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部关于印发《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市财政局[1](2021)在《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财政局废止和失效文件目录(第二十批)》的通知》文中指出京财法[2021]1270号市属各单位,各区财政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37号)、《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京司函[2021]110号),以及北京市政府关于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有关要求,市财政局对制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重要发文进行了集中清理。
李霞[2](2021)在《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下H制药税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增添了活动和动力,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改革为税收政策、征管体制带来了变化,也为市场引入了新的经营模式、经营方式,这些都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受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影响,制造业企业成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围绕制造业企业推出的改革举措层出不穷。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我国提出不再设定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转而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助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制造业企业要牢牢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顺势而上,同时进一步加强税务风险的预判和管理,占领先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助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H制药是一家医药制造类上市企业,其主要纳税指标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样本企业符合率超过80%,受改革措施影响较大,随之带来的税务风险愈加凸显,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较之以往便显得愈加重要和紧迫。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对优化税收商环境改革背景进行了剖析,分析了税务风险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理论,探讨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影响。然后,分析了H制药的基本状况和H制药税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H制药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因素的分析标准,结合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H制药的税务风险进行了识别与分析,发现H制药在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下存在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不足,未用足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发票开受与生产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偏差等税务风险。最后,根据目前H制药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开展税务风险识别,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加强税务风险人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立足于对大部分企业产生广泛影响的改革举措,剖析了税务风险因素,提供了解决建议,以期为处于同一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经济体中,在相同税制影响下的、有相似发展条件的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致同(北京)税务师事务所[3](2019)在《2018年度30个企业所得税疑难案例解析》文中研究说明在今年第十届企业所得税业务问题研讨会上,北京市11家税务师事务所所长及业务骨干对201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中部分事务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体会诊。大家分享执业经验,互相借鉴学习,集中智慧,群策群力,共同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本刊特挑选其中的30个疑难案例,刊登于此,与读者共享。
张娟[4](2019)在《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研究(1998-2018)》文中认为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鉴于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中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出台了多项针对该领域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完善房地产市场和提高居民住房福利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理解历年来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过程,挖掘其变迁背后之机理,总结其未来发展之趋势,既是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丰富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的理论需要。本文首先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运用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政策文献计量方法,将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划分为三个阶段,展示了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聚焦点变迁的阶段特征和规律,并联系具体政策内容分析不同阶段政策主题词变化的原因,总结出1998-2018年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演进路径主要围绕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化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方面进行。其次,本文着眼于长时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过程,引入间断-均衡理论对其进行阐释,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两个均衡期和一个间断期,体现出政策变迁的间断均衡特征。为了进一步解释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内在机理,本文结合了修正后的间断-均衡理论模型,综合考察近二十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过程,研究发现,政策形象变化是房地产调控变迁的前提,而焦点事件爆发、官方决策系统注意力转移和宏观层面价值取向的变化是政策变迁的三个基础变量。最后本文从做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顶层设计、明确官方决策系统的注意力指向、保证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方面提出了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对策建议。
李涛[5](2019)在《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基本属性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定性与定量研究,对我国住房公积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了改革路径。首先,本文就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从基金理论来看,基金理论是住房公积金管理运作的基础,《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管理原则和基金管理模式基本一致,现有住房公积金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开放式、契约型基金;从互助理论来看,通过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之间的互助提高缴存人购房能力;从强制储蓄理论来看,通过强制缴存实现缴存人之间的互助,单一的强制储蓄政策导致不能与参与主体的收入水平进行挂钩,受损严重的群体无法得到更高的损失补偿;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住房公积金缴存者委托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来支配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又作为委托人将部分住房公积金资金业务委托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从公平效率理论来看,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因素缺乏,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得不到保障,中高收入群体则通过多缴的方式来避税,而且长期以来基金投资渠道狭窄;从公共决策理论来看,住房公积金的目标是降低缴存者的购房压力,缩小收入差距导致的购买力差距;从新公共管理理论来看,要将市场激励模式和企业化管理运用到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当中。因此,需要对现有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骨子上的改革,我国在探索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改革路径时应当从分权和权力下放、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以及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角度入手。第二章梳理了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就该制度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伴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也得到了建立和推广。经过20多年的完善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演变为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基本制度安排。它在促进住房建设和消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快机构职能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应有之义。近三十年来,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浪潮而不断推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深入而逐步展开,通过自下而上的探索和自上而下的改进紧密结合,逐步调整制度本身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部分,渐趋完善和成熟,然而,制度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主要在于推动住房从福利分配向货币分配的转变,推进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促进房地产金融体系发展,发挥住房保障功能,促进住房保障和社会公平,促进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第三章基于北京市新市民住房问题的调研结果,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将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分析的研究假设,为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建立了分析模型。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住房公积金运作流程存在如下漏洞,即事业单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风险,增值收益使用途径存在法律质疑,低存低贷的利率规定致使效率低下;住房公积金决策和管理机构定位不清、性质不当,法定职能不能有效履行,即住房公积金决策机构定位不清,导致其权责失衡、职能虚化,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性质不当,导致其功能错位、效率低下;住房公积金监督体系主体难以很好履行监督职责,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包括住房公积金监督体系的主体受其部门职能的限制,难以很好承担监督责任,住房公积金的多头监督体制使得监督力量分散,协调配合不足;住房公积金资金配置效率低下,抗系统风险能力差,包括不同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差异较大,统一协调困难,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住房公积金以城市为单位,系统风险抵抗能力弱;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较窄,限制其住房保障功能的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投资渠道较少,资金闲置严重,住房公积金管理方式及其增值利益分配方式不合理,损害制度的公平性。第四章结合英国建房合作社制度、德国住房储蓄银行制度、日本住房金融公库与住宅金融支援机构、美国一级二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等发达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以及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厘清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的实践以及各国住房政策。本文认为,各国住房发展政策普遍致力于满足中低收入家庭合理的住房需求,通过各种政策干预手段,使得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住房需要。政策性住房金融政策和机构的发展,与住房市场和商业住房金融的发展相耦合,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政策特点。在商业住房金融欠发达时期,住房金融政策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住房金融市场的发展,以使得居民住房融资的可得性能够得到提高。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通常选择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介入住房贷款市场;在传统发达国家,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或补贴促进住房合同储蓄、建房合作社等互助金融机构的发展,如德国的住房储蓄银行和英国的建房合作社。在商业住房金融发达的阶段,商业机构能够满足部分居民的住房融资需求,但是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只有商业机构融资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很难或难以承担商业机构的融资支持,因此对住房发展政策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提出新的要求,即其干预方式需要从直接提供贷款,转变为综合使用政策性保险、利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中低收入人群融资成本。第五章总结了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性质和定位存在工资说、社会福利说、员工福利说等,从实然的角度来看,我国现有住房公积金应该属于员工福利,但从应然的角度其应该定位为住房保障措施。否定目前存在的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合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方案后,按照渐进式改革原则列举了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可选择模式,并对于新时代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环境展开分析,总结并得出适合当下的最优模式。本文认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模式,可以选择组建法定机构、筹建信托机构和组建国家住房发展银行。本文认为应当建立更加规范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具有适应新机制的金融职能,搭建组织架构。以更加规范的金融管理体系来管理住房公积金,加快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也将有助于增强资金的安全性。随后综合考虑了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对机构改革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路径展开研究分析,研究讨论总体路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基本内容以及基本步骤,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出建议。本文认为如成立法定机构模式,但需要政府大规模集中的财政拨款,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较大的权力之下所要求的监督与问责机制也要相应完善,因此需要较长时期的逐步变革过程。又如筹建信托机构模式,不仅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责更加全面,而且对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对银行与信托机构仍采取的是“分业管理”的方法,虽然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在不断增强,但能否维持和保障这一相对较为复杂的信托管理体系长期平稳和高效的运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考虑到住房公积金保留强制性储蓄特点,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保留行政职能的需要,要求地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直接转变成国家住房银行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在综合考虑时间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可行性的基础上,赋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金融职能,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转变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成为当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最优路径和模式。
梁志华[6](2019)在《中国政府资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政府资产的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政府资产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在为政府机关相关经费的支出提供保障的同时,政府资产又通过社会总需求这一指标调节社会经济运行,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通过对国内外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研究发现,大多数研究主体是国家,对以政府为主体的相关研究较少,但实际上中国政府拥有和支配着大量的资产,探索研究中国政府资产的准确货币价值和合适估算方法是必要的。同时,在核算过程中可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管理方法,对维护政府资产权益,促进政府资产规范运作,增强政府资产的利用效率等有较强现实意义。本文对政府资产的研究从政府资产核算和政府资产管理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对国际和国内国家资产负债表和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分析,在遵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等国际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政府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参考国内已有对国家资产负债表和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制定出中国政府资产负债的类别和主体框架。以理论框架为指导,文章分别估算了中国2016年和2017年的政府资产和政府负债。其中,对非生产资产和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的核算是重点内容。在非生产性资产的核算中,主要测算了土地资产、煤炭资产、石油和天然气资产和水资源资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府土地资产应包含的面积进行了重新确定,对石油和天然气资产的核算用净现值法对中国现有已探明的储量进行估算。同时尝试在中国政府煤炭资产和水资源资产的核算中采用净现值法对现有储量应缴资源税折现得到估算值。金融企业国有净资产的计算从重点银行企业扩展到了银行业中的城市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具体分析选取的各个企业,并对核算出的数据与《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中的官方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评估计算数据的准确性。另外,还估算了生产资产和政府负债。通过估算中国政府资产,发现了在政府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别从生产资产管理,非生产资产管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而政府资产管理的改进将为政府资产的准确核算和计量打下坚实的统计基础。本文对于中国政府资产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第一,非金融类企业国有净资产的估算方法和数据较为合理。文章通过计算分析2010年至2017年非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结合《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中公布的数据,对估算数据和官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非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估算数据与官方差别不大,估算方法是较为合适的。第二,非生产资产的自然资源资产的核算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搜集计算中国土地资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的资产数据过程中发现,自然资源的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只有加大力度针对性的加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非培育性生物资源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和统计工作,才有可能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的核算打下基础。目前可借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做法,尝试编制卫星账户,对自然资源的损耗、新发现资源详细记录,并将各资源账户与中国的经济和环境保护政策相联系,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核算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分别从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三个行业对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进行了核算。在测算出具体政府资产数据后,根据《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中公布的数据,对核算数据和官方数据进行了分行业对比分析,发现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与官方数据差别较大,其中保险业国有资产的估算数据与官方差距不大,而银行业和证券业的估算数据与官方差距较大,并对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只有加强金融企业的管理工作,注重部分金融企业的信息记录和公开,完善金融企业的国有权益数据,分行业、分类别进行汇总,才能实现金融企业国有权益部分的准确计量和真实反映,加强金融资产的管理和监管。第四,中国政府资产总量较大,可被利用的资产较多。本文核算的中国政府资产与实际价值相比是低的。一方面,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不仅包括文中核算的土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等资源,还包括其他各种自然资源,未来对它们的计量将是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金融企业的国有净资产因数据的可得性等原因未包括全部的金融企业。即便如此,计算得出的中国政府资产的总量仍较大,而且通过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分析发现,中国政府所掌握的可被利用的资产较多。
张兴隆[7](2019)在《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创新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建立完善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不仅要求确保政府时刻有足够能力支付到期承诺,还要求保证政府以最佳成本收益的方式持有现金,并且要与政府债务管理、货币政策实施和金融市场发展等很好融合。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债务管理、金融市场发展、现金流量预测能力等因素息息相关,是政府现金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我国的国库现金管理随着2001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而萌芽,因2006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而破土,受2017年《关于全面开展省级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通知》的滋养而发展壮大。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操作程序日趋规范,管理工具不断丰富,有效盘活了结构性财政盈余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降低国库现金余额、平抑现金短期波动的作用。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库现金管理仍处于较初级水平,面临着国库现金余额持续高企且大幅波动、管理工具较为单一、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精确度不高、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系统梳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取得的成绩及经验,全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背后深层次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创新发展提出完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充分考虑国库现金管理是实践性很强课题的特点,本文重点开展了以下研究:一是以关键改革为基准点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对各个阶段国库现金管理的历史背景、改革的动因、主要特点等进行梳理,总结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取得的成绩,并着重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创新性地从政府部门间合作关系、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库现金管理制度设计三个层次,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现存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制约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的关键症结。三是对我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预测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在预测方法上进行创新。四是归纳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国库现金管理的经验做法,并系统提出改进完善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政策建议。本文内容共分为7章,即绪论、国库现金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基于组合算法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与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国库现金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通过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分析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改革的动因、总结取得的成绩及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文的研究重点对国库现金管理认识的3个误区进行辨析。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从3个层次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现存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与货币政策实施相互杂糅、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制度不完善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缺失是亟需解决的成因。基于组合算法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与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准确度不高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缺失的问题,通过“SARIMA模型+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SARIMA模型+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CGA)”与单一SARIMA模型预测绩效的比较,分析各模型预测结果的效果。本章还使用扩展的Miller-Orr模型对2016年至2018年我国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水平进行了测算。国库现金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国库现金管理机构设置、账户体系、操作流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及财政库底目标余额设置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总结提炼出一般共性的做法,为我国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根据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现存问题的复杂成因,并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本文提出:科学设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库现金管理上的职责,为避免政策目标不一致性,建议由财政部门独立负责国库现金管理的市场操作;深化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从根源上减少导致国库现金余额高企和大幅波动的因素;进一步完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制度,实现逐日精准预测,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保持国库现金余额水平基本稳定;丰富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投融资操作工具,提升政府管理国库资金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优化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等政策建议。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一是系统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配套改革建议。创新性地从政府部门间合作关系、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库现金管理制度设计三个层次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到了制约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创新发展的关键症结,并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政策建议,使本文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在对现有研究关于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模型和算法,以模型互补为基础的组合算法具有更较强的非线性拟合和泛化能力的特点,创新性地采用多模型组合算法对我国国库现金流量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进行了预测,即利用SARIMA模型分别与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和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CGA)进行组合,并通过绩效评价证明:SARIMA+LSTM模型、SARIMA+SVRCGA模型的预测绩效均比单一SARIMA模型的预测绩效要好,说明组合算法在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预测上更具优势。本文的不足之处:一是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协调机制。目前,我国中央财政和地方省级财政均开始了国库现金管理,但是全国层面的国库现金管理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如何实现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市场操作的协同性,加强对地方财政国库现金管理风险的控制,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二是各级政府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的设定问题。受可收集到的公开数据所限,本文在进行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时,没法进一步细化到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因我国中央国库、各地方国库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细化对中央国库和各地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水平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张文宇[8](2017)在《广东省住房公积金政府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自世纪初施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城镇住房体系在探索当中逐步完善,基本构建完成了覆盖较全面的住房供应体系,形成“高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的局面。在这其中,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支持有能力的缴存职工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住房;另一方面支持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供应低收入职工租住。可以说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帮助城镇居民解决自住住房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各地资金管理运行规模的膨胀,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住房公积金政府监管不到位、监管和市场界限不清晰的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桎梏,由此产生的体制、机制和管理运行等问题,同样引起社会和缴存职工的不满与质疑。本文从当前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实际出发,以广东省住房公积金管理运作和监管工作为基础,对广东省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做了分析,对政府监管工作的机构、人员、手段、效果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和系统客观分析。在引入政府监管理论的之后,借鉴其他行业和部门政府监管的经验,结合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提出完善公积金政府监管工作的政策建议,核心是重构了住房公积金行业“监管—管理”职能,从“重监管轻运营”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提升政府监管层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最终达到管运分离,监管到位的效果。
戚啸艳,刘军,陈啸[9](2016)在《企业研发费用不同归集口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研发费用归集口径为对象,分析会计核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发展变化,比较现行三大政策的异同,探究统一企业研发费用不同归集口径的可行性,进而达成简化会计核算促进企业享受政策,方便管理部门落实政策,更大程度发挥政策作用的目的。
财政部会计司[10](2016)在《加快推进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中研究说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是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紧密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财政中心工作,站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全局高度,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这为新时期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做好今后一段时期非企业会计标准建设工作的行动纲领。一、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财政部关于印发《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财政部关于印发《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2)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下H制药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营商环境研究综述 |
1.3.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4.3 论文框架 |
1.5 论文主要贡献 |
第2章 税收营商环境与税务风险基本理论 |
2.1 税收营商环境 |
2.2 企业税务风险 |
2.3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
2.3.1 OECD税务风险管理理论 |
2.3.2 COSO-ERM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
2.4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
第3章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下H制药税务风险管理分析 |
3.1 H制药基本情况 |
3.2 H制药纳税情况 |
3.2.1 H制药生产运营涉及的税种及税率 |
3.2.2 H制药生产运营涉及的税收优惠政策 |
3.2.3 H制药纳税信用等级评分 |
3.3 H制药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
3.3.1 H制药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及机构 |
3.3.2 H制药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
3.4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下H制药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
3.4.1 H制药税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
3.4.2 H制药税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
第4章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下H制药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 |
4.1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下H制药税务风险识别评估过程 |
4.2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下H制药税务风险识别评估结果 |
4.2.1 减并纳税次数改革下H制药税务风险 |
4.2.2 缩短纳税时间改革下H制药税务风险 |
4.2.3 减税降费改革下H制药税务风险 |
4.2.4 优化报税后流程指数改革下H制药税务风险 |
4.2.5 其他指标改革下H制药税务风险 |
第5章 改进H制药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H制药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
5.1.1 全面综合 |
5.1.2 科学评估 |
5.1.3 分类应对 |
5.1.4 适应环境 |
5.2 H制药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
5.2.1 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
5.2.2 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
5.2.3 有效开展税务风险识别 |
5.2.4 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方法 |
5.2.5 加强税务风险人才建设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H制药2017年至2019年主要财务报表数据 |
致谢 |
(3)2018年度30个企业所得税疑难案例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收入类 |
二、扣除类 |
三、税收优惠类 |
四、特殊事项 |
五、资产类调整事项 |
(4)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研究(199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相关概念 |
2.1.1 房地产宏观调控 |
2.1.2 政策变迁 |
2.2 间断-均衡理论及在中国情景下的修正 |
2.2.1 间断-均衡理论 |
2.2.2 间断-均衡理论在中国情景下的修正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变迁阶段分析 |
3.1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文本的选择与分析方法 |
3.1.1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文本选择 |
3.1.2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文本分析方法 |
3.1.3 信效度检验 |
3.2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阶段的定量分析 |
3.2.1 住房制度改革起步阶段(1998-2002 年) |
3.2.2 房地产市场化发展阶段(2003-2009 年) |
3.2.3 房地产市场化调整阶段(2010-2018 年) |
3.2.4 变迁阶段的总体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阐释与内在机理 |
4.1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间断-均衡理论阐释 |
4.1.1 均衡期: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探索阶段(1998-2002 年) |
4.1.2 均衡期: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深化阶段(2003-2009 年) |
4.1.3 间断期:房地产宏观调控得转向阶段(2010-2018 年) |
4.1.4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历程的总体阐释 |
4.2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内在机理 |
4.2.1 焦点事件爆发 |
4.2.2 官方决策系统注意力转移 |
4.2.3 宏观层面价值取向 |
4.2.4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完善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对策建议 |
5.1 做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顶层设计 |
5.1.1 重视房地产宏观调控立法 |
5.1.2 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配套政策 |
5.2 明确官方决策系统的注意力指向 |
5.2.1 重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长效性 |
5.2.2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价值的公共性回归 |
5.2.3 加强房地产预期管理 |
5.3 保证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执行 |
5.3.1 合理配置房地产宏观调控手段 |
5.3.2 提高地方政府执行积极性 |
5.3.3 搭建房地产信息公开平台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5)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相关术语界定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六节 论文结构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理论研究总结 |
第二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一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三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 |
第三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基于北京市新市民住房问题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调研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数据统计 |
第三节 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问题 |
第四章 典型国家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改革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发达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沿革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改革实践 |
第三节 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实践研究总结 |
第五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模式选择 |
第一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性质和定位 |
第二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可选择模式 |
第三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路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政府资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
1.2 有关政府资产的研究综述 |
1.2.1 政府资产 |
1.2.2 政府资产核算研究 |
1.2.3 政府资产管理研究 |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本文创新点 |
1.5.2 本文局限性 |
第2章 政府资产的概念与范畴 |
2.1 政府资产的概念 |
2.1.1 政府资产定义 |
2.1.2 与政府资产相关概念解析 |
2.2 政府资产的范畴 |
2.2.1 政府资产中的自然资源资产 |
2.2.2 政府资产中的其他资产 |
第3章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理论框架 |
3.1 国际上国家资产负债核算方法 |
3.1.1 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国际做法 |
3.1.2 不同国际机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
3.1.3 不同国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
3.1.4 国际国家资产负债核算方法对中国政府资产核算的启示 |
3.2 中国国家(政府)资产负债的核算方法 |
3.2.1 中国现有的政府会计制度 |
3.2.2 中国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程 |
3.3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类别与框架 |
第4章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核算 |
4.1 非生产资产 |
4.1.1 核算资源性资产的重要性 |
4.1.2 土地资产 |
4.1.3 矿产资源 |
4.1.4 水资源 |
4.1.5 森林资源 |
4.2 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 |
4.2.1 银行业国有净资产 |
4.2.2 证券期货业国有净资产 |
4.2.3 保险业国有净资产 |
4.2.4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净资产 |
4.2.5 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汇总 |
4.3 生产资产 |
4.3.1 政府存款 |
4.3.2 全国社保基金 |
4.3.3 固定资产及其他 |
4.3.4 非金融类企业国有净资产 |
4.4 政府负债 |
4.4.1 直接负债 |
4.4.2 或有负债 |
4.5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 |
4.6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数据分析 |
4.6.1 政府资产结构分析 |
4.6.2 政府负债结构分析 |
4.6.3 政府资产负债分析 |
第5章 政府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
5.1 生产资产管理 |
5.1.1 生产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2 生产资产管理的政策建议 |
5.2 非生产资产管理 |
5.2.1 非生产资产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2 非生产资产资产管理政策建议 |
5.3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
5.3.1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5.3.2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建议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A 4.1:2016年31个国家的资产负债情况 |
附录A 4.2:2006年至2017年中国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 |
附录A 4.3: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股东持股情况 |
附录A 4.4:截止2016年底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情况表 |
附录A 4.5:2016年证券、期货公司经营业绩排名靠前的公司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2.3 研究综评 |
1.3 内容安排 |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数据来源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1.5.1 系统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配套改革建议 |
1.5.2 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
1.6 下一步研究方向 |
1.6.1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协调机制 |
1.6.2 各级政府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的设定问题 |
第2章 国库现金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国库现金管理相关基本概念 |
2.1.1 国库的含义 |
2.1.2 国库的运行模式 |
2.1.3 国库现金的口径及构成 |
2.1.4 国库现金管理的内涵 |
2.1.5 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 |
2.1.6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
2.2 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
2.2.1 国库现金管理的资金范围 |
2.2.2 国库现金管理的层级 |
2.3 国库现金管理的理论基础 |
2.3.1 公共财政理论 |
2.3.2 公共选择理论 |
2.3.3 制度经济学理论 |
2.3.4 委托代理理论 |
2.3.5 货币价值理论 |
第3章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
3.1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沿革 |
3.1.1 传统国库现金管理阶段(2001年以前) |
3.1.2 国库现金管理萌芽阶段(2002年-2006年) |
3.1.3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阶段(2006年-2014年) |
3.1.4 中央国库与省级国库现金管理联动阶段(2014 年以后) |
3.2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取得的成绩 |
3.2.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
3.2.2 国库现金管理的制度体系较为健全 |
3.2.3 国库现金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
3.2.4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水平不断提高 |
3.2.5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
3.3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国库现金管理操作规模偏小,国库现金余额依然很高 |
3.3.2 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工具较单一 |
3.3.3 国库现金流预测的精准度不高 |
3.3.4 尚未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 |
3.3.5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国库现金管理的协调性有待提高 |
3.4 对国库现金管理认识误区的辨析 |
3.4.1 问题1:完全否定国库现金余额高具有的正面意义 |
3.4.2 问题2:国库现金余额等于财政盈余 |
3.4.3 问题3:将国库现金余额持续高企归咎于国库现金管理不力 |
第4章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1 政府部门间合作紧密度不高 |
4.1.1 财政部门与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需进一步理顺 |
4.1.2 财政收支信息在相关部门间共享不及时 |
4.2 财政管理体制仍需完善 |
4.2.1 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 |
4.2.2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
4.2.3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正处调整期 |
4.3 国库现金管理制度设计还不健全 |
4.3.1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机制不完善 |
4.3.2 国库现金管理与政府债务缺乏协调 |
4.3.3 国库现金管理的投融资市场还不成熟 |
4.4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问题成因的解决路径思考 |
4.4.1 采用组合算法开展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库底目标余额测算 |
4.4.2 从国际先进经验中寻找借鉴与启示 |
第5章 基于组合算法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与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 |
5.1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方法和模型选择思考 |
5.1.1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方法选择 |
5.1.2 本文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模型使用的思考 |
5.2 模型设计及选择 |
5.2.1 模型选择及算法原理 |
5.2.2 绩效评估指标确定 |
5.2.3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3.1 短期国库现金收入预测结果分析 |
5.3.2 短期国库现金支出预测结果分析 |
5.3.3 短期财政库底目标余额预测结果分析 |
5.3.4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进一步讨论 |
5.3.5 研究结论 |
5.4 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的测定 |
5.4.1 Baumol模型的应用 |
5.4.2 Miller-Orr模型的应用 |
第6章 国库现金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
6.1 美国的国库现金管理 |
6.1.1 国库现金管理相关法律 |
6.1.2 国库现金管理的机构 |
6.1.3 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阶段 |
6.1.4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制度 |
6.2 英国的国库现金管理 |
6.2.1 国库现金管理的机构 |
6.2.2 国库现金管理的账户体系 |
6.2.3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 |
6.2.4 国库现金管理的操作 |
6.2.5 国库现金余额管理 |
6.2.6 国库现金管理与相关政策目标的协调 |
6.3 澳大利亚的国库现金管理 |
6.3.1 国库现金管理的机构 |
6.3.2 国库现金管理的账户 |
6.3.3 国库现金流预测 |
6.3.4 国库现金余额管理 |
6.3.5 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
6.4 国外国库现金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
6.4.1 财政部下设机构专职负责 |
6.4.2 确定合理的现金管理目标 |
6.4.3 建立完善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
6.4.4 建立准确的现金流量预测机制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 |
6.4.5 注重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合作 |
6.4.6 具备丰富的市场化投融资操作工具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7.1.2 应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同货币政策实施相独立 |
7.1.3 厘清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库现金管理上的职责分工 |
7.1.4 组合算法在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预测上更具优势 |
7.1.5 我国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呈上升趋势 |
7.2 政策建议 |
7.2.1 科学设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库现金管理上的职责 |
7.2.2 深化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
7.2.3 进一步完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制度 |
7.2.4 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 |
7.2.5 丰富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投融资操作工具 |
7.2.6 优化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
附表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8)广东省住房公积金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住房公积金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2.住房公积金及其他资金监管经验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 |
二、政府监管市场理论与住房公积金监管基本理论 |
(一)政府监管市场理论 |
1.政府部门的作用 |
2.市场失灵 |
3.非理性 |
4.收入分配不公 |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基本概念 |
1.住房公积金 |
2.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
3.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 |
4.住房公积金运行机制 |
(三)住房公积金监管基本理论 |
1.住房公积金监管制度的涵义 |
2.住房公积金监管的意义 |
(四)本章小结 |
三、广东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及政府监管现状 |
(一)广东省住房公积金基本情况 |
1.住房公积金资金运行情况 |
2.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
(二)广东省住房公积金运行模式 |
1.大委托模式 |
2.小委托模式 |
3.自办模式 |
4.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选择分析 |
(三)广东省住房公积金政府监管状况 |
1.监管机构设置情况 |
2.监管职能及手段分析 |
3.间接性监管与阶段性监管 |
4.监管工作对广东省公积金行业发展的贡献 |
(四)本章小结 |
四、广东省住房公积金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住房公积金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1.监管部门多头管理 |
2.监管体系不顺畅 |
3.监管人员和监管手段缺乏 |
4.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 |
5.信息化手段缺失 |
(二)住房公积金监管对象存在的问题 |
1.管理机构设置参差不齐 |
2.决策机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
(三)住房公积金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运作脱节 |
2.核心行政法规规定滞后 |
3.监管与管理有矛盾和冲突 |
(四)调查情况 |
(五)本章小结 |
五、完善住房公积金政府监管的思路及建议 |
(一)完善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的主要思路 |
1.改进方向 |
2.监管部门 |
3.监管内涵 |
4.监管思路 |
(二)完善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的建议 |
1.短期建议 |
2.长期建议 |
3.与现行住房公积金监管制度对比 |
(三)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调查情况记录 |
附表二:调查情况记录 |
附表三:调查情况记录 |
附表四:调查情况记录 |
致谢 |
附录 |
(9)企业研发费用不同归集口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三大政策研发费用归集口径的变化 |
(一)会计核算政策 |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 |
(三)加计扣除政策 |
三、现行政策研发费用不同归集口径比较 |
四、结论和建议 |
(10)加快推进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
二、加快推进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重要意义 |
(一)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
(二)加快推进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是规范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
(三)加快社会保险基金等基金(资金)类会计改革,是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 |
三、“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及其背景 |
(一)建立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 |
1. 目标任务 |
2. 相关背景 |
(二)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
1. 目标任务 |
2. 相关背景 |
(三)修订社会保险基金等基金(资金)类会计制度 |
1. 目标任务 |
2. 相关背景 |
四、具体措施和要求 |
(一)建立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的措施和要求 |
(二)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措施和要求 |
(三)修订社会保险基金等基金(资金)类会计制度的措施和要求 |
四、财政部关于印发《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财政局废止和失效文件目录(第二十批)》的通知[J].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30)
- [2]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下H制药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 李霞.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2018年度30个企业所得税疑难案例解析[J]. 致同(北京)税务师事务所. 注册税务师, 2019(12)
- [4]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研究(1998-2018)[D]. 张娟. 燕山大学, 2019(06)
- [5]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路径研究[D]. 李涛.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6]中国政府资产研究[D]. 梁志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7]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创新发展研究[D]. 张兴隆.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8]广东省住房公积金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 张文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2)
- [9]企业研发费用不同归集口径比较研究[J]. 戚啸艳,刘军,陈啸.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S2)
- [10]加快推进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财政部会计司. 当代会计,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