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生产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秃杉人工林,生长量,生产力,经济效益
生物生产力论文文献综述
梁旸[1](2018)在《桂西北秃杉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及综合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与发展仍是世界关注的两大主题,单一树种产生的环境问题已经实实在在的摆在国人面前,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重视,使兼顾环境与发展的人工林得到大力推广。秃杉(Taxodiaceae)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稀有植物,具有适应性较广、生长速度快、干型通直、材性好和单位面积蓄积量高等优点,已成为中国南方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优良替代树种。本文以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25年生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该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和生物生产力进行研究,同时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5 a生秃杉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蓄积量分别达到为26.38 cm、17.8 m和0.4677 m3,林分蓄积量为434.96 m3/hm2。秃杉生长初期速度较慢,其树高平均生长量在11 a生达到最大值,胸径平均生长量在11 a生达到最大值,此后分别随林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材积生长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5 a生进入速生期,连年生长量在17 a生达到峰值0.0275 m3,此后直至25 a生时材积生长仍处于速生期,未达到数量成熟龄。(2)25 a生秃杉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为223.92 kg/株,林分生物量为223.23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208.25 t/hm2,占93.29%;灌草层生物量为4.84 t/hm2,占2.17%;凋落物层生物量为7.56 t/hm2,占3.39%。在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中,以经济生物量(干材)最大,为126.66 t/hm2;其次是树枝、树根和树叶,分别为36.12t/hm2、26.16t/hm2和11.25t/hm2;树皮最小,仅为8.05t/hm2。25 a生秃杉人工林净生产力为8.32 t/(hm2·a),其中以干材最大,为5.06t/(hm2·a);树皮最小,仅为0.32t/(hm2·a)。(3)25年生秃杉人工林综合效益为514819.78元/hm2,其中经济效益为345391元/hm2,社会效益为53865元/hm2,生态效益为115688.73元/hm2。从桂西北25 a生秃杉造林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来看,该投资项目净利润345391元、年投资利润率21.67%、内部收益率17%,表明投资项目处于盈利状态,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综上所述,秃杉在桂西北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林木生长速度和林分蓄积量均较高,以25 a生作为其轮伐期,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具有良好的推广种植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韦家国,刘凡胜,杨正文,刘凯,梁机[2](2018)在《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生物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广西南丹县23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和连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差异,秃杉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叶>树皮,连栽杉木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95.21、136.32t/hm~2,其中干材生物量分别为118.32、87.91 t/hm~2;2种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分别为8.49、5.95 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分别为5.14、3.82 t/(hm~2·a)。因此,秃杉林比连栽杉木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能力,可以作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替代树种。(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庞赞松,李海星,付军,周刚,何斌[3](2018)在《桂西南尾巨桉萌芽林地上部分生物生产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定标准地法探讨了广西宁明县国有派阳山林场尾巨桉萌芽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龄(1~4年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尾巨桉萌芽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随着林分生长而逐渐积累,1、2、3和4年生分别为18.84、52.47、79.42和100.02 t·hm~(-2),其中干材所占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树叶、树枝和干皮所占的比例则呈相反趋势。1、2、3和4年生尾巨桉萌芽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分别为18.84、26.24、26.48和25.00 t·hm~(-2)·a~(-1),其中干材净生产力占64.53%~78.37%,树叶、树枝和干皮净生产力占21.63%~35.47%。(本文来源于《亚热带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李春宁,韦建宏,付军,梁旸,何斌[4](2017)在《2种更新方式尾巨桉中龄林地上部分生物生产力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广西宁明县2种更新方式(植苗林更新和萌芽林更新)尾巨桉中龄林(4年生)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年生植苗林和萌芽林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差异,植苗林为干材>树枝>树皮>树叶,萌芽林为干材>树皮>树枝>树叶;4年生植苗林和萌芽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88.82 t/(hm~2·a)和100.64 t/hm~2,其中干材生物量分别为66.85t/(hm~2·a)和79.08 t/hm~2;4年生植苗林和萌芽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分别为22.21 t/(hm~2·a)和25.16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分别为16.71 t/(hm~2·a)和19.77 t/(hm~2·a)。因此,尾巨桉萌芽林比植苗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能力,是尾巨桉植苗林皆伐后一种良好的林地更新方式。(本文来源于《农业研究与应用》期刊2017年06期)
卢婵江[5](2017)在《广西东门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及经济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桉树人工林发展关系国家木材安全和国土生态安全,因此,备受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不同林龄(短周期:7a;中周期:13a;长周期:21a)的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林龄的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生产力、碳储量、林分蓄积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生长量与经济效益的特征及变化规律,为科学、合理确定经营周期提供参考资料。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林龄林分生物量存在显着的差异,7a的短周期林分生物量为133.54±5.62 t/hm2,13a的中周期林分生物量为 335.16±33.57 t/hm2,21a的长周期林分生物量相应为383.20±38.03 t/hm2,表明随着经营周期的延长,巨尾桉林分的生物量逐渐增加,但由短周期到中周期林分生物量增加明显,增幅达150.98%,由中周期到长周期的增幅较小,仅为14.33%。2.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一致,各组分生物量所占比例的大小顺序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不同组分的大小随经营周期延长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而树枝和树根生物量则相反,为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树皮生物量的比例为持续增加,而叶的生物量比例为持续递减。3.不同林龄巨尾桉林分林下植被的生物量随着经营周期的延长而递增,由短周期林分的14.97 t/hm2、中周期林分23.97 t/hm2增至长周期林分的24.53 t/hm2。显然,中周期后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增长缓慢。灌木层生物量占林下植被生物量的54.34-77.76%,草本层生物量只占22.24-45.66%。4.不同林龄巨尾桉林分乔木层生产力存在显着差异,7a的短周期林分生产力为19.08±0.80 t/hm2·a,13a的中周期林分相应为25.78±2.58 t/hm2 · a,21a的长周期林分为18.25± 1.81 t/hm2 · a,表明随着经营周期的延长,巨尾桉林分生产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中周期经营的林分生产力最高。5.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7a林分为165.81±5.39 t · C/hm2,13a时增大到 265.53±19.59 t · C/hm2,增长了 99.72 t·C/hm2,21a时微弱增长,为266.71±16.59 t·C/hm2。生物量碳储量随着经营周期的延长而增加,相反,土壤碳储量则随着经营周期的延长而减少。7年生的短周期林分地上部分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9.38%,地下部分占60.62%;13年生的中周期林分地上和地下碳储量的比例分别是61.28%和38.72%;21年生的长周期林分分别为63.10%和36.90%。6.林分蓄积量随着经营周期的延长而显着增加,由7a、13a的144.95 m3/hm2、13a的346.97 m3/hm2,增至21a的553.69 m3/hm2。随着经营周期的延长,净现值不断增加,7a时为17239.86元/hm2,到12a时达到最高值(30297.61元/hm2),之后逐渐降低,到21a时为22008.59元/hm2,而内部收益率于13年生时开始趋近峰值(53.32%),收益明显高于短周期林分(7a),与长周期林分无显着差异。7.从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两个维度来看,本研究认为,在现有的经营水平下,东门林场巨尾桉人工林的经营周期以13a左右为佳。(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杨俊松[6](2016)在《桂西北光皮桦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养分特性和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是我国南方珍贵乡土树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同时兼具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的生态功能。本文以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11年生和16年生光皮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两种林分年龄光皮桦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养分含量、积累量和年净积累量,以及不同结构层次持水性能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1年生和16年生光皮桦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05.73 t·hm–2和192.39t·hm–2,林木中不同器官生物量组成比例因林分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干材生物量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树枝、树叶、干皮和树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则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林分年龄林分生物量为114.93 t·hm–2和206.00 t·hm–2,不同结构层次生物量大小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11年生和16年生光皮桦人工林乔木层年均净生产力分别为9.61 t·hm–2·a-1和12.02 t·hm–2·a-1,不同器官净生产力的比例均以干材最大,其次是树根、树枝和干皮,树叶最小。(2)光皮桦不同器官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含量存在差异,树叶含量最高,其次是树枝和干皮,干材和树根含量最低;不同营养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含量大致为N>Ca或K>P>Mg。11年生和16年生光皮桦人工林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1061.75 kg·hm-2和1641.60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为882.83 kg·hm-2和1398.22 kg·hm-2,占83.15%和85.17%;草木层分别为39.79 kg·hm-2和45.48 kg·hm-2,占3.75%和2.77%,凋落物层分别为78.90 kg·hm-2和113.01 kg·hm-2,占7.43%和6.88%。11年生和16年生光皮桦人工林乔木层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分别为80.26 kg·hm-2·a-1和87.39 kg·hm-2·a-1,林木中每积累1 t干物质分别需要5种营养元素8.35 kg和7.26 kg。高于相同林分年龄的秃杉、杉木和马尾松,但低于西南桦和灰木莲。(3)11年生和16年生光皮桦人工林林分总持水量分别为3766.71 t·hm–2和3860.59t·hm–2,均高于16年生杉木人工林的3680.24 t·hm–2,其中林冠层持水量分别占0.33%和0.55%,灌草层持水量分别占0.09%和0.12%,凋落物层持水量分别占0.33%和0.57%,土壤层持水量分别占99.24%和98.76%。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在桂西北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水平。因此,栽种光皮桦人工林对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水源涵养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12-01)
杨卫星,何斌,卢开成,李春宁,廖倩苑[7](2016)在《桂西南连续年龄序列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桂西南尾巨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变化特征,本文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广西宁明县1、2、3和4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尾巨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步积累,分别为9.02、46.53、73.67和97.20t/hm~2,其中干材所占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树枝、干皮和树叶所占的比例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各林龄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每年9.02、23.26、24.56和24.30 t/hm~2,不同林龄净生产力的比例均以干材最大,其次是树根、树枝和树皮,最小是树叶。1~4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林下植被生物量为5.42~8.62 t/hm~2,随林分生长过程而逐渐积累。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桉树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研究与应用》期刊2016年03期)
徐高福,柏明娥,余启新,丰忠平,卢忠诚[8](2016)在《低密度青钱柳人工林生长规律与生物生产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多用途树种。以浙江千岛湖林道边6m间距的33a生青钱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和生物量测定,研究其生长过程和生物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1)青钱柳生长快,树高速生期3—14a,胸径速生期4—19a,材积速生期7—24a;树高持续保持良好生长,24 a进入数量成熟期,其生长趋势离经济成熟、工艺成熟、自然成熟还有较长时间。2)33a生青钱柳10月份的树木各器官的含水率大小趋势为叶>根>枝>干>果,在10月初落叶时青钱柳的叶含水率仍达60%以上,可以常年用叶做茶制药。树木各器官的生物量比重大小趋势为干>枝>根>叶>果,干和枝生物量比重分别在46%,36%以上。平均生物量为610.152kg/株。青钱柳枝叶茂盛,根系发达,高大挺拔,生产力高,有一定的林下更新能力,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6年02期)
刘俊,滕秋梅,何斌,罗柳娟,廖倩苑[9](2015)在《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生长规律和生物生产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南宁市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过程和生物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1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平均胸径(去皮)、树高、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3.4 cm、12.9 m、0.0909 m3;灰木莲树高和胸径生长均以前6 a最快,随后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材积生长在10年生时仍未达到峰值。2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为104.73 t·hm-2,其中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依次为93.54、0.24、10.95 t·hm-2,分别占89.31%、0.23%、10.46%。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1.80 t·hm-2·a-1,不同器官净生产力大小顺序为树干、树叶、树根、树枝、树皮。(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黄弼昌,何斌,周燕萍,卢万鹏,廖倩苑[10](2015)在《桂西北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和生物生产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12年生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过程和生物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桦在桂西北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12年生平均胸径(去皮)、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分别达到15.6 cm,16.8 m,170.10 m3/hm2;西南桦树高和胸径生长均以前5 a最快,随后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材积生长在8年生时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12年生西南桦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为130.86 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依次为122.38,2.35,1.87和4.26 t/hm2,分别占93.52%,1.80%,1.43%和3.26%。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0.20 t/(hm2·a),不同器官净生产力大小次序为树干、树叶、树枝、树根、树皮。(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5年01期)
生物生产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广西南丹县23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和连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差异,秃杉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叶>树皮,连栽杉木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95.21、136.32t/hm~2,其中干材生物量分别为118.32、87.91 t/hm~2;2种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分别为8.49、5.95 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分别为5.14、3.82 t/(hm~2·a)。因此,秃杉林比连栽杉木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能力,可以作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替代树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生产力论文参考文献
[1].梁旸.桂西北秃杉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及综合效益研究[D].广西大学.2018
[2].韦家国,刘凡胜,杨正文,刘凯,梁机.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生物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J].广西林业科学.2018
[3].庞赞松,李海星,付军,周刚,何斌.桂西南尾巨桉萌芽林地上部分生物生产力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8
[4].李春宁,韦建宏,付军,梁旸,何斌.2种更新方式尾巨桉中龄林地上部分生物生产力比较分析[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7
[5].卢婵江.广西东门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及经济效益分析[D].广西大学.2017
[6].杨俊松.桂西北光皮桦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养分特性和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6
[7].杨卫星,何斌,卢开成,李春宁,廖倩苑.桂西南连续年龄序列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6
[8].徐高福,柏明娥,余启新,丰忠平,卢忠诚.低密度青钱柳人工林生长规律与生物生产力[J].林业资源管理.2016
[9].刘俊,滕秋梅,何斌,罗柳娟,廖倩苑.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生长规律和生物生产力[J].福建林业科技.2015
[10].黄弼昌,何斌,周燕萍,卢万鹏,廖倩苑.桂西北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和生物生产力[J].林业科技开发.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