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论文-刘玉洁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论文-刘玉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毛细管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电化学发光,石墨烯量子点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洁[1](2019)在《基于量子点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系统检测胺类物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索了量子点修饰工作电极应用于电化学发光技术,联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实现多组分样品分离的体系,并研究了硒化镉量子点和石墨烯量子点两类纳米发光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成功检测“瘦肉精”以及叁聚氰胺与双氰胺等胺类物质,发展了新型CE QD’s ECL体系的应用研究,既拓展CE的新的检测方式,又拓宽了QD’s ECL的应用领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第一章重点总结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量子点以及石墨烯量子点的发展及应用,详细阐述了叁者的主要发展领域以及现状,并联系叁者的优势,提出发展一种新型试样分析体系的新思路,为随后的实验做铺垫。第二章探究了胺分子对CdSe量子点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构建了CdSe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连系胶束扫集预富集技术,发展了一种基于胶束反向扫集的毛细管电泳(CE)量子点(QD)电化学发光(ECL)新方法用以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的同时分离检测。毛细管内首先布满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的缓冲溶液,电动进样时,样品分子进入毛细管,在入口端被当头而来的SDS胶束捕获并富集,经CE分离后按序进来检测端,根据差异浓度的胺分子对CdSe量子点发光强度的增敏作用差别,实现对不同胺分子的同时分离检测。胶束反向扫集富集技术,使胶束-样品结合物在毛细管中居于准静止状态,进样时间可达50min,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信号提高6000倍。该方法成功用以猪肉样品中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的同时分离检测,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8000~2960)μg/L和(3.000~5520)μg/L,检出限分别为96.80 ng/L和192.5 ng/L。第叁章基于碳基纳米材料发光强度高,低毒、环境友好等特点,大量查找文献,总结了几类碳量子点相关的合成方法,探索出最实际有效的一种方法—基础药品柠檬酸热解办法制取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研究了GQDs的电化学发光行为,成功构建了GQDs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联合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实现对油胺(oleylamine)与二乙胺(diethylamine)两种物质的同时检测,在1.000×10~(-6)~1.000×10~-33 mol/L之间具备线性相关,检出限分别为2.930μmol/L和2.400μmol/L,油胺平均回收率为98.5%(RSD 1.2%~1.5%),二乙胺在99.5%(RSD 1.0%~1.3%),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都在可信范围内,证实方法有效。第四章选取叁聚氰胺与双氰胺作为目标检测物。通过在GQDs电化学发光传感系统中分别添加叁聚氰胺(melamine)与双氰胺(dicyandiamide),发现两者都可以增强GQDs电化学发光信号,在此基础上构建毛细管电泳石墨烯量子点电化学发光(CE GQD’s ECL)体系,成功实现对叁聚氰胺与双氰胺的同时分离检测。之后又通过在缓冲溶液中添加SDS胶束,调节pH,利用SDS在溶液中带负电荷特性进行样品正离子富集,实现检测信号放大,再次提高灵敏度,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信号增强7000倍,叁聚氰胺与双氰胺在5.000×10~(-8)~1.000×10~-44 mol/L内有线性相关,检出限分别为27.30 nmol/L和46.24 nmol/L。(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6)

周桂,谢贻冬,罗珍连,李美兰,贲蓓蓓[2](2018)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分离检测麦芽中大麦芽碱》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麦芽碱具有增强[Ru(bpy)_3~(2+)]电化学发光信号的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快速分离检测麦芽中大麦芽碱的方法。考察了检测电位、[Ru(bpy)_3~(2+)]浓度、PBS缓冲液的pH值、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运行缓冲液的浓度和pH值、进样时间和电压及CE分离电压等试验条件对大麦芽碱检测的影响。得到最佳分离检测条件:分离电压13 k V,分离缓冲液浓度10 mmol/L,pH值6. 5,进样时间10 s,检测电位1. 16 V,检测池缓冲液浓度60 mmol/L,pH值8. 0,Ru(bpy)_3~(2+)浓度5 mmol/L。在此条件下,大麦芽碱含量的线性范围为5 000. 00~100 000. 00μg/L,检出限[性噪比(S/N=3)]为60. 00μg/L。对样品进行检测,麦芽中大麦芽碱的含量为(0. 239±0. 021) mg/g,电化学发光强度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1. 48%和2. 69%,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3. 71%~104. 31%。(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8期)

魏若男,陈志远,耿敬章[3](2017)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银杏叶中的芦丁》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芦丁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快速分离检测方法。将芦丁与五种仲胺进行衍生反应得到叔胺类化合物,先进行紫外扫描筛选,再将进行CE-ECL检测。银杏叶样品采用70%乙醇水溶液超声波辅助提取。考察检测电位、检测池缓冲液和运行缓冲液的浓度和pH值、进样电压、分离电压和时间等因素对芦丁分离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芦丁在5 min内实现分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2~2μg/mL,回归方程为y=1958.4x+7600.4,相关系数为0.994,检出限为0.0004μg/mL。对0.2μg/mL芦丁标准溶液衍生物进行7次检测,其迁移时间、峰高和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1%、1.2%和2.0%。此方法应用于银杏叶中芦丁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2%~103%之间。(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7年11期)

魏若男,陈志远[4](2018)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快速分离检测水果中的精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水果中精胺含量测定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方法:利用CE-ECL技术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测定桑椹、苹果、草莓中精胺含量的的方法。结果:精胺标准溶液在2×10~(-4)~3×10~(-1)mmol/L浓度范围内与ECL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1114.2c+99.41,相关系数r=0.9996(n=5),检出限(S/N=3)为9.9×10~(-5)mmol/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14%~101.15%、98.97%~100.82%和100.57%~106.11%。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研究果蔬采后保鲜贮藏和延长货架期。(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乙帆,刘琳珍,罗丹,叶建农,楚清脆[5](2017)在《阿尔茨海默症潜在标志物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老年人常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相关生物测试以创伤性分析为主。有研究推测,甲醛(FA)异常代谢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发展有关~([1])。本实验基于2-硫代巴比妥酸(TBA)衍生~([2]),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联用技术(CE-ED),实现了尿样甲醛的分离测定。在优化条件下,FA能与尿样其它共存干扰物实现分离,检测限达80.0nM(S/N=3)。该方法尝试用于健康志愿者(n=10)和阿尔茨海默症患者(n=45)的尿样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尿样的FA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二者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该方法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症早期无创诊断提供一种潜在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4-14)

沈俊炳[6](2016)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检验机构的毛细管电泳检测能力及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能力比对,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及CNAS-GL06:2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对新开发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标准溶液、移取定容体积、试样重复测定、回收率和最小二乘法拟合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该方法中最小二乘法拟合标准曲线求试样含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_c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其次为试样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u_(rep),而L-羟脯氨酸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u_s也不容小觑。上述3个方面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加以注意,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本研究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得出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为(50.44±8.80)mg/L,k=2.576。研究结果为L-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新方法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期刊2016年04期)

胡月芳[7](2016)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淮山中叁种植物甾醇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淮山为试材,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CE-ED)方法测定淮山中3种植物甾醇(麦角甾醇、胆甾醇、β-谷甾醇)的含量,考察了检测电位、运行缓冲液浓度和pH、分离电压及进样时间等对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对0.5mg·L~(-1)麦角甾醇、胆甾醇、β-谷甾醇混合标准溶液连续6次进行测定在10min内实现了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1~1 500、0.1~1 000、0.1~1 200μg·L~(-1),检出限分别为0.03、0.04、0.03μg·L~(-1),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1.7%、1.6%,迁移时间RSD分别为0.6%、0.7%、0.6%。该方法已用于淮山样品中胆甾醇、麦角甾醇和β-谷甾醇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7.6%~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2.3%。(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12期)

杨洋[8](2016)在《基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在线富集检测神经传导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高效、快速、样品与试剂使用量小等优点,毛细管电泳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分离分析方法,但其内在的缺点为有限的光程和毛细管长度,从而导致进样量很小,检测灵敏度降低,在很多领域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神经传导物质进行了毛细管电泳在线富集方法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对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基本原理、检测方法以及应用作了介绍,又简单描述了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和左旋多巴的性质及检测,对电化学修饰电极的发展概况、修饰方法以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最后重点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的在线富集技术以及应用。第二章首先在常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模式下,优化了对多巴胺检测的最佳条件为:缓冲液为10 mmol·L-1(pH 7.5)的磷酸盐溶液,分离电压为15 kV,检测电势为1.2 V,进样时间为10 s,在此常规模式下,得到多巴胺的检测限为8.8×10-7 mol·L-1。然后利用场放大进样的方法,优化了对多巴胺检测的最佳条件为:样品溶解于纯去离子水溶剂中,分离缓冲液为60 mmol·L-1(pH 7.5)的磷酸盐溶液,电迁移进样前注入纯水塞的最佳时间为6 s,进样时间为16 s,在此富集模式下,得到多巴胺的检测限为8.9×10-10 mol·L-1,与常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相比富集倍数达到989倍。第叁章自制了碳纤维簇微盘工作电极,并通过恒电位法在此电极上修饰了黑色素型聚合物,用该修饰电极检测了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研究发现,抗坏血酸的加入能增大多巴胺的氧化信号,实验得出抗坏血酸的最佳加入量为1.0×10-3mol·L-1。用恒电位法修饰电极的最佳条件为:缓冲溶液为含有3.0×10-3 mol·L-1左旋多巴的50 mmol·L-1(pH 7.4)的磷酸盐溶液,恒电位为1.2 V,电化学聚合时间为1.5小时。然后使用黑色素型聚合物修饰电极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场放大结合双重富集检测多巴胺,在第二章的最佳富集条件下,运行缓冲液中加入1.0×10-3mol·L-1抗坏血酸,得到多巴胺的检测限为4.9×10-10 mol·L-1,与常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相比富集倍数达到1796倍。第四章首先在常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模式下,分离检测了多巴胺和左旋多巴,得到两种物质的最佳分离条件为:缓冲溶液为50 mmol·L-1(pH 8.5)的硼砂溶液,分离电压为12 kV,检测电势为1.2 V,进样时间为8 s,最终得到多巴胺和左旋多巴的检测限分别为5.1×10-7 mol·L-1和4.7×10-7 mol·L-1。然后利用无限量电动进样胶束毛细管电泳富集方法,对两种物质进行富集分离。经实验探究,得到最佳的富集分离条件为:背景缓冲液是含有40 mmol·L-1 SDS的浓度为25mmol·L-1(pH 9.5)的硼砂溶液,样品配制在20 mmol·L-1(pH 3.0)的磷酸二氢钠溶液中,分离电压为12 kV,电迁移进样时间为25分钟,最终得到多巴胺和左旋多巴的检测限分别是3.4×10-10 mol·L-1和2.8×10-10 mol·L-1。与常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相比,富集倍数分别达到多巴胺为1500倍,左旋多巴为1679倍,并且,对这两种物质的分离检测缩短了约15分钟。(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6-06-10)

杨洋,孙雪梅,李传龙[9](2016)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香草扁桃酸和高香草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检测了尿样中的香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HVA),得到了最佳的分离检测条件: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8.2);分离电压16kV;检测电势1.2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在最佳条件下,VMA和HVA的浓度检测限(S/N=3)分别为5.0×10-7 mol/L和6.1×10-7 mol/L,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999 3和0.997 9.并以此方法将尿液中的VMA和HVA在10min内有效地分离检测,不受其他干扰,得到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和99%,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段红兵[10](2016)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灵敏检测药物及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细管电泳(CE)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耗时短、样品消耗量少和经济节约等优点,使分析化学得以从微升水平进入纳升水平,并使单细胞分析,乃至单分子分析成为可能。电化学发光(ECL)具有灵敏度高、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药学、临床、环境、食品、免疫和核酸杂交分析和工业分析等领域。基于CE的高分离效率、ECL的高检测灵敏度,本论文充分采用CE-ECL联用技术开展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灵敏检测药物及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等方面工作。主要创新研究内容如下:1.发展了一种基于联吡啶钌分离检测酒石酸美托洛尔(ME)和富马酸比索洛尔(BF)的CE-ECL新方法,并开展了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影响CE分离和ECL检测的实验条件,如:添加剂的种类、浓度、缓冲溶液的浓度和pH、分离电压及检测电位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ME和BF在10 min内得到了良好分离和检测。ME和BF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5~60μmol L~(-1)和0.5~40 μmol L~(-1); ME和BF的检出限LODs(S/N=3)分别为1.9×10-9和9.4×10~(-8) mol L~(-1);在人尿样中ME和BF的定量限LOQs (S/N=10)分别为3.3×10-7 mol L~(-1)和1.4×10-6 mol L~(-1)。ME和BF在日内迁移时间RSDs分别为4.5%和6.7%,日间迁移时间RSDs分别为7.4%和7.9%;日内峰面积RSDs分别为2.1%和3.8%,日间峰面积RSDs分别为3.1%和5.5%。发展的CE-ECL新方法成功应用于人尿样中的ME和BF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89.0%~(-1)26.0%,RSDs不大于7.4%。利用发展的方法研究了ME和BF分别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得到ME和BF与HSA的结合位点分别为1.2和1.1,结合常数分别为2.8 ×103 L mol~(-1)和2.7×103 L mol~(-1)。2.建立了一种CE结合Ru(bpy)32+-ECL灵敏检测四种局麻药奴佛卡因(PAH)、丁卡因(TCH)、丙美卡因(PCH)和地布卡因(CIN)的新方法。使用铀掺杂的普鲁士蓝(Eu-PB)修饰工作电极提高目标物检测灵敏度。研究了影响CE分离、ECL检测的实验条件,如:添加剂的种类及浓度、缓冲溶液浓度和pH、分离电压和检测电位等。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上述四种局麻药能在10 min内得到基线分离。PAH、 TCH、PCH和CIN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2~75μmol L~(-1)、0.5~50μmol L~(-1)、0.5~100μmolL~(-1)和0.5~100 μmol L~(-1)。PAH、TCH、PCH和CIN的LODs(S/N=3)分别为5.5×10~(-8) mol L~(-1),9.6×10~(-8) mol L~(-1)、2.5 ×10~(-8) mol L~(-1)和3.5×10~(-8) mol L~(-1)。在人尿样中,PAH、TCH、PCH和CIN的LOQs(S/N=10)分别为5.9 ×10-7 mol L~(-1)、9.2×10-7 mol L~(-1),8.3×10-7 mol L~(-1)和5.0 ×10-7 mol L~(-1)。四种分析物日内迁移时间RSDs为1.2%~2.5%,日间RSDs为2.4%~4.9%;日内峰面积RSDs为1.7%~3.3%;日间峰面积RSDs为2.2%~5.6%。PAH、TCH、PCH和CIN在人尿样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7.6%~107.7%, RSDs不大于5.9%。以PAH为例,开展了PAH与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得到二者之间的结合位点是1.03,结合常数是2.4 ×104L mol~(-1)。3.提出了一种基于金纳米(AuNPs)增强CE-ECL信号灵敏检测p-受体阻断剂心得安(Pro)和醋丁酰心安(Ace)的新方法。对影响CE分离、ECL检测以及AuNPs的用量进行了系统优化。在优化实验条件下,Pro的线性范围是0.01~100μmol L~(-1), LOD(S/N=3) 为3.6×10-9 mol L~(-1); Ace的线性范围是0.02~(-1)00μmol L~(-1), LOD (S/N =3)是5.0×10-9 mol L~(-1)。人尿样中Pro和Ace的LOQs (S/N=10)分别为1.1×10-7 mol L~(-1)和9.5 ×10~(-8) mol L~(-1)。 Pro和Ace在日内的迁移时间RSDs为1.9%~2.4%,日间RSDs为2.9%~3.8%;日内峰面积RSDs为3.2%~3.7%,日间峰面积RSDs为4.3%4.6%。将提出的CE-ECL新方法应用于人尿样中Pro和Ace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8.0%~106.7%,RSDs不大于4.2%。此外,我们还以Pro为例,研究其与HSA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得结合位点为1.0,结合常数为2.3 ×104 L mol~(-1)。(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期刊2016-05-01)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大麦芽碱具有增强[Ru(bpy)_3~(2+)]电化学发光信号的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快速分离检测麦芽中大麦芽碱的方法。考察了检测电位、[Ru(bpy)_3~(2+)]浓度、PBS缓冲液的pH值、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运行缓冲液的浓度和pH值、进样时间和电压及CE分离电压等试验条件对大麦芽碱检测的影响。得到最佳分离检测条件:分离电压13 k V,分离缓冲液浓度10 mmol/L,pH值6. 5,进样时间10 s,检测电位1. 16 V,检测池缓冲液浓度60 mmol/L,pH值8. 0,Ru(bpy)_3~(2+)浓度5 mmol/L。在此条件下,大麦芽碱含量的线性范围为5 000. 00~100 000. 00μg/L,检出限[性噪比(S/N=3)]为60. 00μg/L。对样品进行检测,麦芽中大麦芽碱的含量为(0. 239±0. 021) mg/g,电化学发光强度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1. 48%和2. 69%,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3. 71%~104. 3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玉洁.基于量子点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系统检测胺类物质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2].周桂,谢贻冬,罗珍连,李美兰,贲蓓蓓.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分离检测麦芽中大麦芽碱[J].江苏农业科学.2018

[3].魏若男,陈志远,耿敬章.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银杏叶中的芦丁[J].现代食品科技.2017

[4].魏若男,陈志远.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快速分离检测水果中的精胺[J].食品工业科技.2018

[5].乙帆,刘琳珍,罗丹,叶建农,楚清脆.阿尔茨海默症潜在标志物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2017

[6].沈俊炳.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

[7].胡月芳.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淮山中叁种植物甾醇含量[J].北方园艺.2016

[8].杨洋.基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在线富集检测神经传导物质[D].青岛科技大学.2016

[9].杨洋,孙雪梅,李传龙.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香草扁桃酸和高香草酸[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段红兵.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灵敏检测药物及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6

标签:;  ;  ;  ;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论文-刘玉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