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巢家庭论文-林顺利,赵唯辰,刘玢

城市空巢家庭论文-林顺利,赵唯辰,刘玢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空巢家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巢家庭,社会工作,养老,对策

城市空巢家庭论文文献综述

林顺利,赵唯辰,刘玢[1](2019)在《社会工作助力城市空巢家庭养老的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家庭逐渐核心化,空巢期逐渐增长,空巢家庭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巢老人养老具有特殊性,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空巢养老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应进一步推动城市养老问题解决应对机制的专业化进程,重视养老系统的统一设计,加大对城市空巢养老的专项投入和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并尝试引入叁社联动工作模式。(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倩[2](2018)在《试析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养老困境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空巢老人养老已然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城市空巢老人与农村空巢老人有着不同的需求,那么作为政府在养老供给问题上就应有针对性的服务与对策。本文主要从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现状分析,包括老人的经济需求,生活照料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等方面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期刊2018年10期)

易畅雾[3](2018)在《城市“空巢家庭”居住环境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一则公益广告着手,呼吁社会大众注重关爱、尊重老年人。通过广告表达了本文选题的缘由。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临,导致城市空巢家庭数量增多。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3亿,2050年赡养比例为1.6: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民生,并讨论积极应对老龄化是当下重要的任务之一,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养结合,要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积极应该老龄化,提高晚年生活质量。通过问卷调查与空巢家庭走访的形式,了解到我国大中城市的老人对传统养老模式的观念逐年发生改变。结合中国老龄化背景,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行为特征出发,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养老模式与日本养老福利养老机构设计的优点。本文提出适宜城市空巢老人居住的“围合式院落”住宅模式,即缺少精神寄托,需要日间照料的空巢老人可以选择与同龄人居住,减少孤独感。第五章阐述了“围合式院落”的实用性,具体从建筑选址、室内户型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分析了该住宅模式的有利因素,强调了设计庭院空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解决我国空巢家庭的居住问题,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北美术学院》期刊2018-06-01)

王少锐,尹春[4](2017)在《城市空巢家庭老人需求分析与住宅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初中国城市老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有媒体推测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在2030年或将达到70%~([1])。对于老年住宅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华大学周燕珉教授及其团队的一系列研究[2],主要侧重于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出发研究积极老龄建筑,但是目前研究并没有深入探讨空巢家庭老人的各种(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7年20期)

戴斌[5](2017)在《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空巢家庭居住待征及空间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我国老年人口为12998万人,2015年底达到2220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6.1%,15年间老年人口增长了近1亿。与此同时,我国空巢老人数量迅速增加,2000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随着老年人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居住问题特别是空巢老人的居住问题逐渐突出,一方面,当前普遍的住宅设计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行为需求,导致老人在使用时有很多不便甚至由此产生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与此同时,我国关于老年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相关政策也大量出台,理论系统正处于快速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是与老龄化受到普遍关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空巢老人这个群体仍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有关空巢老人居住需求与空间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比较不足。有鉴于此,本文以居住空间适应性为重点,以空巢老人居住空间现状及其与空巢老人居住行为的匹配性为对象,依据空巢老人年龄、自理程度和独居或配偶状况将所调研的空巢家庭分为低龄自理夫妻空巢、高龄自理夫妻空巢、高龄独居空巢、介助空巢和介护空巢,分析空巢家庭老人现状、老人作息规律、老人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从老人居住行为方面进行横向对比,包括起居行为与空间特征、就寝行为与空间特征、就餐行为与空间特征、家务行为与空间特征和卫生行为与空间特征。在较为系统的分析以后发现老人身体状况和独居或配偶状况是老人对居住空间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对户型设计要求存在明显区别的分别是自理空巢家庭、介助介护空巢家庭和高龄独居空巢家庭,并且针对自理夫妻空巢、介助介护空巢和高龄独居空巢提出相应的空间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向田[6](2016)在《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70%》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老龄委预测,2015年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年均增长一千万左右。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巳达到70%。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从2015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大中城市达70%,给老人的照护带来巨大压力。(本文来源于《老同志之友》期刊2016年02期)

张忠兴[7](2015)在《规律体育活动对城市空巢家庭女性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巢老人身体活动状态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参考.本研究以规律性体育活动为干预手段分析其对女性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规律性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女性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增强生活幸福感,改善慢性病症,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规律性体育活动可以作为干预女性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邓媛[8](2015)在《城市空巢家庭居家养老住宅模式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速以及大家庭向小家庭结构的转变,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并成为热门的社会问题。然而我国依旧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居住社区又将面临“空巢家庭”这一特殊又普遍的老年家庭带来的新的养老问题。本文以社会老龄化问题、空巢家庭问题及居家养老问题等社会学热点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根据我国国情、“未富先老”以及老年人意愿,居家养老成为大多数老人的选择,因此本文以居家养老的住宅类型为研究范围。将60-75岁的空巢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调研、实例分析对空巢老人的生理心理、生活行为、居住的室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传统、观念上对养老的影响,试图发展一种适合中国空巢老年的新居住交往模式,为对空巢家庭居家养老住区模式对策研究奠定现实基础。然后结合建筑现象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以及国内外典型老年居住案例,以诺伯格·舒尔茨在“存在与空间”理论中对居住概念的探讨为理论研究基础,从社区环境、住区环境、公共区域、居住户型四个层次提出相应的系统性策略且每个层次都从形态、空间结构、类型叁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空巢家庭居家养老的住区模式架构,为空巢家庭居住需求寻求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最后在住区模式建构中,围绕“实现空巢老人家庭的归属感和社会参与性”为中心思想,期望将空巢养老问题转化为实现空巢老人的养老价值,促进将“消极养老”转化为“积极养老”,从建设“看户型社区”到“有意义的社区”,从“收容设施”变为“家的感觉”。(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5-05-01)

张倩[9](2014)在《和谐社会视野下城市空巢家庭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家庭结构的不断改变,在我国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并日益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给予更多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挑战。城市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来保证他们度过美满的老年生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老有所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继续指出“在老有所养基础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所以,关注老年空巢家庭,研究空巢老人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空巢老人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一个不可回避的议题。本文采用了有针对性、系统的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的方法,以我国的一线城市北京、天津,二线城市太原、郑州,叁线城市大同、阳泉为调查对象。在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从总体上研究了我国城市空巢家庭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空巢老人经济收入减少,生活保障不足;空巢老人精神感到孤独,缺少心灵慰藉;空巢老人需要的日常生活照料较为缺乏;部分空巢老人失去了终身配偶,难以接受再婚进行搭伴生活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经济水平提高;计划生育政策、大学扩招政策的出台;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改变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致使家庭观念淡泊等各种因素促成的。最后,为了促进早日实现城市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解决,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文章从理论依据结合当前我国城市现实依据出发,提出了解决之道。即在解决城市空巢家庭问题的过程中,应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营造为老服务的良好社会环境;突出社区的支持力量,提高社区为老服务的质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为老服务意识,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养老模式,逐步实现城市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并最终构建好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4-06-01)

吴春燕[10](2014)在《浅谈城市空巢家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线主要工作者,在面对空巢家庭学生越来越多的情况时,如何有针对性且更有效地做好这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面对空巢家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班主任在教育上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用心关爱,理解信任,正确引导,严格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教育》期刊2014年Z1期)

城市空巢家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空巢老人养老已然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城市空巢老人与农村空巢老人有着不同的需求,那么作为政府在养老供给问题上就应有针对性的服务与对策。本文主要从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现状分析,包括老人的经济需求,生活照料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等方面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空巢家庭论文参考文献

[1].林顺利,赵唯辰,刘玢.社会工作助力城市空巢家庭养老的对策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张倩.试析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养老困境及对策[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

[3].易畅雾.城市“空巢家庭”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8

[4].王少锐,尹春.城市空巢家庭老人需求分析与住宅设计[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5].戴斌.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空巢家庭居住待征及空间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6].向田.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70%[J].老同志之友.2016

[7].张忠兴.规律体育活动对城市空巢家庭女性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

[8].邓媛.城市空巢家庭居家养老住宅模式建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5

[9].张倩.和谐社会视野下城市空巢家庭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4

[10].吴春燕.浅谈城市空巢家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J].天津教育.2014

标签:;  ;  ;  ;  

城市空巢家庭论文-林顺利,赵唯辰,刘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