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应汉语意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消极意义,因果关系,韩汉对比
对应汉语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金淑炫(Kim,Sukhyun)[1](2018)在《韩语消极意义因果复句与汉语对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汉语都有表达消极意义的因果复句标记,但韩语与汉语对应时“因果关系”及“消极意义”在概念上、使用标记上及对应方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容易对应。为此,本文通过大量翻译,找出与五种韩语标记对应的更准确的汉语标记,并分析了由此带来的韩汉语消极意义及使用标记方面差异的原因,进而揭示了这些差异带来的对应上的难度并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为韩汉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第一章,回顾前人相关研究,介绍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第二章,选取五种常用于消极意义因果复句的韩语形式“N(?),V(?)((?)),(?),V/N((?)),V/A/N((?))(?)”以及汉语五种标记“因为,由于,导致,以致,致使”,进行韩汉语“因果关系”及“消极意义”的概念比较。第叁章,对韩汉语五种表示消极意义的标记,主要从语义语用特征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第四章,在韩语“连接语尾”与汉语“连词”的不对应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翻译找出与韩语消极意义因果复句标记对应的更准确的汉语形式,并指出汉语在与韩语对应时应添加语义的对应关系。第五章,对韩汉语“因果关系”与“消极意义”在标记上的差异做出详细的分析,指出作为标记,韩语重在“语义标记”,而汉语重在“逻辑标记”。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基于第叁四五章的研究对韩汉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对本研究在创新与不足方面做出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12-01)
尚新,刘春梅[2](2018)在《事态句的时间量化及其语言类型学意义——以汉语“V+T(的)+N”及其对应英语结构的对比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V+T(的)+N"结构的句法、时间语义以及T的量化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运用事件语义学理论,通过"V+T(的)+N"(T型)与"V+Q+N"(Q型)结构比较、T型和Q型结构与对应英语结构比较,以及"V+T(的)+N"与动词拷贝结构比较,发现汉语T型和Q型结构均具事件性,而英语Q型结构可有事件性,T型结构却有过程性(非事件性)。"V+T(的)+N"结构的事件性源于T的D-量化功能,而英语"V+N+FOR T"结构的过程性则源于T的A-量化功能。上述量化差异显示,汉语对"事件"和"事物"取相同的量化方式(D-量化);而英语对"事件"作A-量化,对"事物"作D-量化,表明汉英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感知方式存在差异。另外,"V+T(的)+N"与动词拷贝结构同义异构,而英语里既无D-量化的事件性结构又无动词拷贝结构,由此可做如下类型学推断:D-量化的事件性结构蕴涵动词拷贝结构。(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学成[3](2017)在《韩国语“(?)”的意义及在汉语中的对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以韩国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韩国首尔大学开发的KKMA世宗语料库中的2706个与'(?)'相关的例句为基础,对照其在字典上出现的解释,将'(?)'在语料中出现的语义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按照出现的频率情况对其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韩国语'(?)'从其基本含义和延伸含义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的不同意思以及用法,根据其意义找到对应的汉语词汇,把这种对应研究的结果灵活运用到韩国语教学中去,就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对韩·汉,汉·韩双译工作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论文参考了在韩语领域具有权威地位的《(?)》、《(?)》、《(?)》、《朝中词典》等工具书,发现根据词典的不同,对"(?)"的数目统计也不一样,少至13条多至22条。这表明"(?)"是具有多义性且义项较多的一个动词。基于以上两点,本论文韩国语'(?)'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对比语言学、语义学等领域的知识,分析词典中、生活中以及惯用语中的"(?)"的语义特征以及在汉语中的对应,希望为学习韩语的中国人以及进行韩汉翻译的工作者提供借鉴。希望本文能对学习韩国语的中国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并希望在韩中翻译领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7-05-17)
杨圣敏[4](2015)在《维吾尔族的族源及其与中原民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人可能难以想象,分别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古代汉语和古代维吾尔语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不久前出版的《汉语维吾尔语对应关系词研究》一书,就例举了773个两种语言中同音同义的词汇。作者德力夏提·肉孜认为,实际上两种语言中同音同义的古代词汇有超过4000之多,这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5-05-08)
汪艳[5](2014)在《汉语非词语化意义特征及其翻译对应研究——以“发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词语化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汉语也不例外。翻译时认清词语化和非词语化用法,译文就会更加精准简洁,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研究了"发展"一词的非词语化用法,并探讨其翻译对应,与常见的其他汉语非词语化词语比较得出一般的翻译策略,即组合中的搭配词译出,而非词语化词语本身忽略。(本文来源于《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刘迪[6](2012)在《韩国语汉字词与汉语对应词汇的意义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中两国一衣带水,从古代开始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广泛的交流和密切的往来,共属汉字圈的文化等质性更是两国间关系紧密发展的纽带。汉字传入朝鲜半岛的确切年代虽尚不确定,但依照现存的史书相关记载可以推测,早在西汉时期,朝鲜半岛已开始使用汉字。韩文创制之前,韩民族无自身文字,长期借用汉字的文字生活使得大量的汉语词汇进入了韩国语词汇体系。韩文创制之后,汉语词汇的借用也并未中断,汉字词仍然在韩国语词汇体系中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时至今日,在现代韩国语词汇体系中,汉字词仍然占半数以上。而这众多的汉字词中与汉语词汇形式相同的词汇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受到韩国本国语言以及社会、历史等冈素的影响,很多韩国语汉字词虽然与汉语词汇形式相同,但是意义却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另一方而,汉语的词汇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很多词汇被韩国语借用之后,在汉语内部意义发生变化,由此导致了韩国语汉字词和汉语同形词汇间意义差异的产生。而本论文探讨的即是韩中同形词汇中双音节近义词的意义差异部分,着重对此意义差异产生的时期、过程和原因等进行历时性的考察。韩中建交之后韩国学术界对汉字词的研究虽逐渐增多,但是相对于固有词的研究,汉字词研究的仍存在较大不足,且当今学术界内对韩国语汉字词的研究多重于语音,对汉字词意义的研究相对薄弱。当前所进行的韩中词汇意义对比研究也大多止步于词义的简单罗列,对两国词汇意义差异的历时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本论文作为全新的尝试,采取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使用频度为主要参数,从2003年韩国国立语研究院发表的《韩国语学习常用词汇选定报告书》中选取了120个高频率使用词汇进行具体考察。本论文的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为本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现存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并对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界定。第二章分别对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汉字词、近代以后的汉语词汇以及开化期以后的韩国语汉字词进行了考察,并论述了日语汉字词对汉语词汇和韩语词汇的影响。第叁章将韩中同形词分为同形近义词和同形异义词两种类型,并对其意义关系进行阐述。第四章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在本章中作者将选定的120个韩中同形近义词按照意义差异产生的由来分为1)意义扩大;2)意义缩小;3)义项增加;4)义项减少;5)复合形态等五种变化形式,并以汉语词汇为依据,在每一种变化形式下再分为汉语词源词汇和日语词源词汇两种类型,对每个词汇在两种语言里的意义变化过程予以详细阐述和说明,继而探求韩中同形近义词的意义差异部分产生的时期和来由。第五章从语言、社会、心理、历史和外来词影响等方而对韩中同形词意义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闸述。第六章总结论述内容,得出结论的同时明示了本文的不足和局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提出了可供口后研究的课题。(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2-05-30)
吕燕[7](2011)在《韩国语连接语尾“(?)”和“(?)”的语法意义与在汉语中的对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韩国语中,连接语尾具有重要的语法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其中的“(?)(?)”与“(?)(?)(?)”,使母语是汉语的韩国语学习者能够灵活应用连接语尾“(?)(?)”与“(?)(?)(?)”,并为研究其它连接句尾提供有效模式。并以本论文作为学习韩国语法和教授韩国语法的参考。全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分析“(?)(?)”与“(?)(?)(?)”的语法意义,并研究其共同点和差异。其次:分析“(?)(?)”与“(?)(?)(?)”的统辞特征,并研究其共同点和差异。再次:研究“(?)(?)”与“(?)(?)(?)”在汉语中的对应翻译。最后:进行语病分析,并研究其教授方法。通过这种形式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具体的了解韩国语连接语尾‘(?)(?)’和‘(?)(?)(?)’的语法意义及统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清晰的看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研究统辞特征时,分为主语、叙述语、叙述法、时态、否定、助词、倒置现象等类别逐一进行比较分析,使论文的层次感更强。本论文的特色在于加入了与汉语相关的对应研究,使母语为汉语的韩国语学习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这两个连接语尾。在研究语病的时候所引用的病句出自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汉语专业的学生,在举出问题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语病进行归类分析。与此同时,连接语尾的教授方法也就清晰化了。从总体上来说,本论文主要意义在于直观的比较研究韩国语连接语尾‘(?)(?)’和(?)(?)(?)’。通过分析韩国语连接语尾‘(?)(?)’和‘(?)(?)(?)’,对学习研究其他韩国语连接语尾以及韩国语语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由于经验有限,在研究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之处,还望专家和读者多多批评指正。(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1-04-30)
王超[8](2010)在《历史比较语言学“语音对应”原则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比较语言学所研究的"同源词"和汉语"同源词"并不是一个概念,但就语音关系而言,两者没有实质的差别。前者遵循"语音对应原则",后者遵循"因声求义"的原则。本文主要通过"因声求义"理论在汉语同源词研究中的日益完善,分析历史比较语言学"语音对应"原则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臧海芹[9](2010)在《韩国语“(?)”的体意义及与汉语的对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对语言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都知道,韩国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韩国语是黏着语,所以主要依靠语尾和助词等来表现语法关系。汉语是孤立语,所以主要依靠语序或虚词来表现语法关系。进行形态是两国语言中都具有的语法形态,但在表现形式上必然有所不同。韩国语中表现进行形态的主要形式是“-(?)”,本文旨在研究“-(?)”所表现的体的意义,及其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韩国语言学界有关“-(?)”意义的研究有很多但是绝大部分还只是局限在本体研究。近年来虽然出现了一些研究其对应关系的论文,但是屈指可数并且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并且在对应关系的论述中只是提出其与什么形式相对应,而没有分析对应的原因。“-(?)”的体意义有进行体和完成体.和“-(?)”对应的汉语主要有“正(在),在,着”以及“呢”。汉语中表现进行或持续的词汇主要是“正(在),在,着”和“呢”,也有它们共同出现的情况.本文共分五个部分进行了考察。本文的第一章阐明了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先行研究。然后在第二章中研究了韩国语的进行形态。“-(?)”是韩国语中表示进行时代的典型代表。对“-(?)”的体意义的研究有很多。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具备了进行体和完成体的意义。本文对“-(?)”的进行体和完成体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具有的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在第叁章中,根据“-(?)(?)”的先行动词和找出了其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本文首先依据韩国学者朴德裕的动词分类方法对和“-(?)”结合的韩国语动词进行了分类,然后根据动词分类找出了其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第四章中根据“-(?)”的体意义找出了其在汉语中的对应惯用句型。“-(?)”的最基本的体意义是进行体,在本章中考察了表现进行体意义的“-(?)”在汉语中的惯用句型。这些惯用句型是指“正(在)”,“在”,“着”,“呢”共同出现的句型。第五章对前面几章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并分析了本文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希望本文能对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和学习韩国语的中国学生在“-(?)”以及“正(在)”‘在”“着”“呢”的学习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希望给韩中进行形态的研究贡献一点力量,及为韩汉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实用性价值。(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0-05-20)
宋殿娇,张志军[10](2009)在《俄汉语中表“有”意义存在句对应表达手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存在句是俄汉语中一种比较有特点且应用广泛的句式。在语言学界是研究论点之一。阐述了表"有"意义存在句是存在句中最基本的句式,对其研究具有普遍的基础意义。分析了俄汉语中表"有"意义存在句的对应表达手段的共性与个性,同时揭示了其内在的认知原因。(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对应汉语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V+T(的)+N"结构的句法、时间语义以及T的量化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运用事件语义学理论,通过"V+T(的)+N"(T型)与"V+Q+N"(Q型)结构比较、T型和Q型结构与对应英语结构比较,以及"V+T(的)+N"与动词拷贝结构比较,发现汉语T型和Q型结构均具事件性,而英语Q型结构可有事件性,T型结构却有过程性(非事件性)。"V+T(的)+N"结构的事件性源于T的D-量化功能,而英语"V+N+FOR T"结构的过程性则源于T的A-量化功能。上述量化差异显示,汉语对"事件"和"事物"取相同的量化方式(D-量化);而英语对"事件"作A-量化,对"事物"作D-量化,表明汉英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感知方式存在差异。另外,"V+T(的)+N"与动词拷贝结构同义异构,而英语里既无D-量化的事件性结构又无动词拷贝结构,由此可做如下类型学推断:D-量化的事件性结构蕴涵动词拷贝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应汉语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1].金淑炫(Kim,Sukhyun).韩语消极意义因果复句与汉语对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尚新,刘春梅.事态句的时间量化及其语言类型学意义——以汉语“V+T(的)+N”及其对应英语结构的对比分析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3].李学成.韩国语“(?)”的意义及在汉语中的对应研究[D].延边大学.2017
[4].杨圣敏.维吾尔族的族源及其与中原民族的关系[N].中国民族报.2015
[5].汪艳.汉语非词语化意义特征及其翻译对应研究——以“发展”为例[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刘迪.韩国语汉字词与汉语对应词汇的意义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
[7].吕燕.韩国语连接语尾“(?)”和“(?)”的语法意义与在汉语中的对应研究[D].延边大学.2011
[8].王超.历史比较语言学“语音对应”原则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意义[J].西安社会科学.2010
[9].臧海芹.韩国语“(?)”的体意义及与汉语的对应关系[D].延边大学.2010
[10].宋殿娇,张志军.俄汉语中表“有”意义存在句对应表达手段[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