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温层论文-何兆禹,杜小泽,徐超

斜温层论文-何兆禹,杜小泽,徐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斜温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变蓄热,单罐,斜温层,填充床

斜温层论文文献综述

何兆禹,杜小泽,徐超[1](2019)在《相变介质填充床斜温层蓄热罐蓄放热联合循环运行特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蓄热装置的应用有利于热电联产机组获得更大的调峰裕度,在传统热水单罐中增加相变储热介质可以大幅提升蓄热罐的储能密度。以石蜡作为相变材料,制备成相变球并以填充床的形式布置在蓄热罐内。通过实验研究其循环蓄放热过程中的运行特性,以蓄放热截止温度、蓄放热流量为变量,分析不同运行工况对各循环的所需时间、罐内温度场、容量利用率等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循环蓄放热过程具有稳定的"收敛"特性,蓄放热截止温度对"收敛"速度等参数具有重要影响,而蓄放热流量的增大有利于缩短"收敛"所用时间,但较大的流量会导致蓄放热容量利用率的下降。(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小惠,何兆禹,徐超,杜小泽[2](2019)在《斜温层单罐储热同时蓄放热过程动态特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储热技术在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期调峰中的应用,设计单罐斜温层水储热实验系统。结合实验结果,建立可模拟同时蓄、放热过程的单罐斜温层储热物理数学模型。在单次蓄热的条件下,对数值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实验验证。分别针对放热、散热及连续同时蓄、放热工况,对单罐斜温层的储热性能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放热温度截止因子相同时,高蓄放热温度的放热效率稍高于低蓄放热温度的放热效率;以斜温层不同位置作为初状态散热,斜温层的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受斜温层初始厚度和位置影响;结合用于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的蓄热系统实际应用,获得同时蓄、放热时罐内温度分布,发现连续蓄放热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蓄放热结束后斜温层的厚度不断增长,蓄热罐的有效利用率不断降低。研究结果对斜温层单罐储热在实际热电联产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高琳[3](2019)在《温度分层型蓄冷水罐斜温层厚度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蓄冷技术日趋发展,不但在移峰填谷能力与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而且随着新兴技术产业的能源需求不断提高,水蓄冷设备同样可作为备用冷源,消除意外停电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文从更为贴近工程实际的角度,探讨蓄冷水罐斜温层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运行策略对其容积利用率的影响。本文希望探讨的不仅是在理想条件下追求更优越的蓄冷性能,更着墨的是结合操作模式,对蓄冷水罐的性能进行更为综合的评价。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实际工程常用的蓄冷水罐高径比、充冷过程结束控制水温,充冷与释冷流速以及反复充冷对蓄冷水罐蓄冷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蓄冷水罐运行方案对斜温层厚度与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参考一实际工程中蓄冷水罐的外形尺寸、水温与流量等参数,建立了温度分层型蓄冷水罐的物理模型,完成了充冷与释冷过程的模拟并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斜温层厚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在高径比0.53到1.8的范围内,蓄冷水罐高径比越大,蓄冷效果越好。充冷过程结束控制水温越接近充入的冷水温度,蓄冷效果越好。适当减小流速可提高水罐蓄冷能力。反复充冷会降低水罐后续运行中的蓄冷能力。参考已建成的水蓄冷工程的运行策略,设置几组不同的对照方案,模拟分析不同运行策略对斜温层厚度以及水蓄冷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分析不同运行策略的适用性。充分利用低谷电价时段进行缓慢均匀的充冷,斜温层厚度更小。对于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城市,将全部冷量用在高峰电价时段可节约更多运行费用。对于峰电价保持恒定的城市,缓慢均匀的释冷斜温层厚度更小,经济效益更好。水蓄冷系统的运行策略并不唯一,合理控制提升水罐的蓄冷能力并充分利用城市峰谷电价差,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葛世文,陈峰[4](2019)在《热电厂储热罐系统建模与斜温层厚度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给热电供热机组配置热水储热罐可实现"热电解耦",提高机组调峰能力,而斜温层厚度是评价热水储热罐储热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以常压热水储热罐储热过程为例,通过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了入口混合因子对储热罐斜温层厚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戈志华,张飞宇,张尤俊[5](2019)在《斜温层单体蓄热罐性能改进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配置水平双侧开孔布水器的圆柱形斜温层单体蓄热水罐为对象,建立了不同工况组分析模型,开展流体仿真模拟;利用斜温层厚度和无量纲?损等性能参数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蓄热罐内布水器开孔个数及开孔直径、布水器直径、罐体高径比等结构参数对蓄热罐放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量一定时,开孔个数越多,开孔直径越大,斜温层越薄,斜温层厚度与孔口流速有一定的耦合关系;布水器外侧开孔到管壁距离应约小于布水器的半径;瘦高型蓄热罐比矮胖型的放热性能强,且斜温层在靠近上布水器附近时,扰动会加强。研究结果可为热电联产机组应用大型蓄热水罐,开展供热灵活性调峰改造提供工程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冀思哲,王毅[6](2018)在《VB编程实现自然分层型水蓄冷的斜温层厚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温层作为评判自然分层型水蓄冷罐中的蓄冷效率的指标之一,是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利用VB编程对热方程式进行计算可以快速得到斜温层的厚度,从而可以进行蓄冷效率的预测,为设计人员提供便利。(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8年08期)

刘克为,孙源浦,赵宇炜,姜晓霞[7](2018)在《火电灵活性改造技术——斜温层储热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电力行业储热罐灵活性改造技术,并结合具体项目,给出了储热罐具体的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徐新恒,陈雷田[8](2018)在《上汽大众仪征工厂水蓄冷斜温层实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分层型水蓄冷系统中,斜温层是影响冷热分层和蓄冷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仪征分公司蓄冷系统为测试对象,通过采集不同蓄放冷工况的运行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斜温层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高良军,姜晓霞[9](2018)在《某大型斜温层储水罐布水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新能源电力所占比例不断加大,对燃煤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和深度调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用大型斜温层储水罐,可以扩大热电联产的运行负荷变化范围。但大型斜温层储热水罐在我国尚无应用业绩,制约技术发展的是大型斜温层储热水罐的核心部件—布水器的设计制造技术。针对大型斜温层储热水罐布水器设计进行了探讨。针对某灵活性调峰项目,设计了该项目的布水器装置,进行了装置的模拟分析,保证了装置的运行效果和安全性。为自主开发大型斜温层储水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8年05期)

冀思哲[10](2018)在《自然分层型蓄冷罐中布水头形状对斜温层的影响:CFD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分层型水蓄冷中布水器,如何均匀出水一直是斜温层能否快速稳定形成的关键。为此,一些企业发明了360°防扰动隔板式布水头作为最后一道防扰动措施,但是对于隔板数及底板形状还没有一定研究,什么样的布水头最优值得探讨。文章就单个布水头的方形和圆形底板及六道隔板和八道隔板在fluent里分别进行数值模型并做比较,得出方形底板,隔板数为8时与理想情况最为接近。(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10期)

斜温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向储热技术在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期调峰中的应用,设计单罐斜温层水储热实验系统。结合实验结果,建立可模拟同时蓄、放热过程的单罐斜温层储热物理数学模型。在单次蓄热的条件下,对数值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实验验证。分别针对放热、散热及连续同时蓄、放热工况,对单罐斜温层的储热性能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放热温度截止因子相同时,高蓄放热温度的放热效率稍高于低蓄放热温度的放热效率;以斜温层不同位置作为初状态散热,斜温层的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受斜温层初始厚度和位置影响;结合用于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的蓄热系统实际应用,获得同时蓄、放热时罐内温度分布,发现连续蓄放热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蓄放热结束后斜温层的厚度不断增长,蓄热罐的有效利用率不断降低。研究结果对斜温层单罐储热在实际热电联产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斜温层论文参考文献

[1].何兆禹,杜小泽,徐超.相变介质填充床斜温层蓄热罐蓄放热联合循环运行特性实验[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2].王小惠,何兆禹,徐超,杜小泽.斜温层单罐储热同时蓄放热过程动态特性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高琳.温度分层型蓄冷水罐斜温层厚度的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葛世文,陈峰.热电厂储热罐系统建模与斜温层厚度的数值模拟研究[J].电工技术.2019

[5].戈志华,张飞宇,张尤俊.斜温层单体蓄热罐性能改进的模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6].冀思哲,王毅.VB编程实现自然分层型水蓄冷的斜温层厚度预测[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8

[7].刘克为,孙源浦,赵宇炜,姜晓霞.火电灵活性改造技术——斜温层储热罐设计[J].汽轮机技术.2018

[8].徐新恒,陈雷田.上汽大众仪征工厂水蓄冷斜温层实测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8

[9].高良军,姜晓霞.某大型斜温层储水罐布水器设计[J].机械工程师.2018

[10].冀思哲.自然分层型蓄冷罐中布水头形状对斜温层的影响:CFD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标签:;  ;  ;  ;  

斜温层论文-何兆禹,杜小泽,徐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