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素质教育贯穿在作文教学中(论文文献综述)
周瑾[1](2021)在《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材料作文自2006年出现以来,逐渐成为高考语文作文主流。新材料作文写作材料的多元化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创造性。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无论是教师教授还是学生学习一直都是困难重重。新材料作文就是要学生自主发掘材料中所蕴含的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运用发散思维将自己对社会及人生的感受用真情实感的语言表达出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第二条是“思维发展与提升”,[1]高中作文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作文无新意、立意角度找不准、缺乏个人见解、表达思路不顺畅、思维固化严重等方面,可见在新材料作文学习中,学生思维方面地缺乏会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本文是结合国内外对发散思维的相关研究,把发散性思维引用到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主要研究思路如下: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相关问题的研究缘起等,并对新材料作文以及有关发散思维培养的文献进行梳理,使本研究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对作文教学、写作思维和发散思维进行概念界定,并对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及特征做详细介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挖掘发散思维在新材料作文教学中的表现。接着结合近十年高考全国二卷考查分析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现状和学生思维运用现状,并将新材料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思维问题以及教师教学问题及原因做一探究。同时从教材系统、教师教学、学生学法和其他四个方面阐明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详细培养策略。最后以新材料作文评改评价体系的研究为主,提出评价体系重设意见,从评价环节方面进行思维培养设计重构。本文写作以期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在执教新材料作文时有些许帮助。
李童耕[2](2021)在《栾川一高“二五二”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五二”教学模式是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开发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理念及操作方法大不相同,它的核心理念包含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四个层面,它的操作方法包含三大环节、九大步骤,它的得名就来源于其操作方法,即课前对学生、教案两方面的准备,课堂上的五步学习法,课下对学情、教情两方面的反馈。“二五二”教学模式具有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传统思维方式等多种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弊病,包括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导致的评价结果偏颇、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导致的课堂实施效率不高,学生水平不一导致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受阻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完善相应评价机制,转变教师授课理念及学生思考方式,使新课改深入人心,使“二五二”教学模式深入人心,同时,提高教师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二五二”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价值。在上述策略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己在栾川一高时的具体高中语文教学实践,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的开展情况,归纳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的系统性实施方案,以期达到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高中语文教学。
马小雅[3](2020)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乌鲁木齐市的中考已并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而根据自治区历年中考作文题《感恩,助我远航》(2019年)、《最温暖的陪伴》(2018年)、《属于我的小幸福》(2017年)、《我不怕,因为》(2016年)和《阅读,让我长大》(2018年)更容易写成记叙文,现在的新疆中考语文作文的趋势就是写记叙文文体,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显着。在升学压力之下,记叙文写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一直以来,写作教学是我校语文老师心中的痛,做了很多尝试,可能最终没什么效果。笔者从事教育工作5年来,该如何进行写作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在笔者心中的问题。听了学校老师的课,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发现往往存在一个问题:课堂上一片热闹景象,下来习作却又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作为一个带有100多名学生的语文老师,篇篇作文精改精修却也是难以做到。所以,如何提高在校效率,尤其是写作课堂效率,真实有效地提升学生习作兴趣、帮助学生找到习作门道,是我做此研究的内在动力。本文以乌鲁木齐某中学为例,分四部分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与阐述。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由、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方案等。第一部分为初中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方案,详细阐述了实施背景、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原则、实施措施等,指导开展实践研究。第二部分为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现状调查,对乌鲁木齐市某中学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现状,为下文的问题分析以及原因查找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对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发现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实施方法较为单一、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缺乏时间保障、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实操性不高、对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认知尚有欠缺、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程度不够、忽视对作文情境材料的筛选、作文教学重“应试”轻人文性、教师对自身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认同度不高、教师自身能力有待于提高、对学生记叙文写作审题立意能力的训练有所欠缺、对学生记叙文写作列纲起草能力的训练、观察生活能力的训练、写作搜集素材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有所欠缺、对作文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分标准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学生作文反馈缺乏时效性。笔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教学方案的设计过于程式化、情境设置缺乏对生活的考量、缺乏对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方式的具体指导、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认知存在偏颇、“应试”压力影响写作兴趣、缺乏阅读积累、教育理念不能满足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需要、课堂教学方式不能满足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需要、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不足、教师难以对大班额学生的写作进行细化指导、家庭因素影响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力度、学校及相关单位对教师关于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指导培训工作缺乏、缺乏对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及训练的课时保障。第四部分根据问题归因,论述了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文情境教学实践效果的有效策略:创设生活化、有针对性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式;建立完整地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模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读写良性循环;创设有利于情境教学的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地学习、观摩、培训的机会。
吕宁[4](2020)在《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口语是个体语言发展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手段。现代社会强调人际互动与合作,口语素养更成为了现代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口语对社会来说亦是不可或缺的,国民口语素养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息息相关,国民的母语水平更是展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因此,应研究汉语口语教育,优化汉语口语教育,保证个体拥有和谐的语文生活,这是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重文轻语”的背景下,汉语口语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薄弱环节,相关理论研究和卓有成效的实践也相对较少。这成为制约语文课程改革、汉语口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先辈们曾就汉语口语教育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朱自清作为语文大家,对于口语教育有着许多独特的见解。这为我们的课程教学变革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发展。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探究:在绪论部分,本文阐明了研究的缘起、意义、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梳理、评述了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有关研究,以及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汉语口语课程实施现状。第二部分以朱自清的口语观为切入点,首先溯源了其汉语口语观的形成,分析了其思想成长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同侪背景。其次,依托朱自清的相关论述对口语的价值、功能、特点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基于对朱自清“语脉”、“文脉”、“用笔如舌”等概念的总结分析,明确了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与联系,澄清了学生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能力的发展及其关系,探讨了口语、书面语训练的方法;明确了汉语普通话和地方方言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汉语普通话的教育问题;最后,提炼出汉语口语的三大特点。第四部分基于朱自清的汉语口语教育论述与实践,总结了汉语口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梳理了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原则。明确了汉语口语教育有满足言说需要、发展语文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个体作用,及推动语言发展的社会作用;汉语口语教育包含普通话、语境、表达、思维方面的训练内容。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朱自清的汉语口语教学思想。相关的汉语口语教学方法包括三类:借助法是结合阅读、诵读、口头问答、讨论活动进行的汉语口语教学方法;专门法包含演剧、辩论、演说等方法;课外活动则是通过团体活动和日常谈话活动进行的教学方法。第六部分立足上述梳理与总结,得出对当下汉语口语教育的启示与建议。启示包括重估汉语口语教育的重要价值、合理构建汉语口语课程的内容、明确汉语口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三方面。建议包括“语”“文”并举:书面语训练和口语训练结合;文道统一:口语训练和语文素质发展协调推进;统筹兼顾:学普通话和巧用方言协调统一;“教”“学”协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整合;继承发展:传统方法与教育技术优势互补;回归生活:语文课程教学和学生生活深度融合。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谢丹丹[6](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写作教学评价是促进语文教学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语文教学理念的变革与2017版新课标的完善,写作教学评价也趋于规范。本文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作为研究对象,意在探寻一种相对合理的写作教学评价体系,主要研究如下内容:(1)新课标背景下普通高中写作教学评价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2)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评价的策略;(3)写作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和验证。笔者通过对QAYZ等三所学校的师生进行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调研后发现,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评价存在着以下问题:评价意识淡薄、评价过程刻板、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反馈缺失等。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主体性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强化评价意识,明确评价目标;注重评价过程,多方参与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做好沟通交流等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了实践验证。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写作教学评价对教师而言,可以提高写作教学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马里瑶[7](2020)在《基于叶朗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受教育功利化的影响,教育主客体愈来愈关注学生的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同步发展。生命教育、审美教育等新型理念层出不穷。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精神涵养。人生境界是一个较为深奥抽象的范畴,将“境界”作为解读人生进阶的独立视角是值得商榷研究的,尤其将其纳入中学语文教学之后,对于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反观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师生对审美教育关注颇少,人生境界教育更无从谈及。究其根源,现行中学语文课程教育忽略了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课程培养学生完满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诉求。因此,师生对于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缺乏根本性认知,实际教学中没有将人生境界教育落到实处,仅仅是在文本讲解过程中轻描淡写的点拨一二。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师素养方面也未能以日常生活层面、工作事业层面、审美诗意层面为切入点设计课堂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语文课程教育是一项洗涤心灵的工程,需要充分体悟人生境界,积极探索人生进阶路径,为培养学生和谐、完满的人格打下坚实基础。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人生境界教育的发展,提升人生境界同样需要语文教育的传承和发展。语文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人生境界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教学应贯穿人生境界的意识和品质,使学生获得生命的智慧和心灵的净化。鉴于语文课程得天独厚的人生境界教育资源,论文将立足于叶朗的境界理论即日常生活层面、工作事业层面、审美诗意层面,致力于人生境界视角,结合教育学、语文教学、哲学(美学)等知识,以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师素养,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层面为研究框架,通过文献收集与分析、问卷调查与分析、教师访谈与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期对人生境界教育现状和实践状况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南仙利[8](2020)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以中年级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命教育,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它关注人的生命特质,注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探索人的生命意义。而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生命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的内容和范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无视生命、漠视生命甚至摧残生命的情况,生命教育的诉求有所增加,然而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所以笔者考虑进行学科的融合。由于语文学科有较强的人文性,对于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可以成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和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谈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认识。主要谈了两个方面:一是阐述了小学语文和生命教育的内涵。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二是列举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理论支持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活动-经验论和生态学理论;现实依据包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素质教育的呼唤、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和教材资源。第三部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调查,了解到教师们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也不够重视;教师们了解和获知生命教育知识的途径狭窄有限;学生对生命教育理解不深,但很感兴趣,也很期待;当前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阅读。第四部分,讲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即生命化教学。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第一、采用不同的生命化教学手段,包括创造和谐的生命化班级环境、运用多样的生命化教学方法、进行多彩的生命化教学活动;第二、挖掘深层的生命化教学文本,包括通过利用阅读体悟生命、口语习作彰显生命;第三、关注个体的生命化教学差异,包括布置个性化作业尊重生命的差异、培养个性化朗读感受生命的律动、指导个性化写作体验生命的升华。第五部分是结语。
焦莹[9](2020)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9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正式进入全国中小学,这是中小学教科书“一本多纲”时代开始结束的标志。对新版本的研究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当前对新教材的使用时间短,许多研究者只能专注于新教材中某个领域的变化,诸如作业系统、助读系统、阅读系统方面的变化,而对写作系统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编写的依据和特点,并对教师及学生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一线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学生与教师在使用写作系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第一部分首先探讨了研究的缘起、主要问题、意义及核心概念,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在对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阐明后点明了文章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排依据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内容特点:螺旋上升的写作目标;典型生动的写作范例;程序为主的习作知识、贴合实际的写作练习、灵活多样的写作指导。第四部分是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使用现状进行的调查,在对一线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后,总结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了解有待深入、兴趣低;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写作范例运用得不灵活。教师存在的问题有:利用程度低;缺乏对素材的扩充;练习资源使用不合理;缺乏写作全过程指导。第五部分提出了统编版写作系统的使用策略:进行整体规划;化实践为活动;教学因势利导;重视以读促写;弹性安排练习;关注课后修改。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研究,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对写作系统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师写作教学的质量。
宋忠芝[10](2020)在《农村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与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教学更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情境作文教学的逐渐完善和发展,为此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道路。情境教学法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情境,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把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和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不仅仅是“写”,更是“观说读写”的结合;写作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的要求,而是学生表达自己的需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客观教学环境相对闭塞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初中学校实施情境作文教学意义尤为重大。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问题原因,并研究、分析和整合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教材,结合情境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以新课标为指导,在农村初中学校进行情境作文教学实践,实施课内写作教学与课外写作训练,并针对农村初中学校写作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期能更有效的培养农村初中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语文写作能力。
二、把素质教育贯穿在作文教学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素质教育贯穿在作文教学中(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新材料作文教学与发散思维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作文教学 |
二、思维与写作思维 |
三、发散思维 |
第二节 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表现 |
一、新材料作文 |
二、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特征 |
三、新材料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 |
第二章 高中阶段新材料作文现状 |
第一节 高中新材料作文现状分析 |
一、近十年语文高考全国二卷作文考查现状 |
二、新材料作文教学现状 |
三、学生写作思维运用现状 |
第二节 高中新材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
一、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二、高中新材料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三章 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
第一节 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途径 |
一、教材系统 |
二、教师教学 |
三、学生学法 |
四、其他 |
第二节 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 |
一、教材系统层面 |
二、教师教学层面 |
三、学生学法层面 |
第四章 新材料作文评价研究 |
一、写作评价对新材料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
二、写作评价体系的重设 |
三、评价体系中培养发散思维的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材料作文教学中相关问题访谈设计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栾川一高“二五二”语文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一)选题的目的 |
(二)选题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相关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概述 |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内涵 |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
(一)教学目标以“传授知识”为主 |
(二)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 |
(三)考核标准以“应试”为主 |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四、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概况 |
五、传统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
六、关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变革 |
第二章 “二五二”教学模式的概述 |
一、内涵 |
二、特点 |
(一)针对性 |
(二)创新性 |
(三)自主性 |
(四)启发性 |
(五)系统性 |
(六)完整性 |
三、理论依据 |
(一)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
(二)哲学理论依据 |
四、基本流程 |
(一)课前准备环节 |
(二)课堂操作环节 |
(三)课后反馈环节 |
五、意义 |
(一)课堂学习方式方面 |
(二)学生思维能力方面 |
(三)教师教学理念方面 |
第三章 “二五二”教学模式在不同语文课型中的应用 |
一、文本讲授课 |
(一)诗歌 |
(二)文言文 |
(三)小说 |
(四)戏剧 |
(五)散文 |
二、练习讲评课 |
(一)基本操作流程 |
(二)注意事项 |
三、作文指导课 |
(一)课前准备 |
(二)课堂操作 |
(三)课后反馈 |
四、阅读探究课 |
(一)明确目标 |
(二)自主学习 |
(三)质疑探究 |
(四)总结阅读 |
五、思维训练课 |
(一)课前准备 |
(二)课堂操作 |
(三)课后反馈 |
六、复习提升课 |
(一)关于复习提升课教学流程的总体介绍 |
(二)具体分类介绍 |
第四章 “二五二”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情况及效果评估 |
一、“二五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 |
(一)学校重视“二五二”课堂教学改革 |
(二)教师对“二五二”教学模式的运用情况 |
(三)学生对“二五二”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及其所受到的影响 |
二、“二五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 |
(一)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学生成绩显着提高 |
(二)课堂氛围有所改善,师生关系更加亲密 |
(三)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方式有所转变 |
(四)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
(五)团队智慧得到发挥,教师能力得以提升 |
第五章 “二五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反思及策略研究 |
一、“二五二”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
(一)学校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二、“二五二”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 |
(一)学校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学生问卷 |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3)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与研究价值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1.记叙文写作能力 |
2.语文情境作文教学实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五)研究方案 |
一、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案 |
(一)指导思想 |
(二)教学目标 |
(三)教学内容 |
(四)操作方法 |
(五)教学设计 |
二、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现状调查 |
(一)调查方案 |
1.调查目的 |
2.研究问题 |
3.调查对象 |
4.调查方法 |
(二)调查结果 |
1.学生调查结果 |
2.教师调查结果 |
三、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学生、教师认为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
1.学生角度 |
2.教师角度 |
(二)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情感体验存在的问题 |
(三)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提升记叙文写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
(四)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
(五)归因分析 |
1.方案设计因素 |
2.学生因素 |
3.教师因素 |
4.家庭因素影响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力度 |
5.学校及社会因素 |
四、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有效性对策 |
(一)优化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案,改进课堂教学 |
1.创设生活化、有针对性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内容 |
2.运用多元化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式 |
3.建立完整地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模式 |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读写良性循环 |
(三)提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保障水平 |
1.创设有利于情境教学的条件 |
2.为教师提供更多地学习、观摩、培训的机会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重估汉语口语及其教育的价值 |
1.1.2 反思语文课程中的汉语口语教育 |
1.1.3 对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关注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
1.3.2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研究综述 |
1.3.3 汉语口语教育的研究综述 |
1.3.4 相关研究评述 |
1.4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现状及评述 |
1.4.1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状况 |
1.4.2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评述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汉语口语 |
1.5.2 汉语口语教育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分析法 |
1.6.2 比较研究法 |
1.6.3 文本分析法 |
第二章 朱自清口语观研究 |
2.1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的形成溯源 |
2.1.1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文化背景 |
2.1.2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
2.1.3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同侪背景 |
2.2 口语的价值 |
2.2.1 口语的历史价值 |
2.2.2 口语的时代价值 |
2.2.3 口语的生活价值 |
2.3 口语的功能 |
2.3.1 交际功能 |
2.3.2 思维功能 |
2.3.3 审美功能 |
2.3.4 教育功能 |
2.3.5 社会功能 |
2.3.6 职业功能 |
2.4 口语的特点 |
2.4.1 临场性 |
2.4.2 瞬时性 |
2.4.3 辅以副语言 |
2.4.4 强调情感信息 |
第三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思想研究 |
3.1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 |
3.1.1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
3.1.2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 |
3.1.3 学生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能力的发展 |
3.1.4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训练 |
3.2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 |
3.2.1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
3.2.2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 |
3.2.3 汉语普通话教育 |
3.3 汉语口语的特点 |
3.3.1 以活的“方言”为参照 |
3.3.2 来源于民众的日常生活 |
3.3.3 雅俗共赏的大众语 |
第四章 朱自清论汉语口语教育 |
4.1 汉语口语教育的作用 |
4.1.1 满足学生的言说需要 |
4.1.2 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
4.1.3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
4.1.4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
4.1.5 推动汉语言的建设 |
4.2 汉语口语教育的内容及原则 |
4.2.1 国语训练 |
4.2.2 语境训练 |
4.2.3 表达训练 |
4.2.4 思维训练 |
第五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学法研究 |
5.1 借助法 |
5.1.1 阅读法 |
5.1.2 诵读法 |
5.1.3 口头问答与讨论法 |
5.2 专门法 |
5.2.1 演剧 |
5.2.2 辩论 |
5.2.3 演说 |
5.3 课外活动 |
5.3.1 团体活动 |
5.3.2 日常谈话 |
第六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与建议 |
6.1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对当下口语教育的启示 |
6.1.1 重估汉语口语教育的重要价值 |
6.1.2 合理构建汉语口语课程的内容 |
6.1.3 明确汉语口语教学的基本方法 |
6.2 基于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相关建议 |
6.2.1 “语”“文”并举:书面语训练和口语训练相结合 |
6.2.2 文道统一:口语训练和素质发展协调推进 |
6.2.3 统筹兼顾:学普通话和巧用方言协调统一 |
6.2.4 “教”“学”协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整合 |
6.2.5 继承发展:传统方法与教育技术优势互补 |
6.2.6 回归生活:语文课程和生活世界深度融合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新课标对写作教学评价的要求 |
1.1.2 实际教学中的评价情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1.4.4 观察法 |
2.写作教学评价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辨析 |
2.1.1 评价 |
2.1.2 写作教学 |
2.1.3 写作教学评价 |
2.2 相关理论基础及其思考 |
2.2.1 主体性教育理论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2.3 写作教学及评价的基本内容 |
2.3.1 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评价 |
2.3.2 对写作教学过程的评价 |
2.3.3 对写作教学方法的评价 |
2.3.4 对写作教学结果的评价 |
3.写作教学评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研究的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内容 |
3.2 写作教学评价现状 |
3.2.1 评价的总体状况 |
3.2.2 评价的功效 |
3.2.3 评价的方式 |
3.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存在问题 |
3.3.1.1 评价意识淡薄 |
3.3.1.2 评价过程刻板 |
3.3.1.3 评价方式单一 |
3.3.1.4 评价反馈缺失 |
3.3.2 原因分析 |
3.3.2.1 受评者方面 |
3.3.2.2 施评者方面 |
4.写作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
4.1 遵循新课标倡导的评价原则 |
4.1.1 坚持发展性原则 |
4.1.2 坚持主体性原则 |
4.1.3 坚持多元性原则 |
4.1.4 坚持过程性原则 |
4.1.5 坚持开放性原则 |
4.1.6 坚持情感性原则 |
4.2 写作教学的评价策略 |
4.2.1 强化评价意识,明确评价目标 |
4.2.1.1 培养评价意识,制定教学设计 |
4.2.1.2 明确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
4.2.2 注重评价过程,多方参与评价 |
4.2.2.1 重视教的过程,开展多元评价 |
4.2.2.2 重视学的过程,强化质性评价 |
4.2.3 注重评价结果,做好沟通交流 |
4.2.3.1 重视及时反馈,注重作文修改 |
4.2.3.2 建立成长记录袋,出版优秀作文集 |
5.写作教学评价实例分析 |
5.1 评价目标与方案 |
5.1.1 开展作前指导 |
5.1.2 制定评价方案 |
5.2 评价标准与描述 |
5.2.1 制定评价标准 |
5.2.2 描述评价标准 |
5.3 评价过程简录 |
5.3.1 学生作文评价实践 |
5.3.2 教师作文评价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基于叶朗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综述 |
2.2 国外研究综述 |
3.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条件 |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1 日常生活层面教育 |
3.1.2 工作事业层面教育 |
3.1.3 审美诗意层面教育 |
3.2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3.2.1 主观条件 |
3.2.2 客观条件 |
4.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4.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
4.1.2 问卷编制的确立 |
4.2 调查现状分析 |
4.2.1 教师现状分析 |
4.2.1.1 教师问卷分析 |
4.2.1.2 教师访谈分析 |
4.2.2 学生现状分析 |
4.3 调查启示 |
5.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1 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存在的问题 |
5.1.1 教学设计呈现同质化倾向 |
5.1.2 教学活动缺乏自主创造性 |
5.1.3 教学评价缺乏个性化观照 |
5.1.4 教师素养呈现多级化趋势 |
5.2 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
5.2.1 教学目标设计不均衡 |
5.2.1.1 强调知识与能力,忽视了工作事业层面教育 |
5.2.1.2 强调过程与方法,忽视了审美诗意层面教育 |
5.2.1.3 强调情感与价值,忽视了日常生活层面教育 |
5.2.2 教学活动实施不到位 |
5.2.2.1 阅读教学缺乏人生境界教育 |
5.2.2.2 写作教学缺乏人生境界教育 |
5.2.2.3 口语交际教学缺乏人生境界教育 |
5.2.3 教学评价指标不协调 |
5.2.3.1 日常生活层面评价浅显化 |
5.2.3.2 工作事业层面评价过度化 |
5.2.3.3 审美诗意层面评价隐性化 |
5.2.4 教师素养体系不完善 |
5.2.4.1 日常生活层面的学习内容不够深 |
5.2.4.2 工作事业层面的学习实践不够多 |
5.2.4.3 审美诗意层面的学习悟性不够高 |
6.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的对策建议 |
6.1 以人生境界为切入点,确立和丰富教学目标 |
6.1.1 立足课程标准,围绕日常生活层面设定教学目标 |
6.1.2 立足课程标准,围绕工作事业层面设定教学目标 |
6.1.3 立足课程标准,围绕审美诗意层面设定教学目标 |
6.2 以人生境界为支撑点,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
6.2.1 基于人生境界视角实施阅读教学活动 |
6.2.2 基于人生境界视角实施写作教学活动 |
6.2.3 基于人生境界视角实施口语交际教学活动 |
6.3 以人生境界为着眼点,革新教学评价指标 |
6.3.1 以日常生活层面为内容,丰富教学评价指标 |
6.3.2 以工作事业层面为内容,丰富教学评价指标 |
6.3.3 以审美诗意层面为内容,丰富教学评价指标 |
6.4 以人生境界为立足点,建构教师素养体系 |
6.4.1 基于日常生活层面的教师素养体系建构 |
6.4.2 基于工作事业层面的教师素养体系建构 |
6.4.3 基于审美诗意层面的教师素养体系建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8)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以中年级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关于生命教育的缘起与发展 |
(二)关于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 |
(三)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认识 |
第一节 小学语文和生命教育的内涵 |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理论支持 |
一、人的全面发展 |
二、心理学理论 |
三、教育学原理 |
四、活动经验论 |
五、生态学理论 |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现实依据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 |
三、素质教育的呼唤 |
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和教材资源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 |
一、确定调查的对象 |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贯穿生命教育问题所在 |
一、小学语文教学贯穿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忽视了全面发展 |
(二)功利性考试,评价方式单一,忽视了个性培养 |
(三)过分关注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 |
二、小学语文教学贯穿生命教育的问题成因 |
(一)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
(二)社会期待导致学科功利 |
(三)教师生命教育意识薄弱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采用不同的生命化教学手段 |
一、创造和谐的生命化班级环境 |
二、运用多样的生命化教学方法 |
三、进行多彩的生命化教学活动 |
第二节 挖掘深层的生命化教学文本 |
一、利用阅读体悟生命 |
二、口语习作彰显生命 |
第三节 关注个体的生命化教学差异 |
一、布置个性化作业,尊重生命的差异 |
二、培养个性化朗读,感受生命的律动 |
三、指导个性化写作,体验生命的升华 |
结语 |
附录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访谈设计 |
附录三:阅读教学课例 |
附录四:学生诗配画展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的主要问题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教材 |
1.3.2 语文教材 |
1.3.3 写作系统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研究 |
1.4.2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内容研究 |
1.4.3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2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排依据 |
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写作要求 |
2.2 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章熊的写作教学主张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3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排内容特点 |
3.1 螺旋上升的写作目标 |
3.2 典型生动的写作范例 |
3.3 程序为主的写作知识 |
3.4 贴合实际的写作练习 |
3.5 灵活多样的写作指导 |
4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研究设计 |
4.1.1 调查范围和对象 |
4.1.2 调查过程 |
4.1.3 问卷调查设计 |
4.1.4 数据收集与处理 |
4.2 现状调查与分析 |
4.2.1 学生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4.2.2 教师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4.3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学生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了解有待深入、兴趣低 |
4.3.2 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升 |
4.3.3 不能灵活运用写作范例 |
4.4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教师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1 整体了解和利用程度有待加强 |
4.4.2 写作知识延伸较少,缺乏对素材的扩充 |
4.4.3 不清楚编者意图,练习资源使用不合理 |
4.4.4 不重视写作提示,缺乏写作全过程指导 |
5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策略 |
5.1 明确写作方向,进行整体规划 |
5.2 化实践为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
5.3 紧贴生活实际,写作因势利导 |
5.4 强调课内文章,重视以读促写 |
5.5 灵活运用实践,弹性安排练习 |
5.6 加强过程指导,关注课后修改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现状调查(教师部分) |
附录B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现状调查(学生部分) |
致谢 |
(10)农村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相关概念概述 |
四、研究现状 |
五、研究的主要问题、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现状 |
第一节 教师教学现状 |
一、写作教学方法 |
二、写作教学内容 |
三、写作教学重视度 |
四、写作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情况 |
第二节 学生学情现状 |
一、写作素材情况 |
二、写作情绪、态度的情况 |
三、写作内容的情况 |
第二章 农村初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经济条件、应试体制的制约 |
第二节 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
一、农村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缺失 |
二、教师任务繁重、精力有限 |
三、教师自身知识素养欠缺 |
四、教师缺乏学习机会 |
第三节 学生学习方面的原因 |
一、缺乏写作兴趣 |
二、缺乏阅读量 |
三、语文基础知识薄弱 |
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背景问题 |
第三章 农村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农村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实施缘由 |
一、符合新课标要求 |
二、符合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
三、符合农村初中生写作学习规律 |
四、符合农村初中生的学情 |
第二节 农村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创设情境,提供写作环境 |
二、融入情境,激发写作动机 |
三、整合情境,强化写作训练 |
四、走出情境,拓宽写作思路 |
第三节 农村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具体实施 |
一、《咏雪》情境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
二、学生获奖情境作文:评价多元化案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把素质教育贯穿在作文教学中(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探究[D]. 周瑾.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2]栾川一高“二五二”语文教学模式研究[D]. 李童耕.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3]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D]. 马小雅. 西南大学, 2020(05)
- [4]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D]. 吕宁. 江南大学, 2020(01)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研究[D]. 谢丹丹.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7]基于叶朗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D]. 马里瑶.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8]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以中年级段为例[D]. 南仙利.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与对策研究[D]. 焦莹.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农村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 宋忠芝.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