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果蔷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果蔷薇,金樱根,野蔷薇亭,1β,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
小果蔷薇论文文献综述
黄小燕,马国需,陈路,邹节明,钟小清[1](2018)在《小果蔷薇根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果蔷薇Rosa cymos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果蔷薇根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乙酰基-洋委陵菜酸(1)、2-氧代-坡模酸(2)、2α,3α,19α-叁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构莓苷F_1(4)、野蔷薇亭(5)、23-羟基-委陵菜酸(6)、阿江榄仁亭(7)、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8)、1β,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9)、儿茶素(10)、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葡萄糖苷(11)、3,4,5-叁甲氧基苯酚-O-β-D-芹糖-(1→6)-O-β-D-葡萄糖苷(12)、4-羟基-3-甲氧基-1-苯基-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没食子酸乙酯(14)、3,4,5-叁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3,4,5-叁甲氧基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化合物9、11~13、15、16为首次从蔷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9、11~16为首次从小果蔷薇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13期)
卓志航,杨伟,徐丹萍,杨春平,杨桦[2](2016)在《云斑天牛补充营养寄主小果蔷薇及野蔷薇挥发性成分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对补充营养寄主的选择机制,实现对该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了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及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及野蔷薇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小果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5类16种,并以C15H24为主,野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7类23种,并以C15H24为主;小果蔷薇和野蔷薇同时包含3类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野蔷薇醛类(最高)和萜烯类相对含量较高,小果蔷薇醇类(最高)和醛类相对含量较高;野蔷薇芳香烃类(最低)和呋喃类相对含量较低,小果蔷薇酚类(最低)和萜烯类相对含量较低。研究表明,云斑天牛补充营养寄主小果蔷薇和野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呋喃类、酚类、醇类、醛类、酯类、烃类和芳香烃类,其中醛类和醇类相对含量较高,芳香烃类和酚类相对含量均较低。(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陈燕燕,李晓男,周江韬,王跃飞,姜苗苗[3](2016)在《小果蔷薇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果蔷薇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色谱技术对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干燥果实的75%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经过1H-NMR以及13C-NMR等波谱学技术以及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白桦脂酸甲酯(2)、3β-O-乙酰基白桦脂酸(3)、熊果酸(4)、3β-O-乙酰基熊果酸(5)、3β-O-乙酰基坡模醇酸(6)以及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黄小燕,马国需,钟小清,周艳林,代华年[4](2014)在《小果蔷薇叁萜酸类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柱色谱技术对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根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从小果蔷薇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坡模酸(1),覆盆子酸(2),乌苏酸(3),蔷薇酸(4),阿江榄仁尼酸(5),委陵菜酸(6),3β-E-feruloyl corosolic acid(7),1β-羟基蔷薇酸(8),千花木酸(9),2,3-断-19α-羟基-12-稀-乌苏-2,3,28-叁羧酸(10),冬青苷B(11)。化合物3,6~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10为首次从蔷薇属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4年23期)
吴小鹏,黄小燕,张小坡,马国需,黄真[5](2014)在《小果蔷薇中叁萜类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果蔷薇Rosa cymosa根中的叁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柱对小果蔷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果蔷薇根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叁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oxo-pomolic acid(1)、2α,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2)、2-乙酰基-洋委陵菜酸(3)、坡模酸(4)、野鸦椿酸(5)、阿江榄仁尼酸(6)、千花木酸(7)、阿江榄仁亭(8)、野蔷薇亭(9)、构莓苷F1(10)、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β-D-葡萄糖苷(11)、覆盆子酸(12)、号角树酸3-甲酯(13)。结论化合物1~4、7、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4年05期)
欧阳黎明,黄世超,黄新良,黄云[6](2012)在《小果蔷薇根、茎水提物抗炎镇痛、止血以及抑制肠蠕动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果蔷薇根水提物与茎水提物的抗炎、止痛、止血作用及对小鼠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小鼠小果蔷薇根水提物与茎水提物,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其药理作用。结果:小果蔷薇根水提物与茎水提物能明显抑制正常小鼠肠蠕动功能,明显对抗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小肠蠕动亢进;均能显着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减少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提高光热尾痛小鼠的痛阈,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结论:小果蔷薇根水提物与茎水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止痛、止血、促进肠蠕动药理作用,且小果蔷薇根略强于小果蔷薇茎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2年12期)
周洪英,陈睿,王晓波,储蓉,陆叶[7](2012)在《贵州省植物园小果蔷薇群落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贵州省植物园内分布的小果蔷薇生态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群落中共有28科37属54种植物;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少,小果蔷薇在群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果蔷适生于海拔1 200~1 300 m的石灰岩山区,pH=6的石灰岩土上,为阳性植物,有很强的生活能力和自我繁殖更新能力。(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2年06期)
张立巍,赵佳宁,徐建伟[8](2010)在《小果蔷薇根水提物抗炎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小果蔷薇根水提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棉球植入法致小鼠形成芽肿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测定小鼠耳廓肿胀度以及小鼠肉芽的质量,而后计算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和对肉芽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小果蔷薇根水提取物10,7.5,5 g/kg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且抑制率与剂量呈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S1期)
包海燕,包海燕,苗青,苗青,沈阳[9](2009)在《小果蔷薇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果蔷薇Rosa cymosaTratt.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小果蔷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2α-羟基乌苏酸(2),蔷薇酸(3),胡萝卜苷(4),紫云英苷(5),翻白叶苷A(6)。结论:化合物1~6均为从小果蔷薇中首次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药学实践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包海燕[10](2008)在《小果蔷薇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分布在我国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资源丰富。小果蔷薇主要以根、叶入药。其提取物除有显着的凝血作用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根入药可祛风除湿,收敛固脱。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腹泻、脱肛、子宫脱垂。叶可解毒消肿,用于治痈疖疮疡、烧烫伤。小果蔷薇资源丰富,是治疗烧烫伤及外伤性出血的一种有效草药,在民间应用广泛。但是根据文献检索,目前对于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因此,本课题着重研究小果蔷薇中的化学成分,从而确定其中有效的活性成分,进一步为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对小果蔷薇乙酸乙酯萃取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HPLC色谱仪、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和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2D-NMR,ESI-MS波谱和光谱方法鉴定了其中1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2α-羟基熊果酸(2),胡萝卜苷(3),蔷薇酸(4),2β,3β,19α-叁羟基乌苏-12-烯-28-酸(5),2α,3α,19α-叁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6),2α,3β,23-叁羟基乌苏-12,18-二烯-28一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7),异阿江榄仁酸(8),23-羟基-委陵菜酸(9),2α,3β,19α-叁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翻白叶苷A(12),4,2'-二-(3,4-二羟基苯基)-5,3'-二羟基-6,7-骈二氢吡喃-3,4-二氢苯骈吡喃酮(13),黄芪苷(14),2α,3β,19α,24-四羟基齐敦果-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5),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6),2α,3β,23-叁羟基乌苏-12,19(29)-二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7),野蔷薇苷(18)。其中,4,2′-二-(3,4-二羟基苯基)-5,3′-二羟基-6,7-骈二氢吡喃-3,4-二氢苯骈吡喃酮(13)为一新化合物,2β,3β,19α-叁羟基乌苏-12-烯-28-酸(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1,2,3,4,6,7,8,9,10,11,12,14,15,16,17,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根据文献的报道,叁萜类和黄酮类成分是蔷薇属植物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其中五环叁萜类型的结构尤为典型。小果蔷薇中化学成分的具体药理活性报道还需要有待本课题组进一步的研究得以确定。(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8-05-01)
小果蔷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对补充营养寄主的选择机制,实现对该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了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及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及野蔷薇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小果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5类16种,并以C15H24为主,野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7类23种,并以C15H24为主;小果蔷薇和野蔷薇同时包含3类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野蔷薇醛类(最高)和萜烯类相对含量较高,小果蔷薇醇类(最高)和醛类相对含量较高;野蔷薇芳香烃类(最低)和呋喃类相对含量较低,小果蔷薇酚类(最低)和萜烯类相对含量较低。研究表明,云斑天牛补充营养寄主小果蔷薇和野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呋喃类、酚类、醇类、醛类、酯类、烃类和芳香烃类,其中醛类和醇类相对含量较高,芳香烃类和酚类相对含量均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果蔷薇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小燕,马国需,陈路,邹节明,钟小清.小果蔷薇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8
[2].卓志航,杨伟,徐丹萍,杨春平,杨桦.云斑天牛补充营养寄主小果蔷薇及野蔷薇挥发性成分测定[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陈燕燕,李晓男,周江韬,王跃飞,姜苗苗.小果蔷薇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
[4].黄小燕,马国需,钟小清,周艳林,代华年.小果蔷薇叁萜酸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
[5].吴小鹏,黄小燕,张小坡,马国需,黄真.小果蔷薇中叁萜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4
[6].欧阳黎明,黄世超,黄新良,黄云.小果蔷薇根、茎水提物抗炎镇痛、止血以及抑制肠蠕动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2
[7].周洪英,陈睿,王晓波,储蓉,陆叶.贵州省植物园小果蔷薇群落调查[J].种子.2012
[8].张立巍,赵佳宁,徐建伟.小果蔷薇根水提物抗炎作用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
[9].包海燕,包海燕,苗青,苗青,沈阳.小果蔷薇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9
[10].包海燕.小果蔷薇化学成分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
标签:小果蔷薇; 金樱根; 野蔷薇亭; 1β; 3α; 19α; 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