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规模划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规模划分指标,年主营业务收入
规模划分论文文献综述
金勇进,姜天英[1](2019)在《工业企业规模标准划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的工业调查制度自2011年制定实施以来,距今已有7年之久。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急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工业企业规模标准划分的问题上,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规模划分指标的选取和规模划分值的确定。以2016年湖北省工业企业数据为例,选取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数作为备选指标,通过运用边际理论、样本量与抽样误差的关系、离散系数以及指标增速等测算方法,可将规模划分标准设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或从业人数80人,且从业人数比年主营业务收入更具稳定性。工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适当提高,有利于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全面核实审查,提高数据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2019年07期)
刘汉初,樊杰,周侃[2](2018)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与类型划分——基于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创新是转型期中国区域发展格局重塑的新兴驱动力,对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加大科技资源投入规模,更应该注重提升科技综合效率。本文立足投入产出视角,构建科技创新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阿尔蒙法分布滞后模型引入科技创新的滞后效应,并采用可变规模报酬VRS模型,评估中国30个省域单元的科技创新有效的累计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揭示创新效率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规律,根据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两个维度划分出科技创新发展类型区。结果表明:(1)中国科技创新投入规模呈现出"沿海—内陆"的极大差距,区域间科技创新投入差距已经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科技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偏低,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效率单元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科技创新效率在区域层面上总体呈现由东向西梯度递减规律。(3)科技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程度较高,创新效率依次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发展区到欠发达地区逐渐降低。(4)中国省域单元可划分为科技创新引领区、科技创新突破区、科技创新提升区、科技创新赶超区4种科技创新发展的类型区,并根据当前各类型区科技创新的优势及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李勤荣[3](2018)在《航海保障基地的类型划分和建设规模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航海保障人员在编制航海保障基地规划或向地方港口部门申请岸线(陆域)时提供相关参考标准,明晰编制航海保障基地规划的依据,将航海保障基地划分为大型航标测量基地(细分为中心级大型航标测量基地和处级大型航标测量基地)和小型航标基地,核算出各航海保障基地的建设规模指标参数,为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标准、开展基地建设前期工作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水运管理》期刊2018年05期)
李小松[4](2016)在《规模养蚕的蚕期划分与饲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传统养蚕生长发育阶段划分及其管理,分析蚕生长发育阶段重新划分的必要性,提出中蚕期饲养技术,以为蚕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08期)
戚伟,刘盛和,金浩然[5](2016)在《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新标准的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将城市规模等级划分为"五类七档",受到广泛关注。但因对新标准的理解存在歧义而出现各种划分结果,引起误解与混乱。在对比新旧标准的基础上,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评价新标准的科学性和局限性。结果显示,新标准在空间口径、人口口径、分级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改进;按照新标准划分的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相对于旧标准及其他标准而言,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数量大幅缩减,而中小城市数量相应增多,呈现出显着的金字塔结构特征,更加符合中心地理论模型和位序—规模法则,更有利于科学地实施城市与人口的分类管理。但同时,新标准也存在"城区人口"数据难以获取、受行政区划调整影响较大等局限性,亟待加强实体城区识别研究和推进数据共享。(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1期)
范辉,刘卫东,张恒义[6](2015)在《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与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的关系——基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划分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与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之间的计量关系。[方法]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浙江省工业化经历了初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而城市化仅经历初期和中期。两者之间的发展历程并不完全协调。(2)浙江省历年耕地面积呈明显的下降态势,下降速度为"先快后慢"。而历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征,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在起伏中逐渐增加。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后期,该省年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基本平稳"。从城市化初期到中期,年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逐渐增加。(3)在整个研究期间,浙江省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了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工业化的发展并没有引起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变化。还有其他因素导致浙江省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变化。(4)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工业化或城市化的发展对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影响是不同的。而在城市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都没有引起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变化。[结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并非会引起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增加,相反两者可能会起到保护耕地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丹[7](2015)在《基于等级划分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和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公路是一种安全、快捷、畅通的公路运输设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提高道路运输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有重要作用。作为高速公路附属设施的服务区,为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基本服务,是高速公路的基本保障。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和规模规划是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协调服务区的布局和规模,使服务区在满足高速公路网大环境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成为促进高速公路发展的动力。首先,文章通过对服务区基本功能、拓展功能和等级划分的深入分析,归纳出服务区停车、加油、维修、餐饮、休息、购物、如厕七大基本功能;得到服务区消费服务型、运输型服务型等拓展功能,并将文化概念引入服务区,指导服务区建筑设计方面的功能拓展;进而得到叁类服务区的等级划分标准,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从间距和选址两方面展开服务区布局的研究。在服务区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医疗救助、车辆加油和疲劳状态下驾驶员的休息需要进行服务区的间距设置,并通过简单选址法、理想选址法和综合选址法对服务区的选址方法进行了研究。再次,在深入分析车型、断面交通量、交通流性质、地域特征、服务区周边城镇分布、服务区周边景点分布、服务区间距等驶入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服务区驶入率预测模型,并运用Matlab对该模型进行了编程,对小波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接着,主要分析了服务区规模的测算,对停车位数、车型与停车位对应关系、停车位和停车场设计、各等级服务区规模与停车场规模的对应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与服务区规模测算密切相关的断面交通量、高峰率和周转率等参数进行了标定。然后,对拟建的石津高速公路河北段服务区进行布局规划,对已建服务区进行规模测算,并提出功能完善和拓展建议。验证了本文在服务区布局和规模研究上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最后,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和实例分析,总结了文章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和规模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5-28)
胡安朋,陈松,付长杰[8](2015)在《论小微专利代理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兼论不同规模专利代理机构划分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专利代理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一定数量的大中型专利代理机构,但仅靠大中型专利代理机构无法满足大量中小企业对专利代理服务的要求,需要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服务的专利代理机构,现有小型微型专利代理机构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需求,目前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在大中型专利代理机构上,也缺乏一种客观、科学的评价专利代理机构发展状况和专利代理机构不同规模的划分标准。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小型微型专利代理机构的发展,本文从小微专利代理机构生存状况与发展方向分析、以及小微专利代理机构对专利代理行业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试图建立一种科学、客观、可扩展性与适应性良好的专利代理机构规模划分标准。(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六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期刊2015-05-22)
王雪芹,王成新,崔学刚[9](2015)在《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的理性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解读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提出要警惕标准调整后的不良响应,包括新一轮规划调整的占地效应、行政扩城达标升级、区域主体功能无序、发展不平衡加剧、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市民幸福指数的降低等,这都严重影响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实施。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城镇规模健康有序的对策措施:在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以平等和谐的城市理念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以健全严格的法规政策约束无序扩张的冲动,以改革创新的制度机制形成城市良性循环。(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10](2015)在《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发[2014]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增长,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已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等新形势要求。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本文来源于《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期刊2015年02期)
规模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创新是转型期中国区域发展格局重塑的新兴驱动力,对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加大科技资源投入规模,更应该注重提升科技综合效率。本文立足投入产出视角,构建科技创新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阿尔蒙法分布滞后模型引入科技创新的滞后效应,并采用可变规模报酬VRS模型,评估中国30个省域单元的科技创新有效的累计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揭示创新效率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规律,根据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两个维度划分出科技创新发展类型区。结果表明:(1)中国科技创新投入规模呈现出"沿海—内陆"的极大差距,区域间科技创新投入差距已经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科技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偏低,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效率单元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科技创新效率在区域层面上总体呈现由东向西梯度递减规律。(3)科技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程度较高,创新效率依次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发展区到欠发达地区逐渐降低。(4)中国省域单元可划分为科技创新引领区、科技创新突破区、科技创新提升区、科技创新赶超区4种科技创新发展的类型区,并根据当前各类型区科技创新的优势及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规模划分论文参考文献
[1].金勇进,姜天英.工业企业规模标准划分问题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
[2].刘汉初,樊杰,周侃.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与类型划分——基于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8
[3].李勤荣.航海保障基地的类型划分和建设规模标准[J].水运管理.2018
[4].李小松.规模养蚕的蚕期划分与饲养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6
[5].戚伟,刘盛和,金浩然.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新标准的适用性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6
[6].范辉,刘卫东,张恒义.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与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的关系——基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划分的视角[J].水土保持通报.2015
[7].王丹.基于等级划分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和规模研究[D].长安大学.2015
[8].胡安朋,陈松,付长杰.论小微专利代理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兼论不同规模专利代理机构划分标准[C].2015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六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2015
[9].王雪芹,王成新,崔学刚.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的理性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5
[10]..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