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郢
海伦市结核病防治所152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和分型分析。方法:选择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8例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检测,观察其基因分型及耐药性。结果:78株结核分枝杆菌均经检测,其中牛结核分枝杆菌15例(19.2%),总耐药率为20%(3/15);人结核分枝杆菌63例,占80.8%,总耐药率为17.5%(11/63),结果显示牛结合分枝杆菌耐药率明显低于人结核分枝杆菌,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强耐药性,因此需加强对其防控,控制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生。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分型
肺结核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人们生命健康受到较大威胁。随着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结核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我国作为结核病重灾区,仍然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明显偏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加强临床检测及防控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对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8例结核患者,男40例,女38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0.36±5.26)岁。
1.2方法
使用鉴别培养基TCH及PNB对100例结核患者分离出的100株菌株进行鉴定,观察菌株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对分枝杆菌、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及牛分枝杆菌进行鉴别。采用比例法在罗氏(L-J)培养基中对8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阿米卡星、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卷曲霉素、氧氟沙星、卡那霉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标准:药培养基菌落数对
照培养基菌落数≥1%。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100例患者共分离出100株结核分枝杆菌,人结核分枝杆菌所占比例及耐药率均大于牛分枝杆菌,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比例及耐药性比较
3讨论
结核病作为慢性消耗性传染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临床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在130万左右,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结核病患病国家。结核病作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全身多器官系统均受到累及,其中肺脏在各器官结核病发病中占80%-90%[1]。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组成,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已经成为导致人类结核疾病的主要菌株[2],已经在临床引起广泛重视。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特性表现为抗酸染色,一旦在标本中发现抗酸染色阳性细菌,则基本表明存在结核分枝杆菌,需要进一步培养,从而对菌种进行鉴定[3]。结核菌细胞壁含脂质较多,酸化海藻糖及分枝菌酸为其主要成分,酸化海棠藻主要成分为硫甘酸、海藻糖双分枝菌酸,后者为抗酸着色反应的物质基础,可促进细菌吞噬细胞、形成介导肉芽肿形成,从而促进结核菌的大量产生[4]。结核病发病机制为结核菌进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在细胞内存在及长期存活引起大宿主免疫反应是影响疾病发生、进展及转归的重要因素。结合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结核结节及肉芽肿性病变,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增生性病变、渗出性病变及坏死性病变。渗出性病变主要在结核性炎症早期或患者机体免疫低下、变态反应较强的时候发生,主要表现为浆液纤维素性炎或浆液性。增生性病变病变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核病理形态学,主要表现为结核性肉芽肿,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毒力低、数量少且免疫反应较强时,可表现为增生反应病变。坏死性病变主要在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强、数量多、变态反应强烈或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发生,坏死组织内存在的包含结核分枝杆菌的脂质和巨噬细胞在变性坏死中所产生的细胞内脂质。
结核分枝杆菌不会产生内外毒素,临床认为其致病性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炎症、菌体成分及代谢物质的出现,可导致肺部感染、肺外感染等。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损伤等进入易感体质,导致多器官结核病,其中呼吸道导致的肺结核最为严重,这是由于肠道内寄居大量的正常菌群,结核分枝杆菌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与易感细胞粘附,因此在肠道内寄存难度较大。而肺泡内无正常菌群,结核分枝杆菌仅需通过飞沫微滴或含菌尘埃吸入,因此肺结核在结核病中较为多见。目前临床治疗结核病主要通过控制抗结核化学药物的使用来实现疾病的治疗,合理化疗能够彻底消灭病灶,从而促进患者痊愈。然而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强耐药性,在培养基中对常用的含异烟肼1g、链霉素10g、利福平50g能生长的结核分枝杆菌为耐药菌,因此临床治疗难度加大。目前全球范围内结核分枝杆菌多耐菌株明显增多,甚至出现爆发流行趋势,这可能与临床用药不当或自发突变产生,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愈率。临床研究显示,在治疗中通过合用异烟肼及利福平,能够有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对于感染严重患者,可采用异烟肼联合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总之在治疗结核病中,联合2种以上耐药性药物效果显著。
总之,在结核病的预防中,需要不断深入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不断深入耐药结核预防及控制的探讨,从而有效防控结核病的发生,保证人们健康。
参考文献:
[1]米热班?热夏提,胡昕,徐仰玲,等.新疆喀什地区214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及菌型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538-541.
[2]成诗明,刘二勇,王芳,等.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进展及系统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9):585-591.
[3]蒋毅,张丽水,赵秀芹,等.MLvA技术用于福建105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17(03):173一175.
[4]彭晓莉,曾莉萍,冷言冰,等.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其耐药性分析[J].程度医学院学报,2008,03(0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