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散射断层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散射断层成像,乳腺肿瘤,超声检查
光散射断层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王会东,马腾[1](2018)在《乳腺肿瘤术后瘢痕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1)观察乳腺良、恶性病变术后癜痕的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DOT)特征,研究癜痕的总血红蛋白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观察乳腺良、恶性病变术后的声像图特征,研究癜痕大小、血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2月,60个乳腺肿物切除术后的瘢痕进行研究,其中乳腺良性病变术后癜痕34个,乳腺癌术后瘢痕26个。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术后瘢痕各种超声征象。用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测量瘢痕内部总血红蛋白浓度(THC),并生成光吸收图。对瘢痕进行术后第3,6,12个月的定期随访。结果 (1)良、恶性病灶术后的瘢痕的THC与术后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2)术后瘢痕THC与术后时间呈线性负相关;(3)术后同一时间段内,乳腺良性病变术后瘢痕与恶性病变术后瘢痕的THC无明显差异;(4)彩色多普勒显示可探及丰富血流的瘢痕中多数为术后6个月内的瘢痕,而且瘢痕血流多数位于瘢痕周边。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瘢痕血流数量逐渐减少。结论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瘢痕的THC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有望在术后随访中为鉴别术后瘢痕与复发癌灶提供更多信息。(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会东,马腾[2](2018)在《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研究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DOT)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可行性,并且评价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对常规超声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进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各种超声征象。超声显示明确病变后,用超声辅助引导定位,乳腺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DOT)测量病变内部血红蛋白总浓度。以外科手术的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结果本研究共有乳腺病变196个,其中良性病变92个,恶性病变104个。恶性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均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 <0. 05)。良性组(纤维腺瘤组、腺病组、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均值无显着差异(P> 0. 05),恶性组(浸润性导管癌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小叶癌组)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均值无显着差异(P> 0. 05)。DO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 6%,65. 8%,73. 3%,76. 1%,81. 2%.常规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 7%,69.8%,79. 5%,85. 8%,81. 3%.另外,对于可疑恶性的乳腺病变,联合应用超声和光散射断层成像可将诊断特异性提高至78. 9%,准确性提高至81. 5%.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内部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存在显着差异,且恶性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明显高于良性病变。但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良性组间和恶性组间,血红蛋白总浓度无显着差异。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用于鉴别乳腺病变具有潜在辅助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丁桂升,朱琳,唐力,李建卫,郭薇[3](2018)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对亚厘米级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附98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联合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DOT),探讨其在亚厘米级(≤1cm)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行外科手术或穿刺活检的住院女性患者98例,112个≤1cm的乳腺肿块。应用常规超声与DOT进行检查,计算常规超声、DOT及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常规超声、DOT及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是:常规超声为63.63%、91.11%、63.63%、91.11%和85.71%,DOT为63.63%、93.33%、70%、91.3%和87.5%,两者联合为81.81%、95.56%、81.81%、95.56%和92.86%。结论联合常规超声与DOT能够提高亚厘米级(≤1cm)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陶玉[4](2017)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US-DOT)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前后肿瘤局部总血红蛋白浓度(HbT)变化情况,研究其与化疗疗效、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1)NCT女性患者52例,新辅助化疗前后应用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来测定肿瘤组织的HbT及肿瘤大小。(2)新辅助化疗前及术后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获得肿瘤病理类型、分子分型及病理反应分级资料,并分析比较NCT前后HbT变化在不同分子分型中的差异。(3)临床疗效评价采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并将所有病例分成完全缓解组(CR)、部分缓解组(PR)、稳定组(SD)、进展组(PD),用t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疗效组治疗前后HbT变化的情况,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疗效组组间HBT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NCT前后HbT变化和肿瘤直径变化之间的关系。(4)NCT病理反应评估采用病理反应性分级标准(Miller-Payne),将全部患者分成有效组(MP=2-5),无效组(MP=1),分析比较每组治疗前后HbT变化情况及不同组间HBT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比较两组NCT前后肿瘤局部HbT变化与NCT后病理Miller-Payne分级评分相关性。结果:(1)化疗前CR、PR、SD组肿瘤HbT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CR、PR、SD组肿瘤HBT组间比较存在差别;NCT后CR、PR组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SD组与化疗前无明显差别(P=0.149);NCT后HbT前后变化比:CR>PR>SD。(2)病理反应分组有效组(MP=2-5)NCT后HbT较化疗前显着降低(P﹤0.01),无效组(MP=1)HbT与化疗无明显差别(P=0.86)。治疗前HbT有效组>无效组,有效组NCT前后HbT变化多于无效组。(3)Pearson相关分析HbT变化与肿瘤直径变化示r=0.59,二者变化呈正相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bT变化与MP评分相关性,ρ=0.64,HbT相对变化比与MP评分呈显着正相关(P﹤0.01)。(4)每种分子分型NCT前后HbT存在差别;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NCT前、后HbT、及NCT前后HbT变化叁组组间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1)NCT后乳腺癌患者HbT总体比化疗前降低,HbT变化与直径变化、肿瘤病理反应分级均呈正相关,说明NCT后肿瘤HbT下降越多,NCT疗效越好。(2)乳腺癌患者NCT前HbT值较高可能预测着更好的新辅助化疗疗效。(3)NCT过程中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HbT未见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17-05-01)
牛司华,朱庆莉,姜玉新,朱家安,孝梦苏[5](2016)在《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US-DOT)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术前行US-DOT的6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切片行HIF-1α、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IF-1α阳性组和阴性组微血管密度(MVD)与US-DOT总血红蛋白浓度(THC)的差异。结果 69例中,HIF-1α阳性病例12例(17.4%),平均THC(274.763±77.661)μmol/L,平均MVD(33.8±10.8)个/0.2 mm2;HIF-1α阴性病例57例(82.6%),平均THC(228.059±65.760)μmol/L,平均MVD(28.4±7.4)个/0.2 mm2;HIF-1α阳性组的MVD(t=2.049,P=0.04)和THC(t=2.167,P=0.034)均显着高于HIF-1α阴性组。结论 HIF-1α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内血供增加,THC增加。作为反映肿瘤血供的指标,THC可间接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商聪,李晶,任卫东,郭嵩,吕慧娜[6](2016)在《超声弹性成像与光散射断层成像诊断≤2.00cm乳腺癌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应力式超声弹性成像(UE)与光散射断层成像(DOT)对≤2.00 cm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患者共112个乳腺病灶进行UE和DOT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112个乳腺病灶中,良性74个,恶性38个。UE和总血红蛋白浓度(TTH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95%CI:0.864~0.968)、0.851(95%CI:0.771~0.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8,P=0.089)。UE诊断的敏感度为84.21%(32/38),特异度为90.54%(67/74),准确率为88.39%(99/112)。TTHC诊断阈值为131.88μmol/L,敏感度为86.84%(33/38),特异度为82.43%(61/74),准确率为83.93%(94/112)。结论:UE和DOT两种技术均可为≤2.00 cm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牛司华[7](2014)在《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与预后及病理学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与预后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经手术证实、进行腋窝淋巴结评价、术后进行系统治疗、影像学资料完备、定期随诊的原发性乳腺癌195例(207个病灶)。术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病灶超声特点,并用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测量病灶的总血红蛋白浓度,生成光吸收图。术后查阅患者门诊及住院病历,并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临床特点、术后治疗及复查情况。分析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总血红蛋白浓度(THC)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THC与病灶的大小密切相关,最大径>2cm者THC明显高于≤2cm者(P=0.000);THC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41),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THC明显高于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THC与乳腺癌pTNM分期有关,Ⅰ期病灶THC明显低于Ⅱ期和Ⅲ期(P值分别为0.002和0.001),Ⅱ期和Ⅲ期之间TH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69)。2.THC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术后有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THC值明显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者(P=0.023)。3.THC与术后复发或转移时间呈负相关,但是差异未达统计学显着性(相关系数r=-0.254,P=0.241)。4.THC与转移部位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139)。结论1.THC与病灶大小、病理类型、pTNM分期、术后有无复发或转移有相关性。2.THC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时间、部位无明显相关性。目的1.分析转移组和未转移组THC值高低产生的病理学基础。2.探讨总血红蛋白浓度(THC)与血管生成因子(HIF-1α、OPN、VEGF)、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间195例术前进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的原发性乳腺进行随访,其中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者23例,将所有发生复发或转移的病例按照pTNM分期进行1:2配对,共计69例。对69例患者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进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34染色及血管生成拟态染色(CD34和PAS双重染色),并对染色切片进行评价,分析其与THC的相关性。结果1.转移组THC与HIF-1α相关,未转移组THC与HIF-1α无相关性。2.THC与VEGF、OPN无统计学相关性3.THC与MVD、MVD+VM呈直线相关,VM对乳腺癌总体血供影响不大。结论1.转移组THC与HIF-1α相关,未转移组THC与HIF-1α无相关性,两组THC高低均与VEGF和OPN无明显相关性。2.THC与MVD、MVD+VM之和呈直线相关,VM对总体血供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4-04-01)
徐宏伟,乔辉[8](2013)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在早期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OT)技术在早期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梅河口市中心医院超声科3年间行超声光散射成像检查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的11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记录综合诊断指标(SDI),肿块的血红蛋白总量(HBT),血氧饱和度(SO2),肿块方向(Orien),形态因子(Forml)以及后方回声(pEcho),并分析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良、恶性肿块在SDI、HBT、Orien、Forml上具有显着性差异(t=-4.122,t=-2.275,t=-2.206,t=-2.927,P<0.05)诊断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95.5%,阳性预测值为93.8%,阴性预测值为97.0%,假阴性率为4.3%,假阳性率为4.5%。结论:超声光散射成像利用SDI、HBT、Orien及Forml4个量化指标,能够达到对肿块的定性评价,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3年12期)
孝梦苏,朱庆莉,姜玉新,戴晴,李建初[9](2013)在《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在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US-DOT)在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患者(共71个病灶,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1个,恶性肿瘤30个)进行随访,采用US-DOT测量乳腺局部瘢痕内部总血红蛋白浓度(THC),并观察其光吸收图。结果 71个瘢痕的THC与术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幂曲线回归方程Y=303.25×X-0.23(R2=0.57)。术后12个月内,瘢痕THC随时间迅速下降;12个月后THC下降速度减慢,处于较平稳水平。术后同一时间段内,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后瘢痕T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瘢痕的THC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有望在术后随访中为鉴别术后瘢痕与复发癌灶提供更多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3年11期)
刘东阳,王学梅,李银燕,张震,高宁宁[10](2013)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中血红蛋白值与乳腺癌CerbB-2表达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中血红蛋白值(HBT)与乳腺癌中原癌基因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87例乳腺癌患者经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测量HBT值,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BT值与CerbB-2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阴性、阳性的HB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的表达与HBT值呈正相关(r=0.675,P<0.001)。结论:超声光散射成像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性乳腺成像技术,其检测的HBT值可为临床上判断肿瘤CerbB-2表达及患者诊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3年07期)
光散射断层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初步研究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DOT)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可行性,并且评价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对常规超声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进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各种超声征象。超声显示明确病变后,用超声辅助引导定位,乳腺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DOT)测量病变内部血红蛋白总浓度。以外科手术的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结果本研究共有乳腺病变196个,其中良性病变92个,恶性病变104个。恶性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均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 <0. 05)。良性组(纤维腺瘤组、腺病组、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均值无显着差异(P> 0. 05),恶性组(浸润性导管癌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小叶癌组)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均值无显着差异(P> 0. 05)。DO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 6%,65. 8%,73. 3%,76. 1%,81. 2%.常规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 7%,69.8%,79. 5%,85. 8%,81. 3%.另外,对于可疑恶性的乳腺病变,联合应用超声和光散射断层成像可将诊断特异性提高至78. 9%,准确性提高至81. 5%.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内部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存在显着差异,且恶性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明显高于良性病变。但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良性组间和恶性组间,血红蛋白总浓度无显着差异。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用于鉴别乳腺病变具有潜在辅助诊断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散射断层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会东,马腾.乳腺肿瘤术后瘢痕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8
[2].王会东,马腾.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8
[3].丁桂升,朱琳,唐力,李建卫,郭薇.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对亚厘米级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附98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8
[4].陶玉.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D].青海大学.2017
[5].牛司华,朱庆莉,姜玉新,朱家安,孝梦苏.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
[6].商聪,李晶,任卫东,郭嵩,吕慧娜.超声弹性成像与光散射断层成像诊断≤2.00cm乳腺癌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
[7].牛司华.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与预后及病理学对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8].徐宏伟,乔辉.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在早期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
[9].孝梦苏,朱庆莉,姜玉新,戴晴,李建初.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在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
[10].刘东阳,王学梅,李银燕,张震,高宁宁.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中血红蛋白值与乳腺癌CerbB-2表达相关性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