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度场论文-吴志彦,李宏江,赵海军,丛春华,姚丽娜

涡度场论文-吴志彦,李宏江,赵海军,丛春华,姚丽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涡度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汽图像,位涡,高空急流,台风

涡度场论文文献综述

吴志彦,李宏江,赵海军,丛春华,姚丽娜[1](2018)在《卫星水汽图像和位势涡度场在一次变性台风暴雨过程中的解译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Y-2E卫星水汽图像、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将高层动力场和水汽图像结合,对山东半岛一次台风和冷空气相关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解译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北上过程中,槽后冷空气入侵台风环流,涡旋云系与斜压叶状云相结合,低层出现锋生。在卫星水汽图像上,台风的非对称结构表现为涡旋北侧加强的湿上升运动和南侧入侵的干闯入,具有高位涡特征的水汽暗区是活跃的动力干带。高空急流带位于短波槽前叶状云向极一侧边界附近的湿上升区一侧,急流的增强与水汽图像上明暗边界的锐化有关,暴雨区位于动力干带前方的湿上升区和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强降水发生时,动力干带引起的高层位涡扰动造成正涡度柱的强烈下伸,与台风主体环流的正涡度柱在暴雨区上空形成相互贯通的涡旋系统。位涡异常区前侧的上升运动与台风环流本身的上升运动迭加,有利于加强对流层暖湿气流的抬升。卫星水汽图像体现了高层天气尺度动力强迫的特征,指示重要动力过程的发展。将卫星水汽图像和高层位涡场结合进行解译,有助于从水汽图像上判别高空动力特征的演变,为台风暴雨监测提供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陶月潮,李军辉,王俊,何康,郑海刚[2](2015)在《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前OLR涡度场异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地震科学家相继开始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尝试。我国地震学家在利用气象卫星资料探索地震热红外辐射前兆领域,也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地震发生和孕育过程中,伴随许多与电磁辐射相关联的"震兆"现象。卫星遥测长波辐射通量即"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作为反映地-气系统电磁辐射能量的一部分,有可能是监视和预报地震的一种新途径。因此,笔(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5年09期)

王璐华,张韧,李佳讯,杨进,高飞[3](2014)在《吕宋海峡海面涡度场与地转流场的特征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VISO卫星高度计数据计算得到的地转流场,利用SOM神经网络对吕宋海峡海面涡度场与地转流场进行特征分析,研究吕宋海峡上层流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SOM 2×2的网络结构实验中,4个分类结果的空间形态类似于气候态的季节分布形式,其中冬季型可以由11月延续至次年3月,夏季型在5月至9月都会存在。时间序列显示分类结果存在年际变化信号,其中在ENSO较强的年份,季节变化信号明显。SOM 3×4网络结构的结果显示,12个分类结果可以分为4类,即冬季型、春季型、夏季型、秋季型。每种类型内的分类图形形态存在差别;在时间上,分类图形存在连续性,并集中出现在某个月份。时间序列显示季节变化信号与年际变化信号同时存在。(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永平,詹宗明[4](2012)在《用涡度场捕捉台风“鲇鱼”的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涡度场跟踪"鲇鱼"台风的移动过程,揭示出涡度场能提前捕捉台风"鲇鱼"的动态变化,具有超前的预报能力。(本文来源于《气象研究与应用》期刊2012年02期)

刘开宇,李丽,张云瑾,田军[5](2009)在《卫星水汽图像和位势涡度场在强对流天气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汽图像可实时观测高空大气环流,从而跟踪高空动力学条件的演变,而位涡结构和水汽特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将卫星水汽图像和位涡理论相结合对2008年5月26日贵州省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试图为水汽图像的解释提供一种研究大气动力过程的途径.结果表明:对流层高层及平流层的高位涡下传,即对流层顶动力异常,改变了对流层的结构,引起垂直运动,对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十分有利,是造成此次暴雨的重要原因.动力干带是水汽图像上十分重要的暗区,当与强烈下沉运动以及对流层顶动力异常相对应的动力干带入侵暖湿不稳定环境时常触发对流系统并使之发展,而动力干带的断裂预示着对流系统的减弱和消失.水汽图像的动画有助于了解高空湿气流的演变,从而有利于跟踪高空动力学条件的演变.将通过诊断分析得到的动力场和水汽图像中观测到的动力场进行对比,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了另一种途径.(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S2期)

许健民,方宗义[6](2008)在《《卫星水汽图像和位势涡度场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导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译着《卫星水汽图像和位势涡度场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一书。此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帕特里克·桑特里特和保加利亚的克里斯托·G·乔治夫。该书的特点是把动力气象的位势涡度理论、数值预报模式输出的物理量场和卫星遥感的水汽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向天气预报人员介绍了一种可操作的预报思路,也为数值预报模式开发者提出了利用卫星水汽图像改进模式的潜在途径。在评述这本卫星气象新书的同时,简要地介绍了本书的结构,各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希望能帮助中国的预报员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此书。(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08年05期)

杨成彬,郑祖光,王雨[7](1994)在《用非线性模型研究环境温度场和涡度场对台风发生、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二维板对称高截断谱模式研究了环境温度场和偶度场对台风发生、发展的影响,指出整层平均的环境温度场的水平梯度和涡度场是影响台风重要因子。较强的环境温度汤梯度的作用类似于水平方向不均匀加热场的作用,能造成暖区上升、冷区下沉的热力直接环流,并且温度场的梯度越大,环流越强。对于整层平均的绝对涡度场而言,只有弱的正的平均绝对涡度才有利于台风的维持。(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1994年S1期)

于慎余,周发琇,王东晓[8](1994)在《南海海面散度场与涡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COADS海面风资料,逐月计算了南海的散度场和涡度场,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的辐合区正是台风多发海域。冬半年南海东北部的正涡度区,是东北季风在海峡附近地形影响下形成的,并可能成为南海东北部冬季气旋式海洋环流维持的外强迫源。(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1994年02期)

Steven,K.Esbensen,Lloyd,J.Shapiro,王丹阳[9](1991)在《关于大尺度动量场和涡度场中积云效应的协调参数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个积云对流对大尺度动量场和涡度场的相互协调的参数化数理框架。解决协调的办法是约定:当云被考虑为享有同一大尺度环境场的弧立对流单体对,在涡度收支中小于大尺度动力模型空间分辨率的云的涡度动力作用可以忽略,根据Ooyama积云参数化理论,本文用这种简化方法来得到一对相互协调的大尺度动量方程和涡度方程。我们的研究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夹卷过程以及云与环境之间压力的相互作用方面。(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1991年01期)

汪钟兴[10](1988)在《积云对流对涡度场和散度场的反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涡度和散度方程简要讨论的基础上,计算得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过程中涡度和散度收支各项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雨带附近对流层高层是源、低层是汇,尤其以散度场的不平衡更为显着,可见积云对流垂直输送涡度和散度是重要过程。(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1988年02期)

涡度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地震科学家相继开始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尝试。我国地震学家在利用气象卫星资料探索地震热红外辐射前兆领域,也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地震发生和孕育过程中,伴随许多与电磁辐射相关联的"震兆"现象。卫星遥测长波辐射通量即"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作为反映地-气系统电磁辐射能量的一部分,有可能是监视和预报地震的一种新途径。因此,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涡度场论文参考文献

[1].吴志彦,李宏江,赵海军,丛春华,姚丽娜.卫星水汽图像和位势涡度场在一次变性台风暴雨过程中的解译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8

[2].陶月潮,李军辉,王俊,何康,郑海刚.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前OLR涡度场异常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5

[3].王璐华,张韧,李佳讯,杨进,高飞.吕宋海峡海面涡度场与地转流场的特征分类[J].海洋通报.2014

[4].李永平,詹宗明.用涡度场捕捉台风“鲇鱼”的动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

[5].刘开宇,李丽,张云瑾,田军.卫星水汽图像和位势涡度场在强对流天气分析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许健民,方宗义.《卫星水汽图像和位势涡度场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导读[J].气象.2008

[7].杨成彬,郑祖光,王雨.用非线性模型研究环境温度场和涡度场对台风发生、发展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4

[8].于慎余,周发琇,王东晓.南海海面散度场与涡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1994

[9].Steven,K.Esbensen,Lloyd,J.Shapiro,王丹阳.关于大尺度动量场和涡度场中积云效应的协调参数化[J].气象科技.1991

[10].汪钟兴.积云对流对涡度场和散度场的反馈作用[J].大气科学.1988

标签:;  ;  ;  ;  

涡度场论文-吴志彦,李宏江,赵海军,丛春华,姚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