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医院西药房;622651)
【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对我院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7年上报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的11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相比于2016年,2017年药物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有所增加,且其中新发一般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新发严重不良反应例数呈现出递增趋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受累部分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结论:针对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应强化监管力度,特别是问题突出的抗菌药物和中成药针剂,应严格落实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安全用药;影响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adversedrugreactionmonitoringmechanismonsafedruguseinourhospital.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wasmadeof110casesofadversedrugreactionsreportedtotheprovincialdrugadversereactionmanagementplatformin2017.Results:comparedwith2016,thenumberofnewcasesofadversedrugreactionsreportedincreasedin2017,andthenumberofnewcasesofgeneraladversereactions,severeadversereactionsandnewsevereadversereactionsshowedanincreasingtrend.Thedrugswiththehighest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areantibacterials,andtheskinanditsaccessoriesarethemainpartsofadversereactions.Conclusion:inthecaseofadversedrugreactions,thesupervisionshouldbestrengthened,especiallyforantibacterialdrugs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jectionswithprominentproblems,andthemechanismofmonitoringadversedrugreactionsshouldbestrictlyimplemented.
[keywords]adversedrugreactionmonitoringmechanism;Safemedication;impact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008-02
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某种药物应用之后引发的心理及躯体毒性反应、副作用以及变态反应等无益于治疗的反应,伴随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的落实,我们分类统计和评价了上报药物不良反应,为向临床更加快速、更加准确地反映用药信息,以行政手段对药物应用进行干预,并对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进行定期发布,使全院接受安全用药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积极动员,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对用药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及时发现并将不良反应情况上报,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率增加,以便于进一步改进临床用药情况,使安全用药得到保障[1]。本文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对我院安全用药的影响,报告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2017年上报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的11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判断标准为卫生部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因果关系。
1.2方法
统计分析不良反应上报病例数以及评价状态,并对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到的患者性别、年龄、用药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系统等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11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57例为男性,占比为51.82%,53例为女性,占比为48.18%,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为1岁,年龄均值为(42.2±10.6)岁。其中,19例年龄介于1-20岁,30例年龄介于21-40岁,22例年龄介于41-60岁,39例年龄在60岁以上。可见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占比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
2.2不良反应状态评估分析
2016年上报不良反应报告45例,其中一般状态31例,占比为68.89%;新发一般状态4例,占比为8.89%;严重状态4例,占比为8.89%;新发严重状态6例,占比为13.33%;2017年上报不良反应报告65例,其中一般状态31例,占比为47.69%;新发一般状态21例,占比为32.31%;严重状态11例,占比为16.92%;新发严重状态2例,占比为3.08%;由此可见相比于2016年,2017年药物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有所增加,且其中新发一般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新发严重不良反应例数呈现出递增趋势。
2.3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同用药途径分析
2016年上报4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45例为静脉滴注,占比为100%,无口服、肌肉注射、吸入、外用等其他给药途径导致的不良反应;2017年上报6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55例为静脉滴注,占比为84.62%;7例为肌肉注射,占比为10.77%;2例为吸入,占比为3.08%;无因口服、外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可见静脉滴注更容易导致不良反应,且2016年和2017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4不良反应涉及到的药物分类情况分析
110例不良反应报告涉及到14种药物,其中45例使用抗菌药物,占比为40.91%;25例使用中成药针剂,占比为22.73%;9例使用血容量扩充药,占比为8.18%;6例使用电解质补充药,占比为5.45%;4例使用抗肿瘤药物,占比为3.64%;4例使用抗病毒药物,占比为3.64%;3例使用消化系统药物,占比为2.73%;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占比为2.73%;3例使用抗周围神经病变药物,占比为2.73%;2例使用呼吸系统用药,占比为1.82%;2例使用抗精神失常药物,占比为1.82%;2例使用破伤风药物,占比为1.82%;1例使用维生素类,占比为0.91%;1例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占比为0.91%;由此可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抗菌药物,明显比其他类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P<0.05)。
2.5不同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分析
45例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中,13例使用左氧氟沙星,占比为28.89%,不良反应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皮疹、静脉炎等;7例使用头孢西丁,占比为15.56%,不良反应症状包括瘙痒、肝功能异常、胸闷等;5例使用头孢他啶,占比为11.11%,不良反应症状包括瘙痒、潮红以及皮疹;5例使用头孢呋辛,占比为11.11%,不良反应症状包括头晕、皮肤苍白、不自主颤抖等;5例使用五水头孢唑啉,占比为11.11%,不良反应症状包括呕吐以及瘙痒;4例使用阿奇霉素,占比为8.89%,不良反应症状包括皮肤红肿以及潮红;3例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占比为6.67%,不良反应症状包括荨麻疹以及呼吸困难;2例使用依诺沙星,占比为4.44%,不良反应症状包括皮疹以及瘙痒;1例使用头孢孟多酯,占比为2.22%,不良反应症状包括皮疹。可见抗菌药物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最高的是喹诺酮类药物。
2.6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分析
11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31例为皮肤及其附件受累,占比为28.18%,主要表现包括瘙痒、皮肤苍白、多汗、皮疹、皮肤红棕、荨麻疹;22例为全身性损害,占比为20.00%,主要表现包括过敏性休克、发热、麻痹、畏寒、寒战、无力、四肢冰冷;15例为心血管系统受累,占比为13.64%,主要表现包括心悸、体位性低血压、潮红、胸闷;13例为神经系统受累,占比为11.82%,主要表现包括头晕、意识模糊、头胀;12例为消化系统受累,占比为10.91%,主要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9例为呼吸系统受累,占比为8.18%,主要表现包括气促、打喷嚏、呼吸困难;5例为泌尿系统受累,占比为4.55%,主要表现包括肾功能异常、水肿;3例为其他器官及系统受累,占比为2.73%,主要表现包括血管发红、视觉异常、静脉炎、烦躁。可见药物不良反应受累部分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
3讨论
在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与女性占比无显著差异,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生理特点影响,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多存在基础疾病,加上肝肾功能衰退,所以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对于此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用药计划,适当减少药量,避免应用对肝肾功能影响严重的药物[2]。
在不良反应监测状态上,相比于2016年,2017年不良反应上报病例数增加,且除一般状态不良反应之外,新发、严重以及新发严重不良反应的上报例数也明显增加,可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取得一定效果。
从用药途径上来看,静脉滴注导致不良反应明显比其他给药方式高,且相比于2016年,2017年其他用药方式不良反应上报病例数增加,说明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其他用药途径监测上仍需改进。
据相关研究指出,不同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也存在差异。本次研究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药物,主要是因为我院以上呼吸道感染等为常见疾病,经常规检查后通常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菌药物治疗,所以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且其中以广泛应用的喹诺酮类药物最为常见[3]。
针对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及系统,应及时予以停药、吸氧等对症治疗,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语:
针对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应强化监管力度,特别是问题突出的抗菌药物和中成药针剂,应严格落实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
参考文献:
[1]叶青,朱少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对我院安全用药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7,29(07):271-273.
[2]马勇.该院2016年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163-165.
[3]孙佳瑜,王涛,张琳琳.2014年福田区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08(1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