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析图书馆员的知识导航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钱敏[1](2020)在《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从最早时期的藏书阁,到如今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图书馆伴随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并提供更广泛高效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大范围下都属于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能够同时为科研和公众提供服务,在转化创新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强化公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则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祖国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强化学生素质、营造育人氛围、知识交流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对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愈发丰富和深入。但纵观前人的研究,对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比较较少,大多是从单一主体出发或者单一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有着自身的发展要点,但都属于图书馆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不能把其割裂和对立起来研究,而应相互对应,用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本文通过收集2009年至2018年图情领域的18个核心期刊上关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论文数据,利用SATI、SPSS、Ucinet、Citespace和Excel软件,制出相关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出近10年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并分析产生相异点的原因,总结相关问题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这四个方面:其一,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中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搭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二,通过各种工具将相关数据制成清晰的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和高被引文献这几个角度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其中关键词分析又分为频率、主题路径、聚类和突现这多个角度,得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所分别具有的特征,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提供依据。其三,根据前述的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从发文量及趋势、机构、作者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其中研究内容又分为了阅读推广、资源服务、读者服务和自身建设四个角度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得到研究相异点出现的原因。其四,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国外研究的差别,并提出对于后续研究的建议,主要包括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加强作者合作、开展有新意的阅读推广研究、加强技术运用研究等,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本文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为将来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其研究结论能够为图书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李永明[2](2019)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服务中心,其服务随着社会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变化,经历了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存储、生产、应用和创新活动的重要机构,需要进一步做好以知识为基础和内容的知识服务,促使其由知识宝库转变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基础设施。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是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融入用户情境,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和智慧,支持或辅助用户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图书馆知识服务离不开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图书馆知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情境、辅助或支持用户问题解决的这些特性,都要求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以保证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已有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历程、服务模式、实施对策等相关研究中,用户需求、用户情境、用户参与等用户因素被提及或被重视,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图书馆服务中有关用户参与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总体来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方面的研究甚少。为了促进图书馆积极吸引、鼓励、引导、协同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确保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本研究在文献梳理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一步深入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拓展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分析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本研究借助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与开展情况,筛选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角色转变、用户价值转变和用户行为转变,细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结合图书馆知识服务流程,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映射,深入剖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结果表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可分为使用性参与、评估性参与和建设性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已经逐步融入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但是用户参与的深度、广度和强度都有待提升;图书馆可以根据知识服务流程寻求用户参与切入点,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第二,解释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可为图书馆制定政策吸引、引导、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依据。设计爬虫采集开放式虚拟社区有关用户参与主题的问答数据,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识别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结合文献调研,组织专家小组讨论,抽取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借助解释结构模型方法,通过建立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分解层级关系等一系列步骤,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综合上述分析,理清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出各层级主次要因素,对于进一步研究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研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综合相关理论,引入用户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假设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设计问卷获取数据,利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利用Amos验证假设模型,实证探索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参与通过用户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不仅确立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还丰富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理论。第四,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是建立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是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依据。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及启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框架,并从角色定位、方式选择、氛围营造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图书馆吸引、鼓励、支持和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参考。基于用户参与类型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对象定位,将用户融入知识服务过程。基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促进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鉴于情景因素对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影响,营造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氛围,集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促进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丰富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还可以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正确鼓励、支持、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鉴于知识服务项目各有不同,本研究只是从整体情况考量,后续将关注不同知识服务项目中的用户参与,继续扩展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胡曦玮[3](2019)在《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经费投入的比例增加,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建设越来越引起重视,数字阅读技术的蓬勃发展也让用户的阅读行为产生了变化。数字阅读方式不断普及,电子书作为数字资源的一部分,相较于纸质书携带轻便、获取便捷、借阅方便等优势受到用户的青睐,使得用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的电子书馆藏数量与投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当前国内图书馆尚未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同时,电子书馆藏建设存在着电子书使用率低下、电子书商捆绑销售和版权严苛等问题,阻碍了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用户对数字资源需求的增强推动着电子书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着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和电子书馆藏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中,由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形成的电子书流转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作为其依托的电子书馆藏建设水平欠佳。造成这一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共信息政策不完善的因素,也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失衡的因素。从共生理论的角度看,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归结为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主体未能普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共生理念,尚未形成良好的共生机制等。本文旨在研究构建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用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兼顾馆员和电子书商的需求,同时也对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加以指导与规范。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当前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通过文献调查和网络调研了解当前电子书馆藏建设现状,从理论上根据文献、着作等资料检索,梳理与分析当前国内外关于图书馆电子书馆藏政策的研究。从实践上调查中美两国前100所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数据库情况、电子书许可协议情况以及电子书馆藏政策实践情况;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比较分析。其次构建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在公共政策分析指导下,构建两套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案方案,一套为现有政策内容为基础的限制性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一套为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从共生理论角度来看,首先阐述了共生理论的内涵和信息人共生的概念、条件与模式。其次探讨了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共生系统及构成要素、共生系统构成条件、共生系统形成与进化,然后论述了共生理论在电子书馆藏建设及其政策中的运用。需求理论认为电子书馆藏建设各方需求推动着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发展,同时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了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生态链及形成动因,探讨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研究电子书馆藏利益管理与馆藏建设政策的关系,从而找出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三者的共同利益需求条款重点分析。通过数字资源建设理论和调查的现有政策条款来拟定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框架。最后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流程来设计政策方案。首先明确政策构建的思路,确立政策目标,设计两套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最后对两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调查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接受度情况。以上文中两套政策条款的设置为基础,对用户、馆员和电子书商分别开展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接受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最后分析三方问卷和访谈的结果,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兼顾图书馆和电子书商的利益需求,来确立政策条款。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抉择出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从研究结果发现,有88.61%的用户、95.00%的图书馆员和96.05%的电子书商认为需要构建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有93.47%的用户、95.32%的图书馆员和97.04%的电子书商认为政策的构建需要以用户需求为主、兼顾图书馆和电子书商的需求。此外,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一致认为政策框架需要包括14项条款:“政策概括”、“采购标准”、“用户资格规定”、“版权限制”、“电子书商义务”、“图书馆义务”、“用户义务”、“三方共同义务”、“电子书访问”、“电子书保存”、“电子书整合”、“评价与剔除”、“合作馆藏”和“政策修订”。其中“采购标准”、“版权限制”、“用户义务”、“三方共同义务”、“电子书整合”、“评价与剔除”和“政策修订”这七项条款与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中的对应条款一致。其余的“政策概括”、“用户资格规定”、“电子书商义务”、“图书馆义务”、“电子书访问”、“电子书保存”和“合作馆藏”这7项政策条款根据问卷和访谈调查内容在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和调整。此外,有90.95%的用户、91.49%的图书馆员和97.04%的电子书商认为政策需要揭示,对每项政策条款揭示度的分值发现,揭示度分数较高的条款基本都涉及到用户如何使用相关信息,也与访谈者所述情况相吻合。最后依据相关调研数据和访谈内容,来提出改善用户、馆员和电子书商三方共生关系、促进三方共同利益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兼顾电子书商和图书馆利益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层面上包括:(1)加强组织信息文化建设,推广信息人生共生理念、(2)改善公共信息政策环境,推动共生系统平衡和优化、(3)建立利益相关者协调组织,促进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的构建三个方面。微观层面上分别从用户与图书馆的角度、图书馆与电子书商角度和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角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运用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政策主要具有导向、调控和分配三大功能。政策执行过程需要包括:政策执行的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并从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以外的因素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预测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黄碧航[4](2019)在《“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文献资源保障评价研究成果以及对国内30所高校发布的《一流大学/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适用于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和效率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献资源的建设现状是否满足一流学科建设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及时地改进“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献资源配置,优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为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效率和读者满足率提供实用的、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并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网站调查法、德菲尔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在查阅文献资料、全面分析《一流大学/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基础上拟定基础指标,构建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诚邀专家对各层级指标分别进行重要性评分,运用界值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设置各项指标的权重。【结果】研究结果如下:(1)首轮专家咨询遴选了20名专家参与咨询,共18名专家有效回复了问卷,积极系数达到90.0%。有效答复的专家中,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以及拥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各占50%。专家熟悉程度与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7,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Kendall W协调系数分别为0.305、0.303和0.219。第二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94.4%,Kendall W协调系数为0.479。(2)通过首轮专家咨询从初步拟定的85项指标中删除了“文种结构”、“时效性”等2项二级指标和11项三级指标;修改1项二级指标:“等级结构”修改为“文种/等级结构”,1项三级指标:“系统是否具备备份机制”更名为“提供存档或永久使用”;增加1项三级指标:载体比重。建立的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资源质量、资源复合/整合、资源保障、资源结构、资源利用、资源共建共享等6个维度,二级指标16项、三级指标51项。(3)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三个层级各个指标的权重数值。六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2688、0.0787、0.2228、0.0927、0.1994和0.1376。二级指标中权重较大的六个指标分别为“权威性”、“数字资源”、“专业性”、“经费保障”、“共享方式”以及“共享程度”。【结论】研究结论如下:(1)当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双一流”建设时代的第一个周期,目前基于“双一流”视角的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少有文献涉及。(2)目前“双一流”建设已全面推进,资源配置成为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双一流”视角,以“文献资源保障”为主导,从多个维度对各项指标内涵进行分析,从而对指标进行整理、筛选和修改,设计指标结构。在注重有效遴选指标的同时,把“双一流”建设相关指标列入评价体系中,更能立体反映“双一流”建设文献资源保障目标的实现情况。(3)不足之处在于本研究构建了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有一定实用和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源保障评价体系,但缺乏对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因而无法应用构建后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获得反馈,从而根据实际的评价效果进行改进。
王成玥[5](2018)在《基于“分众理论”的高校阅读推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崛起的小众力量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众时代悄然来到。在此背景下,高校的读者群体产生自然分化,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面对读者的分众现象和不同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大众阅读推广方式,读者对大众化服务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将越来越低,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单一化、短暂化、浅表化等问题将日益显着。文章通过对“分众理论”和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研究,旨在提出系统的高校分众阅读推广理论与模式,为国内高校今后开展分众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文章首先梳理了“分众”和“分众传播理论”,根据“分众理论”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理论基础,定义了高校分众阅读推广,阐述了高校分众阅读推广的产生前提、目的和实施的必要性。针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分众阅读教育项目、高校图书馆专题导读服务、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内刊内报实践,文章选取了六个调研指标进行个案分析,总结出高校分众阅读推广实践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给读者以启发。最后,文章根据高校分众阅读推广的构建原则和主要形式,设计了高校分众阅读推广的模式,分别从组织层、资源层、活动层、参与机制、反馈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策略,即: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培育新型“阅读推广人”;建设分众导读资源库;搭建一站式官方活动平台;开展分众阅读教育活动;开展层次鲜明的读书节活动;编印图书馆阅读推广内刊内报;巧用互动宣传模式;引入内容众包模式;重视读者的需求表达和信息反馈等。最终通过精准的“分众化”实施策略,实现“大众化”的阅读推广目标。高校开展分众阅读推广活动,是在传统大众阅读推广活动上的革新,需要准确把握分众群体的阅读需求、本校的资源服务现状和推出分众阅读推广服务的时机。根据本文的研究基础,可以进一步探索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分众读者类型、分众阅读推广活动等研究方向。
张圆圆[6](2018)在《中美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教参资源逐渐成为高校一项重要的新型教育资源。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集散中心,在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字化的大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教参资源的同时,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电子教参资源体系的建设,是当下馆藏资源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四种研究方法,对中美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阐述了图书馆开展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优势和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美排名前20所高校的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选取电子教参系统和课程导航两类资源建设形式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中美发展异同,主要体现在:电子教参系统的建设途径差异,中国目前更偏向于联合集中建设电子教参系统;中国高校在电子教参系统的完整度和融合度上发展程度较低;我国课程导航模式的电子教参资源建设较慢。同时,笔者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详细描述了该馆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情况,并分析该馆现存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六方面的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发展策略。
贾思远[7](2018)在《基于营销学视角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用户对知识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因此传统的以信息咨询和文献借阅为主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需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务必要重视知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以用户为中心,提升满意度。本文将营销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这并不意味着要将图书馆知识服务商业化,而是要通过利用营销学的经营管理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更好的做好图书馆服务,最终以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知识服务效益为目的。本文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国内高校图书馆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在所采取的策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经验,结合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针对其现存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完善当今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提供参考性建议。本文一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概述了其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的研究现状等。第二章是相关基础理论。阐述了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和营销学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论述了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是调研分析。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馆员对知识服务营销的认知程度、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以及需求进行调研,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的优缺点分析。通过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所存在的不足。其主要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未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缺乏专职营销岗位、宣传普及力度不够、缺乏服务营销评估和反馈机制。第五章提出了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策略的优化建议。通过第三章的调查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存在的缺点,结合国外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的经验,提出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策略化建议。第六章是结语。通过本文研究,指出将营销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去,来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同时,分析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该领域的未来展望。
牛兰金,由小燕[8](2018)在《百度统计在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访问分析中的应用——以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百度统计的基本原理、安装、功能以及使用方法,讨论了百度统计在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门户网站读者访问情况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杨章玲[9](2015)在《探究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工作创新》文中认为通过对图书馆员专业化的内涵、外延和合理知识结构的分析,提出现代图书馆员应具备先进工作理念、灵活工作方法和独特创新的主张。旨在进一步推进图书馆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导航作用,造就在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事业中迫切需要的知识广博型人才。
杨章玲[10](2014)在《馆员,现代图书馆信息知识导航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员专业化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专业馆员合理的知识结构分析,为更好地做好信息知识导航员,提出了现代图书馆员具备的先进工作理念、灵活的工作方法和独特创新的主张。在充分尊重、理解和发挥馆员的创造性与潜能,发挥馆员桥梁与纽带作用,造就图书馆事业发展建设迫切需要的知识广博型人才。
二、试析图书馆员的知识导航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图书馆员的知识导航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对象、意义与方法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对象 |
1.1.3 研究意义 |
1.1.4 研究方法 |
1.2 研究路线和结构安排 |
1.3 本文贡献 |
2 研究综述 |
2.1 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 |
2.1.1 馆员培养 |
2.1.2 技术与实践应用 |
2.1.3 服务研究 |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研究 |
2.2.1 馆员培养 |
2.2.2 技术与实践应用 |
2.2.3 服务研究 |
2.2.3.1 社会化服务 |
2.2.3.2 校内服务 |
3 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对比 |
3.1 数据及工具 |
3.1.1 数据选择 |
3.1.2 分析工具及可视化工具 |
3.2 发文量情况 |
3.3 机构情况 |
3.4 作者情况 |
3.4.1 作者分布情况 |
3.4.2 作者合作情况 |
3.5 研究内容情况 |
3.5.1 关键词分析 |
3.5.1.1 频率分析 |
3.5.1.2 主题路径分析 |
3.5.1.3 相关及聚类分析 |
3.5.1.4 突现分析 |
3.5.2 高被引文献分析 |
3.5.3 研究内容对比分析 |
3.5.3.1 阅读推广 |
3.5.3.2 资源服务 |
3.5.3.3 读者服务 |
3.5.3.4 自身建设——移动图书馆 |
3.6 研究相异点原因分析 |
4 问题、差异与建议 |
4.1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对公共图书馆研究不够重视 |
4.1.2 作者之间合作不密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
4.1.3 公共图书馆研究中对阅读推广的研究不深入 |
4.1.4 图书馆的自身建设研究进展缓慢 |
4.2 与国外研究的差异 |
4.2.1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
4.2.2 我国图书馆技术运用研究不够充足 |
4.2.3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研究较落后 |
4.3 关于后续研究的建议 |
4.3.1 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发挥公共图书馆价值 |
4.3.2 加强与作者的交流和合作,凝聚更多经验和智慧 |
4.3.3 设计有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有新意的推广研究 |
4.3.4 加强技术运用研究,提升图书馆开发水平 |
4.3.5 探寻合作机制,助力共建共享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
1.1.2 用户参与已经引起了图书馆的重视 |
1.1.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参与有待探索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与工具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相关研究综述 |
2.1 图书馆用户参与研究综述 |
2.1.1 基本文献计量分析 |
2.1.2 图书馆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
2.1.3 图书馆服务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
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述评 |
2.2.1 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述评 |
2.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研究价值 |
第3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分析 |
3.1 图书馆知识服务及用户参与的内涵 |
3.1.1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
3.1.2 用户参与的内涵 |
3.2 用户参与视角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调查 |
3.2.1 图书馆服务项目概况 |
3.2.2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
3.2.3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筛选 |
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价值分析 |
3.3.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角色转变 |
3.3.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转变 |
3.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价值转变 |
3.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类型 |
3.4.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划分 |
3.4.2 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交叉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
4.1 案例分析:来自知乎社区的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启示 |
4.1.1 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选择 |
4.1.2 编码方式与过程 |
4.1.3 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
4.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确立 |
4.2.1 知乎社区与既有文献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4.2.2 结合访谈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参与影响因素抽取 |
4.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结构关系分析 |
4.3.1 方法选择 |
4.3.2 分析过程 |
4.3.3 解释模型 |
4.4 研究结论与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用户参与行为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模型 |
5.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5.1.1 理论模型 |
5.1.2 研究假设 |
5.2 实证分析 |
5.2.1 量表设计及数据采集 |
5.2.2 探索性分析 |
5.2.3 验证性分析 |
5.3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3.1 研究结论 |
5.3.2 研究启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 |
6.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构建 |
6.1.1 激励机制与知识服务绩效的关系 |
6.1.2 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激励机制 |
6.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对象定位 |
6.2.1 使用性参与角色定位 |
6.2.2 评估性参与角色定位 |
6.2.3 建设性参与角色定位 |
6.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 |
6.3.1 面向认知的激励方式 |
6.3.2 面向情感的激励方式 |
6.3.3 面向动机的激励方式 |
6.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氛围营造 |
6.4.1 用户参与的平台氛围营造 |
6.4.2 用户参与的互动氛围营造 |
6.4.3 用户参与的合作氛围营造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研究局限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图书馆知识服务认知调查问卷 |
附录2 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调查问卷 |
附录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判别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
(3)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用户电子书需求上涨 |
1.1.2 图书馆电子书经费投入增长 |
1.1.3 电子书市场面临挑战 |
1.1.4 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矛盾凸显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图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电子书馆藏建设概念术语厘清 |
2.2 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政策研究现状 |
2.3 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进展 |
2.3.2 国内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进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调查分析 |
3.1 中美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现状调查 |
3.1.1 高校馆电子书商数量统计 |
3.1.2 电子书数据库检索情况 |
3.1.3 电子书商统计情况 |
3.2 国内外电子书许可协议条款调查与评价 |
3.2.1 图书馆电子书许可协议模板条款调查 |
3.2.2 国外电子书商许可协议调查与评价 |
3.2.3 国内电子书商许可协议调查与评价 |
3.3 国内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调查与评价 |
3.3.1 政策网上公布情况 |
3.3.2 政策覆盖范围情况 |
3.3.3 政策修订情况 |
3.3.4 政策条款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构建 |
4.1 共生理论 |
4.1.1 共生理论的内涵 |
4.1.2 信息人共生的概念、条件与模式 |
4.1.3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及构成要素 |
4.1.4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构成条件 |
4.1.5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形成与进化 |
4.1.6 共生理论在电子书馆藏建设及其政策中的应用 |
4.2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 |
4.2.1 需求理论 |
4.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4.2.3 数字资源建设理论 |
4.3 政策构建思路 |
4.3.1 政策构建流程 |
4.3.2 现有共生系统问题分析 |
4.3.3 政策宏观层次的问题 |
4.3.4 政策微观层次的问题 |
4.3.5 政策构建原则 |
4.4 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构建 |
4.4.1 政策目标确立 |
4.4.2 限制性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设置 |
4.4.3 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设置 |
4.4.4 限制性政策备选方案与共生视角下政策备选方案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接受度调查 |
5.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5.3 预调查 |
5.3.1 样本描述 |
5.3.2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5.3.3 正式调查问卷形成 |
5.4 正式调查的实施 |
5.4.1 问卷发放与数据采集 |
5.4.2 调查数据的检验 |
5.5 正式调查数据的分析 |
5.5.1 样本属性分析 |
5.5.2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框架接受度调查 |
5.5.3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条款接受度调查 |
5.5.4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揭示的认知调查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方案的确立 |
6.1 政策方案抉择 |
6.1.1 “政策概括”条款抉择 |
6.1.2 “采购标准”条款抉择 |
6.1.3 “用户资格规定”条款抉择 |
6.1.4 “版权限制”条款抉择 |
6.1.5 “电子书商义务”条款抉择 |
6.1.6 “图书馆义务”条款抉择 |
6.1.7 “用户义务”条款抉择 |
6.1.8 “三方共同义务”条款抉择 |
6.1.9 “电子书访问”条款抉择 |
6.1.10 “电子书保存”条款抉择 |
6.1.11 “电子书整合”条款抉择 |
6.1.12 “评价与剔除”条款抉择 |
6.1.13 “合作馆藏”条款抉择 |
6.1.14 “政策修订”条款抉择 |
6.2 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条款 |
6.3 相关意见与建议 |
6.3.1 宏观层面的意见与建议 |
6.3.2 微观层面的意见与建议 |
6.4 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分析 |
6.4.1 政策的功能 |
6.4.2 政策执行的过程 |
6.4.3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主要贡献与结论 |
7.1.2 研究的创新点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及现状研究 |
1.4.2 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研究 |
1.4.3 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调研法 |
1.5.2 网站调查法 |
1.5.3 德尔菲法 |
1.5.4 层次分析法 |
1.6 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1 国外图书馆馆藏分析研究 |
2.1.1 馆藏分析现状 |
2.1.2 馆藏评价实证研究 |
2.2 国内图书馆文献资源研究 |
2.2.1 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
2.2.2 文献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2.3 文献资源评价实证研究 |
3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3.1.1 文献调研 |
3.1.2 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研究 |
3.1.3 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拟定 |
3.2 指标体系的确立 |
3.2.1 设计专家咨询表 |
3.2.2 专家咨询统计结果分析 |
3.2.3 指标筛选结果 |
3.3 计算指标权重 |
3.3.1 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
3.3.2 确定重要性对比标准、构造判断矩阵 |
3.3.3 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方根法) |
3.3.4 一致性检验 |
3.3.5 计算综合评分 |
4 讨论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创新点 |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评价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 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
(5)基于“分众理论”的高校阅读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需求 |
1.1.2 各级《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关切校园阅读推广 |
1.1.3 “分众理论”在多领域的有效应用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分众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 |
2.2 关于读者与读物分化的研究 |
2.3 基于“分众理论”的阅读推广研究 |
3 “分众理论”与高校分众阅读推广 |
3.1 “分众理论”的相关概念 |
3.1.1 分众 |
3.1.2 分众传播理论 |
3.2 “分众理论”应用于高校阅读推广的理论基础 |
3.2.1 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与戈曼图书馆学新五定律 |
3.2.2 图书馆2.0 |
3.2.3 内容众包理论 |
3.3 基于“分众理论”的高校分众阅读推广 |
3.3.1 高校分众阅读推广产生的前提 |
3.3.2 高校分众阅读推广的含义与目的 |
3.3.4 开展高校分众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
4 高校分众阅读推广实践的个案研究 |
4.1 调研个案的选择及调研指标的设计 |
4.2 调研个案分析 |
4.2.1 分众阅读教育活动 |
4.2.2 图书馆专题导读服务 |
4.2.3 图书馆阅读推广内刊内报 |
4.3 调研结果分析 |
4.3.1 高校分众阅读推广实践的进展 |
4.3.2 高校分众阅读推广实践存在的问题 |
5 高校分众阅读推广模式的构建 |
5.1 高校分众阅读推广的构建原则 |
5.2 高校分众阅读推广的主要形式 |
5.3 高校分众阅读推广的模式设计 |
5.4 高校分众阅读推广的建设策略 |
5.4.1 组织层构建 |
5.4.2 资源层构建 |
5.4.3 活动层构建 |
5.4.4 参与机制构建 |
5.4.5 反馈机制构建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中美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概述 |
第一节 教参资源的概念 |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开展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开展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的优势 |
第四节 高校图书馆开展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的原则 |
第二章 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的现状 |
第一节 调查对象 |
第二节 调查内容 |
一、调查理论和依据 |
二、调查项目 |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电子教参系统建设程度高,用户检索便捷 |
二、课程导航建设范围广,依托平台统一 |
三、版权使用规范,法律环境良好 |
第三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的现状 |
第一节 调查对象 |
第二节 调查内容 |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电子教参系统建设以校际共建为主 |
二、课程导航建设程度低,缺乏平台依靠 |
三、版权使用规范,着作权相关规定明确 |
第四节 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案例——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 |
一、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现状 |
二、问题与建议 |
第四章 中美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现状的比较 |
第一节 中美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的共同点 |
一、电子教参系统的广泛使用 |
二、电子教参资源版权的合理使用制度 |
第二节 中美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的不同点 |
一、电子教参系统的建设模式不同 |
二、电子教参系统的完整度和融合度不同 |
三、课程导航的建设程度不同 |
第五章 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的策略 |
第一节 加强电子教参资源的版权管理工作 |
第二节 丰富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
第三节 发展本校特色的电子教参资源体系 |
第四节 明确电子教参系统的信息内容和服务功能 |
第五节 建立电子教参系统的长效发展机制 |
第六节 积极开展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导航服务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基于营销学视角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的相关基础理论 |
2.1 知识服务概述 |
2.1.1 知识的概念 |
2.1.2 知识服务的概念 |
2.1.3 知识服务的特点 |
2.1.4 知识服务的流程 |
2.2 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
2.2.1 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区别 |
2.2.2 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联系 |
2.3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概述 |
2.3.1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定义及内容 |
2.3.2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功能和特点 |
2.4 营销学理论基础 |
2.4.1 营销学理论 |
2.4.2 服务营销理论 |
3 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的现状调查——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
3.1 调查目的、对象与方法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2 知识服务营销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
3.2.1 郑州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基本情况调查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3.3 馆员知识服务营销意识水平调查分析 |
3.3.1 馆员对知识服务营销意识调查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3.4 用户对知识服务营销的认知、需求以及满意度和利用率调查分析 |
3.4.1 用户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的认知、需求以及满意度和利用率调查 |
3.4.2 调查结果分析 |
4 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的优点与不足 |
4.1 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的优势 |
4.1.1 知识资源优势 |
4.1.2 馆员素质优势 |
4.1.3 技术优势 |
4.1.4 需求优势 |
4.2 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的不足之处 |
4.2.1 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
4.2.2 未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
4.2.3 专职营销岗位的缺失 |
4.2.4 在用户中的宣传度和普及度较低 |
4.2.5 服务营销评估和反馈机制缺乏 |
5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策略优化 |
5.1 制定详细可操作的营销计划 |
5.1.1 扫描环境 |
5.1.2 选择目标用户 |
5.1.3 设定营销目标 |
5.1.4 制定营销活动方案 |
5.2 创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环境 |
5.2.1 分析用户需求 |
5.2.2 创造用户需求 |
5.2.3 提升馆员专业素养 |
5.2.4 提升用户体验 |
5.2.5 建立用户信息库 |
5.3 设立专职营销岗位 |
5.3.1 设立专职营销部门 |
5.3.2 全程把控营销活动 |
5.4 建立以营销宣传和社会合作为主的服务机制 |
5.4.1 寻求多方合作和专业指导 |
5.4.2 宣传与渠道策略 |
5.4.3 社会化服务 |
5.4.4 政府合作 |
5.5 建立知识服务营销评估反馈体系 |
5.5.1 用户行为评估 |
5.5.2 用户需求评估 |
5.5.3 用户满意度评估 |
5.5.4 效益评估 |
5.5.5 用户信息反馈 |
6 结语 |
6.1 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百度统计在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访问分析中的应用——以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度统计的简介、安装与常用统计项 |
(一) 百度统计简介 |
(二) 百度统计的安装与基本工作原理 |
(三) 百度统计的常用基本概念与统计项 |
二、百度统计在图书馆门户网站读者访问情况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
(一) 趋势分析图 |
(二) 流量来源分析 |
(三) 受访页面分析 |
(四) 入口页面分析 |
(五) 百度统计的其它重要分析报告 |
(六) 利用多个统计报告进行综合分析 |
三、结束语 |
(9)探究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工作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书馆员专业化的内涵与外延 |
(一) 图书馆员专业化的历史沿革 |
(二) 合理的知识结构 |
二、先进的工作理念、灵活的工作方法 |
(一) 合理运作藏书工作 |
1. 采购工作的灵活运用 |
2. 分类工作的巧妙处理 |
3. 编目工作的新融合 |
(二) 热情温馨的图书馆服务工作 |
(三) 与众不同的第二课堂 |
三、独特的工作主张 |
结语 |
(10)馆员,现代图书馆信息知识导航员(论文提纲范文)
1 馆 员 专 业 化 的 内 涵 与 外 延 |
1.1 馆 员 专业 化 的 历史沿 革 |
1.2 合 理 的知 识 结 构 |
2 先 进 的 工 作 理 念 、 灵 活 的 工 作 方 法 |
2.1 馆 员 基本 专 业 工作巧 运 作 |
2.11 采 购工 作 的 活运用 |
2.12 分 类工 作 中 的巧处 理 |
2.13 编 目工 作 的 巧融合 |
2.2让图书馆服 务工作魅力四 射 |
2.3与众不同的 第二课堂 |
3 独特的工作主张 |
4 结 语 |
四、试析图书馆员的知识导航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D]. 钱敏. 南京大学, 2020(02)
- [2]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D]. 李永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3]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D]. 胡曦玮.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黄碧航.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5]基于“分众理论”的高校阅读推广研究[D]. 王成玥. 南京大学, 2018(01)
- [6]中美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体系建设比较研究[D]. 张圆圆.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7]基于营销学视角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实证研究[D]. 贾思远. 郑州大学, 2018(01)
- [8]百度统计在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访问分析中的应用——以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 牛兰金,由小燕. 农业网络信息, 2018(03)
- [9]探究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工作创新[J]. 杨章玲.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 [10]馆员,现代图书馆信息知识导航员[A]. 杨章玲.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4年年会暨第32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