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面厚度论文-周勇,朱亚薇

接触面厚度论文-周勇,朱亚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触面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接触面,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弹簧单元

接触面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周勇,朱亚薇[1](2018)在《考虑接触面厚度的桩土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问题已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对该领域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但考虑接触面厚度的桩土相互作用,无论是在计算模型的建立上还是在计算方法的选取上,都有待商榷。在考虑接触面厚度后,用刚–塑性理论模拟桩后土体,把塑性区域内的土体用串联的弹簧单元来模拟;在此基础上推导预应力锚杆支护桩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并用有限差分法计算桩身内力。结合工程实例,用PLAXIS软件进行数值验证,与用上述方法算得的桩身弯矩进行对比,发现计算结果略大于模拟结果,原因可能是串联弹簧个数不够导致的,说明弹簧个数必有一个最优值。通过分析对比,进一步说明该计算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杨伟,张美琳,郭东升,曹明,张树光[2](2015)在《不同接触面厚度煤岩体叁维建模与传热》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接触面厚度煤岩体内热量传递情况,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推导了多孔介质内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新的表达形式,分析了接触面厚度不同对煤岩体传热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的煤岩体高温壁面下部导热作用最强;接触面厚度为3 mm和4 mm的煤岩体低温壁面上部导热作用最强;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的煤岩体高温壁面中下部自然对流强;煤岩体壁面附近自然对流强,中央区域自然对流弱;煤岩体高低温壁面附近导热占主导;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煤岩体热量传递情况相同,3mm和4mm煤岩体热量传递情况相同.(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10期)

张治军,饶锡保,王志军,丁红顺[3](2008)在《泥皮厚度对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际工程中砂砾石与结构物所形成接触面,采用联合研制的大型迭环单剪仪对砂砾石与夹不同厚度泥皮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皮厚度对结构接触面的强度影响显着,且存在两临界厚度值(记为H1和H2,且H1<H2)。当泥皮厚度小于临界厚度值H1时,接触面表现为砂砾石与混凝土板接触面特征,其剪应力与相对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关系,可用双曲线模型进行描述;当泥皮厚度介于两临界厚度值之间时,接触面表现为泥皮与混凝土板接触面,达到破坏阶段后切向变形呈现明显的刚塑性的变形特征,可用刚塑性模型进行描述;当泥皮厚度大于临界厚度值H2时,剪切破坏并不发生在接触面处,而是发生在泥皮层内部,此时接触面特性即为泥皮剪切特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8年09期)

袁凡凡,詹云刚,栾茂田[4](2008)在《弹塑性无厚度接触面单元的本构积分算法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基于理想弹塑性理论框架、屈服准则为Mohr-Coulomb准则、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的无厚度接触面单元的本构积分算法进行了探讨,引入非关联的伪屈服函数和伪势函数,提出了将超出屈服面、处于角点应力区的试应力双向返回到屈服面的本构积分算法。据此编制了ABAQUS用户单元子程序,进行了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土与结构物共同作用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8年03期)

接触面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不同接触面厚度煤岩体内热量传递情况,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推导了多孔介质内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新的表达形式,分析了接触面厚度不同对煤岩体传热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的煤岩体高温壁面下部导热作用最强;接触面厚度为3 mm和4 mm的煤岩体低温壁面上部导热作用最强;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的煤岩体高温壁面中下部自然对流强;煤岩体壁面附近自然对流强,中央区域自然对流弱;煤岩体高低温壁面附近导热占主导;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煤岩体热量传递情况相同,3mm和4mm煤岩体热量传递情况相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触面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周勇,朱亚薇.考虑接触面厚度的桩土相互作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

[2].杨伟,张美琳,郭东升,曹明,张树光.不同接触面厚度煤岩体叁维建模与传热[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张治军,饶锡保,王志军,丁红顺.泥皮厚度对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

[4].袁凡凡,詹云刚,栾茂田.弹塑性无厚度接触面单元的本构积分算法及验证[J].岩土力学.2008

标签:;  ;  ;  ;  

接触面厚度论文-周勇,朱亚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