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数据产生论文-吴遥

高速数据产生论文-吴遥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速数据产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列车,SIMPACK,联合仿真,小波熵

高速数据产生论文文献综述

吴遥[1](2014)在《高速列车安全性态评估仿真平台—仿真数据的产生和故障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97~2007年我国铁路进行六次大规模的提速,减缓了铁路运量与运能的矛盾,收到了十分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动车组的运行,高速铁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然而铁路交通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列车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其中,较常遇到的转向架故障就有“空气弹簧失气”、“抗蛇行减振器失效”、“横向减振器失效”等,这些故障不仅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而且会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对高速列车安全性态进行有效的监测是确保安全预警与健康维护的重要手段。目前对车辆安全性能的监测大多集中在车辆的走行部上,其中转向架又是走行部的核心部件。转向架承载车体并且与轨道发生耦合关系,在转向架上安装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列车当前的运行状态,但是现场监测条件或者振动台试验的人力和条件限制,采集大量的数据需要消耗太多的资源,而且目前由于实验手段有限,采集的运动参数很难完全反应列车真实运行状态。因此,采用仿真实验来模拟列车的真实运动情况十分有必要。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对某型车辆建模,模拟高速列车在不同轨道谱激励下的运行情况。同时,设计SIMPACK和MATLAB的联合仿真平台,MATLAB/SIMULINK作为车辆动力学的外部激励,实时产生外部随机激励,SIMULINK通过SIMAT模块把外部激励传递给SIMPACK, SIMPACK计算当前激励作用下各部件的加速度和位移等运动参数,再将当前运动参数通过SIMAT模块返回给MATLAB,进行下一步特征提取。通过联合仿真平台产生的仿真数据考虑了机车受到的随机激励,让仿真数据能够反应更加真实列车运行情况。为了克服单一特征在分类性能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对四种单一工况信号采用五种小波熵提取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设计分类器,并对由多个单一特征得到的类别决策进行决策融合。研究发现,经过特征融合的决策判断,纠正个别特征对样本的误判,决策融合后得到的识别率高于单独用其中任何一个特征得到的识别率。因此,该方法可提高工况的正确识别率,是一种有效的识别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5-10)

刘章文,卢朝政,张生帅,鲜海鹏[2](2012)在《基于数据复制和数字上变频的高速信号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Q数字上变频器AD9957,将高速DSP产生的基带信号上变到中频,再用混频器将中频变到需要的微波频段。对于基带信号的产生,高速存储器的数据复制和数字上变频技术是关键。对杂散和杂散抑制进行了分析。经过测试,本系统能够产生单音、多音和线性调频信号,调频中心频率达4.3 GHz,带宽大于10 MHz。(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2年08期)

王秀涛[3](2009)在《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研究来源于对某型号装备通信容量的改进。本课题采用了π/4-DQPSK调制解调技术,该调制是一种线性数字调制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频谱特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并且可采用差分解调等突出优点。首先对通信系统所用到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研究了π/4-DQPSK调制解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给出了整个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对通信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设计和仿真,如循环码编码译码模块、π/4-DQPSK调制解调模块、成型滤波器模块、扩频调制解扩模块、中频载波调制模块、数字下变频模块、载波同步模块和Gardner位定时模块。针对突发通信系统,本文重点介绍了一种突发同步技术,首先对中频信号进行下变频使其变为零中频信号,对下变频后的信号首先进行初始相位的捕获(频偏△F相对于符号速率很小可计入相位估计),使其落入快捕带内,然后将π/4-DQPSK信号转化为DQPSK信号并采用锁相环进行相位的捕获。本文还对锁相环具体参数的设计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9-05-01)

杨坤明[4](2003)在《高速数据发生器数据产生硬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非常复杂的数字激励,可提供通信、雷达、导航、宇航等领域数字设备所需的可编程数据信号。 结合电子科技大学承担的项目“高速数字信号发生器”,本文围绕“高速数据产生”这一课题展开研究,阐述了数据产生中的数据装载、高速信号的获得;分析了研制高速数据发生器所需攻克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技术解决途径;并给出了高速数据产生的硬件设计方案,并对电路进行了制作和调试;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实际的解决措施。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主要包括: 1.阐明了整个高速数据发生器的工作流程及各部分电路所完成的功能,并详细说明了数据的装载、高速数据的产生及输出控制的工作原理。 2.从实现高速数据码产生出发,着重介绍了信号电平的转换及多通道的高速并转串的处理。并对ECL电路、高速信号及外部触发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3-05-01)

张守岭[5](2002)在《数字波形产生及高速数据采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国家“九五”军事预研项目“LPI雷达波形研究”,从事了两方面研究工作:多波形数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以及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多波形数字信号发生器,采用的基本原理是Nyquist采样定理,本论文中使用高速存储器RAM及高速D/A转换器,由计算机控制在硬件上实现了I、Q正交双通道数字波形发生器。软件上完善和提高了波形库的设计,在该发生器上产生了最高频率达30MHz的9种多的波形信号。同时分析了误差性能。并给出了FSK/PSK、FSK/PPM和PPM/PSK叁种复合调制波形的试验结果图。并在此硬件基础上,采用CPLD技术对该电路进行了设计改进,用MAXPLUSⅡ工具完成了该电路数字部分的分步功能仿真和波形仿真。为下一步提高该系统的工作频率和信号带宽以及高度集成化作好了准备工作。 在通道式数字接收机结构的雷达系统中,高速数据采集是实现波形处理的基础,我们使用高速A/D转换器及先进先出(FIFO)的存储器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ISA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采用的结构是I、Q正交双通道,采样频率达50MHZ。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与主机的异步数据传送。同时叙述了本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处理措施,分析了ADC的动态特性,采用了FFT测试方法测试出其有效比特位ENOB达到7.2位。为了更好的对照比较,对上面数字波形发生器产生的叁种复合波形进行了采集试验,给出了采集试验结果图。并在此采集系统基础上,对基于PCI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硬件的初步设计。为下一步采集系统的改善提出了设计思想。 本论文的一部分已经于2001年2月份通过了国家95项目验收。(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2-03-01)

高速数据产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IQ数字上变频器AD9957,将高速DSP产生的基带信号上变到中频,再用混频器将中频变到需要的微波频段。对于基带信号的产生,高速存储器的数据复制和数字上变频技术是关键。对杂散和杂散抑制进行了分析。经过测试,本系统能够产生单音、多音和线性调频信号,调频中心频率达4.3 GHz,带宽大于10 MHz。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速数据产生论文参考文献

[1].吴遥.高速列车安全性态评估仿真平台—仿真数据的产生和故障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刘章文,卢朝政,张生帅,鲜海鹏.基于数据复制和数字上变频的高速信号的产生[J].电子技术应用.2012

[3].王秀涛.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

[4].杨坤明.高速数据发生器数据产生硬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3

[5].张守岭.数字波形产生及高速数据采集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

标签:;  ;  ;  ;  

高速数据产生论文-吴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