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热面积论文-徐飞

集热面积论文-徐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热面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系统设计

集热面积论文文献综述

徐飞[1](2017)在《基于土壤温度恢复的太阳能集热面积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可以平衡土壤热量,保证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土壤温度能够得到高效的恢复。该系统的集热器面积设计目前有两种方法:太阳能保证率法和热平衡法。但太阳能保证率法的太阳能保证率难以获取,而热平衡法没有考虑土壤温度自然恢复在运行过程带来的影响。针对现有设计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考虑土壤温恢复的集热面积设计方法的思路。土壤温度恢复是一个很复杂物理过程,目前也没有完整的理论能够对其进行描述。根据土壤温度恢复热量来源的不同,本文将土壤温度恢复分为土壤补热恢复和土壤自然恢复两部分。并用土壤温度恢复率这个指标来衡量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土壤温度恢复情况。如何描述土壤温度恢复过程,如何计算土壤温度恢复过程,如何考虑地下水渗流对土壤温度恢复的影响,并将这些内容与集热面积建立联系,指导集热面积的设计计算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从土壤温度恢复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研究发现在钻井数量、钻井间距、土壤导热率和累计热/冷负荷比这些因素中钻井数量和累计热/冷负荷比是主要影响因素,并且随着钻井数量和累计热/冷负荷比的增加土壤温度恢复率逐渐下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钻井深度和地下水渗流与土壤温度恢复率关系,并寻求地下水渗流作用的计算方法。通过研究土壤温度恢复率随着单个钻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钻井总长度的增加,钻井深度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本文通过Pe数建立综合导热系统给出了地下水渗流作用的近似计算方法。在本文研究Pe<15范围内,渗流作用对土壤温度恢复具有显着影响,渗流作用越强对土壤温度恢复越有利。在土壤温度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土壤温度恢复率和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以阜新地区为例建立土壤温度恢复率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计算模型,(?)。并建立土壤温度恢复与集热面积的关系,利用土壤温度恢复率给出了集热面积计算方法,并给出集热面积计算式A=(?)。以阜新汽配城系统为例对比了热平衡法和土壤温度恢复率法计算结果和系统长期运行情况,发现与土壤温度恢复率法计算结果相比,现有热平衡法计算结果偏小12.9%。经过8年模拟运行发现土壤温度恢复率法计算结果相对于现有热平衡法计算结果土壤平均温度高8%,平均土壤温度恢复率高7%,因此土壤温度恢复率法计算结果更合理。(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赵宇航,焦红霞[2](2016)在《太阳能发展 阳光洒满未来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叁五”时期是我国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能源转型呈现跨越式和迭代式的发展特点,将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直接跨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发展阶段,转型任务艰巨,太阳能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日前,国家能源局正式对外发布《太阳能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6-12-20)

姚盼,袁艳平,孙亮亮,曹晓玲,余南阳[3](2016)在《西昌市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面积、水箱容积与倾角的组合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中集热器面积、水箱容积、最佳倾角是相互影响的,在辅热量最小原则下,叁者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组合优化方案。为研究叁者的组合关系,建立完整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模型,提出一套系统的组合优化方法。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净节省费用的概念,并依据辅热量最小原则与净节省费用最大原则分别给出两套组合优化方案,进而对两套方案进行分析。为太阳能热水系统中集热器面积、水箱容积、最佳倾角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魏生贤,胡粉娥,时有明,李哲,李会[4](2015)在《云南南向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水箱水量与集热面积配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平板型集热器日均能量输出模型,建立了太阳能热水系统水箱水量与集热器面积的配比模型。以云南7城市的典型气象数据为例,利用所建模型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水量配比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水箱终温为60℃时各城市各季节或全年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水量配比的取值范围。为便于工程应用,文中给出了水量配比与倾角间相关系数大于0.999的二次关系式。进一步讨论发现,云南7城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或全年使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的最佳倾角分别为10~15°,0~0°,32~38°,45~50°,24~30°;其对应的水量配比分别为50~60 kg/m2,44~51 kg/m2,43~56 kg/m2,44~58 kg/m2,46~52 kg/m2。针对不同的供热目的 ,可利用文中的关系式和各季节或全年的最佳倾角对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5年07期)

杨俊槐[5](2014)在《绿色建筑太阳能集热器有效集热面积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年均费用计算法,通过某绿色建筑超高层办公大楼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设计,得出结论:太阳能有效集热面积的选择,受当地气候、电费单价、太阳能集热器造价等因素的影响,且以当地气候、电费单价的影响最为显着。设计中,应根据以上因素,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合理选择太阳能有效集热面积。(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4年18期)

郑荣林[6](2012)在《2015年 赣鄱大地百姓生活将充满阳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郑荣林)连续10多天,赣鄱大地骄阳似火。其实,炙热的阳光可是难得的可再生能源,用途不仅仅是大家熟悉的太阳能热水器,还可用于集中供应热水、空调制冷等方面。7月9日,从省有关部门获悉,我省已经开始下大力气推进太阳能热资源利用,在城区推广普及(本文来源于《江西日报》期刊2012-07-10)

裴晓梅,张迪,石惠娴,朱洪光,雷勇[7](2011)在《太阳能-地源热泵沼气池加热系统集热面积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集中供气型沼气工程加温需求和地源热泵式系统存在地下侧土壤温度回补问题,提出了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式沼气池加热系统(ISGSHPS),并从经济和环保两方面将该系统与地源热泵和电热膜加热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系统的最优太阳能集热面积。结果表明:最优集热面积主要与每年总加热时间、电价有关。系统最经济加热时间段为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在电价低于0.5元/(kW.h)时,ISGSHPS不如单独的地源热泵系统经济;在电价0.5~1.0元/(kW.h)和高于1.0元/(kW.h)时,ISGSHPS的最优集热面积分别为24 m2和32 m2。目前,最合理的太阳能投资面积为24 m2,生命周期为20年的ISGSHPS相对地源热泵和电热膜系统总节约费用分别为10 830元和59 244元,CO2减排量约为74 t和266 t,有较大的投资潜力。(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崔新明,廖春波,李敏妃[8](2011)在《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面积调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杭州市居民生活热水使用习惯做了调查,区分不同季节(冬季、春秋季和夏季),分析得出了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即日均热水用量的取值建议,并进一步探讨了杭州地区住宅建筑最佳屋面集热面积的配置;同时基于调查结果分析了阻碍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1年01期)

[9](2010)在《昆明太阳能集热面积5年后增6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第二届太阳能技术与投资高峰论坛近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到2015年,昆明市太阳能集热面积将由现在的200万平方米增加到1200万平方米,实现太阳能产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    据悉,昆明市年平均日照在2400小时以上,仅次于西藏。目前该(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期刊2010-09-27)

闫志强[10](2009)在《陕西制定太阳能开发中长期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闫志强报道: 近日,由陕西省发改委组织、陕西省气候中心共同编写的《鄂尔多斯盆地陕西区域太阳能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陕西省太阳能开发中长期规划》通过了专家论证。    为全面、准确掌握陕西省的太阳能资源的储量和分布特点,为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报》期刊2009-10-12)

集热面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叁五”时期是我国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能源转型呈现跨越式和迭代式的发展特点,将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直接跨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发展阶段,转型任务艰巨,太阳能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日前,国家能源局正式对外发布《太阳能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热面积论文参考文献

[1].徐飞.基于土壤温度恢复的太阳能集热面积设计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7

[2].赵宇航,焦红霞.太阳能发展阳光洒满未来之路[N].中国改革报.2016

[3].姚盼,袁艳平,孙亮亮,曹晓玲,余南阳.西昌市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面积、水箱容积与倾角的组合优化[J].太阳能学报.2016

[4].魏生贤,胡粉娥,时有明,李哲,李会.云南南向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水箱水量与集热面积配比特性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5

[5].杨俊槐.绿色建筑太阳能集热器有效集热面积设计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4

[6].郑荣林.2015年赣鄱大地百姓生活将充满阳光[N].江西日报.2012

[7].裴晓梅,张迪,石惠娴,朱洪光,雷勇.太阳能-地源热泵沼气池加热系统集热面积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1

[8].崔新明,廖春波,李敏妃.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面积调查与研究[J].建筑技术.2011

[9]..昆明太阳能集热面积5年后增6倍[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

[10].闫志强.陕西制定太阳能开发中长期规划[N].中国能源报.2009

标签:;  ;  ;  ;  

集热面积论文-徐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