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冬雪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孙庄中学056200
摘要: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状况,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尝试了层次化教学,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关键词:素质教育层次化教学农村中学阅读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农村中学的学生层次也逐渐分化出来。以2009年孙庄中学七年级学生入校时语文成绩为例,入校生有300多人,80分以上者不足20人,70分以上者不到30%,60分以上者不足50%,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学生入学时成绩不及格。面对这些学校家庭背景各异、能力不同、成绩相差悬殊的学生组织教学,问题难易、课堂训练等方法的要求是统一的,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层次,结果使学生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学困生越来越多,他们的厌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于是逃课、逃学,甚至辍学现象层出不穷。这些学生大多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意志薄弱,情绪难以自控,抵抗诱惑的能力差,当他们走向社会之后,很容易加入黑社会组织,导致各种暴力案件频繁发生,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因此,初中生流失问题也成了学校最头疼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大胆进行教育改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尝试层次化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目标层次化
在学生已出现分层的情况下,我们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制定了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我们把目标具体化为三个层次的任务:一是基础知识的识记、基本能力的培养,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二是学会阅读,能理解文本的关键字句,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情感,这是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的;三是发展思维,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能力,这是优生可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可设计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作者信息。二、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杰利父子的言行。三、理解本课的主题,大胆尝试,坚持到底,便有成功的机会。第二个目标较难,中等生和优生都能达到,但学困生就不一定能达到。第三个目标更难,可能只有优生才能解决。
二、组织层次化
当目标确定后,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我们对教学组织形式必须实行层次化管理。就是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组,每个组既有优生,又有中等生,还有学困生,并在组内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组长。在讨论问题时,每个组员都要积极参与;在回答问题时,根据问题的难易轮流回答,机会均等。组员之间要互帮互助,优生不能歧视侮辱学困生,让学困生感到班集体是一个温暖的家。于是,团结互助的班风必将形成,教学质量必将迅速提高。
三、问题解决层次化
我们的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首先要想到“学困生”,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树立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再提问中等生,利用回答不足之处,将问题展开,深入下去。重难点突破时,要发挥优生的优势,以带动全体学生的深入理解。比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字词与作者的相关信息比较容易,让学困生去完成,他们会积极参与。对百草园景色与捕鸟趣事的分析,让中等生来谈,他们会滔滔不绝、津津有味。对先生的形象分析和对主题的归纳总结,则让优生来说,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讲得合情合理令人叹服。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达成共识。这样,就能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四、课堂训练层次化
作业是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我们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题目由易到难形成阶梯。易题,学困生必作,中等生和优生可选做;难题,学困生可不做,中等生可试做,优生必做。
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课,我们共设计了7道题:1、2两题注音辨音,辨形解词,是学困生必做的;3、4两题为仿造句子和体会文句意境美,是中等生必做;5、6、7三题为背诵文段,按标题(春色、有声……)重整文本,按虚实、空间变化改写文本,其中5为全体均做,6、7为优生任选其一。这样,全班学生都有活干,以免有些同学无事可做而昏昏欲睡或干扰别人,让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提升。
五、辅导层次化
我们在课堂上要尽量以发展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为主,那些优生剩余的学力怎样充分利用,让他们的才华如何展示呢?首先,鼓励优生订阅报纸与杂志,如《少年文摘报》《中学生学习报》《初中生优秀作文选》等,并让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使他们学以致用、大显身手。
总之,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健康地成长,我们尝试采用了层次化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可喜得成绩:不但学生的阅读能力迅速提高,而且带动写作水平步步高升,从而使他们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其他各科望尖莫及。语文平均分70分以上,及格率也在90%以上。在初三毕业会考中,语文成绩连续两年名列全县第一。可见层次化教学的威力有多大。当孩子们在学习上不断进步时,我们当老师的和当家长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啊!同样,学校这块圣洁的土地,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就不会过早地走向社会,就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而是装点祖国大地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