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服饰论文-张静,季芳

婚礼服饰论文-张静,季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婚礼服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绣,技艺,创新,婚礼服饰

婚礼服饰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季芳[1](2019)在《汉绣元素在婚礼服饰中的应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绣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传统的刺绣方式,广泛就流传于湖北武汉、洪湖等地,有着独特的湖北地方特色,其作品大多为静态的装饰作品,作为装饰元素,渗透在人们衣食住行等多方面。汉绣纹样作为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研究如何使其更广泛的运用在日常生活的产品中,尤其是婚礼服饰这一具有象征性意义的产品中,通过研究汉绣元素,使其传统纹样与现代服饰相结合,注入更多的创意,将汉绣在婚礼服饰中得以发挥独一无二的魅力。(本文来源于《休闲》期刊2019年08期)

张茹[2](2018)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婚礼服饰的民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婚礼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变化发展对服饰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多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婚礼服饰的民族价值,研究当代婚礼服饰的全球化发展,提出婚礼服饰民族性设计的创新思路,以期对我国婚礼服饰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8年04期)

MAMPASSI,KINTENDE,BRICE,GHISLAIN[3](2018)在《刚果(布)婚礼服饰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婚礼在世界上是一种重要的节日,所以婚礼服饰在婚礼中尤为重要。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历史和文化的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婚礼服饰也不一样。所以,婚礼服饰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古代刚果(布)人就有了自己的传统婚礼服饰所谓"Raphia",后来人们更愿意穿非洲缠腰,现在欧洲服饰已经逐渐取代了"Raphia"。(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07期)

王芙蓉[4](2017)在《传统礼仪服饰改良设计的方案研究——以婚礼服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礼仪服饰可以进行有条理的改良进而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礼仪服饰,从款式上定题定款、颜色上定时定人定俗、面料定性、图案须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表达和制作工艺上可以加上传统的手工艺等五个方面总结归纳了传统礼仪服饰改良设计的方案,并在此方案的指导下进行婚礼服中行礼服的改良设计,为现代礼仪服饰设计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江苏丝绸》期刊2017年05期)

王雪卉,张畅,李雁[5](2017)在《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比较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婚礼文化用品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而不断升温,在东方婚礼服饰中,其运用的民族元素较多,比如"木真了服饰"和"蔡美月婚纱"。西方婚礼服饰多为洁白曳地的婚纱,款式比较集中。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在审美观念、地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族民俗以及哲学思想等方面的不同,以期对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进行全面认知。(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7年17期)

赵誉钦,梁惠娥[6](2017)在《中国传统女式婚礼服饰消费群体特征及需求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网络平台及在各高校现场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研究分析我国传统女式婚礼服消费群体特征以及消费者对传统婚礼服的需求因子。研究表明,多数受访者希望穿着量身订做的传统婚礼服。虽然受访者对传统婚礼服款式、面料和色彩的需求呈现多样性,但外观喜庆、穿着舒适、做工精湛、贴近大众消费水平的婚礼服依旧是多数受访者的选择。人们不再格守传统婚礼服饰的搭配要求,更希望传统婚礼服能够在日后作为礼服多次穿着或收藏。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传统婚礼服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且为传统婚礼服创新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服装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冯云珠[7](2017)在《西双版纳哈尼族阿卡人婚礼服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尼族作为一个古老的跨境民族,以其亮丽的服饰、传唱百年的史诗和盛大的长街宴成为近些年来民族文化研究中的热点。在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情况下,哈尼族的各种文化传说依然在时间的洗礼下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勤劳智慧的哈尼族女性将每日所看所想通过灵巧的双手转化为一个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绣在了服饰上。本文以哈尼族阿卡人婚礼服饰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婚礼仪式为切入点,探究服饰在仪式空间所呈现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哈尼族阿卡人婚礼的实地考察和在当地村寨中的走访,以及对哈尼族学者的访问,收集大量详实的田野材料作为论文的材料支撑,构建哈尼族阿卡人婚礼服饰作为重要的符号载体在仪式空间内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婚礼仪式本身象征着夫妇双方社会角色的转变、家庭责任的承担和个人精神的提升。在仪式过程中,仪式的行为主体、仪式服饰构成了仪式空间的象征性。在虚拟的象征仪式空间内,服饰为仪式主体塑造了重要的意识形态层面上的改变。而伴随着不同的仪式,服装与配饰又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但是,最终离不开的都是源自于人们内心对于美好、和睦以及民族兴旺的热切期盼。(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7-06-30)

刘喆[8](2017)在《裕固族的婚礼及女性婚礼服饰》一文中研究指出裕固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中部、雄伟的祁连山北麓。裕固族人口大约有1.4万人,其中90%的人口聚居在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和青海省祁连县境内。婚姻在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件大事,裕固族也不例外,其婚礼非常隆重。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裕固族人民不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了,很多习俗也就不再沿袭了,现在的裕固族年轻人也是一夫(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7年06期)

胡杨佩尧[9](2017)在《从中韩传统婚礼服饰看中韩文化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婚礼服饰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文章首先分析了婚礼服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别阐述了中国传统婚礼服饰与韩国传统婚礼服饰的各自特色,最后从传统婚礼服饰的角度总结了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笔者希望文章对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起到有利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01期)

贺俊杰[10](2016)在《蒙古族婚礼服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服饰是人类文化的窗口,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具体显现。它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有着明显的社会属性,能够展示出文化体系的内部结构。中华民族有着漫长而丰富多彩的服饰史,其中文化风俗各异的不同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形成的源泉,而蒙古族服饰则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服饰宝库中十分璀璨的一支。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能够集中反映蒙古族服饰的特点,其制作技艺精湛,图案花纹设计精美,整体服饰较长遮盖双腿,色彩艳丽,突出特点是使用丰富的绣花工艺,在服饰的领、袖等部位绣有大量具有美感和吉祥寓意的纹饰。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的婚礼服饰,其制作工艺极为精致,制作材料昂贵华美,颜色风格艳丽,很好地体现了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富饶和节庆的欢乐气氛。本文试图使用民族学、民俗学方法对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服饰进行细致考察,首先分析服饰的款式、风格、材料、工艺等手法,其次探究服饰的产生与当地的经济特征、政治环境、军事活动和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服饰语言的形成同时也使得服饰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就像古代的皇宫贵族总喜欢使用穿着华丽的服饰显示自己的身份。一些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而服饰文化则是这个整体中的重要一环。而不同地区的服饰文化则会受到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本质上说,不同服饰特点的产生原因还是各个地区的不同自然地理特征、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等现实因素。而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的独特风格的形成也是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鄂尔多斯蒙古高原上曾经生活过众多古代游牧民族,其中也包括蒙古族,这些不同族群的文化通过代代繁衍最终延续到了当代蒙古族群之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能够长久的屹立于传统民族服饰之林,其对于当代服饰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比如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在使用昂贵的材料和艳丽的色彩的同时,整体风格却不因过于鲜明的对比而显得突兀,能够保持一种欢快又端庄的风格,这对于现代服饰中色彩的运用是有很多借鉴意义的。在当代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冲击下,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如何在保持自身民族风格的同时,运用新的服饰制作技艺和现代材料制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习惯的服饰,这是值得民族文化学者和服饰工作者共同探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6-06-15)

婚礼服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婚礼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变化发展对服饰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多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婚礼服饰的民族价值,研究当代婚礼服饰的全球化发展,提出婚礼服饰民族性设计的创新思路,以期对我国婚礼服饰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婚礼服饰论文参考文献

[1].张静,季芳.汉绣元素在婚礼服饰中的应用策略[J].休闲.2019

[2].张茹.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婚礼服饰的民族性[J].艺海.2018

[3].MAMPASSI,KINTENDE,BRICE,GHISLAIN.刚果(布)婚礼服饰的发展[J].明日风尚.2018

[4].王芙蓉.传统礼仪服饰改良设计的方案研究——以婚礼服饰为例[J].江苏丝绸.2017

[5].王雪卉,张畅,李雁.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比较性分析[J].经贸实践.2017

[6].赵誉钦,梁惠娥.中国传统女式婚礼服饰消费群体特征及需求因子[J].服装学报.2017

[7].冯云珠.西双版纳哈尼族阿卡人婚礼服饰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7

[8].刘喆.裕固族的婚礼及女性婚礼服饰[J].牡丹.2017

[9].胡杨佩尧.从中韩传统婚礼服饰看中韩文化差异[J].长江丛刊.2017

[10].贺俊杰.蒙古族婚礼服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标签:;  ;  ;  ;  

婚礼服饰论文-张静,季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