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流动论文-晶晶,小巴

岩浆流动论文-晶晶,小巴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浆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火山爆发

岩浆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晶晶,小巴[1](2017)在《流动的“岩浆”》一文中研究指出远远看去,岩浆正从山岩上一泻而下。这是火山爆发吗?当然不是!这可是一条瀑布哦!这条火瀑布位于美国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在晴朗的日子里,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会使瀑布闪闪发光,就像着火了一样。想要一睹奇观,你可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并找到合适的位置哦!(本文来源于《儿童故事画报》期刊2017年12期)

周丽云,王瑜[2](2012)在《深部岩浆流动形成的岩石的特征及其与糜棱岩、片麻岩的比较——以华北北缘隆化地区古生代晚期大光顶岩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片麻岩地区识别后期侵位的岩浆的流动特征,识别岩浆流动形成的岩浆岩、变质作用形成的片麻岩、韧性变形条件下形成的糜棱岩叁者的差异和进行野外、室内不同环境下的判别,是现代岩石学、构造地质学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通过对华北北缘大光顶岩体的塑性流动特征、相关的后期迭加韧性变形特征和区域变质片麻岩特征的比较,结合国内外对于岩浆塑性变形(magmatic flow)与韧性变形(solid-state flow)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在强变质岩石中如何分析和识别出岩浆的流动,这些岩浆的流动并不是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也不是高温环境下韧性变形作用形成的,而是形成于岩浆侵位后期的冷却结晶作用。对于如何识别和分析岩浆流动提出了野外和室内的标志。(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2年04期)

周丽云[3](2012)在《典型构造环境下的岩浆流动及变形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片麻岩地区识别后期侵位的岩浆流动的特征,以及岩浆流动形成的岩浆岩与变质作用形成的片麻岩和韧性变形条件下形成的糜棱岩叁者之间的差异及野外、室内不同环境下的判别,是现代岩石学、构造地质学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通过对岩浆流动/亚岩浆流动特征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的对于岩浆塑性变形(magmatic flow)与韧性变形(solid-state flow)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在以往强变质岩石中如何分析和识别出岩浆流动,而这些岩浆流动并不是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也不是高温环境的韧性变形形成,而是形成于岩浆侵位后期冷却结晶过程中。本论文主要对华北北缘晚石炭世挤压环境、辽宁南部早白垩世拉张环境及福建沿海走滑环境中下地壳岩浆流动的宏观、微观的岩石及矿物学特征,利用锆石U-Pb以及Ar/Ar定年对岩浆流动进行年代的约束,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年代学和变形年代学方面对岩浆流动运移、侵位以及后期变形进行了时间、空间变化的约束和分析。同时,利用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对岩浆流动结晶温压条件的计算,进一步估算其侵位深度。华北克拉通晚古生代期间,古中亚洋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华北北缘成为活动大陆边缘,在这期间有大量的岩体侵入。对同构造岩体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具岩浆流动的岩体侵位于320-290 Ma,岩体中的继承锆石年龄与围岩年龄相一致,说明晚石炭世的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继承自围岩。对后期变形剪切带的Ar/Ar定年变形时间大约为250 Ma。韧性变形切过了不同时期的变质岩及花岗闪长岩。利用角闪石压力计对岩体结晶温压条件进行估算,表明岩浆流动形成于中下地壳19-25km。岩体的侵位时间以及岩浆的流动特征表明华北北缘当时处于强烈的由北向南的挤压环境。燕山运动期间,辽南金州地区蚕厂花岗闪长岩为同构造伸展岩浆流动。岩体的野外露头特征显示为强烈岩浆流动的岩石特征,发育“片麻状”面理,形成一系列具伸展特征的褶皱,发育放射状、环状岩浆面理,表明岩体为伸展构造的同构造侵位形成的岩浆流动。锆石U-Pb测年得出岩浆流动侵位于132-124Ma。大量岩浆岩的侵入,以及伸展变形的发育,表明早白垩世华北发生地壳尺度的伸展变形。发育于华南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中的同构造花岗质岩体显示岩浆流动/亚岩浆流动特征。对岩浆流动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岩体的冷却年龄为100-130Ma,而岩体中基性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1 OOMa左右,说明岩浆在侵位的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同时具有岩浆混合作用。利用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对对岩体结晶温压条件进行计算,表明岩浆流动形成于中下地壳。(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2-04-01)

单业华,田野[4](2011)在《酸性岩浆的快速流动——来自胶东半岛东部中生代酸性岩墙群流动构造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胶东半岛东部,侵入到中生代崂山花岗岩体的酸性岩墙群走向在30°~60°之间,倾角介于66°~90°之间,间距在8~300 m之间,平均宽度为8.6 m。该酸性岩墙群具有高硅、低镁、高钾和高钠的岩石化学特,在TAS分类图上落在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的范围。两个样锆石U-Pb法的年龄分别为(104.0±3.7)Ma和(110.0±1.7)Ma。在该酸性岩墙群内广泛发育着丰富的流动构造(图1),可划分为叁(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4-07)

周丽云[5](2009)在《冀北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流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克拉通,作为一个古老的地壳碎片,从~1800 Ma形成的克拉通化到燕山板内造山带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晚古生代期间,古中亚洋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华北北缘成为活动大陆边缘,在这期间有大量的岩体侵入。位于丰宁—隆化韧性剪切带附近的隆化大光顶岩体、丰宁龙门所岩体、赤城孙家庄岩体以及滦平马圈子岩体,原先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变质基底混合岩。然而根据岩体的结构特征,实为岩浆流动形成的侵入岩。通过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发生岩浆流动的岩体侵位于320-290 Ma,岩浆在侵位的同时由北向南流动,形成了独特的岩浆流动构造特征。岩体中的继承锆石年龄为1900±30 Ma。对围岩古老片麻岩的锆石U-Pb定年,得到1868±7 Ma,继承锆石与围岩锆石年龄相一致,说明晚石炭世的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继承自围岩。岩体中继承锆石的年代学特征表明,岩浆源自中下地壳古老变质岩的重熔作用。对丰宁—隆化韧性剪切带的野外调查表明,岩体受到了后期韧性剪切变形作用迭加改造。剪切带从隆化一直向西延伸,从东西向转为向南西方向并与赤城一带的韧性剪切带相连。通过对丰宁—隆化韧性剪切带中白云母进行40Ar/39Ar测年,得出剪切带的形成时间为大约250 Ma。韧性变形涉及到不同的岩性层,切过了1800-1900Ma, 320-290Ma等不同时期的变质岩及花岗闪长岩。根据侵入岩的岩石学特征,岩浆岩中的矿物生长线理、近水平方向的延伸、倒转褶曲等显示了中下地壳的流动。由北向南的岩浆流动,显示岩浆流动时需要岩浆足够的粘稠度。岩浆在流动中形成的面理能够保存下来,说明岩浆是在侵位冷却过程中的同时流动。岩体的侵位时间以及岩浆的流动特征表明华北北缘当时处于强烈的由北向南的挤压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9-05-01)

魏海泉,Melnik,O,刘永顺,Barmin,A,Sparks,RSJ[6](2006)在《火山通道岩浆流动动力学模型在天池火山喷发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圆柱形火山通道的下部,岩浆上升速度与岩浆粘度、密度及压力有关。这时的流体动力学过程可以应用一般的牛顿流体模型。火山通道中部气泡化岩浆上升时,液相和气相的转化符合质量守恒方程,混合相总体符合动量守恒方程。其中气泡形成与生长过程符合达西定律与数密度方程。在火山通道靠上部的碎屑化带里,不同组分符合质量守恒方程,混合相总体符合动量守恒方程。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时,通道直径是62m。岩浆房内的岩浆含有约3%体积百分数的气泡,气泡体积在65%时岩浆破碎,颗粒离开通道时的速度是145ms~(-1),而气体离开通道时的速度是170ms~(-1)。气体颗粒分散相出口压力是12.2MPa。在破火山口塌陷之前,岩浆房内气泡体积可高达30%~40%。与此同时,碎屑化发生时岩浆的孔隙度也增加到70%~75%左右。这时的出口压力降低至7~8MPa,出口气体速度增加到180ms~(-1)。气象站碱流质寄生火山喷发对应的喷发通道直径是40m,喷发以气体出口速度15~25ms~(-1)的弱爆破性喷发和侵出式喷发为特征。这时浮岩的孔隙度比千年大喷发的孔隙度低,为48%~61%,而浮岩密度高,为1.01~1.35gcm~(-3)。在侵出相喷发时最高释放率可以达到42m~3s~(-1)(致密岩石当量 DRE),孔隙度变化范围是70%~80%。(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06年12期)

黄定华,向树元,朱云海,叶俊林[7](1996)在《中浅成含矿岩浆的隐爆作用机制与两相分离流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从物理上讨论了隐爆作用的具体机制,指出隐爆作用的本质是由超压导致相变而发生的一种快速物理反应。分析表明,岩浆上侵至低围压的中浅层环境→气水组分分离并产生气泡→后续岩浆提供高压力梯度而导致超压,即为隐爆作用得以发生的充要条件。模拟实验表明,在隐爆发生的瞬间,岩浆中的多相组分因密度差和牯度差而发生分离流动,围岩则在爆轰冲击下局部碎裂并气、液化,从而使相关的热液活动及多种成矿作用得以进行,由此形成相应的隐爆角砾岩系列及其矿床组合。(本文来源于《地质行业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优秀论文集》期刊1996-12-01)

嵇少丞[8](1988)在《美国取得岩浆流动实验研究最新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浆流动是造成岩浆化学成分演化和形成流动橄摄岩的接触界面。随着实验时间延长,花岗岩烙构违的重要机墒.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岩浆房(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1988年04期)

岩浆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片麻岩地区识别后期侵位的岩浆的流动特征,识别岩浆流动形成的岩浆岩、变质作用形成的片麻岩、韧性变形条件下形成的糜棱岩叁者的差异和进行野外、室内不同环境下的判别,是现代岩石学、构造地质学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通过对华北北缘大光顶岩体的塑性流动特征、相关的后期迭加韧性变形特征和区域变质片麻岩特征的比较,结合国内外对于岩浆塑性变形(magmatic flow)与韧性变形(solid-state flow)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在强变质岩石中如何分析和识别出岩浆的流动,这些岩浆的流动并不是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也不是高温环境下韧性变形作用形成的,而是形成于岩浆侵位后期的冷却结晶作用。对于如何识别和分析岩浆流动提出了野外和室内的标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浆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晶晶,小巴.流动的“岩浆”[J].儿童故事画报.2017

[2].周丽云,王瑜.深部岩浆流动形成的岩石的特征及其与糜棱岩、片麻岩的比较——以华北北缘隆化地区古生代晚期大光顶岩体为例[J].地质通报.2012

[3].周丽云.典型构造环境下的岩浆流动及变形改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4].单业华,田野.酸性岩浆的快速流动——来自胶东半岛东部中生代酸性岩墙群流动构造的证据[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5].周丽云.冀北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流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6].魏海泉,Melnik,O,刘永顺,Barmin,A,Sparks,RSJ.火山通道岩浆流动动力学模型在天池火山喷发过程中的应用[J].岩石学报.2006

[7].黄定华,向树元,朱云海,叶俊林.中浅成含矿岩浆的隐爆作用机制与两相分离流动[C].地质行业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优秀论文集.1996

[8].嵇少丞.美国取得岩浆流动实验研究最新成果[J].地质科技情报.1988

标签:;  

岩浆流动论文-晶晶,小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