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木偶论文-梁婧

闽南木偶论文-梁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闽南木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闽南木偶戏,小学美术,课程开发,开发与应用

闽南木偶论文文献综述

梁婧[1](2019)在《闽南木偶戏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木偶戏又称为“傀儡戏”,有着悠久的历史。闽南的木偶戏是中国木偶戏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类,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在许多稀有乐器的伴奏下,木偶艺术家们利用他们独特的技巧,表演着符合闽南人民审美风格的各式剧本,在木偶的种类和雕刻方法上,闽南木偶也有着别具一格的特征。在闽南地区代表性的木偶种类有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两种,配合着中国语言的活化石“闽南语”,更加独树一帜。可是如此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没落,小学美术教育是美术课程教育的第一步,更是基础、启蒙教育的阶段,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入木偶艺术也是普及木偶文化、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措施。让木偶戏走进小学美术课堂,不但可以传承和保护这一濒危的艺术,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木偶鲜艳的色彩,丰富多变的造型动作以及对于事物夸张的表现手法与小学生们的美术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验木偶戏的过程中,制作木偶戏剧本,可以锻炼同学们语文、音乐、美术、闽南语等多学科的综合能力,不仅运用到了美术方面的知识,更是跨学科的归纳能力。而制作木偶的这个过程,则是锻炼到眼、手、脑等多项器官,能够在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锻炼到同学们的多项能力。最后,木偶戏的展演则可以让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利用集体的力量,一起配合完成这样一个完整的剧目。本文分成叁个部分对闽南木偶戏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的开发与运用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闽南木偶戏的起源和特色,介绍了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两个主要的种类,且对各自的形象特点和表演特色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第二部分也是本文的中心部分,主要介绍了闽南木偶戏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方法,从认识木偶开始,把木偶带入课堂中来,让同学们可以近距离接触木偶这一概念,更加直观的认识木偶。在有了一定认知基础后,带领同学制作木偶的身体部件,从而更加细致地了解木偶的特点。最后在制作完毕后,进行小组的展演。如此,是同学们对木偶以及木偶戏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在第二部分,笔者附上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同学的一些实施案例,并且针对不同课程,进行了教学反思。第叁部分,阐述了闽南木偶戏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不但可以拓宽小学美术教育资源,传承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6)

苏琪茵[2](2019)在《闽南布袋木偶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当地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各地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美术课程,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同时,通过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闽南布袋木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文旨在探究将闽南布袋木偶融入到中学美术课程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当地民间艺术的关注与热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认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艺术,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形成学生美术素养。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对闽南布袋木偶进行详细研究,从闽南布袋木偶的造型艺术、表演艺术、文化内涵到闽南布袋木偶的发展现状,同时对闽南布袋木偶课程开发的教育价值、文化意义进行分析。第叁部分,闽南布袋木偶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调查分析以及闽南布袋木偶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为课程的下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第四部分,闽南布袋木偶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其中包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开发原则、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第五部分,闽南布袋木偶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以及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为其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9-05-08)

高舒[3](2019)在《在大地的册页里读解——从闽南木偶戏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遗”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我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启动了一项崭新并具有实验性质的计划:建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至2018年,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在中国不同省份建立,它们以自有的文化生态为界,或设立于省市行政区划内,或延伸至其他省域。这些命名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区域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9年01期)

钱钰华[4](2017)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民间木偶造型艺术产业的发展研究——以扬州、闽南木偶为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的杖头木偶、闽南地区的泉州提线木偶与漳州布袋木偶,作为中国传统木偶艺术的代表,均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溯源、典型的造型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文化艺术价值有目共睹,但它同多数"非遗"一样都面临传承的困境。厘清木偶艺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创新发展的策略研究迫在眉睫,"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成为当代民间木偶艺术传承与开发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倪萍,陈西蛟[5](2017)在《闽南木偶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以幼儿玩教具产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闽南木偶与木偶玩教具产品现状,分析开发闽南木偶玩教具产品的价值。通过提取闽南木偶造型艺术的设计元素,结合地域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形象,探讨具有闽南木偶特色的幼儿玩教具产品的开发设计理念与方法,寻求有利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发展之路。(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钱钰华[6](2016)在《扬州和闽南地区木偶造型艺术的异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杖头木偶、闽南地区的泉州提线木偶与漳州布袋木偶,有着悠久的历史溯源、精巧的制作工艺、迥异的造型特色、典型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杖头木偶作为传统木偶的惟一典型,被收录在《中国木偶艺术》纪录片中。因其在近现代所体现出的较高的艺术造诣,比较其造型等多方面的异同性,对研究当代民间木偶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赵宇[7](2016)在《从闽南布袋木偶的服装造型看闽台文化之亲缘》一文中研究指出闽南地区的布袋木偶以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造型闻名于世,闽南布袋木偶的服装,造就了布袋木偶精致的造型。台湾的布袋木偶戏之于台湾,就像黄梅戏之于安徽一样,是民间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源自福建漳州布袋戏和泉州木偶戏,是郑成功当年收复台湾时,随之传入的优秀表演艺术。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从闽南布袋木偶的服装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内涵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闽台文化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历史渊源。(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15期)

陈艺红[8](2015)在《闽南木偶艺术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闽南民间木偶文化,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体现了闽南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民众的情感寄托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性。笔者从闽南木偶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艺术特征、发展问题及对应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索。(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22期)

陈梦婕[9](2015)在《泉州提线木偶:一线牵两岸》一文中研究指出没落:从“观者如堵”到“跳钟馗” 日前,第四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在泉州开幕。来自台湾的明兴阁木偶剧团以及诸罗山金光木偶剧团应邀参演。诸罗山木偶剧团团长吴万成说,剧团世代传承,他是第二代,如今已传到他孙子辈了,而这门技艺最早是从泉州传过去(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5-11-27)

林艺婷[10](2014)在《闽南文化瑰宝——泉州提线木偶》一文中研究指出"泉州市2014年‘叁下乡’启动仪式——欢乐泉州走进虎邱大型文艺汇演要在虎邱茶业学校举行了。"高校长一宣布这个好消息,同学们都乐开了花,又可以近距离欣赏叔叔阿姨们带来的精彩表演了。1月28日上午8点多,老师们就带着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虎邱茶业学校。涌动的人潮,雷动的掌声告诉人们这里就是欢乐的海洋,歌舞的世界。叔叔阿姨们的表演精彩纷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提线木偶"花好月圆"。(本文来源于《启迪与智慧(教育)》期刊2014年12期)

闽南木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当地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各地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美术课程,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同时,通过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闽南布袋木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文旨在探究将闽南布袋木偶融入到中学美术课程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当地民间艺术的关注与热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认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艺术,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形成学生美术素养。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对闽南布袋木偶进行详细研究,从闽南布袋木偶的造型艺术、表演艺术、文化内涵到闽南布袋木偶的发展现状,同时对闽南布袋木偶课程开发的教育价值、文化意义进行分析。第叁部分,闽南布袋木偶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调查分析以及闽南布袋木偶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为课程的下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第四部分,闽南布袋木偶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其中包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开发原则、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第五部分,闽南布袋木偶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以及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为其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闽南木偶论文参考文献

[1].梁婧.闽南木偶戏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的开发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苏琪茵.闽南布袋木偶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D].集美大学.2019

[3].高舒.在大地的册页里读解——从闽南木偶戏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遗”实践[J].人民音乐.2019

[4].钱钰华.当代社会语境下民间木偶造型艺术产业的发展研究——以扬州、闽南木偶为重点[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

[5].倪萍,陈西蛟.闽南木偶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以幼儿玩教具产品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7

[6].钱钰华.扬州和闽南地区木偶造型艺术的异同分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6

[7].赵宇.从闽南布袋木偶的服装造型看闽台文化之亲缘[J].戏剧之家.2016

[8].陈艺红.闽南木偶艺术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5

[9].陈梦婕.泉州提线木偶:一线牵两岸[N].福建日报.2015

[10].林艺婷.闽南文化瑰宝——泉州提线木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

标签:;  ;  ;  ;  

闽南木偶论文-梁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