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格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KES系统,棉,大麻织物,组织结构,纤维素酶
风格仪论文文献综述
孙振华,邢晓露,马建伟[1](2019)在《基于KES织物风格仪测试系统的棉/大麻混纺针织物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试新型棉/大麻混纺织物风格,基于川端织物风格评价系统(KES),对棉/大麻45/55混纺面料的拉伸、剪切、弯曲和摩擦性能进行评价,比较分析纬平针织物、毛圈织物纤维素酶处理前后的织物风格。通过分析得出:纤维素酶处理能明显改善棉/大麻织物风格,提高织物柔顺感,降低表面粗糙度。毛圈织物在剪切性能上优于纬平针织物,具有更好的活络性;纬平针织物在拉伸、弯曲和摩擦性能上优于毛圈织物,具有更好的柔顺感、柔软度、回弹性和匀整性等。(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赵超,刘新金,戴济晏,王广斌[2](2018)在《基于KES风格仪的纯棉织物风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全棉织物的风格特征。利用KES织物风格仪对8种纯棉织物和2种桑蚕丝织物的风格性能进行了测试,并运用川端经典公式对其16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影响纯棉织物风格的5个独立的风格值:硬挺度、平展度、柔顺度、丰满度和光滑度,分析了影响织物风格的因素。结果表明:织物组织和织物单位体积内的填充性是决定纯棉织物风格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桑蚕丝织物的柔顺度、光滑度和丰满度好于纯棉织物,但硬挺度和平展度比纯棉织物差。认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用户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参数设计制作夏季女装面料。(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孙丰鑫[3](2017)在《基于纺织品风格仪的机织物多重性能及硬挺度的建模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衣冠济楚,清新雅丽代表了自古人们对服饰的追求。织物风格现已成为评价服装织物的穿着美感与舒适性和织物用途以及市场价值中最为重要和经典的量度。优质风格的织物研发与织物风格的定量化表征是纺织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面对的基本问题,也是该学科领域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国内外对织物风格及相关力学理论、评价方法和测试仪器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现有测试方法和仪器,大多主要以单项性能测试或多次测量多指标输出的测试方法为主,存在仪器成本高,系统误差大,测试过程复杂等缺点。我国作为纺织生产和贸易大国,仍然缺乏一套成熟的评价系统和统一的织物风格评价标准,同时考虑到“一带一路”战略对推进纺织品贸易展现出的卓越魅力和前景,我国急需研发一套完善的织物风格测试系统。本课题基于单次测量多指标输出的测量理念,采用准叁点梁结构下的抽拔测试方法构造织物复杂的风格形变,并围绕抽拔测试所得的抽拔力—位移曲线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抽拔过程中织物试样的主要形变特点以及抽拔力—位移曲线的模式特征,将整个抽拔过程划分为空程阶段和称重、弯曲、摩擦以及拉伸等五个特征阶段,并通过加装测厚装置实现了试样拉伸状态下厚度及厚度应变的原位表征;借助材料力学理论和方法,针对抽拔过程中织物多重力学性能复合作用的特点,对各特征阶段准静态下的织物及其微单元体的受力和力矩情况进行分析,并围绕综合手感评价系统(CHES-FY)的抽拔测试过程中织物试样与测试系统间的力学交互作用展开数理建模研究。借助变分理论解决称重阶段试样悬挂轨迹方程的计算问题,并根据试样重力和所受抽拔力的平衡关系,在考虑试样质量和弯曲刚度影响的情况下,建立称重阶段理论模型;通过将非接触段试样看作悬臂梁模型研究了弯曲特征阶段试样的受力和力矩情况,为纳入更为丰富的力学要素,提取了试样微单元体进行受力和力矩分析,建立了准叁点梁结构下的弯曲理论模型;借助弯曲阶段分析结果进而对摩擦特征阶段进行试样形态和受力分析,在考虑试样弯曲刚度影响的情况下建立摩擦理论模型;拉伸特征阶段在考虑了试样弯曲、摩擦影响的前提下,将拉伸作用下试样的面外泊松效应纳入理论模型,通过构建试样理论长度和几何长度的等价关系,建立拉伸理论模型以实现对摩擦、弯曲以及泊松比等性质参数的分离和解析,并且通过实测曲线和理论曲线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基于称重、弯曲、摩擦和拉伸以及面外泊松比的理论模型,通过控制试样性质参数(包括弯曲刚度、摩擦系数、拉伸模量和泊松比等)的变化,围绕CHES-FY系统抽拔测试过程各阶段的力学因素及各力学要素对曲线的影响水平展开研究,旨在分离各特征阶段抽拔力所包含的主要影响因子,解析测试过程中各阶段抽拔力各成分的主要作用及所占比重,分析和预测主要力学因素对曲线特征值的作用规律,结合理论和实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1)织物平方米克重的理论预测结果与电子天平的实测结果的线性拟合的判定系数R~2达0.983,拟合结果的精度校验说明在0.95的置信度下理论预测所得的织物平方米克重结果与织物实际克重间的误差不超过15.03g/m~2,因此考虑了试样弯曲刚度的称重理论模型可以很好地表达称重特征阶段抽拔力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服用织物的弯曲刚度和克重的一般取值范围,分析了抽拔力对弯曲刚度和试样单位长度质量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CHES-FY系统的称重测试阶段,服用织物的质量差异对抽拔力的测量值起主要影响。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说明了试样质量和弯曲刚度是称重阶段影响抽拔力的两个主要力学因素,且抽拔力对织物质量的变化较弯曲刚度变化更为敏感,在使用抽拔测试方法进行织物风格的综合评价中,抽拔针所测的平均称重力M_f可以作为评价织物克重的一个有效指标。(2)根据试样摩擦性能和延伸性能对弯曲特征阶段影响的分析以及理论曲线模拟结果的探讨,发现将试样摩擦系数(μ=0.27)纳入理论模型后,弯曲曲线的特征值显着增大(弯曲功最大变化率达27%)。因此试样与双压针间摩擦是弯曲特征阶段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变化模型的摩擦系数μ值分别进行弯曲曲线模拟,发现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弯曲曲线特征值都呈增大趋势,弯曲斜率变化呈现典型的叁个阶段,在弯曲刚度为0.15cN·cm和0.05cN·cm时,随着试样摩擦系数由0.2变为0.3,弯曲斜率增长率分别为6.4%和6.9%,因此,基于穿着用织物的摩擦系数一般在0.2~0.3之间的实际情况,在利用CHES-FY系统进行试样弯曲性质表征时,可以通过合理假定试样摩擦系数,借助弯曲理论模型对摩擦影响进行消减。对比0.15cN·cm和0.05cN·cm弯曲刚度下的曲线模拟结果显示,减小试样弯曲刚度会增大摩擦引入的弯曲功和最大弯曲力误差,但通过模型分析表明试样可延伸性对弯曲过程的影响微小,当拉伸弹性常数大于50cN/cm%时,试样因轴向应变引起的曲线特征值变化率不超过4%,因此可以忽略弯曲特征阶段试样伸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通过分析试样摩擦和弯曲耦合的影响和仅考虑试样摩擦影响的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摩擦阶段理论曲线模拟,并讨论变化弯曲刚度对摩擦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弯曲刚度对摩擦曲线影响较大(弯曲刚度由0变为0.15cN·cm,曲线平均摩擦力值增大达3倍以上),且随着弯曲刚度增大,曲线的平均摩擦力呈上升趋势,说明摩擦特征阶段的摩擦力—位移曲线是试样摩擦和弯曲性能复合作用的结果。在弯曲刚度处于0~0.4cN·cm时,弯曲刚度和平均摩擦力间体现了近似的线性相关性。弯曲刚度由0开始每增大0.02 cN·cm,初始段平均摩擦力的变化率达20%,之后逐渐减小;当弯曲刚度超过0.2cN·cm后,平均摩擦力变化率降到10%以下,可见弯曲刚度直接影响摩擦力—位移曲线。(4)拉伸理论模型考虑了试样的摩擦、弯曲以及面外泊松比等因素,通过参考实验试样的性质参数对4种情况下的拉伸理论曲线进行模拟,结果显示试样弯曲和摩擦性质是影响拉伸测试结果的两个重要因素。考虑试样弯曲刚度和表面摩擦系数后,理论曲线斜率明显增大(增长率大于50%);然而,泊松比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较小(设定泊松比由0变为1时,拉伸阶段曲线特征值最大变化率不超过0.7%),因此可以忽略泊松比的影响。通过探讨合力与轴线夹角?和测试针半径与试样半厚度比值k两个弯曲因子与抽拔针和双压针直径的关系发现,试样弯曲刚度对拉伸阶段抽拔力—位移曲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抽拔针与双压针的直径。模型研究还发现,增大试样的拉伸弹性常数时,试样摩擦系数对拉伸曲线的影响会更加显着。同时借助拉伸特征阶段可以进行试样厚度和面外泊松比的表征,厚度测试结果表明CHES-FY系统与通用织物测厚仪测得的织物厚度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R=0.99),且织物的厚度形变和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呈现非线性关系,并分为典型的叁段,每一段近似于线性关系,可分段提取并分析织物的面外泊松比。以抽拔力—位移曲线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为基础,开展了织物硬挺度的评价研究。通过对硬挺度的分析给出了弯曲硬挺度、摩擦粗糙度和拉伸松紧度叁个基本风格属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风格的主观评价研究。采用均值、方差、相关性分析以及Kendall协调系数W对主观评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六位评估者的评级结果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观平均评级结果能够反映人们对织物风格的一般感觉。基于抽拔测试的各特征阶段的织物主形变特征和力学要素的研究结果,对织物试样的测试曲线进行靶向性的特征提取,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并结合方差分析和t假设检验对备选指标进一步筛选,建立了织物硬挺度的叁个评级模型,并通过一组独立试样实验进行模型检验,结果发现叁个风格评级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主观评级结果间等级偏差均小于1,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30%,说明预测结果与主观评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线性拟合的判定系数R~2分别高达0.981、0.992和0.986,表明模型预测结果跟主观评级结果具有很好地线性相关性,较低的均方根误差值进一步说明了模型预测结果与主观评级的一致性。评级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发现,CHES-FY系统能够很好地区分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前后的织物硬挺风格属性,并且能够反映出混纺比变化对织物手感属性的影响。该结果验证了CHES-FY系统结合建立的模型对西服机织面料风格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6-30)
王春燕[4](2012)在《风格仪转速与织物悬垂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6块织物为研究对象,用KES-FB风格测试系统测试了织物的拉伸性能、剪切性能和弯曲性能,运用YG(L)811-DN织物动态悬垂风格仪测试了5个转速下各织物的悬垂系数和波纹数,通过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转速对织物悬垂系数与波纹数的影响,结论如下:随转速的增加,织物悬垂系数基本呈线性增加;试样结构参数与织物悬垂系数增加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而经向弯曲刚度及经、纬向剪切刚度与悬垂系数增加率有显着负相关关系,转速对波纹数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2年02期)
周建萍,陈晟[5](2005)在《KES织物风格仪测试指标的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KES织物风格仪系统组成和16个风格指标的含义,通过织物基本力学性能分析服装面料成衣性的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纺织技术》期刊2005年06期)
韩延林,强莎莎,衣富强,何红霞,宋广义[6](2002)在《数码织物动态悬垂风格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变频技术改变织物旋转速度,使用高速数码相机拍下织物的悬垂形态,通过数码相机与计算机连接进行悬垂图形的收集和处理,得出一组有关织物悬垂风格的悬垂系数、活泼率、美感系数、硬挺度系数等参数,可将织物的静、动态悬垂图形和波纹曲线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本文来源于《山东纺织科技》期刊2002年06期)
[7](2001)在《自动纱线测试系统 动态织物悬垂风格仪 织物摩擦式静电测试仪 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自动纱线测试系统、动态织物悬垂风格仪、织物摩擦式静电测试仪于2001年1月6日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的鉴定。自动纱线综合测试系统,采用最先进的CCD摄影测量及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完成纱线综合指标的自动测试。即:在一台仪器上完成纱线直径(本文来源于《山东纺织科技》期刊2001年01期)
任忠海,贝利[8](1994)在《影响YG821织物风格仪测试摩擦系数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织物风格仪对氟棉织物表面摩擦系数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棉纱、涤纶长丝、聚四氟乙烯长丝作牵引线的测试结果,以及不同牵引线与滑轮摩擦的数学模式.当用YG821织物风格仪测定织物的摩擦系数时,由于力值是通过一系列元器件转化而直接显示的,故除了与织物直接接触的元件有关之外,牵引导线同滑轮的相对摩擦也参与力值的测定.氟棉织物是美国西屋公司在制造30万千瓦汽轮火力发电机中用作滑移层的主要材料,对该织物摩擦系数的要求颇严.因而在YG821风格仪上采用了不同材质的磨头,不同材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纺织》期刊1994年02期)
许道海[9](1990)在《FG-100智能纺织物风格仪问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纺织大学和江苏省宝应县纺织仪器厂研制的FG-100智能纺织物风格仪于十二月初通过了技术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 这种仪器利用计算机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提取纺织物特征信息,客观测量和评价纺织物风格,取代了以前通过感官来测定纺织布料质量好坏的做法,属国内独创,(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1990年01期)
邹祖烺[10](1989)在《织物风格仪的原理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织物风格织物风格包括织物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的含义,往往还与爱好、流行、美学观点、民族习俗等主观因素有关,目前所讲的狭义的织物风格一般是单指织物的触觉,即通常所说的手感。(本文来源于《江苏丝绸》期刊1989年06期)
风格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全棉织物的风格特征。利用KES织物风格仪对8种纯棉织物和2种桑蚕丝织物的风格性能进行了测试,并运用川端经典公式对其16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影响纯棉织物风格的5个独立的风格值:硬挺度、平展度、柔顺度、丰满度和光滑度,分析了影响织物风格的因素。结果表明:织物组织和织物单位体积内的填充性是决定纯棉织物风格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桑蚕丝织物的柔顺度、光滑度和丰满度好于纯棉织物,但硬挺度和平展度比纯棉织物差。认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用户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参数设计制作夏季女装面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孙振华,邢晓露,马建伟.基于KES织物风格仪测试系统的棉/大麻混纺针织物性能评价[J].毛纺科技.2019
[2].赵超,刘新金,戴济晏,王广斌.基于KES风格仪的纯棉织物风格评价[J].棉纺织技术.2018
[3].孙丰鑫.基于纺织品风格仪的机织物多重性能及硬挺度的建模与表征[D].东华大学.2017
[4].王春燕.风格仪转速与织物悬垂性的关系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2
[5].周建萍,陈晟.KES织物风格仪测试指标的分析及应用[J].现代纺织技术.2005
[6].韩延林,强莎莎,衣富强,何红霞,宋广义.数码织物动态悬垂风格仪的研究[J].山东纺织科技.2002
[7]..自动纱线测试系统动态织物悬垂风格仪织物摩擦式静电测试仪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鉴定[J].山东纺织科技.2001
[8].任忠海,贝利.影响YG821织物风格仪测试摩擦系数的探讨[J].黑龙江纺织.1994
[9].许道海.FG-100智能纺织物风格仪问世[J].毛纺科技.1990
[10].邹祖烺.织物风格仪的原理及其应用[J].江苏丝绸.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