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社区论文-韩延栋,吴茵

小规模社区论文-韩延栋,吴茵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规模社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规模,复合型,访问,短住

小规模社区论文文献综述

韩延栋,吴茵[1](2018)在《小规模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作者借鉴国外养老模式发展规律,基于我国社区养老现状和社区养老需求调研,提出以"访问、短住、日托"为原型的叁种需求模式,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其复合类型进行探究,寄希望于小规模复合型社区养老模式作为社区养老今后发展的方向,成为构建社会养老体系的桥梁。(本文来源于《住区》期刊2018年01期)

沈锐,金瑞华,郭伟红[2](2018)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翻转课堂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大学2014级189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灾害护理教学中采用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筛选合适的学习资源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小班教学。并在课程前后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对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满意度。结果课程结束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课程开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均在85%以上。结论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应用于社区护理教学中是可行的,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华护理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王家络[3](2017)在《北京城中心既有社区小规模多功能养老照料设施改造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剧,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其中城中心老旧社区的养老问题尤为严重。家庭养老压力大,社区养老机制不健全,社区养老资源短缺,养老服务面单一,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社区是老年人生活最主要的场所,照料服务设施即成为支持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社区照料服务设施的配置模式能否适应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以北京市为例,通过调研发现现状老旧社区养老设施存在建设分散、数量短缺、服务层次化单一、功能配置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养老模式需要层次化、差异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其次,老旧社区场地有限,难以集中新建养老设施。但社区却存在着部分既成公共设施用房,可将这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整合再利用,通过设施资源共享改造成社区小规模多功能化的养老设施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现有国家政策已经越来越趋向于社区养老设施小规模、多功能化、家庭化的发展,鼓励通过置换、整合社会资源的形式建设养老设施。我国针对设施小规模多功能化的研究较为薄弱,同时利用社区现有公共设施或闲置服务资源复合改造为养老照料设施方面的研究也比较鲜见,需求这方面的学术探讨与研究。探索出符合不同类型的社区公建配套资源适老整合和改造研究。本文尝试对社区服务设施及资源的整合利用及规模优化进行研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对日本“小规模多功能化”的先进理论及方式进行梳理与提炼,总结其发展经验和设施模式特征;其次以北京市朝阳区老旧社区为调研对象,通过测绘、拍照、访谈的形式对社区服务设施的现状问题数据采集与汇总分析,并同通过问卷对老年人的行为、服务需求类型及强度进行数据分析与归纳,作为改造依据;然后通过国外小规模多功能理念及国内外相关案例和相关规范标准的对比,作为改造的理念依据与借鉴;提出适合我国国情服务照料设施小规模多功能化的改造方法与改造要点,并针对老旧社区实例进行改造方案设计。笔者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提出社区养老设施小规模化发展趋势的对策与方法,希望对未来城市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马志晖[4](2016)在《日本小规模、多机能社区养老你了解多少?》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规模、多机能养老模式不强调设施的高大气派,相反比较重视空间尺度亲切宜人,室内环境整洁舒适,室外环境贴近自然。"Aging in Place"这个概念,中文翻译为"原址安老"或"就地养老",这是很多国际组织倡导的,也是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并做了多种尝试的其他国家最终总结出来的养老模式。其涵义是:让老人在其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家庭和社区里度过晚年。(本文来源于《建筑知识》期刊2016年10期)

胡惠琴,王家络[5](2016)在《北京市既有社区小规模多功能照料服务设施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空巢化的趋势导致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峻挑战。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最主要的场所,服务设施成为支持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最主要的载体,社区服务设施配置是否适应老年人的需求是决定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基于对北京市既有社区的大量调研数据、已建成的社区服务设施空间模式的剖析和资源整合构建的思考,从适老性角度提出优化配置现有养老生活照料设施的设计要点。(本文来源于《住区》期刊2016年04期)

韩延栋[6](2014)在《小规模复合型社区养老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可避免的严峻现实,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空巢化趋势导致传统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在整个养老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国内涌现大量的社区养老设施如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服务站、家庭式养老院等,为丰富社区养老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但仍不尽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文中作者首先对中国老龄化现状和国内外养老模式发展状况进行了背景介绍,通过对国内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对比分析,以此来论证发展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并对围绕国内小型社区养老设施展开调研,了解当前社区养老的现状与不足。其次,对老年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探索,主要包括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生理学、老年社会学、环境心理学、Powell Lawton的老年生态学理论、Roger Ulrion的支持性医疗环境设计理论以及建筑设计相关理论,为后期进行养老需求调研和养老设施研究的做充分的理论准备。第叁,通过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养老需求和日常生活行为调研,分别总结出社区老年人“访问、日托、短住”的叁大需求和老年人行为模式规律。第四,在前期理论研究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小规模复合型社区养老模式的概念,并对其原型“访问、日托、短住”空间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然后从选址与兴建方式、承办主体、功能组合、平面布局等方面对小规模复合型社区养老模式进行探究并提出与其他社区服务设施的组合建议。最后通过实践项目介绍,验证小规模复合型社区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以社区养老为基础的小规模复合型社区养老设施网络化布局构想,进一步发挥社区养老在整个养老体系中的依托作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小规模复合型社区养老模式在服务类型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动态性、持续性,成为联系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桥梁,对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型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已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宗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5-01)

崔保国,崔扬[7](2006)在《小规模 多功能 社区化 家庭型——论中国式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1999年中国迈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于2006年2月23日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将我国21世纪的老龄化发展程度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保障》期刊2006年05期)

张杰[8](1999)在《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市小规模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城市中各种规模改造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城市中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种小规模的改造途径,以及这一途径带来的效益。但在当前,这一途径又因存在着各种原因而未取得应有的结果,作者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指出,为使城市中的小规模改造成为城市开发建设中的积极因素,必须有相应的对策,以供不同类型的城市在改造活动中借鉴与实践。(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汇刊》期刊1999年03期)

张杰,王丽方[9](1999)在《通过小规模逐步整治改造 实现历史街区的环境与社区文脉的继承和发展──“2050年的白塔寺街区”中英学生设计竞赛第一名方案设计构思》一文中研究指出1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整治刻不容缓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一直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难点。自国务院1984年公布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我国的城市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乏社会共识和法律保障、再加上城市开发的压力以及技术观念的落后等因素,到目前为...(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1999年02期)

小规模社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大学2014级189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灾害护理教学中采用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筛选合适的学习资源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小班教学。并在课程前后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对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满意度。结果课程结束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课程开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均在85%以上。结论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应用于社区护理教学中是可行的,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规模社区论文参考文献

[1].韩延栋,吴茵.小规模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探究[J].住区.2018

[2].沈锐,金瑞华,郭伟红.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翻转课堂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8

[3].王家络.北京城中心既有社区小规模多功能养老照料设施改造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7

[4].马志晖.日本小规模、多机能社区养老你了解多少?[J].建筑知识.2016

[5].胡惠琴,王家络.北京市既有社区小规模多功能照料服务设施设计研究[J].住区.2016

[6].韩延栋.小规模复合型社区养老模式探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7].崔保国,崔扬.小规模多功能社区化家庭型——论中国式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J].中国社会保障.2006

[8].张杰.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市小规模改造[J].城市规划汇刊.1999

[9].张杰,王丽方.通过小规模逐步整治改造实现历史街区的环境与社区文脉的继承和发展──“2050年的白塔寺街区”中英学生设计竞赛第一名方案设计构思[J].城市规划.1999

标签:;  ;  ;  ;  

小规模社区论文-韩延栋,吴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