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电流快速充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动汽车锂电池,快速充电,均衡电路,均衡策略
变电流快速充电论文文献综述
焦立春[1](2019)在《电动汽车基于大电流快速充电的二次均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关注电动汽车的性能。其中,电池的充电、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问题成为大家是否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长,并且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导致的电池的不一致严重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整体续航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及电池组均衡问题进行了研究。为研究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时间及差异性等问题,本文以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充电方式及实验分析快速充电过程中对电压有影响的各个因素,再了解现阶段电动汽车电池快速充电的方式,分析各个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结合快速充电理论设计了变电流快速充电的充电方式。为了符合快速充电模式下的均衡,通过分析造成电池组不一致的各种原因及拓扑结构,使用了以电池工作电压为均衡变量的新型电感型拓扑电路,并根据电池各个阶段的变化设计了二次均衡的均衡策略,在充电过程中和充电结束后的静置过程中实时为电池组进行均衡,减小电池之间的不一致性。在充电过程中和均衡过程中都设计了模糊控制器,目的是实时调整每个阶段的控制变量使之按照所设计的方案准确的充电和及时的开启均衡对电池组进行针对性的均衡。完成整个充电及均衡方案的设计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的仿真及实验平台的验证,对比传统充电方式及均衡结构和本文设计方案的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整体的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些展望。(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欣乐[2](2017)在《铅酸蓄电池大电流快速充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铅酸蓄电池仍然是当今世界上占市场份额比例最大的二次电池,它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但受制于铅酸蓄电池的一些缺点,例如续航能力差、充电速度慢、公共充电设备普及率低等,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从而不足以取代化石燃料。为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充电速度并保证电池的工作性能,探究一种快速充电法并分析其对铅酸蓄电池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以12 V12Ah铅酸蓄电池为研究对象,探究适用的大电流快速充电法,并检验大电流充电法在低温环境下的可行性;同时,将该大电流快速充电法与常温常规充电法进行对比,探究大电流快速充电法条件下铅酸蓄电池失效的原因,得到以下结论:1、最优的大电流快速充电法:第一步为电流36A恒流限压充电10 min,电压上限为14.75 V;第二步为18 A负脉冲放电10 s;第叁步为36 A再恒流限压充电(大约4 min),电压上限为14.75 V;第四步为14.75 V恒压充电,电流下限为0.35 A。大电流充电方法可使铅酸蓄电池在20 min内达到80%荷电状态;2、在低温环境中应用大电流充电法,将电压上限提高到15.75 V,且在恒流步骤前加入一个小电流短时间的充电步骤后,使大电流充电程序能够正常运行,但电池循环寿命缩短到只有60次,证明大电流充电法不适用于低温条件;3、在常温大电流充电循环下失效的电池,失效原因为正极板铅膏活性物质软化、脱落;在常温常规充电循环下失效的电池,失效原因为正极板栅活性物质软化、脱落,筋条断裂;在低温大电流充电条件下失效的电池,失效原因为电解液干涸;4、在XRD实验中发现,温度是影响α-PbO2含量和β-PbO2含量,以及β-PbO2粒径大小的主要因素,大电流充电影响不显着;SEM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同时发现温度还会影响PbSO4含量;在BET实验中发现,常温条件下,大电流充电下活性物质比表面积小于常规充电,而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大电流充电,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会进一步减小,说明电流值与活性物质比表面积呈负相关,温度与活性物质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在金相实验中发现正极板栅上部的腐蚀程度比中部严重,说明板栅腐蚀程度和板栅位置高度呈正相关;常温大电流充电和常规充电后的板栅,腐蚀程度接近,说明大电流并不会加重电池正极板栅的腐蚀程度。(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6-01)
彭云华[3](2017)在《超级电容储能型有轨电车用大电流快速充电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有轨电车作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一员,以其舒适美观、低能耗、建设周期短等其独特的优势使之近年来再次被重视和推广,尤其是中等运量需求的中小型城市和城市周边线路,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区域交通压力。超级电容储能型有轨电车属于新型无接触网式有轨电车,其同景观环境高度协调的优势,近年来在部分城市得到了推广和试行,比如广州、淮安、武汉、叁亚等,大有迅速增长之势。本文从超级电容储能型有轨电车入手,简述了现阶段有轨电车现阶段的供电方式以及充电系统的现状,由于现阶段充电系统的特性造成对电网的有较大的冲击,从而提出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充电方案对电网的功率需求情况,通过对优缺点进行分析对比,以现阶段实际运行的案例为设计条件,场景化的考虑了充电系统脉冲式功率需求情况下充电系统的最优设计方案和改善措施,有效地避免系统对电网的冲击并减低系统成本,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于AC/DC整流回路,DC/DC降压斩波回路及双向DC/DC变换回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案和系统的设计和研究。课题在针对设计方案比选,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核心控制策略的研究并构建控制系统,完成产品的设计分析后,又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建模仿真已经样机制作和验证,针对与不同的功率输入情况作了对比分析,加入内部储能子系统后有效地减缓电网负载。验证了仿真和实际之间的偏差并对以后设计过程中的同类应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9)
李珍华[4](2015)在《一种基于市面大电流快速充电对比测试方案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机实现快充必不可少的叁要素:充电器、电池、充电IC。对于充电电器端需要能提供足够大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目前手机上使用的锂电池最佳充电速率为1C,这就意味着一个1000m Ah的电池组要以1000m A的电流进行快速充电,以这种速率充电可以实现最短的充电时间,且不会降低电池组的性能及缩短电池使用寿命。对于容量不断增加的电池,提高充电速率是必不可免的一种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5年09期)
姚敦平,唐耀庚,谢晓峰,王金海,王树博[5](2012)在《钒液流电池变电流快速充电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池快速充电基本原理,采用了变电流间歇恒压充电方法,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自制单片钒液流电池进行了一系列的充放电测试,获得了最佳充电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变电流间歇恒压充电方法,充电时间相比恒流恒压充电方法缩短近50%;且获得了大致相同的放电容量,放电比率为100%;多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未见衰减,取得了良好充电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2年04期)
林湫[6](2010)在《铅酸蓄电池大电流快速充电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电动自行车上广泛使用的全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为对象,通过对智能充电算法的研究,采用单片机作控制器,实时监控电压、电流,使充电过程按理想的充电曲线进行,达到既保护电池,又能使电池充满的最优效果。(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0年28期)
齐志远,王生铁[7](2008)在《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变电流快速充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根据蓄电池端电压的变化预测蓄电池内过充电反应状况,采用变电流充电方法进行快速充电。根据负载和蓄电池的变化调节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状态,优化控制充电过程。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避免蓄电池发生过充电和最大限度地避免欠充电,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工作效率,实现系统优化运行。(本文来源于《蓄电池》期刊2008年04期)
陈体衔,甄春花[8](1999)在《VRLA蓄电池变电流间歇快速充电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VRLA蓄电池充电分为两段:先控电流,后控电压。对于完全放电态电池(6-FM-4.0),采用恒电流充电使电池达到85%荷电态,最佳充电电流是0.1C,充电时间需要9h。采用变电流间歇充电,充电时间不足3h,可达到92%以上荷电态。最后采用相同的控电压充电使电池恢复至完全充电态,前者需要9h,后者只需6h。本文已给出变电流间歇充电器的原理电路。(本文来源于《蓄电池》期刊1999年01期)
李庆龙,陈体衔[9](1997)在《变电流间歇快速充电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已建立变电流间歇快速充电法,它对VRLA蓄电池在电动车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法参数有初始电流、转换电压、停充时间、变电流方式等,并通过试验给出这些参数。它与标准充电方比较,充电时间缩短,且给出更多放电容量。在间歇充电中采用变电流方式比脉冲电流好。变电流间歇电时间190min,放电容量92%,而脉冲电流间歇充电时间为290min,放电容量为87%。电池荷电态和度影响已讨论。快速充电用于循环试验时,经几次循环后要用标准充电法将电池恢复至完全充电态。(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1997年06期)
卢长荣[10](1994)在《微机控制铅酸蓄电池大电流快速充电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NG-462型蓄电池应用微机控制快速充电的特点和快速充电获得的经济效果。按常规充电需80h,耗能506kWh;而快速充电仅需12h,耗能160kWh。 1.快速充电的特点快速充电是相对常规充电而言,它的特点是: (1)采用脉冲充电(有停顿地充电),并用短时间放电去极化的方法,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厂每台机车的蓄电池组为12h)把电池充好。在这个过程中既不产气(或微产气),又不使温升过高(在40℃以(本文来源于《电世界》期刊1994年08期)
变电流快速充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铅酸蓄电池仍然是当今世界上占市场份额比例最大的二次电池,它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但受制于铅酸蓄电池的一些缺点,例如续航能力差、充电速度慢、公共充电设备普及率低等,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从而不足以取代化石燃料。为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充电速度并保证电池的工作性能,探究一种快速充电法并分析其对铅酸蓄电池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以12 V12Ah铅酸蓄电池为研究对象,探究适用的大电流快速充电法,并检验大电流充电法在低温环境下的可行性;同时,将该大电流快速充电法与常温常规充电法进行对比,探究大电流快速充电法条件下铅酸蓄电池失效的原因,得到以下结论:1、最优的大电流快速充电法:第一步为电流36A恒流限压充电10 min,电压上限为14.75 V;第二步为18 A负脉冲放电10 s;第叁步为36 A再恒流限压充电(大约4 min),电压上限为14.75 V;第四步为14.75 V恒压充电,电流下限为0.35 A。大电流充电方法可使铅酸蓄电池在20 min内达到80%荷电状态;2、在低温环境中应用大电流充电法,将电压上限提高到15.75 V,且在恒流步骤前加入一个小电流短时间的充电步骤后,使大电流充电程序能够正常运行,但电池循环寿命缩短到只有60次,证明大电流充电法不适用于低温条件;3、在常温大电流充电循环下失效的电池,失效原因为正极板铅膏活性物质软化、脱落;在常温常规充电循环下失效的电池,失效原因为正极板栅活性物质软化、脱落,筋条断裂;在低温大电流充电条件下失效的电池,失效原因为电解液干涸;4、在XRD实验中发现,温度是影响α-PbO2含量和β-PbO2含量,以及β-PbO2粒径大小的主要因素,大电流充电影响不显着;SEM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同时发现温度还会影响PbSO4含量;在BET实验中发现,常温条件下,大电流充电下活性物质比表面积小于常规充电,而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大电流充电,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会进一步减小,说明电流值与活性物质比表面积呈负相关,温度与活性物质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在金相实验中发现正极板栅上部的腐蚀程度比中部严重,说明板栅腐蚀程度和板栅位置高度呈正相关;常温大电流充电和常规充电后的板栅,腐蚀程度接近,说明大电流并不会加重电池正极板栅的腐蚀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电流快速充电论文参考文献
[1].焦立春.电动汽车基于大电流快速充电的二次均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
[2].王欣乐.铅酸蓄电池大电流快速充电研究[D].福州大学.2017
[3].彭云华.超级电容储能型有轨电车用大电流快速充电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4].李珍华.一种基于市面大电流快速充电对比测试方案总结[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
[5].姚敦平,唐耀庚,谢晓峰,王金海,王树博.钒液流电池变电流快速充电方法[J].化工进展.2012
[6].林湫.铅酸蓄电池大电流快速充电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10
[7].齐志远,王生铁.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变电流快速充电的研究[J].蓄电池.2008
[8].陈体衔,甄春花.VRLA蓄电池变电流间歇快速充电方法[J].蓄电池.1999
[9].李庆龙,陈体衔.变电流间歇快速充电法[J].电池.1997
[10].卢长荣.微机控制铅酸蓄电池大电流快速充电法[J].电世界.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