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者论文-于宗助,朱成科

规训者论文-于宗助,朱成科

导读:本文包含了规训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规训者,被规训者,自由,规范

规训者论文文献综述

于宗助,朱成科[1](2017)在《规训者与被规训者——规训场域中教师角色的再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是规训社会,在规训场域中,教师作为一个矛盾的角色存在,其既是规训者,又是被规训者。在传统的观点中,教师往往被作为教育系统的强势群体即规训者看待,是权力的实施者,而很少提及教师其实也是被规训者,也是规训的受害者。教师作为规训者,用种种手段与策略规训着学生;教师也是被规训者,处于被规训的困境,承受着种种规训,带着镣铐与枷锁跳舞。教师需要超脱自身规训,在筹划、觉解、批判、忘却中寻求自身解放,在爱与尊重中解放学生,进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人,多一些教育、少一些规训,多一些灵魂的解放、少一些生命的禁锢。(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22期)

柳安娜,王安全[2](2017)在《教学评价语言的价值回归:从规训者到欣赏者——兼论孔子教学评价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评价是与人的生活同构的实践活动。教学评价直接指向并服务于人生,具有鲜明的实践智慧色彩。然而,受现代标准化评价功利价值影响,评价语言的独特性被大众教学评价模式掩盖,失去了教学评价语言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此深入《论语》,探寻孔子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寻找古今文化交融的落脚点,从理论深处发觉现代教师评价语言的发展理路,让传统得到萌发。为教师合理运用教学评价语言、推动教学评价语言向创生方向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教师由规训者向欣赏者的转变。(本文来源于《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栗芬[3](2008)在《教师:规训者与被规训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师研究的领域中,教师角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教师界的态度是最终决定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因素。本研究试图从规训的角度来考察幼儿园教师的角色问题,探索幼儿教师角色的“实然”状态,探寻教师角色的本质和意义,并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幼儿园日常教育生活的画面,为我们教育改革的推行、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的发展寻找一些现实的依据。“规训”是福柯在《规训与惩罚》提出的核心概念,福柯认为权力体现为对人的控制、支配,规训性的权力机制通过规范化的训练来支配、控制人的行为,甚至造就人的行为。这种支配和控制不是借助暴力、酷刑使人服从,而是通过日常的规范化的纪律、检查、训练来达到支配、控制的目的,行使权力的功能。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某高校的附属幼儿园某班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人种学考察,从规训的角度考证了幼儿教师角色的真实状态。在幼儿园的整日生活中幼儿教师借助各种细微的管理技术完成了对儿童的管理与控制,如通过制定时间表,将时间进行细致的划分和精心的计算,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和高质量,使教师和学生高效、专注的投入教学活动中;通过空间的管理――教室的分隔、布置和座位的编排,便于对学生实施监督和控制,使儿童的活动限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通过对儿童身体的控制,使每个个体的细节(举手、站立、坐姿、队列、课间操等)都能符合“要求”;通过纪律这种新技术用于控制每个儿童的时间,并调节时间,保证时段的积累,从而保证学习“利润”的持续增长,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稍纵即逝的时间。从教师教学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实然角色是:时间表的制定与管理者、空间的分配者、身体控制者、创生的筹划者的角色,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已经背离了教育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的最终目的,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规训。根据教师角色的真实情况和造成此种情况的复杂原因,分析了教师角色的特征,教师角色具有双重性,教师既是规训者又是被规训者。作为规训者的教师,教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一群被驯顺的肉体,使儿童成为可以被驾驭、使用、改造和改善的肉体。教师教育的手段――规范化裁决,使儿童的身体及其活动处于被规范的状态,使得幼儿园的规则在儿童的心中内化,儿童成为教育的纯粹客体,成为教育训练和模塑的对象。教师教育过程是训练,它主要通过“训练”把大量混杂、无用、盲目流动的肉体和力量变成多样性的个别因素。教师作为被规训者的角色特征,体现在教师只是普遍化规训出来的一员,他们首先被教育规训,然后再来规训学生,同时也在受来自教育制度、文化、社会以及自身生存压力的规约。对于作为普通人的教师来说,因为他们是被规训者,最终才导致成为规训者。首先应归因为以分数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在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等这种应试教育的规训后,在成为教师之后大体继承了应试教育下教师的角色,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虽然幼儿园还不用考试,但是已经受到了应试文化的侵蚀。学生学习的模式、考核的方式等等,无不和应试如出一辙。其次,师范教育形同虚设,与实际的教学相脱节。第叁,狭隘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教师专业化发展并非立足于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而是简单地套用其他成熟的专业的模式和标准。另外,还有文化、制度、生存压力对教师的规限,使教师的角色走向异化。在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也畅想了理想的教师角色,并提出了对理想教师角色的建构途径,希望能对我们的教师、对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谢宏声[4](2006)在《游手好闲者与规训者——图像时代的观看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以两种观看方式:凝视和浏览,考察各种影像媒介的品质,特别是绘画和摄影这两种媒介,所要求的不同观看方式导致对其认知的差异。以往的研究是从图式进行类比分析,但从观看来论述,也许会打开别开生面的研究角度。(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06年09期)

规训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学评价是与人的生活同构的实践活动。教学评价直接指向并服务于人生,具有鲜明的实践智慧色彩。然而,受现代标准化评价功利价值影响,评价语言的独特性被大众教学评价模式掩盖,失去了教学评价语言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此深入《论语》,探寻孔子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寻找古今文化交融的落脚点,从理论深处发觉现代教师评价语言的发展理路,让传统得到萌发。为教师合理运用教学评价语言、推动教学评价语言向创生方向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教师由规训者向欣赏者的转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规训者论文参考文献

[1].于宗助,朱成科.规训者与被规训者——规训场域中教师角色的再审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2].柳安娜,王安全.教学评价语言的价值回归:从规训者到欣赏者——兼论孔子教学评价语言[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

[3].栗芬.教师:规训者与被规训者[D].广西师范大学.2008

[4].谢宏声.游手好闲者与规训者——图像时代的观看隐喻[J].装饰.2006

标签:;  ;  ;  ;  

规训者论文-于宗助,朱成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