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就业援助需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困难家庭毕业生,援助需求,对策
就业援助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张贞[1](2015)在《高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需求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帮助更多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就业援助措施,各个高校的援助措施也相继推出,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将援助作用得以真正的发挥。本文根据高校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需求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推动援助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钱娴[2](2013)在《基于大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就业援助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叁十多年中,高等教育实施的是“精英教育”,大学毕业生作为精英人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大学毕业生就业是计划分配,因而不存在就业问题。1979年开始,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大学毕业生就业计划分配体制也随之变化,由计划分配转向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初现。随着1999年高等教育的扩招,到21世纪初,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呈现众多困难。职业是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而就业是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的起点性环节。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群体实施有效的就业援助,有利于其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变,促进其职业能力的提升。基于就业援助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不同主体针对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援助,但这些措施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在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这是本论文需探讨的主要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研法分析大学生目前亟需的大学生就业援助内容、形式等,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文献法和访谈法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视角审视我国大学生就业援助的实施现状和问题,然后采用文献法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大学生就业援助案例,试图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援助的问题作参考,最后建构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本论文共分为五章进行探讨:第一章绪论部分。这一部分对本文选题的缘由、研究对象的确立,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前人的研究基础等进行了梳理,同时对论文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设计。这部分是全文论述的重要前提。第二章调查我国大学生就业援助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本章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问卷调研,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大学生亟需的就要援助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实习实践工作经验的需求:大学生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大学生亟需的就业援助形式主要包括大学生对援助主体的选择和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需求。此外,大学生对就业保障体系也有一定需求。这为下文调研各主体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的就业援助实施情况做铺垫。第叁章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审视我国各实施主体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就业援助的情况。本章主要以政府的大学生见习计划的实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用人单位的企业实习及培训机构的资格证书培训为例,总结我国大学生就业援助的问题,其问题主要包括:一、援助理念没有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二、援助主体之间合作不紧密;叁、援助体系没有注重大学生职前职后的贯通;四、援助措施缺乏有力的政策法律保证。第四章针对第叁章大学生就业援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不同主体为分类依据,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其经验包括:一、援助理念: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二、援助主体:不同主体之间分工合作:叁、援助体系:注重大学生职前职后培训的贯通;四、援助保障:完善的法律政策保障。第五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建构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援助实践策略,主要包括:一、就业援助理念以大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二、援助主体应注重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工合作:叁、援助体系应注重大学生职前职后的贯通;四、援助保障应注重法律政策的完善。(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胡利霞[3](2013)在《高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需求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值得关注。通过对高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需求状况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加强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本文来源于《职业时空》期刊2013年03期)
王平,李星华[4](2012)在《拓宽就业渠道 破解民生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兴安岭呼中区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倾力破解困难群体就业和再就业难题,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让无业可就的职工群众的就业路越走越宽。 技能培训授一技之长 曾因无技能而苦恼的呼中区下岗女工赵红霞,自从参加美容美发班学习技能后,被长春一家美容会馆聘请(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经济报》期刊2012-08-10)
李宏敏,胡静[5](2011)在《文峰区 围绕用工需求 搞好就业援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文峰区以工岗信息交流、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合作为重点,大力推进春季就业援助活动。 该区围绕辖区内各大企业、商业公司的用工需求,建立用工信息台账,促进工岗信息的及时交流,并充分利用培训机构和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多专业、多层次的(本文来源于《安阳日报》期刊2011-03-04)
石洋[6](2009)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城市失业人员就业援助需求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显着改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强调各级政府应把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具体措施,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部署,初步建立起了就业援助工作长效机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由此可见,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的就业援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之一,充分体现国家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关怀。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城市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城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状况和城市失业人员对就业援助制度的需求状况等问题。而城市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需求又是影响就业援助政策制定、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本研究将影响城市失业人员就业援助需求的若干因素作为研究重点。首先,人力资本是影响城市失业人员就业援助需求的关键要素之一。城市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先赋性的,即先天拥有的资本;一种是自致性的,即后天所得的资本。研究表明,这两种资本对城市失业人员就业援助需求都具有显着性影响。但是,他们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人力资本较高的城市失业人员,其就业援助需求越广泛,层次越高。其次,社会资本是影响城市失业人员就业援助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资本主要是指城市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可供其“工具型利用”的社会网络资源。社会资本是城市失业人员就业机会获得的主要信息来源。在现代就业市场中,信息资源的获得成为影响城市失业人员就业机会获得的一个根本性因素。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城市失业人员就业援助需求的广度和深度都呈显着相关。本研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出发,提出如下一些具有咨询性的政策建议:一是宣传就业援助服务政策,了解失业人员对就业援助的需求;二是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实现就业援助对象的分类管理;叁是营造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郑有义,徐元锋[7](2006)在《辽宁确保“零就业家庭”相对稳定就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沈阳6月8日电 郑有义、徐元锋报道:5月30日,在沈阳市铁西区沈辽东路社区,看到一张反映社区居民就业动态的“就业服务网络图”。社区党委书记胡玉荣介绍说:“这张图对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可管用啦,通过电脑联网,一直接到市里、省里,谁家就业发生了什么(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06-06-09)
闫亮[8](2006)在《搭建就业桥梁 满足就业需求——全市“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则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由渭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渭南市职业介绍中心承办的2006年"再就业援助月"大型用工、求职洽谈会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共同努力"为主题,搭建起了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推动全市再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落实通知精神,搭建就业桥梁"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渭南市劳动职业介绍中心多方联系用工单位,为下岗职工、求职者搭建就业(本文来源于《渭南政报》期刊2006年03期)
就业援助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叁十多年中,高等教育实施的是“精英教育”,大学毕业生作为精英人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大学毕业生就业是计划分配,因而不存在就业问题。1979年开始,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大学毕业生就业计划分配体制也随之变化,由计划分配转向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初现。随着1999年高等教育的扩招,到21世纪初,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呈现众多困难。职业是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而就业是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的起点性环节。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群体实施有效的就业援助,有利于其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变,促进其职业能力的提升。基于就业援助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不同主体针对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援助,但这些措施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在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这是本论文需探讨的主要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研法分析大学生目前亟需的大学生就业援助内容、形式等,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文献法和访谈法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视角审视我国大学生就业援助的实施现状和问题,然后采用文献法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大学生就业援助案例,试图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援助的问题作参考,最后建构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本论文共分为五章进行探讨:第一章绪论部分。这一部分对本文选题的缘由、研究对象的确立,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前人的研究基础等进行了梳理,同时对论文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设计。这部分是全文论述的重要前提。第二章调查我国大学生就业援助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本章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问卷调研,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大学生亟需的就要援助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实习实践工作经验的需求:大学生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大学生亟需的就业援助形式主要包括大学生对援助主体的选择和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需求。此外,大学生对就业保障体系也有一定需求。这为下文调研各主体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的就业援助实施情况做铺垫。第叁章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审视我国各实施主体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就业援助的情况。本章主要以政府的大学生见习计划的实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用人单位的企业实习及培训机构的资格证书培训为例,总结我国大学生就业援助的问题,其问题主要包括:一、援助理念没有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二、援助主体之间合作不紧密;叁、援助体系没有注重大学生职前职后的贯通;四、援助措施缺乏有力的政策法律保证。第四章针对第叁章大学生就业援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不同主体为分类依据,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其经验包括:一、援助理念: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二、援助主体:不同主体之间分工合作:叁、援助体系:注重大学生职前职后培训的贯通;四、援助保障:完善的法律政策保障。第五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建构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援助实践策略,主要包括:一、就业援助理念以大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二、援助主体应注重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工合作:叁、援助体系应注重大学生职前职后的贯通;四、援助保障应注重法律政策的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就业援助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1].张贞.高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需求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2].钱娴.基于大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就业援助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胡利霞.高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需求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13
[4].王平,李星华.拓宽就业渠道破解民生难题[N].黑龙江经济报.2012
[5].李宏敏,胡静.文峰区围绕用工需求搞好就业援助[N].安阳日报.2011
[6].石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城市失业人员就业援助需求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7].郑有义,徐元锋.辽宁确保“零就业家庭”相对稳定就业[N].人民日报.2006
[8].闫亮.搭建就业桥梁满足就业需求——全市“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则记[J].渭南政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