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喉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明[1](2021)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头颈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头颈肿瘤是指发生在鼻咽、口腔、口咽、下咽、喉部、鼻腔鼻窦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绝大部分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头颈鳞癌患者被诊断时多为晚期,传统方案治疗后复发率约为60%、转移率约为30%。而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的治疗手段有限,长期生存率有待提高。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有效的提高了这些患者的总生存期,为头颈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蛋白(LAG-3)、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TIM3)、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NKG2A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组合疗法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希望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为我国头颈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刘盼,王川,赵泽祺,吴梅,徐继峰,李巍,张伟强,刘稳[2](2021)在《头颈部转移性透明细胞癌5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泌尿系统透明细胞癌转移至头颈的部位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11年至2018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例头颈部转移性透明细胞癌,分析原发疾病、原发病治疗方法、转移时间、转移部位、转移灶治疗方法、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5例透明细胞癌原发灶位于肾脏4例、膀胱1例,原发灶均行根治性手术。转移时间为原发灶术后1~10年,转移至上颌窦1例、额窦额骨1例、额窦筛窦1例、室带1例、额部皮下1例。4例转移灶手术后均复发并死于全身转移,仅1例皮下转移患者存活。结论透明细胞癌转移至头颈部较为罕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头颈部转移性透明细胞癌的主要方法,患者多死于全身多发转移。
杨飞轮[3](2020)在《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Mucosa melanoma of head and neck,MMHN)为临床中较为罕见的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该肿瘤恶性程度、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较高,患者生存率底。本研究收集51例MMHN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特点,探讨其生存预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提高MMHN综合治疗效率和改善MMHN患者生存预后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术后随访的方式,分析51例MMH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病例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手术的MMHN患者,而且术后确诊均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收集患者的发病情况、诊疗过程,整理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AJCC临床分期、患者术后淋巴转移、术后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方式、术后局部复发和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临床资料,随访其生存时间。依据Kaplan-Meier生产分析法进行生存预后分析并绘制生存率曲线图,计算MMHN患者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通过COX检验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影响MMHN患者生存预后、术后局部复发及发生远处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认为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计纳入MMHN患者51例,包括鼻腔鼻窦黏膜黑色素瘤患者34例,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患者15例,鼻咽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1例和喉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1例;男性及女性患者分别为28例和23例,男:女=1.22:1;发病初诊年龄为28-95岁,在50-70岁为高发年龄,占66.7%(34/51),中位发病年龄为61岁;根据AJCC分期,纳入的51病例包括:Ⅲ期患者26例,IVA期15例,IVB期9例和1例IVC期患者;51例MMHN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组织,其中23例患者术后行放射治疗,术后行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为8例。2019年12月31日为随访截止时间,随访时间36-156个月,51例患者其中位随访时间为69个月。2.截止最后一次术后随访时间51例MMHN患者死亡29例,存活22例,术后生存时间2-14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3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及制作生存表分析:51例MMHN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 43.1%(22/51)、5 年生存率为 25.5%(10/39)。3.对51例MMHN患者的生存预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的生存率与4个因素,即:原发肿瘤AJCC分期、术后局部复发、肿瘤远处转移及术后是否进行有效的靶向治疗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这四种因素纳入COX检验,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术后有效的靶向治疗为有利于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肿瘤AJCC分期高、术后局部复发及发生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4.51例MMHN患者局部复发率为23.5%(12/51),通过Log-rank法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JCC分期、术后放疗、发生远处转移及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之间的差异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有一定相关性(P<0.05);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发生远处转移为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5.51例MMHN患者远处转移率为29.4%(15/51),经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JCC分期、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与术后辅助放疗对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患者肿瘤AJCC分期较高、术后局部复发为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1例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随访患者的3年及5年生存率,探讨影响患者生存预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男性发病稍多于女性,最常见的发病年龄为50-70岁,最多见的病变部位为鼻腔鼻窦黏膜;(2)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较高,所以导致其3年及5年生存率较低;(3)患者原发肿瘤AJCC分期高、术后发生局部复发及发生远处转移是导致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生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术后靶向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4)术后发生局部复发是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局部复发患者,应尽早行全身检查明确是否有远处转移,从而及时进行有针对性治疗。
冯琨[4](2019)在《原发不明颈部转移癌的选择性黏膜照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的发病率较低且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放疗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否进行选择性黏膜腔照射仍存争议。研究方法本研究连续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在上海两个中心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的病例,主要的入组标准为: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经过详细检查后作出诊断。将患者按照是否接受了选择性黏膜腔照射分为选择性黏膜腔照射组和单纯颈部处理组。分析在不同的治疗模式下的生存、颈部复发及原发灶出现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3个月(范围:5-126月)。62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86.1%。5年的黏膜控制率,颈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6.8%、89.5%、93.5%和72.4%。选择性黏膜腔照射组和单纯颈部处理组5年黏膜控制率分别为100%和72.0%(P=0.003),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92.9%和57.7%(P=0.002)。单纯颈部处理组有7例(26.9%)发现原发病灶。两组在晚期毒性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患者进行选择性黏膜照射存在生存获益,有助于原发灶不明的头颈癌患者寻找一种的疗效和毒性之间的平衡。未来仍需要有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提供更好的证据。
熊清岚,焦新芳,吴丽莎,张欣,田勇泉,黄东海[5](2018)在《喉部恶性黑色素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指出1病例报告例1女,77岁,因声音嘶哑1年于2007年4月入我院。诊断为杓间区血管瘤,当时考虑病变不大,遂行激光手术治疗(未行病检),术后声音嘶哑症状明显好转。术后4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声音嘶哑,门诊纤维喉镜检查可见杓间区有一暗紫色肿物,遂再次收入我科治疗。既往无特殊。喉镜检查(图1):会厌无明显充血,杓间区右侧可见一暗红色、表面光滑、米粒大小的新生物,双声带表面光滑,运动及闭合可,双梨状窝未见新生物。完
李泽青,吴秀伟,王年飞,宋耕,李昌振,陈文俊,吴强,李烦繁,陈振东[6](2016)在《某医院头颈部肿瘤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成因及对治疗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病理诊断之间、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之间不一致以及无病理诊断的发生率及成因以及由此而对临床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2014年8月1日2015年4月30日所有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由资深临床、病理及影像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确定头颈部及其他部位肿瘤患者各种不一致及无病理诊断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成因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 118例取得病理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中,16例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原因包括取材质量不佳7例、病变复杂病理难以准确定性8例、病理医生误判1例。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对患者无伤害1例(6.3%),未造成伤害3例(18.8%),轻度伤害1例(6.3%),中度伤害11例(68.8%)和重度伤害0例。结论头颈部肿瘤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取材不佳和病情复杂(尤其是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癌和甲状腺肿瘤)。临床医生对病理的采集及选择恰当的处理至关重要。
左敏,赖美娜,张石芬,游淑源,陈灼怀[7](2015)在《头颈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s)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头颈部PEComa的临床资料,对2例PEComa进行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生在喉部(女性,26岁)及鼻腔(男性,56岁)各1例,肿瘤边界尚清,直径2.53.5 cm。镜检:上皮样细胞呈巢团状、器官样排列,瘤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颗粒样或透明,细胞核圆形,具轻度异型性。瘤组织富含纤细的纤维血管网。可见核分裂及局灶坏死形成。免疫表型:vimentin(2/2)、HMB-45(1/2)、Melan-A(2/2)、SMA(2/2)、Calponin(2/2)、desmin(1/2)和TFE3(1/2)呈弥漫或局灶阳性,CK、CD10、S-100、Cg A、Syn和Myo D1均呈阴性。结论发生于头颈部的PEComa少见,组织形态学与副神经节瘤、恶性黑色素瘤及转移性癌有交叉,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黑色素和肌源性标志物共表达有助于明确诊断。个别病例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甚至死亡,提示头颈部PEComa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恶性潜能。
韩海林,杨茂梧,袁振国[8](2015)在《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5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以原发性肝脏恶性黑色素瘤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19802014年间相关文献,总结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结果 2000年以前我国无该病例报道,2000年以后报道15例。原发于肝脏的恶性黑色素瘤较为罕见,其临床表现及CT表现无明显特征。MRI表现为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可见异型细胞呈巢状分布,分化较差,大量黑色素沉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B45(+)、S-100(+)、CK(-)。结论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满、疼痛和肝功异常等。MRI是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表现为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
李国仁[9](2015)在《继发性食管癌的认知和商榷》文中认为食管癌,通常指的是原发于食管黏膜的上皮细胞及黏膜下层腺组织发生的癌,称为原发性食管癌;其中绝大多数是鳞状上皮细胞癌,约占90%以上,腺癌占5.9%,以及未分化小细胞癌占3.6%等。相对而言,人体其他组织器官起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通过直接浸润、淋巴和血道转移,引起食管组织结构,包括肌层、黏膜下层或黏膜层的癌细胞浸润和癌变,即为继发性食管癌。鉴于食管继发性癌变的发生率较低,临床报道很少,多为个案报
应红芳[10](2014)在《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以及缺氧相关因子表达及意义》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分析目的:本文分析13例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病例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表型、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和支持。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2003-2014年期间收治的13例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患者13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50~71岁,平均61岁。位于鼻腔-鼻窦3例(右侧鼻窦1例,左侧鼻窦1例,右侧鼻腔1例),口咽1例(右侧扁桃体1例,PET/CT及肺部穿刺证实肺转移至右侧扁桃体),喉部8例(声门上区5例,声门型1例,声门下区2例),颈段气管1例;就诊时伴有淋巴结转移2例,单侧1例,双侧1例。TNM分期:T1N0M02例, T2NoMo8例,T2N2M02例,T2N1M11例;临床分期:临床Ⅰ期2例,Ⅱ期8例,Ⅳ期3例。3例位于鼻腔患者:2例行放化疗,1例行右侧上颌骨部分切除术+术后放疗。喉部8例:4例患者行全喉切除术,1例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行术后放疗,1例不能耐受术后放疗,1周后放弃放疗,2例未行术后放化疗;2例行垂直半喉切除术+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术后放化疗;2例行水平半喉切除术,1例单侧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至2014年6月,6例死亡:分别是病例1、2、4、6、7、8,分别于术后22个月、22个月、6个月、18个月、18个月、12个月后死亡。病例12术后1个月,病例13正在治疗之中。其余5例无瘤生存,病例3、5、9、10、11分别为39个月、33个月、12个月、18个月、44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头颈部NEC属罕见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免疫组化染色。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原发病灶、了解病变范围、预测病变性质,为确定临床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变部位、病变范围、病理分型、有无转移等多种因素来制定。类癌、不典型类癌采用手术治疗,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建议行同步放化疗,预后差。第二部分GLUT-1、HIF-1α、p-Akt、PI3K在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研究缺氧相关因子在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今后靶向治疗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首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LUT-1、PI3K、p-Akt、HIF-1α在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表达情况,并分析与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GLUT-1, HIF-1α, PI3K和p-Akt在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分别为81.8%(9/11)、54.5%(6/11)、45.5%(5/11)、36.4%(4/11),与鼻息肉、声带息肉组织中表达分别为6.7%(1/15),0%(0/15),0%(0/15)和0%(0/15),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分别为0.001,0.005,0.017,and0.017)。11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35.1%,单因素分析只有转移与11例患者的生存有关(p=0.007,图2),其它因素:GLUT-1、 HIF-1α、PI3K、p-Akt、复发、Ki67与生存率无关。多因素分析,没有一个因素与生存率有关。结论:1.GLUT-1、HIF-1α、p-AKT、PI3K在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的高表达;2.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的生存可能与其远处转移有关。
二、喉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喉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头颈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 |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展 |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分类 |
4 ICIs在头颈肿瘤的研究进展 |
5 ICIs在头颈肿瘤中的发展方向 |
6 头颈肿瘤中的免疫治疗标志物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2)头颈部转移性透明细胞癌5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转移部位及时间 |
1.3 转移灶手术方式 |
2 结 果 |
2.1 病例资料 |
2.2 典型病例 |
2.2.1 病例一 |
2.2.2 病例二 |
2.2.3 病例三 |
2.2.4 病例四 |
2.2.5 病例五 |
3 讨 论 |
(3)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病例入选 |
2.2 临床资料收集及患者随访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研究思路及流程 |
第3章 结果 |
3.1 患者基本临床特征 |
3.2 51例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3年及5年生存率分析 |
3.3 51例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3.4 51例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3.5 影响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6 影响患者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C0X回归多因素分析 |
3.7 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率的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8 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C0X回归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癯的病因学及临床病理特征 |
4.2 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的病理类型及诊断 |
4.3 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癯的治疗 |
4.4 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癯的预后 |
4.5 本研究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原发不明颈部转移癌的选择性黏膜照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前言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病例资料的收集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2 治疗模式与分组 |
3.2.1 手术治疗模式及标准 |
3.2.2 化学治疗模式及标准 |
3.2.3 放射治疗模式及标准 |
3.3 治疗模式汇总及评价 |
3.4 随访模式与标准 |
3.5 评价内容与标准 |
3.6 统计方法与步骤 |
3.7 结果 |
3.7.1 临床资料分析 |
3.7.2 全组疗效 |
3.7.3 两组生存结局对比 |
3.7.4 原发灶出现率 |
3.7.5 颈部复发情况 |
3.7.6 晚期毒性 |
第四章 放射物理研究 |
4.1 离体剂量研究 |
4.1.1 研究思路 |
4.1.2 实验材料 |
4.1.3 实验方法和步骤 |
4.1.4 实验结果 |
4.1.5 剂量模型 |
4.2 在体剂量研究 |
第五章 讨论 |
5.1 实验室检查中的特殊标记物-HPV |
5.2 原发灶淋巴转移途径 |
5.3 PET/CT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
5.4 HNCUP综合治疗 |
5.5 放射物理与小野测量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5)喉部恶性黑色素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2 讨论 |
2.1 发病率 |
2.2 病因及发病因素 |
2.3 临床表现 |
2.4 确诊方法 |
2.5 治疗 |
2.6 预后 |
(6)某医院头颈部肿瘤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成因及对治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相关定义 |
1.5 研究信度的保证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特征 |
2.2 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对治疗的影响 |
2.3 头颈部肿瘤未取得标本的原因 |
3 讨论 |
(7)头颈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5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9)继发性食管癌的认知和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1 继发性食管癌的定义和命名 |
2 继发性食管癌的发生现状 |
3 继发性食管癌的发病机制 |
3.1 继发性食管癌主要是来自邻近组织器官恶性肿瘤,即局部晚期病变(T4b)的直接浸润蔓延最为常见,占45.2%[4]。由于食管本身缺乏完整的浆膜覆盖,邻近肿瘤可突破基底膜直接浸润蔓延,或癌细胞通过食管壁内黏膜层的上皮下淋巴丛并与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的淋巴管丛形成的吻合网,随淋巴引流浸润到食管各层,引起食管组织破坏和癌变[1]。原发癌多源于邻近的肺、胃底贲门、甲状腺、咽、喉、扁桃体等,可以依相似的方式扩散到颈段食管、中段或下段食管[3]。 |
4 继发性食管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5 继发性食管癌的治疗原则 |
(10)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以及缺氧相关因子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目次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
材料及方法 |
结果 |
一、内镜及影像学检查 |
1 喉内镜检查 |
2 CT表现 |
3 表现 |
4 PET/CT表现 |
二、病理表现 |
1 病理类型 |
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
3 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 |
三、随访 |
讨论 |
一、病因 |
二、病理分型 |
三、临床表现 |
四、诊断 |
五、鉴别诊断 |
六、治疗 |
七、预后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GLUT-1、HIF-1α、p-Akt、PI3K在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标本来源 |
(二)、主要试剂 |
(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四)、随访 |
(五)、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一) 一般情况 |
(二) GLUT-1,HIF-1α,PI3K和p-Akt表达及Ki67比例 |
(三) 生存率与缺氧因子的相关性 |
三、讨论 |
四、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喉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头颈肿瘤中的研究进展[D]. 王明明.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头颈部转移性透明细胞癌5例并文献复习[J]. 刘盼,王川,赵泽祺,吴梅,徐继峰,李巍,张伟强,刘稳.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1(04)
- [3]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杨飞轮. 山东大学, 2020(11)
- [4]原发不明颈部转移癌的选择性黏膜照射研究[D]. 冯琨.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5]喉部恶性黑色素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熊清岚,焦新芳,吴丽莎,张欣,田勇泉,黄东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24)
- [6]某医院头颈部肿瘤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成因及对治疗的影响[J]. 李泽青,吴秀伟,王年飞,宋耕,李昌振,陈文俊,吴强,李烦繁,陈振东.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06)
- [7]头颈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 左敏,赖美娜,张石芬,游淑源,陈灼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5(09)
- [8]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5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 韩海林,杨茂梧,袁振国. 山东医药, 2015(33)
- [9]继发性食管癌的认知和商榷[J]. 李国仁. 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2015(02)
- [10]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以及缺氧相关因子表达及意义[D]. 应红芳. 浙江大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