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真实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纪录片,“直接电影”,“真实电影”,真实
真实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孟杰[1](2019)在《“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录片自诞生以来便承载着追寻真实,展现真实的使命。纪实是纪录片最大的特点,真实是纪录片最大的魅力。伴随着摄影设备和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纪录片发展迅猛,纪录片的各个流派相继产生。从无声电影到格里尔逊式电影,、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再到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直接电影”、“真实电影”。其中“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这两个流派曾得到世界各地纪录片创作者的拥戴,对后世纪录片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这两个流派间的关系从含混不清到背道而驰,再到今天,“直接电影”或者“真实电影”的理念鲜少被提及,偶尔出现也仅仅是在研究领域,纪录片创作者似乎已经将其抛弃。以往的研究中常限于“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创作理念的分析,往往会忽略二者的创作理念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具体实施技巧,把理念与作品割裂开来。本文通过对纪录片发展历程的简单梳理,“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概念的阐述,辨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纪录片《彼岸》、《活在剧场里的人》等作品进行剖析,将“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创作理念与实现方法真正结合起来。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以“光晕”来界定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在纪录片《活在剧场里的人》的创作过程中,我将镜头对准伊维萨的艺术创作,与此同时,这也是纪录片的艺术创作过程。因此,我结合“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创作理念与技巧,营造关于主人公伊维萨的“光晕”。本文主要以我的纪录片作品《活在剧场里的人》的创作为例,分析“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创作理念对前期调研、拍摄技巧、后期剪辑等创作过程的指导。探讨“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如何在一部纪录片中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为纪录片追求真实,展现真实的力量服务。“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创作理念结合具体文本的分析,旨在打破以往对二者的固有认知,为以后的纪录片创作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雅琼[2](2019)在《真实电影创作的易与不易》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便为“展现真实”而存在,记录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是每一位纪录片导演的拍摄初衷。“真实电影”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纪录片风格,其秉承的记录真实的理念被广泛应用。如今,我将通过纪录片《葡萄秀才》的拍摄,探索“真实电影”拍摄形式对人物纪录片的实践意义。本片以一位兢兢业业种葡萄的高材生为主要拍摄对象,采用跟拍与人物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透过客观的长镜头记录他在葡萄采收时节的工作日常,希望对“真实电影”创作理念完成理论的实践。本文将对纪录片《葡萄秀才》的选题、创作方式、主体建构、视听语言以及片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真实电影拍摄创作的易与不易。(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彭流萤[3](2019)在《他者的真实:电影“民族志”的族群生态与文化自救》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在固有的民族生活伦理和文化语法基础上的影像记录,通过对可视性的文化符码的摄取与加工,构建了各种个人视角的"影像文化志"。观照电影产出的镜语体系和社会背景,可将这样的产出视为真实的以供研究的"民族(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02期)
宋东晓[4](2018)在《真实电影:摇摆在“真实”与“刻意”之间——《夏日纪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60年法国纪录片大师让·鲁什创作了开创"真实电影"先河的纪录片——《夏日纪事》。"真实电影"是否"真实",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纪录片《夏日纪事》为例,从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等方面探讨"真实电影"的"真实"与"刻意"。(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32期)
王家东[5](2018)在《从真理电影到真实电影:纪录观念的继承与革新》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法国人让·鲁什开创了真实电影的电影流派。这样一个电影流派以街头随机采访技巧着称,使在场美学成为当代纪录片拍摄的主要方法。真实电影的实践一般被认为来自于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导演维尔托夫的真理电影,其理论更继承了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本文试图梳理鲁什真实电影与维尔托夫真理电影之间的渊源,从维尔托夫的《带摄影机的人》等作品中找寻真实电影的技巧与方法,并探讨真实电影对真理电影在纪实美学上的继承与革新。(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彭涛[6](2018)在《创作理念与实现方法——“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是纪录片发展史上两个重要流派,二者之间虽存有明显不同,但既有研究却未将其剖析透彻,使得不少学者和纪录片创作者常常在理解中陷入似是而非的困境.从现有对二者异同的讨论来看,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偏重对创作理念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实现手法和技巧的关注,因而不能将创作理念与具体作品统合起来.从"理念"与"实现"两个维度,对"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展开对比分析,以更清晰地展示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勇,臧元春子[7](2018)在《边界问题抑或边界不是问题 再谈真实电影创作手法及其对当下中国纪录电影创作的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录片市场化浪潮下,纪录电影成为文化商品的"新宠"。经济效益的助力让纪录片摇身一变以"纪录电影"的形态活跃于大众视野。对纪录片而言,以电影的商业化方式进行运作固然能够带来极大利好,但也因此会使自身的艺术创作受到限制。本文分析了2015至2017年间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纪录电影的形式特征,总结出中国纪录电影存在边界模糊、创作手法各行其道等问题,从而引发出对纪录片本源的追溯和对纪录片的叙事创作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彭婧如[8](2018)在《《冈仁波齐》对真实电影的理解与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扬的《冈仁波齐》历时一年,记录藏族的一行人沿川藏公路朝圣去往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的故事。全片顺叙这一路上发生的种种,颇有纪录片的影子,导演也确实希望还原朝圣路上藏民的生活琐事,来呈现宗教与生活的关联。《冈仁波齐》的拍摄虽未事先写好剧本,却是经过反复搬演与介入,影片包含故事性在内,故事与纪实的界限相互交融,既有贴近真实电影的艺术特色,也有逾越真实界限的手法。(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1期)
闵媛春[9](2018)在《叩问“真实”:电影《无问西东》的母题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问西东》继《芳华》后成为又一现象级电影,其叙事结构采用非常巧妙的串联故事线的方式对四个时代的清华学子予以呈现,故事讲述上互相独立,又相互承接,紧扣一个关于"真实"的共同主题。本文试图遵循影片叩问"真实"这一母题,通过视听语言、叙事结构、现实主义叁个方面来剖析影片是如何从始至终彰显"真实"这一核心要素的。(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8年07期)
褚慧敏[10](2017)在《科幻与真实:电影《火星救援》的多元审美文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空探险是一个颇具魅力的电影题材,早在电影出现伊始,电影大师们就已经用简陋的布景和虚幻的剧情来满足人们的太空情结。乔治·梅里爱的《月球之旅》(1902),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科幻片,并由此拉开了科幻电影的序幕。《2001:太空漫游》(1968)及此后好莱坞精心打造的《星球大战》《异形》《黑衣人》系列,使科幻电影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近年来由于动作、爱情、恐怖等电影类型的冲击,科幻片的经济效益并不尽如人意,《勇闯(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7年17期)
真实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便为“展现真实”而存在,记录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是每一位纪录片导演的拍摄初衷。“真实电影”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纪录片风格,其秉承的记录真实的理念被广泛应用。如今,我将通过纪录片《葡萄秀才》的拍摄,探索“真实电影”拍摄形式对人物纪录片的实践意义。本片以一位兢兢业业种葡萄的高材生为主要拍摄对象,采用跟拍与人物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透过客观的长镜头记录他在葡萄采收时节的工作日常,希望对“真实电影”创作理念完成理论的实践。本文将对纪录片《葡萄秀才》的选题、创作方式、主体建构、视听语言以及片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真实电影拍摄创作的易与不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真实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孟杰.“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结合[D].西北大学.2019
[2].赵雅琼.真实电影创作的易与不易[D].陕西师范大学.2019
[3].彭流萤.他者的真实:电影“民族志”的族群生态与文化自救[J].电影评介.2019
[4].宋东晓.真实电影:摇摆在“真实”与“刻意”之间——《夏日纪事》分析[J].戏剧之家.2018
[5].王家东.从真理电影到真实电影:纪录观念的继承与革新[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8
[6].彭涛.创作理念与实现方法——“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比较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
[7].李勇,臧元春子.边界问题抑或边界不是问题再谈真实电影创作手法及其对当下中国纪录电影创作的现实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
[8].彭婧如.《冈仁波齐》对真实电影的理解与误读[J].戏剧之家.2018
[9].闵媛春.叩问“真实”:电影《无问西东》的母题建构[J].东南传播.2018
[10].褚慧敏.科幻与真实:电影《火星救援》的多元审美文化探析[J].电影评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