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译训练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初级口译,训练模式,内容和方法
口译训练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梁敏娜[1](2019)在《论本科初级口译的训练模式、内容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梳理口译能力构成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和教学规律,提出了口译初级课程训练的四个重点基础口译能力,即语言习得能力,知识习得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口译技巧。在教学实践中,以四个重点为基础,构建基于"输入+输出"的基础口译能力培养模式,发挥"教师导学+学生搭档"的积极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促进口译技巧的程序化和自动化,为进阶学习或毕业后自我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20期)
刘梦莲[2](2018)在《IVY虚拟现实口译训练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VY虚拟现实口译训练模式是应用虚拟现实世界开展口译系统化训练的一种方式,其特点在于基于虚拟现实,通过情境化体验和角色扮演来开展体验式口译自主训练和协作式训练,其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围绕口译技能的系统化训练。IVY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遵循口译教学的独特性,充分融合社会建构主义思想,并综合使用Web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来开展技术支持口译教学研究;缺点主要表现为不能及时获取口译训练的效果与反思信息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学习指导。(本文来源于《上海翻译》期刊2018年05期)
罗莹[3](2018)在《过程导向的本科汉西笔译训练模式实证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过程导向本科汉西笔译训练模式由个人初稿、小组二稿、教师点评、课堂讨论和个人叁稿等环节组成,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构建式教学,注重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期末问卷调查和首末两次翻译日志分析结果证明: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总体接受度很高,对各教学环节的接受度普遍较高,但相对个人任务而言,更加偏爱小组任务;经过教学实践,学生的读者意识、语境意识和背景意识明显增强,对翻译问题的元认知能力和翻译决策能力有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陈洁[4](2018)在《口译训练模式对比以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口译质量测评标准为导向,对国内主要口译训练学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厦门大学翻译硕士口译训练模式进行对比,结合口译质量测评标准和国内主要训练模式,对口译教学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06期)
齐媛媛[5](2017)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口译训练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大学口译课程进行了相关细致的探索,将口译训练模式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通过训练模式,不断提高译员的生态环境意识,充分发挥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提升口译的翻译技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7年23期)
杨文睿,王伟[6](2017)在《独立学院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改革——从“以专题为中心”到“技能加专题”的口译训练模式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下,很多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开设了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本文分析了某独立学院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比较了叁种国内常用的口译训练模式,提出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实际水平的"技能加专题"的训练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并分析了教改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理论版)》期刊2017年04期)
张严心[7](2017)在《藏族大学生英语口译训练模式探究——以西藏民族大学英语专业藏族大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作为我国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与外界交流和连接的最合适的桥梁,把藏族大学生培育成优秀的外语人才,特别是口译人才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但由于藏族大学生的语言文化背景较特殊,口译课程的学习困难较大,使得现有的口译训练模式不太适合他们。因此,本文将以厦门大学口译训练模式作为理论依据,在了解了藏族大学生口译学习和口译训练困难的基础上,探寻更适合藏族大学生的英语口译训练模式。(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40期)
贾嘉,李洋[8](2017)在《基于口译训练建构专门用途视听说课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专门用途英语是高校英语教学从基础阶段过渡到应用提高阶段的有效接口。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它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特点,实现两个阶段英语教学间互补和多层次教学的目标。但是口译课作为应用提高阶段的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一直良莠不齐。本研究根据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和教学法提出了口译专门用途视听说课的立体建构模式,并基于国内外口译训练模式阐述了在口译课前开设此课程对提高口译教学质量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语言教育》期刊2017年03期)
张亲青,樊继群[9](2017)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口语输出能力的口译训练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院校学生大学英语口语输出能力的提升是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语言输出理论的梳理和国内外英语口译训练方法的分析,不难发现口译训练模式对英语语言输出的构思、转换和执行阶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分阶段教学任务设计、强化学生动态协作、建设复合型口译教学团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输出能力,更好地发挥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特色。(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7期)
魏雅莎[10](2017)在《口译教学中的短期记忆训练探讨--从吉尔模式与厦大模式着手》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替传译中,短期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员的大脑记忆是最基本的记忆工具。在交替传译教学中,使学生适应并养成译员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记忆方式是口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比较口译训练的吉尔模式和厦大模式入手,论述短期记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自身口译教学为例介绍几种短期记忆训练方法以期为口译初学者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09期)
口译训练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IVY虚拟现实口译训练模式是应用虚拟现实世界开展口译系统化训练的一种方式,其特点在于基于虚拟现实,通过情境化体验和角色扮演来开展体验式口译自主训练和协作式训练,其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围绕口译技能的系统化训练。IVY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遵循口译教学的独特性,充分融合社会建构主义思想,并综合使用Web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来开展技术支持口译教学研究;缺点主要表现为不能及时获取口译训练的效果与反思信息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学习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译训练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梁敏娜.论本科初级口译的训练模式、内容和方法[J].校园英语.2019
[2].刘梦莲.IVY虚拟现实口译训练模式研究[J].上海翻译.2018
[3].罗莹.过程导向的本科汉西笔译训练模式实证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陈洁.口译训练模式对比以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J].校园英语.2018
[5].齐媛媛.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口译训练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
[6].杨文睿,王伟.独立学院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改革——从“以专题为中心”到“技能加专题”的口译训练模式转变[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7
[7].张严心.藏族大学生英语口译训练模式探究——以西藏民族大学英语专业藏族大学生为例[J].校园英语.2017
[8].贾嘉,李洋.基于口译训练建构专门用途视听说课模式的研究[J].语言教育.2017
[9].张亲青,樊继群.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口语输出能力的口译训练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10].魏雅莎.口译教学中的短期记忆训练探讨--从吉尔模式与厦大模式着手[J].校园英语.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