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哑门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寰枢椎脱位,穴,哑门,针刺安全深度,直刺
哑门穴论文文献综述
周峻,赵凡莹,李文浩,移平,杨峰[1](2019)在《寰枢椎脱位针刺哑门穴安全深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寰枢椎脱位(AAD)患者与解剖结构正常者的哑门穴直刺和斜刺的安全深度。方法:选取寰枢椎脱位患者177例(AAD组)和排除AAD且解剖结构正常的207例患者(正常组)。所有入组患者体型均为适中型。对其行颈椎MRI平扫,在矢状位像上测量哑门穴直刺和斜刺安全深度。结果:AAD组安全深度:男性直刺(45.33±5.17)mm,斜刺(48.58±4.41)mm,女性直刺(44.17±7.80)mm,斜刺(47.49±7.32)mm;正常组安全深度:男性直刺(47.72±5.06)mm,斜刺(42.69±5.53)mm,女性直刺(44.63±5.85)mm,斜刺(39.88±6.18)mm。AAD组男性和女性的斜刺安全深度大于直刺安全深度(P<0.01),正常组男性和女性的斜刺安全深度小于直刺安全深度(P<0.01);AAD组直刺与斜刺安全深度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直刺和斜刺安全深度男性大于女性(P<0.01);男性AAD组直刺安全深度小于正常组直刺安全深度(P<0.01);男性AAD组斜刺安全深度大于正常组斜刺安全深度(P<0.01);女性AAD组直刺安全深度与正常组直刺安全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AAD组斜刺安全深度大于正常组斜刺安全深度(P<0.01)。结论:寰枢椎脱位状态下的哑门穴针刺安全深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临床上进行针刺时应小于其安全深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6期)
周峻,谭明生[2](2018)在《哑门穴古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哑门穴最早见于《素问·气穴论篇》,属督脉,为督脉、阳维脉的交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因其深部紧邻生命中枢——延髓,针刺具有危险性,故进针角度和深度尤为重要。哑门穴具有利机关、清神志、通经络的作用,临床中应用较广,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文章通过纵览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从哑门穴的源流、定位、针刺角度、针刺深度、临床应用、现代医学研究6个方面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向澍,顾健华,张弘[3](2018)在《指针风府、哑门穴治疗颈型颈椎病4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以指针手法施予风府、哑门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指针治疗组和定向透药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0%,对照组有效率80.00%,两组疗效等级及有效率对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指针哑门、风府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明确,且优于定向透药疗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医外治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丁顺淇,李坤伦,李万瑶[4](2017)在《哑门穴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哑门穴(DU 15)属督脉经穴,为督脉、阳维脉交会穴,别名:舌厌穴,横舌穴,舌黄穴,舌肿穴,一作喑门。穴名释义:哑门穴的"哑",音Ya,声哑之意。"门",门户之意。本穴是发音的门户,既可治哑,亦可致哑,是发音的把门口,故名哑门。别名:"舌厌"穴是因"舌",至柔之物也,其所能柔软自如是因为阳气充盛使然也;"厌",《说文》:"厌,笮也",下咽。舌厌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会聚。会厌之(本文来源于《蜜蜂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封丽华,王河宝[5](2015)在《针刺风府、哑门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失语6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风府、哑门等穴位对脑卒中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脑卒中后失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失语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结论:针灸治疗失语的临床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5年10期)
李宁,高杰[6](2014)在《哑门穴层次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哑门穴是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重要穴位,因其周围结构复杂,针刺时如果过深或者方向不当,极易造成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文章通过分析哑门穴的位置及层次解剖结构,讨论安全进针深度及进针方向,供临床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4年13期)
吕莹莹[7](2009)在《哑门穴的针刺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使用叁维定位MRI测量哑门穴进针的安全深度、角度,为临床提供安全针刺深度和角度的参考数据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方法:选择青年健康志愿者20人,其中男性11人、女性9人,均为右利手,年龄22-29岁,平均26.4±1.54岁。测量其体重(kg)、身高(m)、颈围(cm)、拇指同身寸(mm),按照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标准纳入研究对象。用0.5T的MRI扫描,层厚5mm,间距0.5mm,采用T_1加权像。受试者正常仰卧位,以叁维定位像为基础扫描水平位即过哑门穴体表点与颅底平行的水平切面;矢状位即过哑门穴体表点与颅底垂直的正中切面。①水平位:测量体表点到硬脊膜的最小深度、到硬脊膜左、右侧的最大深度、最大角度。②矢状位:测量体表点经枕骨大孔后下缘、寰椎后弓上缘、寰椎后弓下缘、枢椎棘突上缘的最大深度、最大角度。所获数据应用电脑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并分析,安全深度的计算:安全深度≤危险平均深度×75%。结果:1.水平位:男性直刺危险深度49.27±4.52mm、安全深度36.95±3.39mm;女性直刺危险深度39.89±3.8 6mm、安全深度29.92±2.90mm。男性向硬脊膜左侧斜刺危险深度59.64±7.37mm、安全深度44.73±5.53mm、针刺角度12.00±1.79~0;女性向硬脊膜左侧斜刺危险深度49.78±6.55mm、安全深度37.34±4.91mm、针刺角度14.56±3.17~0。男性向硬脊膜右侧斜刺危险深度59.73±7.44mm、安全深度44.80±5.58mm、针刺角度11.64±1.96~0;女性向硬脊膜右侧斜刺危险深度49.89±6.41mm、安全深度37.42±4.81mm、针刺角度13.78±2.59~0。2.矢状位:男性向枕骨大孔方向斜刺危险深度45.91±6.11mm、安全深度34.43±4.58mm、针刺角度24.45±6.02~0;女性向枕骨大孔方向斜刺危险深度38.89±5.06mm、安全深度29.17+3.80mm、针刺角度35.22±8.24~0。男性向寰椎后弓上缘方向斜刺危险深度48.91±6.22mm、安全深度36.68±4.67mm、针刺角度17.91±4.46~0;女性向寰椎后弓上缘方向斜刺危险深度42.89±8.22mm、安全深度32.17±6.17mm、针刺角度21.44±6.56~0。男性向寰椎后弓下缘方向斜刺危险深度49.64±6.38mm、安全深度37.23±4.79mm、针刺角度6.36±2.38~0;女性向寰椎后弓下缘方向斜刺危险深度41.11±6.31mm、安全深度30.83±4.73mm、针刺角度7.89±3.86°。男性向枢椎棘突上缘方向斜刺危险深度51.46±7.69mm、安全深度38.60±5.77mm、针刺角度5.91±3.02°;女性向枢椎棘突上缘方向斜刺危险深度41.56±5.27mm、安全深度31.17±3.95mm、针刺角度7.22±2.49°。3.男性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有相关性(r=0.733、P<0.05),回归方程Y=-51.619+58.503X;与体重有相关性(r=0.728、P<0.05),回归方程Y=13.51+0.57X;与颈围有相关性(r=0.660、P<0.05),回归方程Y=1.02+1.32X;与体重指数、拇指同身寸无相关性。女性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重、颈围、体重指数、拇指同身寸无相关性(P>0.05)。4.男性直刺安全深度与身高有相关性(r=0.733、P<0.05),回归方程Y=-38.714+43.878X;与体重有相关性(r=0.768、P<0.05),回归方程Y=10.13+0.43X;与颈围有相关性(r=0.660、P<0.05),回归方程Y=0.76+0.99X;与体重指数、拇指同身寸无相关性。女性直刺安全深度与身高、体重、颈围、体重指数、拇指同身寸无相关性。结论:1.男性直刺哑门穴的危险深度、安全深度均大于女性。2.男性向硬脊膜左/右斜刺哑门穴的危险深度、安全深度均大于女性。3.女性向硬脊膜左/右斜刺哑门穴的针刺角度大于男性。4.男性向枕骨大孔,寰椎后弓上缘,寰椎后弓下缘,枢椎棘突上缘方向斜刺哑门穴的危险深度、安全深度均大于女性。5.女性向枕骨大孔方向斜刺哑门穴的针刺角度大于男性;向寰椎后弓上缘,寰椎后弓下缘,枢椎棘突上缘方向斜刺哑门穴的针刺角度与男性相同。6.男性直刺哑门穴的危险深度、安全深度与身高、体重、颈围有相关性,与体重指数、拇指同身寸无相关性。7.女性直刺哑门穴的危险深度、安全深度与身高、体重、颈围、体重指数、拇指同身寸均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孙慧丽,刘洋[8](2008)在《快针哑门穴配合体针治疗假性球麻痹验案2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假性球麻痹(Pseudobular Palsy,PBP)是中枢性延髓麻痹的简称,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病变,特别是脑卒中,其次是感染、外伤、梅毒等引起的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中医认为本症归于“中风”范畴,与喑痱、喉痹相似,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李祥农[9](2007)在《针刺哑门穴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一文中研究指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是青壮年的常见病,多由于咀嚼功能不平衡,咀嚼肌的痉挛所导致的疾病,中医学认为属“痹证”范畴。临床表现下颌运动时颞颌关节有弹响或摩擦音,咀嚼功能障碍,张口、闭口受限,耳前区疼痛,严重影响进食。我们采用针刺哑门穴为主治疗此症,收效满意,现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07-10-15)
王琪[10](2007)在《哑门穴针刺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哑门穴因其深部紧邻生命中枢一延髓,因而针刺具有危险性,分析古代文献及近年来对该穴解剖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指出针刺该穴时,首先要掌握穴下解剖结构,谨慎针刺,并建议在临床常规针刺时以针尖向口唇或下颌方向为准,进针深度以1.0~1.5寸左右为宜。(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07年08期)
哑门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哑门穴最早见于《素问·气穴论篇》,属督脉,为督脉、阳维脉的交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因其深部紧邻生命中枢——延髓,针刺具有危险性,故进针角度和深度尤为重要。哑门穴具有利机关、清神志、通经络的作用,临床中应用较广,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文章通过纵览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从哑门穴的源流、定位、针刺角度、针刺深度、临床应用、现代医学研究6个方面作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哑门穴论文参考文献
[1].周峻,赵凡莹,李文浩,移平,杨峰.寰枢椎脱位针刺哑门穴安全深度的研究[J].中国针灸.2019
[2].周峻,谭明生.哑门穴古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3].向澍,顾健华,张弘.指针风府、哑门穴治疗颈型颈椎病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8
[4].丁顺淇,李坤伦,李万瑶.哑门穴的临床应用[J].蜜蜂杂志.2017
[5].封丽华,王河宝.针刺风府、哑门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失语60例[J].江西中医药.2015
[6].李宁,高杰.哑门穴层次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的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
[7].吕莹莹.哑门穴的针刺安全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8].孙慧丽,刘洋.快针哑门穴配合体针治疗假性球麻痹验案2则[J].针灸临床杂志.2008
[9].李祥农.针刺哑门穴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N].中国中医药报.2007
[10].王琪.哑门穴针刺方法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