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策勒绿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洲—沙漠过渡带,下垫面,风向,风速
策勒绿洲论文文献综述
毛东雷,蔡富艳,杨雪峰,王雪梅,来风兵[1](2019)在《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下垫面风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策勒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的气象数据为依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及绿洲内部4个下垫面的风况进行统计分析,为风场的时空差异特征和植被防风阻沙效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4个下垫面主风向以WNW、W为主,所占频率分别为41. 43%、33. 74%。从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到绿洲内部,静风所占的频率依次为44. 30%、52. 44%、54. 29%和85. 39%,随着风速的增大,其所占频率依次减小,气温与风速均呈现同步变化的趋势。较高起沙风频率与起沙风月平均最大风速多出现在春、夏两季,6月频率最大,虽然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但变化趋势相似。从绿洲外围向绿洲内部风向不同,且主风向所占频率减少,表明植被能削减风速并使风向变得更加分散。平均风速、起沙风频率从流沙地到绿洲内部逐渐减小(少)。月平均风速、气温之间呈显着相关性,且从流沙地前缘到绿洲内部相关性逐渐减弱。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和地形等是影响不同下垫面风场特征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毅[2](2019)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实现绿洲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一直是绿洲科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当前新疆绿洲中,90%以上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区。绿洲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很大程度体现于灌区的水资源优化利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压力,绿洲农业灌区面积不断扩张,用于绿洲灌区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量也不断增加,如何合理实现绿洲灌区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是绿洲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中,水资源来源于山区的融冰融雪地表径流,并耗散于绿洲农业灌溉及荒漠。当地表径流不能满足灌区需水时,地下水成为重要补充,因此绿洲灌区水资源优化利用的核心要点是地下水地表水联合利用。尤其在当前绿洲面积不断扩张、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水资源约束日趋严格(尤其是地下水)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地表水-地下水优化利用,是当前新疆尤其是南疆绿洲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也是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论文选取社会经济落后、绿洲水资源管理问题突出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为研究区。作为新疆绿洲的重要分布区域,近30年来,其绿洲化进程不断加剧,农田面积不断增加。近10几年来,因南疆良好的光热资源又致使该区域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的小麦、棉花及玉米向经济型林果转变,农田面积的扩张加之种植结构的改变,对水资源优化利用提出了迫切的现实需求。具体依托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中部和田地区的策勒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选取策勒绿洲为典型研究区,首先分析对策勒绿洲近几十年来绿洲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识别当前策勒绿洲种植结构、面积以及布局情况,结合对策勒绿洲主要经济作物红枣、核桃耗水特征的试验监测分析,阐明现有种植结构下绿洲需水情况。其次,基于策勒河多年径流特征,分析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量的安全阈值,在建立水文模型模拟分析地下水安全阈值的基础上,判别多情景下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可利用的最大地下水开采量。再次,将灌区水资源优化转变为对策勒绿洲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模拟,以灌溉水井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灌区,通过对策勒绿洲现有机井数量及分布特征分析,建立以开采成本最小的目标方程,构建优化模型并分析基于现状的最优井位数量及空间布局。最后,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的优化配置研究,通过不同的灌水模式,建立优化配置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配水方案,提出不同情景模拟下的水资源联合利用的方案以及建议。研究初步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197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13年期间,策勒绿洲灌区面积变化显着,其年变化率分别为-0.3%、1.6%和3.7%。2013年农田面积从1970年的91.10km~2增加到162.66 km~2,增加了78.5%。灌区扩张极大地影响了绿洲景观的稳定性和生态可持续性。(2)当前策勒绿洲的红枣、核桃和石榴种植面积分别占整个绿洲农田面积的59.4%、23%和5.7%,其灌溉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对应为68%、17.7%和5.8%,叁种作物占策勒绿洲总面积的88.1%,其耗水量占总水资源量的91.5%。这一结果显示,策勒绿洲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几十年前的粮食作物已基本转变为经济作物。而红枣已经成为策勒绿洲最大面积的经济作物。对红枣和核桃开展了耗水实验测定,结果显示红枣的蒸腾耗水量约为342.7m~3/亩,其中在6-8月蒸腾耗水占总生长季内的58%以上;而核桃的蒸腾耗水量约为87.23m~3/亩,其中在6-8月蒸腾耗水占总生长季内的60%以上。(3)策勒绿洲允许地下水开采量约为0.9242×10~8m~3/年。地下水可开采量用开采系数法计算,基于不同年份的水量补给不同(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开采系数综合取值分别为1.2、0.7、0.55,则地下水可开采量分别为1.2015×10~8m~3/年、0.647×10~8m~3/年、0.5083×10~8m~3/年。目前,策勒绿洲灌区地下水开采量约为0.6×10~8m~3/年,因此,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开采趋于饱和状态。(4)在对当前绿洲灌区分布的244眼机电井的空间优化过程中,每个灌溉井的最大灌溉半径设定为1500 m之后,其优化结果显示策勒绿洲机井数量减少了近四分之叁,并且在综合考虑各种费用后获得了最少的抽水灌溉成本。再次对机井抽水速率再次优化后,机井的抽水速率最大减少了87m~3/h,从217 m~3/h降至130 m~3/h。同时,理论抽水速率从平均209 m~3/h降低到实际抽水速率170 m~3/h,所有优化的机井抽水速率平均降低39.02 m~3/h。为干旱地区地下水灌溉机井的优化布局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管理建议。此外,可以有效指导当地居民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同时,对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5)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研究中,对当前灌区进行分组,在考虑仅利用地表水的情况下,6、7、8月的轮灌组都为5组,但是由于每个支渠分区的引水时长都比较长,时间差异值也比较大,因此6、7、8月分别的总引水时长比较长,并且各个轮灌组持续引水时间差异值也比较大。根据对策勒绿洲多年水资源量分析,可以继续增加33.51km~2红枣和20.82 km~2核桃的种植。建议向策勒绿洲南部的东西方向扩张。(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01)
邹陈,范子昂[3](2019)在《风沙灾害对策勒绿洲棉花光合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风沙灾害对策勒棉区棉花生长的影响,以新陆中21号为供试品种,2011年-2012年在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民常规栽培模式田内对四个发育时段的棉花进行不同防风沙措施的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四个发育时段,不同防风沙处理下生长的棉花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现双峰曲线型,有较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不仅全天各时次Pn值大小表现为:网内>水洗>CK;而且在固定光强下测得的Pn值大小依次也为:网内>水洗>CK,计算其差值后发现越到后期防护网内的和自然状况下水洗的Pn值与自然状况的Pn值间的差值越大。表明该地区风沙通过挟沙风沙粒击打棉株,及附着于叶片上的降尘共同作用导致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结构都受到损伤使棉株长势偏弱。(本文来源于《滁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毛东雷,吴云霞,蔡富艳,王雪梅[4](2019)在《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与回涡沙丘的粒度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和地形会对地表风沙沉积物粒度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地表沙物质的粒度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植被对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表面风沙粒度特征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防沙固沙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丛沙堆表面风沙物质平均粒径从迎风坡底经迎风坡中部到顶部逐渐变细,又从灌丛沙堆顶部至背风坡中部、背风坡底、侧翼逐渐变粗。从迎风坡底至顶部,表面沙分选性逐渐变差,从顶部到侧翼分选性逐渐变好。在灌丛沙堆与上风向回涡沙丘表面,自灌丛沙堆迎风坡坡底至灌丛沙堆侧翼,沙颗粒平均粒径呈现先变细后变粗的趋势,回涡沙丘表面沙颗粒平均粒径最粗,沙粒属于中等-较好分选性,灌丛沙堆顶部、灌丛沙堆背风坡、灌丛沙堆侧翼表面沙颗粒的分选性稍差于其余7个地貌部位。(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徐立帅,郑伟,郑新倩,贺鹏,刘立文[5](2018)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荒漠大气降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明绿洲及周围荒漠区不同下垫面对大气降尘的影响,观测了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外部的戈壁、绿洲-沙漠过渡带,绿洲内部农田和县城的大气降尘,分析了降尘量和粒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戈壁、过渡带、农田和县城4种下垫面年降尘量分别为554.23、761.75、1867.46g·m~(-2)和2 688.14 g·m~(-2),不同季节4种下垫面降尘量呈非线性关系,县城降尘量是农田的1.47倍,与其他下垫面差异随季节波动较大;夏季和秋季4种下垫面降尘众数粒径均为79.62μm,冬季和春季农田和县城众数粒径下降至70.96μm,戈壁冬季众数粒径增大到89.34μm,但4种下垫面降尘平均粒径、分选性、偏态和峰态无明显规律性;戈壁降尘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农田和县城双峰分布不明显;冬季和春季农田和县城降尘粒度分布曲线的峰值小于戈壁和过渡带,夏季和秋季4种下垫面峰值变化无规律。从降尘量和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推测,植被盖度和小气候的季节变化导致不同下垫面降尘量呈非线性关系,粗糙下垫面的机械阻挡作用主要促进了小于50μm的粉尘沉降,小气候效应主要促进了20~100μm的粉尘沉降,研究结果还需更多野外实验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沙漠与绿洲气象》期刊2018年04期)
钱剑平,赵建平,桂东伟,冯新龙[6](2018)在《策勒绿洲生态与灌溉用水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估测地下水资源变化动态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识别,为策勒绿洲水资源管理及维护绿洲生态安全提供一定决策依据。[方法]分析策勒绿洲总用水需求,基于策勒河径流与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计算绿洲用水缺口;最后,通过绿洲长期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分析地下水位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综合考虑生态用水背景下,策勒绿洲年均用水缺口5.20×10~6~1.15×10~7 m~3,当利用策勒绿洲地下水补足绿洲用水差额时,地下水平均埋深年均下降0.27~0.60m,在非枯水年状态下策勒绿洲地下水补给相对充足使得地下水平均水位无明显变化,只在地下水水位时空分布上有所改变,如2008—2014年绿洲地下水平均埋深虽有较大幅度波动,但基本维持在21m上下。[结论]短期来看策勒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处于安全范围内,但为了保证绿洲健康可持续发展,并维持地下水埋深的稳定,当前应投入财力到水资源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中去,将建设农业节水设施作为长期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毛东雷,蔡富艳,方登先,雷加强,来风兵[7](2018)在《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运动沙尘物质粒径分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活动频繁,对其近地表风沙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验测定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地貌部位表面及近地表输沙和降尘物质粒度及粒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策勒不同风沙运动形式沙尘物质组成主要为极粗粉砂和极细砂,大气降尘物的粗粉砂含量偏高,分形维数介于0.25~2.25;五种沙尘物质平均分维值介于1.03~1.67,灌丛沙堆表面沙物质粒径分形维数平均值最大,其次依次为大气降尘、裸平沙地、地表输沙物质和流动沙丘的沙尘物质,标准偏差值大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灌丛沙堆表面沙物质的粒径分形维数与沙物质平均粒径、分选系数等指标呈显着线性相关性,流动沙丘表面沙物质平均粒径的分形维数与粒度参数之间线性相关性不显着。灌丛沙堆、流动沙丘、地表输沙物质的黏粒含量与分形维数均呈极显着正相关性(p<0.01),灌丛沙堆与地表输沙物质的砂粒级含量与分形维数呈显着负相关,大气降尘物的粉砂含量与分形维数呈显着负相关(p<0.05)。流动沙丘表面沙物质的粉砂和砂百分含量与分维值无显着相关性。沙物质的粒级组成、运动形式、植被覆盖度、风力及地形等均是导致绿洲—沙漠过渡带沙尘粒度及分形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蒙波,桂东伟,曾凡江,冯新龙[8](2016)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地下水时空变异与监测点位优化——以策勒绿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地下水时空变异特征,优化监测点位,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8—2014年地下水监测数据,首先利用地统计学方法,通过对球状、指数、高斯3种模型的系统分析,确定适宜该地区的最优模型;其次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区域地下水时空变异特征,并进行地下水监测点位优化;最后利用Thiessen多边形法计算地下水平均埋深,对绿洲地下水平均埋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高斯模型为最优模型,并且地下水的空间异质性和连通性增强;在不影响监测精度前提下,将原有23个监测点有效减至12个,降低监测成本;绿洲地下水平均埋深变化趋于稳定。[结论]绿洲地下水尽管受绿洲扩张影响显着,但因径流补给,目前总体处于安全状况。为保障绿洲健康可持续发展,需在目前绿洲规模基础上适当控制绿洲扩张。(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6年02期)
林永崇,穆桂金,徐立帅,任晓,赵雪[9](2015)在《策勒绿洲天然环境中几种乔木叶面滞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策勒地区12种乔木天然环境中叶面滞尘和大气降尘的测试分析,揭示了不同乔木叶面对自然沙尘的滞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乔木叶面滞尘能力有所差异,其中新疆杨、苹果、红枣和核桃的叶面滞尘能力相对较强(7~18g/m~2),而银白杨、胡杨、梨树、沙枣、杏树、榆树、灰杨和桑树的叶面滞尘能力相对较弱(2~7g/m~2)。不同乔木叶面滞尘均为单峰态粒度分布,众数、均值、不同粒级组分含量等差异较大,且区别于研究区大气降尘双峰态粒度分布特征,表明植物叶面对大气降尘具有选择性滞留的特点。叶面滞尘能力较强的,其倾向于滞留较粗的颗粒(砂含量较高),而叶面滞尘能力较弱的,则倾向于滞留较细的颗粒(粉砂和粘粒含量相对较高),表明植物叶面滞尘能力与叶面滞尘颗粒粗细呈一定的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发现,植物各种生理特征共同作用,是叶面滞尘能力及滞尘粒度特征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孙琳,穆桂金,周杰,徐立帅,任晓[10](2015)在《策勒绿洲边缘新疆杨防护林疏透度的季相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对策勒绿洲边缘的新疆杨防护林疏透度进行了全年观测。结果表明:1新疆杨防护林带疏透度随树木生长依次经历了:缓慢下降初期(3月9—31日)-快速下降期(4月1—18日)-缓慢下降末期(4月19日至5月12日)-低位稳定期(5月13日至10月20日)-快速上升期(10月21日至11月20日)-高位稳定期(11月21日至3月8日),其中,在快速下降期,仅半个月,防护林即可达到较为稳定的防护效应;2在春季早期,风沙活跃期与防护林稳定防护效应的形成期存在相位差,加强早春防护力度以减小相位差对于抵御风沙危害,保证作物生长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3虫害的发生使防护林稳定防护效应的形成时间晚了近1个月,这与人为管理不得当密切相关,同样,虫害、病害、倒春寒等一系列危害都会对防护林稳定防护效应产生影响,防护林的人为管理需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策勒绿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实现绿洲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一直是绿洲科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当前新疆绿洲中,90%以上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区。绿洲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很大程度体现于灌区的水资源优化利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压力,绿洲农业灌区面积不断扩张,用于绿洲灌区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量也不断增加,如何合理实现绿洲灌区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是绿洲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中,水资源来源于山区的融冰融雪地表径流,并耗散于绿洲农业灌溉及荒漠。当地表径流不能满足灌区需水时,地下水成为重要补充,因此绿洲灌区水资源优化利用的核心要点是地下水地表水联合利用。尤其在当前绿洲面积不断扩张、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水资源约束日趋严格(尤其是地下水)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地表水-地下水优化利用,是当前新疆尤其是南疆绿洲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也是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论文选取社会经济落后、绿洲水资源管理问题突出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为研究区。作为新疆绿洲的重要分布区域,近30年来,其绿洲化进程不断加剧,农田面积不断增加。近10几年来,因南疆良好的光热资源又致使该区域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的小麦、棉花及玉米向经济型林果转变,农田面积的扩张加之种植结构的改变,对水资源优化利用提出了迫切的现实需求。具体依托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中部和田地区的策勒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选取策勒绿洲为典型研究区,首先分析对策勒绿洲近几十年来绿洲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识别当前策勒绿洲种植结构、面积以及布局情况,结合对策勒绿洲主要经济作物红枣、核桃耗水特征的试验监测分析,阐明现有种植结构下绿洲需水情况。其次,基于策勒河多年径流特征,分析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量的安全阈值,在建立水文模型模拟分析地下水安全阈值的基础上,判别多情景下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可利用的最大地下水开采量。再次,将灌区水资源优化转变为对策勒绿洲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模拟,以灌溉水井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灌区,通过对策勒绿洲现有机井数量及分布特征分析,建立以开采成本最小的目标方程,构建优化模型并分析基于现状的最优井位数量及空间布局。最后,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的优化配置研究,通过不同的灌水模式,建立优化配置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配水方案,提出不同情景模拟下的水资源联合利用的方案以及建议。研究初步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197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13年期间,策勒绿洲灌区面积变化显着,其年变化率分别为-0.3%、1.6%和3.7%。2013年农田面积从1970年的91.10km~2增加到162.66 km~2,增加了78.5%。灌区扩张极大地影响了绿洲景观的稳定性和生态可持续性。(2)当前策勒绿洲的红枣、核桃和石榴种植面积分别占整个绿洲农田面积的59.4%、23%和5.7%,其灌溉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对应为68%、17.7%和5.8%,叁种作物占策勒绿洲总面积的88.1%,其耗水量占总水资源量的91.5%。这一结果显示,策勒绿洲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几十年前的粮食作物已基本转变为经济作物。而红枣已经成为策勒绿洲最大面积的经济作物。对红枣和核桃开展了耗水实验测定,结果显示红枣的蒸腾耗水量约为342.7m~3/亩,其中在6-8月蒸腾耗水占总生长季内的58%以上;而核桃的蒸腾耗水量约为87.23m~3/亩,其中在6-8月蒸腾耗水占总生长季内的60%以上。(3)策勒绿洲允许地下水开采量约为0.9242×10~8m~3/年。地下水可开采量用开采系数法计算,基于不同年份的水量补给不同(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开采系数综合取值分别为1.2、0.7、0.55,则地下水可开采量分别为1.2015×10~8m~3/年、0.647×10~8m~3/年、0.5083×10~8m~3/年。目前,策勒绿洲灌区地下水开采量约为0.6×10~8m~3/年,因此,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开采趋于饱和状态。(4)在对当前绿洲灌区分布的244眼机电井的空间优化过程中,每个灌溉井的最大灌溉半径设定为1500 m之后,其优化结果显示策勒绿洲机井数量减少了近四分之叁,并且在综合考虑各种费用后获得了最少的抽水灌溉成本。再次对机井抽水速率再次优化后,机井的抽水速率最大减少了87m~3/h,从217 m~3/h降至130 m~3/h。同时,理论抽水速率从平均209 m~3/h降低到实际抽水速率170 m~3/h,所有优化的机井抽水速率平均降低39.02 m~3/h。为干旱地区地下水灌溉机井的优化布局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管理建议。此外,可以有效指导当地居民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同时,对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5)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研究中,对当前灌区进行分组,在考虑仅利用地表水的情况下,6、7、8月的轮灌组都为5组,但是由于每个支渠分区的引水时长都比较长,时间差异值也比较大,因此6、7、8月分别的总引水时长比较长,并且各个轮灌组持续引水时间差异值也比较大。根据对策勒绿洲多年水资源量分析,可以继续增加33.51km~2红枣和20.82 km~2核桃的种植。建议向策勒绿洲南部的东西方向扩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策勒绿洲论文参考文献
[1].毛东雷,蔡富艳,杨雪峰,王雪梅,来风兵.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下垫面风场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9
[2].刘毅.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9
[3].邹陈,范子昂.风沙灾害对策勒绿洲棉花光合特征的影响[J].滁州学院学报.2019
[4].毛东雷,吴云霞,蔡富艳,王雪梅.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与回涡沙丘的粒度分布特性[J].泥沙研究.2019
[5].徐立帅,郑伟,郑新倩,贺鹏,刘立文.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荒漠大气降尘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8
[6].钱剑平,赵建平,桂东伟,冯新龙.策勒绿洲生态与灌溉用水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8
[7].毛东雷,蔡富艳,方登先,雷加强,来风兵.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运动沙尘物质粒径分形特征[J].土壤学报.2018
[8].蒙波,桂东伟,曾凡江,冯新龙.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地下水时空变异与监测点位优化——以策勒绿洲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6
[9].林永崇,穆桂金,徐立帅,任晓,赵雪.策勒绿洲天然环境中几种乔木叶面滞尘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5
[10].孙琳,穆桂金,周杰,徐立帅,任晓.策勒绿洲边缘新疆杨防护林疏透度的季相变化[J].干旱区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