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辆稳定性模糊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FS,模糊神经网络,附加转角,变传动比
车辆稳定性模糊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唐焱,裴翔,蒋占四,肖蓬勃[1](2019)在《车辆AFS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稳定性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辆主动前轮转向系统(AFS)日趋先进的稳定性控制需求,研究了基于相对模糊控制具有更强自适应性与鲁棒性的模糊神经网络理论控制方法,采用附加前轮转角闭环控制策略,设计了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并且针对目前车辆AFS稳定性控制研究缺少同时考虑AFS变传动比功能的问题,设计了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下的变传动比规律。在Matlab/Simulink与Carsim搭建的主动前轮转向车辆模型上,采用典型与复杂两种工况对控制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AFS控制方法相对模糊控制、无控制可以在车辆转向行驶时更好地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且对复杂工况有很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S1期)
汪选要,张海伦,叶友东[2](2018)在《基于质心侧偏角估计的车辆侧向稳定性T-S模糊H_∞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新的车辆质心侧偏角观测器,对于采用非线性轮胎模型的车辆模型设计了基于观测器的稳定性控制器。将T-S模糊建模技术应用于非线性Dugoff轮胎模型的车辆侧向动力学,T-S模糊模型中以横摆角速度误差作为模糊前件变量用来近似地反映非线性状态的程度并用来判断车辆是否处于线性或非线性区域。考虑轮胎侧偏刚度的不确定性,设计了基于鲁棒横摆力矩控制器的非线性观测器,以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并将观测器和基于观测器的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LMIs)约束问题。基于Car Sim/Simulink数值仿真以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双移线(Double Lane Change,DLC)和J-turn工况所设计的控制器比Car Sim/ESC更能有效地控制车辆质心侧偏角,提高了车辆操纵稳定性,所得结果为T-S模糊H∞控制在车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8年03期)
王进,郭景华[3](2018)在《分布式电动车辆横向稳定性模糊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布式电动汽车在高速转弯和变道时,由于其高度的非线性特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而出现失稳问题,提出了分布式电动车辆横向稳定性模糊滑模控制的方法.首先建立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得到理想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其次设计模糊滑模控制器跟踪理想横摆角速度及质心侧偏角,并依据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利用模糊逻辑对滑模控制器中滑模切换函数的系数不断进行调整优化,采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得出期望的附加横摆力矩;最后使用平均分配原则实现附加横摆力矩的控制分配.基于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车辆姿态并提高其横向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韩雪雯,何锋,张永德,陈江生[4](2016)在《基于模糊控制的重型车辆侧倾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重型车辆防侧翻控制能力,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八自由度车辆模型、参考模型和轮胎模型,以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控制目标,设计了模糊控制差动制动防侧翻控制系统,上层控制器采用模糊控制,下层控制器采用差动制动控制,分别在阶跃工况和鱼钩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差动制动防侧翻控制系统有效地提升了重型车辆横摆稳定性和侧倾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6年08期)
宋春杰,何志通,桂晨歌,买玉,刘鹏飞[5](2016)在《基于PID和模糊逻辑的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的基础上,以PID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理论为基础,运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基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利用Simulink设计了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器,进行了控制效果的仿真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单独控制质心侧偏角、以及对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进行联合控制,控制效果要优于单独的横摆角速度控制;模糊逻辑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而PID控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6年02期)
王鑫[6](2016)在《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车辆的普及,汽车已逐渐成为有车族出门远游、走亲访友的重要代步工具,汽车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尤其在高速行驶或在低附着系数路面的工况下,汽车在受到紧急转向、紧急刹车和外部干扰时,很容易失去稳定性控制,从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稳定性系统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控制对象的模型。在基于魔术公式的基础上,选取对汽车转向特性有着重要影响的非线性轮胎模型,进而建立线性二自由度汽车参考模型和二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深入分析汽车失稳的原因,得出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是影响车辆横摆稳定性的两个重要控制变量,并探讨这两个控制变量对车辆横摆稳定性的表征关系。根据附加横摆力矩控制的稳定性思想,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分别设计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滑模变结构控制器,针对滑模控制存在固有的抖振问题,提出模糊滑模控制策略。结合上述模型选择的控制变量和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块,通过前轮转角正弦输入和阶跃输入,分别在高附着系数和低附着系数路面工况下,建立滑模控制整车模型和模糊模控制整车模型,与未加控制下的整车模型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在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方面是可行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宋春杰,何志通,刘鹏飞,张德福[7](2016)在《基于PID和模糊逻辑的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的基础上,以PID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理论为基础,运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基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利用Simulink设计了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器,进行了控制效果的仿真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单独控制质心侧偏角、以及对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进行联合控制,控制效果要优于单独的横摆角速度控制;模糊逻辑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而PID控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6年01期)
向志渊[8](2016)在《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算法的车辆稳定性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模糊自适应PID算法在车辆稳定控制的应用中还存在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以RBF神经网络优化模糊自适应PID算法为基础的车辆稳定性控制模型。这一模型首先优化RBF神经网络算法隐含层的中心数目,这一优化过程主要是借助减聚类的方法进行。然后采用Logistic对其中心值进行精度的提升,最后采用改进RBF神经网络对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进行改进,以达到更精确的控制。仿真实验结果发现,与PID算法相比,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算法设计的这一车辆稳定性控制模型的控制精度更高,并且在车辆稳定性控制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6年01期)
曾峰林,陈家琪[9](2015)在《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车辆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辆在转弯或变道引起的车辆稳定性控制问题,建立了用于稳定性控制的3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文中将车辆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作为主要控制变量。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理论,采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控制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其中考虑到质心侧偏角难以通过传感器测量,设计了基于递归最小二乘法的质心侧偏角估计方法。同时,在基于Matlab与ADMAS联合调试的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有效地使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跟踪其期望值,使汽车保持在安全稳定的范围内。(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袁传义,贝绍轶,刘成晔,黄学勤[10](2014)在《基于模糊控制的EPS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通过电动机提供助力转矩,协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纵;在EPS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EPS和汽车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EPS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在Simulink中搭建EPS及其模糊控制系统模型,得到汽车车身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仿真结果;计算结果表明,与无助力的机械式转向系统相比,装备EPS的车辆车身侧偏角的峰值和标准差分别减少了18.8%和19.1%,具有更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4年05期)
车辆稳定性模糊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新的车辆质心侧偏角观测器,对于采用非线性轮胎模型的车辆模型设计了基于观测器的稳定性控制器。将T-S模糊建模技术应用于非线性Dugoff轮胎模型的车辆侧向动力学,T-S模糊模型中以横摆角速度误差作为模糊前件变量用来近似地反映非线性状态的程度并用来判断车辆是否处于线性或非线性区域。考虑轮胎侧偏刚度的不确定性,设计了基于鲁棒横摆力矩控制器的非线性观测器,以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并将观测器和基于观测器的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LMIs)约束问题。基于Car Sim/Simulink数值仿真以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双移线(Double Lane Change,DLC)和J-turn工况所设计的控制器比Car Sim/ESC更能有效地控制车辆质心侧偏角,提高了车辆操纵稳定性,所得结果为T-S模糊H∞控制在车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辆稳定性模糊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唐焱,裴翔,蒋占四,肖蓬勃.车辆AFS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稳定性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2].汪选要,张海伦,叶友东.基于质心侧偏角估计的车辆侧向稳定性T-S模糊H_∞控制[J].机械设计.2018
[3].王进,郭景华.分布式电动车辆横向稳定性模糊滑模控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韩雪雯,何锋,张永德,陈江生.基于模糊控制的重型车辆侧倾稳定性分析[J].煤矿机械.2016
[5].宋春杰,何志通,桂晨歌,买玉,刘鹏飞.基于PID和模糊逻辑的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6
[6].王鑫.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7].宋春杰,何志通,刘鹏飞,张德福.基于PID和模糊逻辑的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6
[8].向志渊.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算法的车辆稳定性控制[J].科技通报.2016
[9].曾峰林,陈家琪.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车辆稳定性研究[J].电子科技.2015
[10].袁传义,贝绍轶,刘成晔,黄学勤.基于模糊控制的EPS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