律保障、信息壁垒、制度成本、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相关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与之相似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许可为河长制的发展完善提供理想的研究思路。文章从制度由来与制度实施方面比较了河长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似性,在我国资源缺乏的特定时代背景、制度实施的出发点、制度推行的路径、制度推广的形式、管理层级等方面阐述了两种制度同形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从完善法制建设、破除信息壁垒、扩大规模效益、提升公共供给等方面对河长制的发展趋势做出探讨。(本文来源于《水利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丰雷,任芷仪,张清勇[10](2019)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诱致性变迁还是强制性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是农民创造与政府作用互动的成果。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国家对农民的制度变迁需求作出了积极回应,初期给予农民探索空间,扩大制度可选择集;中期与农民互动,积极主动"调适"并协调冲突,努力达成改革共识;后期从多种可能的制度安排中"择优",进而上升、固化为正式规则并加速推广。有限理性的个体与不完全信息的政府通过上下良好的互动,共同探索找到"共赢"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制度变迁。这项改革的成功可以提供以下启示:进一步给予农民谈判权和参与权;允许讨论和争论,将多样化的信息反馈至中央;需要考虑对国家治理方式和"赶超战略"作出根本转变。(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1期)
家庭联产承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按合同规定自主进行生产经营的责任制形式。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得到中央文件的支持和肯定。家庭联产承包的推广,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大幅增产,解决了温饱问题,也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序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庭联产承包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洋,刘洪志.探索张家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J].党史博采(下).2019
[2]..家庭联产承包[J].中国经济周刊.2019
[3].陈朝阳.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视角下的农村土地产权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4].李荣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基于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异同点分析[J].世纪桥.2019
[5].李勇,刘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宜宾确立[N].宜宾日报.2019
[6].杜再江,陈美群.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智慧”[N].贵州民族报.2019
[7].欧阳易佳.《人民日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报道的叙事研究(1978-1988)[D].南昌大学.2019
[8].白永秀,刘盼.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演进——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9].付莎莎,赵楠芳,吴向东.河长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似性分析——兼论河长制的发展趋势[J].水利发展研究.2019
[10].丰雷,任芷仪,张清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诱致性变迁还是强制性变迁[J].农业经济问题.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