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旅游信息搜寻过程,影响因素
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孔闪闪[1](2017)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设备的普及及其功能的逐步强大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与旅游业融合,旅游者通过智能手机、Ipad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旅游信息辅助旅游决策。截止到2016年末,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人数已达10亿人,使用手机的人数为6.5亿,标志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旅游者尤其是大学生旅游群体通过移动互联网来搜寻旅游信息,预订旅游产品,分享旅游体验。本文对移动互联网使用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信息服务建议。已有研究主要是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基于主客体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系统性地对主客体(即旅游者和移动互联网环境)的信息搜寻行为发生逻辑及相互作用影响研究。基于以上阐述本文的主要研究包括:(1)基于发生学研究视角,对移动互联网使用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的发生逻辑关系进行探究。系统分析了信息搜寻中旅游者的信息需求、搜寻动机、搜寻意向及搜寻具体过程的行为发生逻辑。分析了信息需求、搜寻动机、意向、行为的内容特征及关系,并结合Ellis、Choo的信息搜寻模型和调查问卷数据,确定了移动互联网下大学生旅游者信息搜寻具体阶段性过程:确定信息搜寻渠道、信息源,打开方式,检索和浏览,筛选、存储,停止、跟踪,预订、购买、分享。并分性别进行了相关分析。(2)在信息技术接受模型、计划理性行为模型指导下研究了移动互联网下大学生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旅游者的传统搜寻方式、卷入度、目的地距离及其已有知识经验是影响其信息需求的关键因素;旅游者使用移动设备的技能、卷入度、时间压力和感知收益是信息搜寻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者时间压力和卷入度两个影响因素对信息搜寻行为影响最显着。基于信息搜寻行为和搜寻行为影响两部分研究提出并验证了移动互联网下大学生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系统模型。最后,在研究基础上为政府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与建设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出建议,为旅游网站优化及个性化营销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琳艳[2](2017)在《广西乡村旅游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乡村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并以广西乡村旅游者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针对性的实际调查,分析研究广西乡村旅游者的网路信息搜寻行为特点、搜寻偏好,针对之前学者相对成熟的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来设定本研究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网络使用能力、传统搜寻行为、网络便利性、网络质量、搜寻态度、时间压力、感知风险,并对各影响因素与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通过利用SPSS20.0进行因子分析、协整分析、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研究方法验证假设,得出广西乡村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与网络使用能力、传统搜寻行为、网络质量、搜寻态度正相关,与网络信息便利性负相关,而时间压力和感知风险对广西乡村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不产生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广西乡村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引入人口统计相关变量在各影响因素下的差异性,研究得出:性别在网络使用能力、网络质量、网络信息便利性上具备显着差异;收入在网络使用能力、网络信息便利性上具备显着差异,;受教育程度在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网络使用能力、网络质量上具备显着性差异;职业在感知风险上具备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年龄在各方面均无差异,从而基于上述结论针对性的提出广西乡村旅游的网络营销建议:注重乡村旅游各类信息的网络投放;提高游客的网络感知度;针对人口特征的旅游相关营销。以此希望在实践层面为广西乡村旅游网络营销提供—些有益参考,从而对其他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5-01)
尹士军[3](2014)在《互联网结伴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过互联网相约伴出行,“互联网结伴旅游”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信息搜寻对结伴旅行的顺利完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国内外有关信息搜寻的研究缺乏对互联网结伴旅游者这一群体的关注,更鲜有研究对互联网结伴旅游者的信息搜寻特征及影响因素加以深入探讨。在已有研究揭示结伴旅游组织者和参与者划分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其出游前在信息搜寻的渠道选择、内容偏好和努力程度叁方面的特征,然后提出卷入程度、感知风险、产品知识、搜寻态度、搜寻能力、感知质量、人口统计变量等对信息搜寻努力程度影响的假设,构建出结伴旅游参与者信息搜寻影响因素模型。研究采取定量研究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问卷在借鉴现有量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正,通过预调研对部分问项予以修改或删除形成最终问卷。正式调研以现场参与和网络发放两种方式进行,共计发放问卷297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1.72%。经过统计分析,研究的最终结论如下:(1)信息搜寻行为特征信息搜寻的渠道:互联网是绝大部分驴友信息搜寻的首选渠道,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分别是驴友论坛(驴友群)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其次分别是驴友意见和咨询亲朋好友。信息搜寻内容:路线长短及难度是结伴旅游者参加户外活动关注频率最高的因素;其次,目的地的风景、环境气候依次排列在信息内容的第二位和第叁位;最后,交通、价格信息、旅行装备、风土人情等内容的频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信息搜寻努力程度:信息搜寻努力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平均来讲,结伴旅游者在信息搜寻行为上付出的努力并不是很高,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较大。(2)各因素对搜寻努力程度的影响性别、年龄差异对努力程度并无显着性影响:学历为高中和硕士及以上组存在显着差异,学历越高信息搜寻努力程度越大;月收入低于1500元和8000元以上两组存在差异,且收入越高信息搜寻努力程度越低;职业为学生和工人两组比自由职业者倾向于更多地搜寻目的地相关信息。卷入程度、感知风险、产品知识、搜寻态度四个变量与信息搜寻努力程度存在的显着正相关关系,互联网搜寻能力与网络信息感知质量对努力程度也未呈现出显着影响。本文针对互联网结伴旅游信息搜寻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结伴旅游者信息搜寻努力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关系,同时,对于结伴旅游的信息供应商、活动的发起者(即组织者)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5-15)
王兆峰,谢娟[4](2013)在《旅游网站信息搜寻对旅游者行为决策影响的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旅游网站信息搜寻行为已成为旅游者行为决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来张家界市旅游游客的实证调查,研究张家界市旅游者信息搜寻的特征和偏好,并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旅游网站信息搜寻对旅游者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张家界市游客对旅游网站的信息搜寻与年龄、职业、知识层次等因素相关;年轻、学历较高的游客访问率更高,而且对网站的依赖程度更大;网络已经成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在网络旅游信息有效传播的方式中,百度,Google,综合性门户网站和专门旅游网站优势明显。(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3年06期)
王刚[5](2012)在《基于互联网社区的结伴自助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伴自助旅游是近年来在国内互联网社区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行方式,已被众多自助旅游者认可并采用。结伴自助旅游者不仅具有自助旅游者以消遣性目的为主、在出游过程中没有购买旅行社全包价旅游产品、没有付费导游陪同、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旅游目的地、组织旅游路线和安排旅游活动等一般特征,也具有这一群体鲜明的特征:他们通过互联网社区召集、组织、参与结伴自助旅游活动。经过实践的多年发展,自助旅游者逐渐引起学术界关注,大量的文献资料从信息搜寻的动机、影响因素、搜寻渠道等方面对其信息搜寻行为进行探讨,与此同时,个别研究者也开始留意结伴自助旅游形式,个别文献对虚拟社区结伴旅行进行了初步分析,但是对结伴自助旅游者的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尚未涉及,尤其在结伴自助旅游者中存在的角色划分对自助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严重缺失。本文在前人对自助旅游者及旅游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基于互联网社区的自助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进行解读,试图发现在结伴自助旅游中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在出游前、出游中、出游后各阶段信息搜寻行为的不同,并解释出现差异的原因。由于本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采用定量研究难以达到深度研究的目的,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中对话性个案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方法,获得丰富的研究资料。通过文献整理与资料收集,从结伴自助旅游的出游前、出游中、出游后叁个阶段对组织者与参与者的信息搜寻行为进行对比,对比主要从信息搜寻渠道、信息搜寻重点、信息搜寻努力程度叁方面展开,总结出二者在叁阶段信息搜寻中存在的差异,并结合二者的活动动机与现有旅游信息搜寻理论对差异做出解释与分析。研究发现,在基于互联网社区的结伴自助旅游中,存在明显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角色划分,并且二者在活动动机、信息搜寻行为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商业利益动机作为组织者组织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被揭示出来,组织者在各阶段的信息搜寻努力都要高过参与者。此外研究发现,旅游经验不足的参与者信息搜寻努力程度与传统团队游客并无太大差异,表明原有理论中先前经验越少信息搜寻努力程度越高的研究结论对结伴自助旅游者并不适用。本文通过对结伴自助旅游者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来透视结伴自助旅游者群体特征,试图通过研究结论对旅游企业提出合理建议。由于是对新现象的探索性研究,并受限于时间、经费,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多案例比较、缺乏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等,把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留给了未来。(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5-11)
胡兴报[6](2011)在《国内旅游者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巨大变革,改变了旅游信息传播方式,并影响了现代人的旅游消费方式。目前,互联网已经超越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成为消费者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旅游Web2.0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利用互联网搜集旅游信息,规划旅游行程,分享旅游体验,搜索和分享已经成为旅游者消费行为的重要环节。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外学界对旅游者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几乎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旅游者的网络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已经成为国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国内鲜有学者对此领域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极为薄弱。2010年我国在线旅行预定规模为61.6亿元,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仅为3613万,仅占网民总规模的7.9%,各项指标均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网民已达4.57亿,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转变,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搜集旅游信息,购买旅游产品,我国在线旅游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因此,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急需对旅游者的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与搜寻行为作更深入探索。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借鉴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心理学、行为学、营销学中的相关理论,采用网络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得出了国内旅游者的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以及搜寻信息内容偏好、搜寻策略、搜寻障碍感知和进阶搜寻等方面的行为特征,并进一步剖析了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搜寻动机与搜寻行为的影响。其次,使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搜寻动机旅游者的搜寻行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以搜寻动机为标准,将网络旅游信息搜寻者划分为精明规划型、娱乐体验型和混合型叁类,并对比了各类搜寻者的人口学特征和搜寻行为特征。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国内旅游网站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国内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有所贡献。(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梁颖殷[7](2008)在《国内年轻旅游者信息搜寻的行为调研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分析了我国年轻旅游者旅游信息搜寻行为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特征年轻人其旅游信息搜寻行为的偏好,旨在对旅游产品的市场研究和旅游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规划有一定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图书馆》期刊2008年05期)
杨静[8](2008)在《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日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研究也日趋深入,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是整个旅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旅游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信息搜寻阶段是旅游者减少购买风险、做出购买决策的基础;是经营者进行营销活动的重要条件。本研究力图将信息科学、图书情报学与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中对消费者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成果相结合,识别出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模式,为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以及行业管理者的相关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文献分析,本研究一方面对前人成果做出全面总结,另一方面,构建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的概念模型,探讨旅游者信息搜寻阶段对信息源的选择和此过程中人口统计变量、感知收益、搜寻成本、感知风险、产品知识、搜寻能力、自我卷入、产品特征、人格特质对旅游者信息搜寻努力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以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在青岛各景区、机场、火车站、团队餐厅及网上发放调查问卷,获取1548份有效样本,通过SPSS13进行数据分析,应用描述性统计,信度、效度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研究结论如下:(1)旅游者目前使用的信息渠道集中于亲戚朋友等熟人提供的信息和网络信息。不同性别、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职业、人格特质、旅游频率和选择不同产品类型的旅游者所主要依赖的信息渠道各有不同,但也集中于周围人提供的信息和网络信息。(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的旅游者进行信息搜寻的努力程度各有不同,呈现年龄越小、学历越高、经济越不发达,越倾向于更多搜寻旅游信息的趋势:性别、月收入、职业、是否来过青岛对旅游者信息搜寻努力程度没有非常显着的影响。此外,基于旅游频率,呈现出旅游次数越多,信息搜寻越努力的趋势,但这种差异并不明显。(3)本研究假设感知收益、感知风险、自我卷入正向影响,搜寻成本负向影响旅游者信息搜寻努力,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假设。(4)本研究假设产品知识、搜寻能力负向影响旅游者信息搜寻努力,研究结果与这一假设相反,表明两者对旅游者信息搜寻努力存在正向影响。(5)本研究假设产品知识、自我卷入、搜寻能力正向影响感知收益,产品知识负向影响感知风险,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假设,但产品知识与感知风险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明显。(6)本研究假设抑郁质和胆汁质(性格不稳定)的旅游者倾向于更努力的搜寻旅游信息,而粘液质和多血质(性格稳定)的旅游者相对较少搜寻旅游信息,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假设,但差异并不明显。(7)本研究将产品性质划分为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两个维度。基于旅游方式,选择团队、自助、其他旅游方式的游客之间,其信息搜寻努力存在显着差异,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基于旅游目的,观光组、度假组与商务组、其他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观光和度假的游客倾向于更多的搜寻旅游信息,但观光和度假的游客其信息搜寻努力程度无明显差异,探亲旅游者的信息搜寻努力程度介于观光度假与商务之间,但差异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08-05-01)
郭晓琳[9](2008)在《旅游者出游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它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个人、社会、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开始关注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特征,而旅游者的信息搜寻活动则是整个购买决策过程的重要组成环节。大多数的旅游产品在被购买、消费和评价的时候都是以服务的形式存在的,旅游消费者搜寻信息的方式以及信息对他们的重要程度和消费者对实物产品信息的搜寻行为很有可能不同。本文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找出影响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探究各因素的影响机理,从而发现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旅游服务的从业者提供基于消费者信息搜寻方面的营销建议和启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构建出以旅游者外部信息搜寻努力为因变量,以涉入程度、产品知识、搜寻态度、感知收益、时间压力以及感知风险为自变量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在实证阶段以年轻旅游者为调查对象,通过便利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旅游者的搜寻态度、产品知识、感知风险显着地正向影响他们的外部信息搜寻努力,旅游者的时间压力显着地负向影响他们的外部信息搜寻努力;同时也发现年轻旅游者在旅游信息源的选择上,表现出对网络、人际和第叁方信息的偏好。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丰富了对旅游产品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分析并证实了影响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样本和研究范围上存在局限。根据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4-01)
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乡村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并以广西乡村旅游者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针对性的实际调查,分析研究广西乡村旅游者的网路信息搜寻行为特点、搜寻偏好,针对之前学者相对成熟的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来设定本研究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网络使用能力、传统搜寻行为、网络便利性、网络质量、搜寻态度、时间压力、感知风险,并对各影响因素与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通过利用SPSS20.0进行因子分析、协整分析、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研究方法验证假设,得出广西乡村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与网络使用能力、传统搜寻行为、网络质量、搜寻态度正相关,与网络信息便利性负相关,而时间压力和感知风险对广西乡村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不产生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广西乡村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引入人口统计相关变量在各影响因素下的差异性,研究得出:性别在网络使用能力、网络质量、网络信息便利性上具备显着差异;收入在网络使用能力、网络信息便利性上具备显着差异,;受教育程度在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网络使用能力、网络质量上具备显着性差异;职业在感知风险上具备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年龄在各方面均无差异,从而基于上述结论针对性的提出广西乡村旅游的网络营销建议:注重乡村旅游各类信息的网络投放;提高游客的网络感知度;针对人口特征的旅游相关营销。以此希望在实践层面为广西乡村旅游网络营销提供—些有益参考,从而对其他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孔闪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2].张琳艳.广西乡村旅游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17
[3].尹士军.互联网结伴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王兆峰,谢娟.旅游网站信息搜寻对旅游者行为决策影响的评价分析[J].人文地理.2013
[5].王刚.基于互联网社区的结伴自助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胡兴报.国内旅游者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动机与行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
[7].梁颖殷.国内年轻旅游者信息搜寻的行为调研与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8
[8].杨静.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08
[9].郭晓琳.旅游者出游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