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听觉皮层诱发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听力障碍,听觉皮层,听觉剥夺,P1-N1-P2
听觉皮层诱发电位论文文献综述
熊晶晶,杨影[1](2019)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的P1-N1-P2成分在听力障碍人群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CAEP)是由听觉刺激和电刺激引起的外周和中枢听觉系统的电反应[1],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过去,CAEP主要应用于评估成人听敏度和不能配合行为测试受试者的客观听阈测试,如:新生儿、听神经病、自闭症、智力障碍和老年痴呆患者等。目前,随着信息科学的进步,CAEP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可以自动检测、分析和记录皮(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玉玲,刘晓虹,傅新星,亓贝尔[2](2017)在《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特征值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确立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各波潜伏期和幅值的参考值并分析其特点。方法:使用澳大利亚HEARLab测试系统,对30例听力正常青年人在叁种言语刺激声(/m/、/t/、/g/)、叁种刺激强度(55、65、75dB SPL)条件下进行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测试。采用方差分析(ANOVA)评估刺激声频率、刺激声强度以及性别对P1-N1-P2各波潜伏期及幅值的影响。结果:1建立不同言语刺激声、刺激强度下,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各波潜伏期及幅值的参考值范围;2不同频率言语刺激声(/m/、/t/、/g/)对N1波潜伏期(P<0.05)、幅值(P<0.05)以及P2波潜伏期(P<0.05)均有显着影响;3不同刺激强度(55、65、75dB SPL)对P1-N1-P2各波潜伏期和幅值均无显着影响(P>0.05);4N1波的潜伏期和幅值及P2波的潜伏期在部分强度的刺激声下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不同言语刺激声、不同刺激强度下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各波潜伏期和幅值的参考值范围;并发现不同言语刺激声诱发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特征值呈现各自特性,刺激声频率对N1、P2波特性有显着影响。本研究为该技术在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和经验。(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黄运甜[3](2017)在《英国听力协会推荐皮层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流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此文涉及了英国听力协会(British Society of Audiology,BSA)给出的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测试流程实践指导意见,该实践指导仅代表BSA,是基于事实和良好实践的一致性,并运用方法学和广泛文献作为基础的。尽管由英国和国际专家准备相关信息,但仍持谨慎的态度,BSA不会也不能保证此文的解释和运用毫无疏漏。BSA不会对错误或疏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郭倩倩,陈雪清,莫玲燕,孟超[4](2016)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评估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6例语前聋患儿均双耳选配助听器,分别测试患儿助听条件下的CAEP及助听听阈;根据助听后叁个刺激声/m/、/g/、/t/在55dB SPL强度下是否全部引出波形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全部引出波形的患儿为A组,其余患儿为B组,比较二组的助听听阈。结果 26例患儿CAEP波形引出率为96.15%(25/26),A组(11例)0.25、0.5、1、2、4kHz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2.73±7.54、27.27±5.18、35.00±5.48、35.91±7.35、35.45±4.72dB HL;B组(15例),除1例未引出CAEP外,有9例在65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6.11±7.82、35.00±4.33、38.89±6.51、40.00±7.07、43.33±8.66dB HL;有5例在75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44.00±12.94、39.00±7.41、49.00±6.52、44.00±6.52、54.00±11.94dB HL,且A组患儿各刺激声对应频段助听听阈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阈值强度下低频声/m/、中频声/g/、高频声/t/的P1波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30.16±24.85、114.80±25.99、122.88±27.05ms,幅值分别为6.58±4.53、6.41±3.97、5.58±3.56μV,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分别为34.30±7.69、40.20±8.48、41.40±8.07dB HL,P1波潜伏期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均无显着相关(P>0.05),P1波幅值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 CAEP测试可用于评估儿童助听器选配效果,55dB SPL强度下能够引出CAEP波形可作为评估助听器选配效果良好的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刘海红,倪鑫[5](2015)在《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在儿童听觉感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听觉皮层诱发电位概述听觉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技术是指大脑在对声音信号进行感觉、认知、记忆过程中产生的电位,也称为晚潜伏期反应或晚皮质反应,其潜伏期为50~500ms。CAEP分为外源性成分和内源性成分。外源性则通常反映被动的感觉处理过程,其特点为依赖于刺激的有无,(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黄伟洛,冀飞,Suzanne,C,Marynewich,S[6](2015)在《皮层诱发电位用于婴幼儿听觉功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实施,越来越需要信度较高的客观技术评估婴幼儿听力损失程度来指导助听器验配并评估验配效果。经新生儿听力筛查确诊的听力损失婴幼儿通常应在出生后6~8周接受包括佩戴助听器在内的听力干预。对这些低龄婴幼儿应用行为测听技术进行助听器的效果评估是非常困难的,听觉诱发电位测(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阚赪,刘辉,傅新星,陈雪清,王硕[7](2013)在《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对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听觉皮层诱发电位(CAEP)的方法探讨人工耳蜗使用早期听觉中枢重塑的规律。方法: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10例,术前双耳均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术中电极全部植入。术后电极均可正常使用。分别于人工耳蜗开机后1、3及6个月进行P1-N1-P2以及言语测听的单音节词识别率测试。患者配戴人工耳蜗,在声场中测试,声强为60~70dB SPL(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准)。分别记录Fz电极P1-N1-P2及各波波幅、潜伏期以及单音节字识别率,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6个月内,随着配戴人工耳蜗时间的增加,10例中的6例P1-N1-P2波形变得越来越典型,另4例在术后半年波形仍不典型,该组患者的共同特征是耳聋持续时间长、耳聋发病年龄早。人工耳蜗开机1、3以及6个月的P1、N1和P2波幅、潜伏期、P1-N1、N1-P2峰-峰波幅均无显着性差异,但单音节词识别率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单音节词识别率随时间而增加;P1-N1-P2各参数与单音节词识别率之间均无显着相关性。结论:耳聋持续时间和发病年龄会影响语后聋者P1-N1-P2的引出率和形态。该皮层反应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19期)
鲁倩[8](2012)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P1-N1-P2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观察人工耳蜗患儿手术后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CAEP)中P1-N1-P2的发育规律,分析人工耳蜗手术后患儿的P1波的发展规律及与人工耳蜗佩戴时间和言语测听量表得分的相关性。通过比较正常儿童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发育规律,分析人工耳蜗手术后患儿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发展规律,总结出人工耳蜗手术的最佳年龄,并分析手术植入年龄对听觉皮层发育的影响,为儿童使用助听装置后成效的评估和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方法1.研究对象1.1正常儿童的选取:随机选取北京市西城区人工耳蜗康复中心正常儿童10名,男性6名,女性4名,最小年龄24月,最大年龄74月,平均年龄50月;1.2人工耳蜗患儿的选取:随机选取自2005年至2011年在北京市通州区人工耳蜗康复中心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39名,其中男性24名和女性15名,最小年龄25月,最大年龄248月,平均年龄46月。研究中7名患儿因基本资料不全而退出此研究,剩余32名,男性20名,女性12名,最小年龄25月,最大年龄121月,平均年龄59月;均为语前聋,术前未使用过助听器,最小手术年龄5月,最大手术年龄72月,平均康复训练时间lh/d。2.实验仪器及测试坏境CAEP i(?)录电位采用澳大利亚Hearlab测试系统,测试地点为背景噪声小于30dB(A)的安静教室内,受试者要保持警醒、安静状态。3.测试材料采用问卷形式的印第安纳医学院及诺丁汉儿童人工耳蜗中心编制的家长问卷形式的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级测试(the 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IT-MAIS)、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和听觉行为分级标准(the 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 MUSS)以及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测试材料具体见附录。4、实验操作步骤4.1记录方法:记录电极置于颅顶,参考电极置于非术耳乳突侧,地极置于鼻根部,电极阻抗要低于3kQ。受试者佩戴好电极后,通过观看无声动画片来保持警醒、安静状态。打开测试系统,选定声场助听下测试,记录波形开窗时间为700ms,包括刺激声前100ms和刺激声后600ms,重复周期为1125ms,迭加次数2次/s,伪迹拒绝范围-150mv到+150mv。刺激声强度为校准后的65dB SPL,记录P1、N1、P2波,每个波形重复记录两次。4.2问卷记录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听力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患儿父母或监护人询问四种言语测听量表,评估前可由专业人员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由专业人员对问题逐一提问,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听力方面的自发性反应家长要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专业人员根据父母的详细回答来进行评分。4、统计学分析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1.分析不同刺激声下的P1波的引出率应用卡方检验(?)口Bonferroni统计方法对人工耳蜗手术后儿童不同刺激声下P1、N1、P2的引出率进行比较,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2.分析不同刺激声下佩戴时间和P1潜伏期、幅度的相关性应用两变量关联性分析,对患儿佩戴时间和P1潜伏期、幅度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3.分析不同刺激声下P1潜伏期、幅度与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应用两变量关联性分析,对患儿P1潜伏期、幅度和各个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4.分析年龄对P1潜伏期的影响应用秩和检验对正常儿童、植入年龄≤42月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植入年龄>42月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的P1潜伏期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2名人工耳蜗佩戴儿童不同刺激声下P1、N1、P2各波引出率的比较当刺激声为/M/、/T/、/G/时,用卡方检验和Bonferron i统计方法对人工耳蜗手术后儿童P1、N1、P2的引出率进行比较。叁种刺激声下P1、N1、P2出现次数分布图各个刺激声下的P1、N1、P2不同的刺激声下P1与N1两组间引出率的P值<0.05,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1与P2两组间的引出率的P值<0.05,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N1与P2两组间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刺激声下,与N1、P2相比较,P1波被引出的次数要大于N1、P2波的次数,因此在人工耳蜗手术后的儿童中P1波较稳定出现。2.M/T/G刺激声下P1波潜伏期和幅度与佩戴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当刺激声为/M/、/T/、/G/时,对患儿佩戴时间和P1潜伏期、幅度进行关联性分析,当刺激声为/M/时,相关系数为-0.363,P<0.05,二者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佩戴时间与P1潜伏期呈负相关,与P1幅度也呈负相关;而当刺激声/T/、/G/时,患儿佩戴时间和P1潜伏期P>0.05,说明佩戴时间与P1潜伏期无相关性。3.M/T/G刺激声下P1潜伏期和幅度与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当刺激声为/M/、/T/、/G/时,P1波幅度与各个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而P1潜伏期与MUSS、 CAP呈负相关,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与(IT)MAIS、SIR无相关性,P值均>0.05。4.年龄与P1潜伏期的统计分析4.1.当刺激声为/M/时,正常儿童与人工耳蜗植入术≤42月患儿P1潜伏期112.20±14.57,122.29±13.60,P=0.079;当刺激声为/T/时、正常儿童与人工耳蜗植入术≤42月患儿P1潜伏期113.30±14.61,119.70±15.44,P=0.421;当刺激声为/G/时、正常儿童与人工耳蜗植入术≤42月患儿P1潜伏期110.40±12.45,118.71±12.94,P=0.097。4.2.当刺激声为/M/时,正常儿童与人工耳蜗植入术>42月患儿P1潜伏期112.20±14.57,133.00±14.55,P=0.006;当刺激声为/T/时、正常儿童与人工耳蜗植入术>42月患儿P1潜伏期113.30±14.61,135.20±13.76,P=0.002;当刺激声为/G/时、正常儿童与人工耳蜗植入术>42月患儿P1潜伏期110.40±12.45,136.07±14.33,P=0.000。4.3.当刺激声为/M/时,人工耳蜗植入术≤42月患儿与>42月患儿P1潜伏期122.29±13.60,133.00±14.55,P=0.006;当刺激声为/T/时,人工耳蜗植入术≤42月患儿与>42月患儿P1潜伏期119.70±15.44,135.20±13.76,P=0.002;当刺激声为/G/时,人工耳蜗植入术≤42月患儿与>42月患儿P1潜伏期118.71±12.94,136.07±14.33,P=0.000。结论1.人工耳蜗手术患儿的CAEP主要能观察到3个波,P1、N1、P2波。其中P1出现率为100%。P1的潜伏期和波幅是CI术后的患儿CAEP内主要观察指标。P1幅度与量表得分的相关性较P1潜伏期与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好。2.低频下P1潜伏期和幅度易受患儿佩戴时间的影响。3.通过观察P1波潜伏期,42月前是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的最佳时期。人工耳蜗植入年龄≤42月的患儿,P1潜伏期与正常儿童接近。。4.患儿言语测听结果与CAEP相关性好,言语测听得分高者提示CAEP发育好,因此CAEP的P1测定技术对人工耳蜗术后患儿言语识别能力、言语康复效果的评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2-05-01)
李虹,谢正祥,王志芳,王颖,刘玉红[9](2008)在《基于自参考自相关自适应干扰对消技术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单次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实现人体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auditory 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ACEP)单次提取。方法:将当前流行的计算机应用于生物医学,通过多媒体音频技术产生适合诱发人体听见诱发电位的声音刺激,刺激人体,在电脑皮层提取诱发电位,在大脑皮层提取诱发电位,采用自参考、自相关、自适应干扰对消技术(auto-reference,auto-correlative and adap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theories and techniques,AAA-ICT)实现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单次提取。结果:通过AAA-ICT技术,成功提取出了人体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结论:通过结果可以得出:AAA-ICT技术能够很好地提取人体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而且其自参考思想的创新性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李虹[10](2008)在《基于多媒体计算机音频技术的听觉诱发电位刺激器与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3A单次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诱发电位的检测是人体神经通路检测的一个重要方面。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幅度是检查的重点。当前临床所用的诱发电位提取技术都为迭加平均技术,但是该技术所基于的两个基本理论假设:(1)诱发电位为潜伏期、幅度和频率不随刺激次数变化的确定信号;(2)背景干扰(包括脑电、50Hz工频干扰及其他干扰)为白噪声,已被理论和实验分析证明存在缺陷。因此,诱发电位的单次提取成为当前诱发电位提取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本研究独立提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声音处理有关的资源,构成人体听觉诱发电位刺激器子系统,包括声音的产生、声卡、声音的播放、耳机。计算机控制的基于多媒体计算机声音资源的听觉诱发电位刺激器子系统,信号采集子系统,信号处理系统构成了“基于多媒体计算机声音资源的人体听觉诱发电位单次提取系统”。本研究采用本实验室提出的,单次提取诱发电位的自参考、自相关、自适应干扰对消理论和技术(auto-reference,auto-correlative andadap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theories and techniques,AAA-ICT)来单次提取听觉诱发电位。这是AAA-ICT理论在这一个方面的成功应用。本研究给出38例正常青年人(年龄22.55±2.77,其中男12人,女26人)和40个正常老年人(年龄71.8±5.997,其中男19人,女21人)的单次提取ACEP(特征波:P1-N1-P2),包括单耳刺激和双耳刺激。研究结果表明:青年人ACEP的P1,N1,P2的潜伏期和正常值范围分别是:左耳:68.45±5.97ms,7.93±3.26μv,120.8±6.49ms,-13.95±3.36μv,185.9±8.51ms,11.87±3.97μv;右耳:69.7±7.12ms,7.98±2.73μv,121.1±8.35ms,-13.46±3.49μv,185.6±9.04ms,12.45±3.78μv;双耳:69.22±6.39ms,7.73±2.74μv,119.6±8.05ms,-14.75±3.39μv,185.9±6.82ms,14.2±4.55μv。老年人单次提取CAEP的P1,N1,P2的潜伏期和正常值范围分别是:左耳:73.67±6.52ms,4.83±2.02μv,131.6±10.2ms,-9.03±2.27μv,210.6±16.98ms,7.98±2.06μv右耳:69.7±7.12ms,7.98±2.73μv,121.1±8.35ms,-13.46±3.49μv,185.6±9.04ms,12.45±3.78μv;双耳:74.28±6.16ms,5.13±1.69μv,128.6±9.47ms,-9.47±2.32μv,209.8±16.31ms,8.68±2.2μv。从均值上看,老年人的潜伏期要长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波幅低于青年人。通过统计学检验表明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讨论:(1)自主研发的基于计算机多媒体音频技术的听觉诱发电位刺激器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资源,可以方便产生各种所需波形;(2)利用该刺激器可成功单次提取人体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3)易于研制便携式的听觉诱发电位单次提取设备。(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08-04-01)
听觉皮层诱发电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初步确立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各波潜伏期和幅值的参考值并分析其特点。方法:使用澳大利亚HEARLab测试系统,对30例听力正常青年人在叁种言语刺激声(/m/、/t/、/g/)、叁种刺激强度(55、65、75dB SPL)条件下进行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测试。采用方差分析(ANOVA)评估刺激声频率、刺激声强度以及性别对P1-N1-P2各波潜伏期及幅值的影响。结果:1建立不同言语刺激声、刺激强度下,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各波潜伏期及幅值的参考值范围;2不同频率言语刺激声(/m/、/t/、/g/)对N1波潜伏期(P<0.05)、幅值(P<0.05)以及P2波潜伏期(P<0.05)均有显着影响;3不同刺激强度(55、65、75dB SPL)对P1-N1-P2各波潜伏期和幅值均无显着影响(P>0.05);4N1波的潜伏期和幅值及P2波的潜伏期在部分强度的刺激声下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不同言语刺激声、不同刺激强度下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各波潜伏期和幅值的参考值范围;并发现不同言语刺激声诱发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特征值呈现各自特性,刺激声频率对N1、P2波特性有显着影响。本研究为该技术在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觉皮层诱发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熊晶晶,杨影.皮层听觉诱发电位的P1-N1-P2成分在听力障碍人群中的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2].李玉玲,刘晓虹,傅新星,亓贝尔.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特征值的探索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
[3].黄运甜.英国听力协会推荐皮层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流程[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
[4].郭倩倩,陈雪清,莫玲燕,孟超.皮层听觉诱发电位评估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的意义[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
[5].刘海红,倪鑫.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在儿童听觉感知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
[6].黄伟洛,冀飞,Suzanne,C,Marynewich,S.皮层诱发电位用于婴幼儿听觉功能测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
[7].阚赪,刘辉,傅新星,陈雪清,王硕.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对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评估[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
[8].鲁倩.皮层听觉诱发电位P1-N1-P2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效果评估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2
[9].李虹,谢正祥,王志芳,王颖,刘玉红.基于自参考自相关自适应干扰对消技术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单次提取[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
[10].李虹.基于多媒体计算机音频技术的听觉诱发电位刺激器与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3A单次提取[D].重庆医科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