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华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韶关市512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改进,不断提升对建筑质量要求和建筑技术的改革。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的基础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中起着稳定结构的重要作用,是整个建筑的根基。因此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我们在选用材料时需要特别注意的。而大体积混凝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出现裂缝,因此如何提升使用混凝土的技术,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工程建筑的质量才是最关键的。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在是建筑行业大势发展的当代社会中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由凝胶、骨料、水及掺和剂等按照一定的配比经过搅拌、成型、硬化后而形成的一种人工石料。其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来源广泛,原料丰富,成本低,生产方便,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大等,因此,不仅在土木建筑行业中受到广泛使用,在机械工业、造船业、地热工程中也是重要的施工材料。然而在混凝土的优点受到赞扬时,其缺陷也不容忽视。建筑行业需要的混凝土通过不是小部分的用料,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时刻需要,而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的水化热,内部温度无法得到释放,与外部温度产生温度差时产生内部应力造成混凝土裂缝产生。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概述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实际浇筑温度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进行变化。当外部环境温度不断升高时,混凝土内外基本温差会不断降低,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会受到温差的影响而产生相应变化,致使裂缝会随着温度应力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温度差是导致温度应力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所应用的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进行组合的人造性石材,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目前大多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断面较厚,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热量会进行集聚,不容易进行散失,导致结构物基本温度值不断升高,致使温差开始增大,这样会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裂痕。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之后的3~5天时间内,结构物温度会不断升高,水泥水化热对混凝土裂缝会产生影响。
2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温度的控制
温度作为混凝土在大体积施工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需要得到更为详略的控制措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过程与自然温度进行控制。(1)控制水泥用量。水泥的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化施工中内部温度产生的最大原因,因此,在施工用量中,可适量减少水泥的用量,但水泥用量减少的同时应合理利用其它可代替材料进行补充,例如使用减水剂、混合用料、地热水泥等代替传统水泥的使用。为了达到用料平衡与施工强度的要求,除了使用水泥代替物,还可以通过大型搅拌技术,保证在搅拌过程中水泥水化热的散失。(2)控制浇筑温度。对于内部材料造成的温度通过材料控制,而浇筑过程的温度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适宜的浇筑温度也能达到减轻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内部温度的降低,但浇筑过程工程量大,容易造成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内外层温度差异,因此对于浇筑工艺,在温度控制上也需要相应措施。例如,避免正午时间进行浇筑,选择午后浇筑,降低环境温度的影响。若无法控制浇筑时间,则需要通过辅助措施,加以冷却处理。
2.2大体积混凝土配制
材料配制是重中之重,要严格按照科学的配制材料,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配制出高品质的材料,为安全建设提供良好保障。配制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几个方面。①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制中,粗细骨料决定了强度,只有科学的使用时,才会变得稳定。粗骨料应连续分选,细骨料应为中砂,以便制备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②外加剂使用。混凝土施工材料外加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择使用时,记住确保始终如一的质量和性能。建议使用缓凝剂,减水剂等。使用粉煤灰和矿渣粉作为杂质以确保材料制备的稳定性;③保证水泥含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保证安全性,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标准前提下,有必要进行科学试验,以增加骨料和骨料的含量,从而显着减少单一混凝土水泥的用量,保证整体材料的强度与黏结度;④水泥的选择。水泥是最为主要的材料,进行选择使用时,一定要严格精准。尽量使用水化过程热度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在各种水泥材料中,最好的就属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热硅酸盐水泥、低热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几种。混凝土的溢水量的大小与使用的水量有关。耗水量大,水的溢出量就越大,并且还与温度有一定关系。水完全溢出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它还与水泥的组成和细度有关。
2.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主要有两种浇筑方式,即分层连续浇筑,以及推移式连续浇筑,在浇筑中应明确混凝土摊铺厚度,根据振捣器作用深度与和易性来明确,在泵送混凝土时应确保混凝土摊铺厚度应在600mm以内,在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其摊铺厚度控制在400mm内。不论采用哪种混凝土浇筑方式,层间间隔时间应尽量在混凝土初凝前,时间缩短,对次层混凝土进行浇筑,层间最长时间间隔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对于浇筑面积大,浇筑能力不足与连续浇筑层厚度不超过3m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建议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方式。而分层浇筑施工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浇筑方式便于振捣,有利于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有利于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温升。在混凝土浇筑中还普遍存在泌水现象,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应对混凝土表面泌水进行及时清除,通常泵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也存在有严重泌水现象,如不及时清除则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根据温控技术措施对其进行养护,使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满足温控指标要求,在混凝土养护中应保持表面湿润。降低混凝土浇筑体块降温速度,利用混凝土抗拉强度,提高其抗裂能力,防止产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浇筑5h内表面会出现塑性裂缝,可以采用二次浇灌层和二次压光处理,在浇筑后可以对混凝土表面采用草袋锯末和塑料薄膜覆盖,在寒冷季节可以设置挡风保温棚。
2.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结束各道工序以后也要继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尤其是在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后,要做好洒水、压平覆盖塑料薄膜等工作。同时也要注意环境温度问题,根据天气或温度调整混凝土表面覆盖物。对混凝土展开养护工作,首先需要展开常规养护工作,还需要能够从温控技术措施进行入手,促进养护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其对应的养护时间需要控制在28d内,并需要将保温覆盖层进行逐步拆除。同时,还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定期的对塑料薄膜进行检查,保证其养护涂层的完整性,促进混凝土表面的浸润性。同时,在开展保温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展开对混凝土浇筑体的表面温差进行检测,同时监测其降温速率,一但其所对应的值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则需要对其保温养护工作进行有效调整。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建筑结构的使用性能,裂缝问题是浇筑工程的最大难题,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开裂的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解决,就很难保证房屋建筑施工中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大且要求连续浇筑,因此施工前需要结合工程条件制定好具体的施工方法,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以及掺料的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顾思阳.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0):3~4.
[2]徐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40):41.
[3]钟亦军.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