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效益

如何提高教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效益

孟庆吉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常年学习和自身的教学经历,从教学思维角度出发以心理学教学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学生及教师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心理教育在中职教育阶段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认识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实质、规律和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能的发展状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效益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进行职业教学并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人才,这将是关系到未来中职学生发展的大事。那么怎样才能满足这些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里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但是,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职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就业等问题上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中职生的心理困扰现状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针对不同心理健康类型的中职生,教师该如何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又该怎样进行合理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益呢?下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教师拥有一颗爱心,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是教学效益提高的动力源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心灵的职业,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发展,教师首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水平。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者、组织者、指导者,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发生危急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排解。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真正内涵并不只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氛围。同时作为教师要始终怀有一颗爱学生之心,宽容和理解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减轻其心理压力,对学生予以情感支持。因此,作为一名心理教师不仅应掌握有关教育技能,更应具备健康的较高水准的心理品质。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拓宽视野、塑造完美的人生,教师仅仅有课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社会心理学。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灵活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关注中职学生心理现状,发现其心理特点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新策略

当今社会,信息经济飞速发展,青少年还没有完全分辨是非的能力,通过网络经常接触到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很容易引起他们跟风模仿,这将对他们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认识造成一定的冲击,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不能升读高中而得不到社会的肯定,他们的自我认识很低,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而在行为方面多表现为偏执,情绪困扰较多,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则容易出现心理疾患或误入歧途。再加上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职生面对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加大,他们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交友恋爱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一个人,那么这就应当从各方面了解这个人,要了解他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了解他平时的一切言行习惯等。也就是说,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而不是书本。要保证课堂效益的高效性,必须多渠道地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思想动态、知识层次、爱好等等,要做到这一点困难会很多,不仅要求教师倾注于爱的情感,更需要教师要从点点滴滴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学生情况全面把握,了解这些细节才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更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必要环节。

三、教师巧设目标,注重课堂艺术,凸显教学优化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心理学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的有效运用体现在:

1.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心理学中,由于本学科自身的特点,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制定中职教育教学目标时,应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学生特点,教师在课堂中设定合理的分层目标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学生个性心理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明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掌握的分层目标。明确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理解认知,分析数据,调查汇总;较高要求是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后,能用自己所学的基本规律,把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塑造健康的个性心理,进一步完美自己的人生。??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心理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内心世界,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妥善地处理随时随地发生的突发心理问题,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3.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教学活动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学习,思维认识活动就更加积极活跃,学习起来就更加主动,轻松愉快。心理课堂中,如果师生心灵相通、关系密切,就能较好地促进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应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用鼓励来消除学生自卑心理?,用成功体验来消除学生畏惧心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对教育对象一定要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暂时差生“雪中送炭”,使其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其乐融融,一定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塑造学生自信完美的心灵,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课堂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依据课堂的条件,运用自身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

[2]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刘益民等.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高玉祥.个性心理学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山西省清徐县职业教育中心

邮政编码:030400

标签:;  ;  ;  

如何提高教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效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