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止痛促愈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止痛促愈膏,肛周脓肿,术后用药,创面愈合
止痛促愈膏论文文献综述
孙心悦[1](2014)在《止痛促愈膏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止痛促愈膏促进低位肛周脓肿行一次切开成形术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临床观察标准的病例随机分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术后给予止痛促愈膏于创口处涂抹治疗(导师参考诸多古代书籍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拟定止痛促愈膏的基本方,止痛促愈膏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提供);对照组术后患者应用生肌玉红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配制)进行创口换药。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17天为1个疗程,分别在术后第2、7、12、17天观察创口渗液情况以及创口长势情况,比较患者术后肛门部的疼痛程度并评分(具体评分标准见临床研究部分)。临床观察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软件分析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面积愈合的情况、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术后创面渗液情况,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着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维持了创面早期湿润生长环境,缩短了创口的愈合时间,促进了创口的愈合。结论:1.止痛促愈膏能够促进肛周脓肿术后的创面愈合,降低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渗液情况,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生肌玉红膏组。2.此治疗方案在临床中未见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6-01)
郭耀辉,高龙英[2](2011)在《止痛促愈膏对肛瘘术后换药80例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2月至2010年8月,我院以治祛腐生肌为治则,自制止痛促愈膏用于肛瘘术后换药80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并实施的《中医肛肠科疾病诊断疗效标准》,病例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科门诊收治的低位肛瘘患者80例,其中男35例,女45例,男女比例1:1.3,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岁,患者术区创面较大在8~15cm~2之间,脓汁多,肛门有肿胀疼痛或烧灼感。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肛瘘切除术2术后二天给于患者止痛促愈膏换药,3g/次,一日2次,术后第2、6、10、14、(本文来源于《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期刊2011-10-13)
万晓东[3](2011)在《止痛促愈膏促进外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止痛促愈膏促进外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参考大量的古籍文献,结合导师多年的临床经验组成止痛促愈膏的基本方。将符合纳入观察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术后患者给予止痛促愈膏换药,3g/次,一日2次;对照组术后患者给予生肌玉红膏换药,方法同前。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术后第3、6、9、12、14天开始进行观察比较。对肛门疼痛、水肿、渗液程度进行观察,并选定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创口愈合率作为创口修复指标,将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对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应用止痛促愈膏术后换药,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肛门疼痛、水肿等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止痛促愈膏治疗组与生肌玉红膏对照组比较,止痛促愈膏促进外痔术后创面愈合及防治疼痛、减轻水肿、感染等方面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对照组。本方可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患者术后肿痛的发生。同时该药药源广,制剂简单、无毒副作用,值得在肛肠疾病术后换药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01)
钱尤[4](2010)在《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止痛促愈膏促进新鲜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观察标准的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止痛促愈膏外涂于肛裂处,厚约2mm,日2次。对照组患者给予九华膏换药,方法同前。两组均以18天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肛裂愈合情况,同时对患者的便血,治疗最后一周内大便次数,裂口面积、裂口深度、疼痛程度,便后疼痛缓解时间进行观察,将其进行积分处理,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对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积分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止痛促愈膏换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缩短裂口愈合时间、促进裂口愈合、改善肛门疼痛、便血等方面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止痛促愈膏的治疗组在有效率,痊愈率和所有观察指标方面都优于采用九华膏的对照组。因此,止痛促愈膏比九华膏更加适合新鲜肛裂患者使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6-01)
康凯[5](2008)在《止痛促愈膏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止痛促愈膏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参考大量的古籍文献,并结合导师多年的临床经验,组成止痛促愈膏的基本方。将符合纳入观察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术后患者给予止痛促愈膏换药,3g/次,一日2次;对照组术后患者给予生肌玉红膏换药,方法同前。两组均以18d为1疗程,术后第2、6、10、14、18天进行观察比较。对肛门疼痛、水肿、渗液程度进行观察,并选定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创口愈合率作为创口修复指标,将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对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应用止痛促愈膏术后换药,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肛门疼痛、水肿等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止痛促愈膏具有消肿镇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等功效,不仅可消除肛瘘术后创面的炎症肿胀,明显减轻肛门创口疼痛、水肿、出血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同时该药药源广,制剂简单、安全,值得在肛肠疾病术后换药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陈亮,周建华,王徐来,李国峰,张志强[6](2003)在《止痛促愈膏对Wister大鼠皮肤机械性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 实验动物Wister大鼠 ,体重 (1 5 0± 1 0 )g ,雌雄各半 ,共 5 0只 ,由解放军农牧大学实验动物室提供。2 实验药品止痛促愈膏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 ;生肌玉红膏 :源自《外科正宗》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湿(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止痛促愈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0年2月至2010年8月,我院以治祛腐生肌为治则,自制止痛促愈膏用于肛瘘术后换药80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并实施的《中医肛肠科疾病诊断疗效标准》,病例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科门诊收治的低位肛瘘患者80例,其中男35例,女45例,男女比例1:1.3,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岁,患者术区创面较大在8~15cm~2之间,脓汁多,肛门有肿胀疼痛或烧灼感。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肛瘘切除术2术后二天给于患者止痛促愈膏换药,3g/次,一日2次,术后第2、6、10、1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止痛促愈膏论文参考文献
[1].孙心悦.止痛促愈膏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2].郭耀辉,高龙英.止痛促愈膏对肛瘘术后换药80例的疗效观察[C].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2011
[3].万晓东.止痛促愈膏促进外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4].钱尤.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5].康凯.止痛促愈膏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6].陈亮,周建华,王徐来,李国峰,张志强.止痛促愈膏对Wister大鼠皮肤机械性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