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混杂性论文-董宇航

文化混杂性论文-董宇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混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拉什迪,《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文化混杂性,文化融合

文化混杂性论文文献综述

董宇航[1](2019)在《拉什迪《摩尔人的最后叹息》中的文化混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萨尔曼·拉什迪钟情于讲述南亚次大陆上神奇的历史与现实。多元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流散经历赋予了他的作品以绚烂多姿的混杂性特质。《摩尔人的最后叹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部作品。它借主人公“摩尔人”莫赖斯之口,以政治寓言的方式讲述了“摩尔人家族”四代人的爱恨情仇与印度社会的风云变幻。在这个映照历史与现实的文本里,文化混杂性贯穿了全篇。本文即拟专门探讨小说中的文化混杂性问题。论文正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叁章。第一章,以摩尔人家族人物群像为中心,分析了印度文化混杂性的历史渊源。“摩尔人家族”即莫赖斯父系佐格意比家族和母系达·伽马家族在文化及身份上的混杂性源于印度社会在历史、种族、宗教等方面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第二章,以奥罗拉这个画家形象为中心,探讨文化混杂性与现代印度新文化的创造之关系。具有世界主义特质的“马萨拉”艺术家奥罗拉将传统印度文化与西方现代创作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摩尔斯坦”与“摩尔人”组画,显示了弱势文化在强势文化占据主导的复杂环境中谋求混杂性身份认同和创造新型文化的不懈追求。第叁章,以摩尔人莫赖斯这个复杂的混血儿形象为中心,论述文化混杂性与现代印度人的身份困惑二者之间的关系。与他的母亲奥罗拉不同,莫赖斯身处印度混杂性的文化环境中,无力完成一种文化融合和新文化的创造。他在潜藏于印度文化混杂性之中的不同力量的撕扯之下,陷入一种深刻的精神分裂,在长大成人、追求爱情、融入社会等人生的关键路口陷入困惑或偏执,展现了现代印度人在单一身份认同与混杂性身份认同二者间的摇摆不定。拉什迪笔下的奥罗拉和莫赖斯等复杂而富有个性的人物群像,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文化混杂性给印度社会带来的巨大而多面的影响,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在混杂性文化环境中人的身份认同和新文化的创造等问题,富有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邓春菲[2](2019)在《从色彩隐喻看《我的名字叫红》的文化混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色彩是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的重要意象,特别是"红"这一颜色,作为书名呈现,显示出它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俄国着名艺术家列宾说"色彩,在我们不过是一种工具,它应该用来表现我们的思想",又说"色彩,就是思想"。色彩往往包含着深层的文化隐喻,帕慕克的这部小说中的"红"(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05期)

徐诗颖[3](2018)在《混杂性:流徙空间下的香港文化身份特征——以1980年代以来香港小说中的“香港书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混杂性是"香港"这个流徙空间内非常重要的文化身份特征。从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小说中的"香港书写"可知,香港应被视作"成为"的过程和"开放"的意符,作家们的身份认同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叁个维度—关系性、叙事性和想象性。因此,各种"香港"的故事既是复数的,也是"开放的能指",共同展现出这座都市日新月异的景观。(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赵雨菡[4](2016)在《混杂性理论视角的文化身份构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身份构建为研究方向,以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和亨利·泰弗尔及约翰·特纳的社会身份理论为框架,以韩素音的作品《瑰宝》为文本,探讨和分析在东西文化混杂、文化身份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以中西混血儿韩素音为代表的处在文化杂交中的人们在建构身份形象时表现出的身份困境和双重文化身份建构。当东西方各种文化汇聚交融于一处时,处在混杂文化中的人们必然会不断改变和重塑文化身份,这种现象在战争时期尤为显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医于香港的韩素音将自己的真实爱恋凝练于笔下,创作出轰动西方世界的自传小说《瑰宝》,她一方面有着根植灵魂的中国文化归宿感,另一方面对西方文化有着良好的接受能力和向往,因此要理解《瑰宝》的时代价值,就必须重视韩素音的双重文化身份。本文选取了《瑰宝》四个部分37个例子,结合小说中韩素音所处的战时背景和历史文化语境,分析了韩素音的中国和西方的双重文化身份在其自传体小说中的具体展现。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的香港和大陆文化的鲜明对照中,文化杂交无处不在,在混杂性背景下的韩素音在向西方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和现状时,有着双重文化身份的冲突和两难境地。她的中国身份认同主要体现在:1)对民族的依恋和对中国革命的热情,而她的西方身份认同主要体现在对西方文化极良好的接受能力和潜意识中对西方视角的选择,以及对中国革命同时具有的疑虑和畏惧。2)在民族认同方面,虽然韩素音有着中西混血的身份,却无比坚定自己的中华儿女身份,同时积极塑造中华民族的正面形象。3)在西方思维的接受和选择方面,小说中韩素音在社交生活、恋爱关系和新中国建设领域体现出来其对西方思维方式的推崇。4)在对待中国的革命方面,韩素音表现出了双重文化身份的冲突,她既从内心身处渴望与自己的人民结合在一起,热爱那些为创建焕然一新的国家而充满满腔热情的中国同胞,但又对革命的过激行为感到疑虑和畏惧。论文最后指出了研究的局限与不足之处,并且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11-14)

袁诠[5](2016)在《意识形态博弈与文化身份建构——论新世纪以来中外合拍片的“混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理论出发,电影不仅仅是摄影技术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它还是一个承载民族文化、进行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的大众传播媒介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相比民族电影而言,中外合拍片由于多国共同投资、共同发行和共同创作的生产模式,其中的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内涵更加复杂多元,本文从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入手,结合文化研究的视角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外合拍片中,东方在场和西方在场异质共存的"混杂性"特征,指出在当下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应该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作为传播民族文化、建构民族身份的重要媒介,中外合拍电影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和不卑不亢的态度与其他民族进行互动,在异质文化的交汇处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在给与取的双向交流中建构自我。(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余怡[6](2016)在《文化混杂性理论视角下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和华语奇幻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科幻电影的热度居高不下,每年国内票房最高的电影至少叁分之一都是好莱坞科幻大片。鉴于此,中国电影人进行了多种创新和尝试,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科幻电影类型以满足本土观众的需求并抵抗美国文化的强势入侵。于是华语奇幻电影(fantastic film)应运而生了。华语奇幻电影与欧美科幻电影同属于想象类电影,是中国电影模仿和对抗传统西方科幻电影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后殖民主义的混杂文化理论看来,拥有强势文化的西方国家向拥有弱势文化的第叁世界国家进行文化输出以加强自己的殖民话语权威,然而,这种文化传输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这些拥有弱势文化的第叁世界国家并不会机械的、被动的接受。当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接触,两种文化之间会发生一种双向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作用。于是,一种带有混杂性的“第叁空间”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这是弱势文化模仿和对抗强势文化的一种手段。而华语奇幻电影就是华语电影对抗欧美科幻电影产生的具有混杂性的“第叁空间”。本文以文化混杂性理论为基础,拟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和华语奇幻电影进行探讨。首先,本文总结了以前的学者对文化混杂理论和好莱坞科幻电影与华语奇幻电影的相关研究,并对文化混杂理论进行阐释。继而,本文运用文化混杂理论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和华语奇幻电影进行分析。好莱坞科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娱乐的外衣下隐藏着深刻的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它在中国的流行不仅是对华语电影产业的严重打击,也是向中国观众的文化渗透。华语奇幻电影是在长久以来受到西方科幻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电影类型。它既沿袭了传统科幻电影的典型特征,又具有独特的中国本土文化特色。它就是本土文化在受到西方殖民文化的冲击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也就是文化混杂主义中的“第叁空间”。笔者希望通过对华语奇幻电影文化混杂性的分析,为中国或是第叁世界国家抵制西方文化入侵和保护本土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并希望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利用混杂性这种对强势文化进行解构和重新建构的手段来保护并发展自己的文化。(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6-05-09)

余诗龙[7](2016)在《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的传播属性意味着文化天然地是流动变化的。文化的发生首先具有地域化的特征和前提,而文化的传播通常要经历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两个前后接续的过程。在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过程中,特定地域的地方文化越过一定的文化边界,跨入或融入他文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强力推动,文化传播和文化接触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的结果。狭义的媒介文化指与特定媒介形式相关联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产品,如电影(本文来源于《学习月刊》期刊2016年04期)

刘家妠,范一亭[8](2015)在《文化、种族与性别——论《中性》的多重混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性》是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在《中性》中,混杂性概念贯穿整部小说,尤其是在文化、种族以及性别叁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旨在探究小说中"两希文化"的文化杂糅、移民与全球化所带来的种族融合,以及中性人卡尔身上介于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混杂。通过文化、种族与性别的多重混杂性,尤金尼德斯打破了强弱文化、优劣种族与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的二元对立,并通过以上叁方面的混杂性,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供弱势群体自由生存、发展、充满可能性的"第叁空间"。(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胡洁娜[9](2015)在《混杂性状态下仡佬族文学文化身份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城镇化进程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身份呈现"混杂性"特点。本文以当代贵州仡佬族文学作为研究个案,探讨新形势下仡佬族民族文学文化身份的构建问题及其民族文学主体"和而不同"的精神选择。(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5年08期)

张颖钦[10](2015)在《雅西文化的混杂性:《狮子与宝石》和《死亡与国王的马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后殖民角度对肖英卡的研究多是偏向于萨义德的理论为主,从巴巴的理论出发的研究并不多见,并且多依靠中文译本,缺乏对原始文本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这是该领域的憾事,也是本人选择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缘由□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研究肖英卡及其作品中的后殖民文化特征,为肖因卡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通过研究发现,巴巴的混杂性理论是一条可行的理论途径,同时也解决了为何肖英卡在尼日利亚被认为是“异端作家”而他却自称为“传统非洲作家”之间矛盾的原因□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肖英卡的主要创作历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选题缘由以及课题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二章介绍了后殖民主义的概况以及巴巴的混杂性理论;第叁章详细探讨了肖英卡本身的混杂性身份;第四章对肖英卡的两部戏剧作品《狮子与宝石》以及《死亡与国王的马夫》做了较为细致的剖析,主要探讨了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雅西文化冲突;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本论文认为,作为一名接受过西方文化哲学教育并用英语写作的非洲作家,肖英卡自身已具有了身份的混杂性特征,他已成为了“第叁空间”之人,他的《狮子与宝石》中,雅鲁巴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产生了“混杂性”文化特征,而《死亡与国王的马夫》中文化冲突更加明显,但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方式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本土与西方文化共存,这似乎是尼日利亚文学,甚至非洲文学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文化混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色彩是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的重要意象,特别是"红"这一颜色,作为书名呈现,显示出它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俄国着名艺术家列宾说"色彩,在我们不过是一种工具,它应该用来表现我们的思想",又说"色彩,就是思想"。色彩往往包含着深层的文化隐喻,帕慕克的这部小说中的"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混杂性论文参考文献

[1].董宇航.拉什迪《摩尔人的最后叹息》中的文化混杂性[D].西北大学.2019

[2].邓春菲.从色彩隐喻看《我的名字叫红》的文化混杂性[J].牡丹.2019

[3].徐诗颖.混杂性:流徙空间下的香港文化身份特征——以1980年代以来香港小说中的“香港书写”为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4].赵雨菡.混杂性理论视角的文化身份构建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6

[5].袁诠.意识形态博弈与文化身份建构——论新世纪以来中外合拍片的“混杂性”[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6].余怡.文化混杂性理论视角下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和华语奇幻电影[D].中南民族大学.2016

[7].余诗龙.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J].学习月刊.2016

[8].刘家妠,范一亭.文化、种族与性别——论《中性》的多重混杂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

[9].胡洁娜.混杂性状态下仡佬族文学文化身份的建构[J].文学教育(下).2015

[10].张颖钦.雅西文化的混杂性:《狮子与宝石》和《死亡与国王的马夫》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

标签:;  ;  ;  ;  

文化混杂性论文-董宇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