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弥漫型胃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音猬因子,β连环蛋白,弥漫型胃癌,肠型胃癌
弥漫型胃癌论文文献综述
刘先勇,王建宁,仇伟,李加虎,周宇[1](2019)在《肠型与弥漫型胃癌中Sonic hedgehog与Wnt3A/β-catenin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音猬因子(Shh)、Wnt3A/β-catenin(β-连环蛋白)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肠型胃癌(IGC)及弥漫型胃癌(DGC)中表达特点,并研究它们的相关性,初步揭示这两种胃癌有完全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30例CSG(作为对照组)、42例IGC及42例DGC标本中Shh、Wnt3A/β-catenin及Sfrp1蛋白表达特点,比较每种蛋白在各组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Shh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和细胞膜.在CSG中Shh多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在IGC中,Shh大多表达减少,呈弱阳性表达,部分甚至不表达;在DGC中,Shh多呈强阳性表达.Shh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H=46.064,P<0.001).CSG中Shh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GC(P<0.001),显着低于DGC(P<0.05).Shh在DGC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IGC(P<0.001).在CSG中,β-catenin主要表达在细胞膜,细胞浆一般不染色或局部淡染,胞核不染色.在IGC中,β-catenin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并可观察到胞质与胞核中异位表达,但在DGC中却表达显着减少,有一些甚至不表达.β-catenin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H=38.629,P<0.001).β-catenin在CSG中表达水平显着低于IGC(P<0.05),显着高于DGC(P<0.001).β-catenin在IGC中表达显着高于DGC(P<0.001).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发现:Shh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F=739.731,P<0.001).与CSG组比较,Shh蛋白在IGC组表达水平显着减少,在DGC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与DGC组比较,Shh蛋白IGC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各组间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β-catenin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F=253.540,P<0.001).与CSG组比较,β-catenin蛋白在IGC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在DGC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与DGC组比较,β-catenin蛋白在IGC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各组间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Shh与β-catenin在IGC与DGC中表达呈负相关(P<0.001).Wnt3A与Sfrp1在3组中多不表达.结论:从CSG到IGC发展进程中,Shh减少,可能打破了Shh与Wnt两个信号通路在胃腺体中的动态平衡,β-catenin表达水平增高,且部分从细胞膜转移至细胞核表达,激活了经典Wnt通路,导致了IGC发生;从CSG到DGC发展进程中,Shh表达显着增多,可能与DGC发病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俊骥,刘兰,颜赞芳,张志敏[2](2019)在《细胞粘附蛋白、HER-2、ZO-1和VEGF与弥漫型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紧密连接蛋白1 (zonula oc-cludens-1,ZO-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弥漫型胃癌患者60例,收集患者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癌2 cm)和远离胃癌的正常组织(距癌5 cm),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组织中ICAM-1、VEGF、ZO-1和HER-2 mRNA表达水平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组织中ICAM-1、VEGF、ZO-1和HE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癌旁组织ICAM-1、VEGF、ZO-1和HER-2 mRNA表达水平相比,胃癌组患者癌组织内ICAM-1、VEGF、ZO-1和HER-2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ICAM-1、VEGF、ZO-1和HER-2阳性表达和弥漫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CAM-1、VEGF、ZO-1和HER-2阳性表达和弥漫型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直径没有相关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ICAM-1、VEGF、ZO-1和HER-2与弥漫型胃癌的侵袭转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有效指标。(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曜,陈春山[3](2019)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弥漫型近端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分别应用于弥漫型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弥漫型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近端胃部分切除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全胃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应用于弥漫型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并增加淋巴结清扫个数,提高3年生存率,效果优于近端胃切除术。(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宋冬,庄颖娜[4](2018)在《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研究获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宋冬、庄颖娜报道:弥漫型胃癌到底是一种病还是几种病?患者手术后化疗是否有效、预后如何?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弥漫型胃癌在蛋白质组层面可分为3个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不同,对化疗的敏感性也不同。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这项由军事(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8-07-04)
周学付,陈国星,彭晓飞[5](2018)在《粤北地区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与CDH1种系突变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5例临床标准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综合征(HDGC)病人外周血细胞CDH1基因测序,探讨粤北地区HDGC形成与CDH1种系突变可能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胃癌病人425例,通过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筛选出符合国际胃癌联盟制定的临床标准HDGC病例5例。采集病人外周血提取DNA,对CDH1基因全部外显子编码区进行测序。结果 5例病人外周血细胞CDH1基因外显子测序未检测到明确致病性突变。结论粤北地区HDGC形成与CDH1种系突变关系仍不清楚,有待更多大样本检测的进一步探究。(本文来源于《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旸[6](2018)在《HGF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中表达的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胃癌的发病是一个多要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该病是由环境因素、基因遗传学因素共同作用于正常细胞而产生的增殖和侵袭。不同类型的胃癌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各不相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otacyte growth factor,HGF)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胃癌的Lauren分型是目前临床上和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分型方式。本课题目的在于研究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中是否存在差异,在哪一种分型中存在优势表达,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收集从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并且经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胃癌的患者的相关资料,依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其血清共42例,作为实验组。将实验组胃癌患者根据Lauren分型标准分为肠型胃癌组和弥漫型胃癌组。同时收集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并已经排除胃癌的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取其血清,共1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GF水平,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采用但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叁组间有无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弥漫型胃癌组较对照组血清HGF的表达水平高,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弥漫型胃癌组较肠型胃癌组血清HGF表达水平高,P=0.006(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F在Lauren分型的弥漫型胃癌组中存在优势表达。3.肠型胃癌组与对照组血清HGF的表达水平一致,P=0.245(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血清中高HGF表达与弥漫型胃癌有关,弥漫型胃癌患者的血清HGF水平较正常人高;2.血清HGF在Lauren分型中弥漫型胃癌中高表达的优势,可通过测定胃癌患者血清HGF水平可为判断组织学分型提供方向和诊疗思路;3.对照组中血清HGF表达与肠型胃癌组中HGF表达无差异,测定血清HGF不能对肠型胃癌患者提供诊疗思路。(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29)
朱军民,陈刚,秦俊杰,张敏敏,张有成[7](2018)在《弥漫型胃癌淋巴道转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弥漫型胃癌发病率高且易转移,综合治疗效果差,长期存活率低,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大部分进展期甚至早期弥漫型胃癌病人伴随淋巴道转移,是影响其术后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相关文献加以综述,从术前病理分型、淋巴道转移程度的判断、对精准医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05期)
王潇雨,庄颖娜,原艳芝[8](2018)在《首个肿瘤蛋白质组分子分型完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潇雨 通讯员 庄颖娜 原艳芝)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弥漫型胃癌在蛋白质组层面其实可以分为3个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不同,对化疗的敏感性也不同。3月8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这项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开展的(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8-03-10)
杨彪[9](2017)在《长链非编码RNA-RP11-357H14.17在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亚洲地区引起癌性死亡的第二大病因。根据Lauren分型,胃癌分为弥漫型胃癌(diffuse-type gastric cancer,DGC)和肠型胃癌两种胃癌类型;DGC也叫做低分化胃癌。虽然精准医疗在临床上大力拓展,但是仍缺乏可靠的早期预测标志物及抑制肿瘤转移的治疗靶点,DG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反而逐年上升,5年生存率不到10%-20%,并且常见于年轻的病人。DGC因更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使其成为预后最差的胃癌类型。已有大量研究证明许多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参与到DGC的发生发展,但是其侵袭和转移的具体作用机制却不清楚。因此,针对DGC的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探讨,寻找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准和治疗靶点,对DGC患者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随着高通量测序和新一代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在基因组中发现存在着大量的转录。lncRNA不同于编码基因,其是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序列但是没有编码蛋白的能力,通过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近来研究表明lnc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细胞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ncRNA参与到肿瘤生物学功能的各个环节,包括增殖、变异、细胞周期、侵袭和转移等。这也使得异常表达的lncRNA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药物靶点的研究成为了热点。然而,lncRNA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LncRNA RP11-357H14.17定位于17q21.32,在肿瘤中的作用国内外尚未报道,所以对其在DGC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知之甚少。为了探讨LncRNA RP11-357H14.17在DGC中的生物作用及侵袭转移的机制,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叁个部分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并验证LncRNA RP11-357H14.17在DGC中异常表达,其次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探讨LncRNA RP11-357H14.17的临床价值,再通过体内外功能试验探讨LncRNA RP11-357H14.17对DG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最后对其促进DGC侵袭和转移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第一部分弥漫型胃癌LncRNA的筛选及验证【研究方法】1、临床标本选取,收集临床诊断为低分化胃癌的6例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粘膜标本。2、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分析6例弥漫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lncrna的表达情况。3、分析测序中lncrna的表达情况,利用分层聚类分析筛选出明显异常表达的lncrna。4、临床接着选取符合条件的42例弥漫型胃癌患者进行qrt-pcr检测,对lncrnarp11-357h14.17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结果】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将foldchange≥2且p-value<0.05作为筛选标准,在肿瘤组相对于正常组,共发现了112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73个lncrna表达上调,39个lncrna表达下调。其中包括71个lincrna(18个下调,53个上调),30个anti-senselncrna(16个下调,14个上调),11个introniclncrna(5个下调,6个上调)。2、分层聚类法来分析高通量测序中异常表达的lncrna,筛选出明显异常表达的10个lncrna。我们进一步将foldchange≥8且p-value<0.05,并且将表达升高作为10个lncrna的筛选标准,发现了xist,pvt1和rp11-357h14.17叁个lncrna符合标准,其中xist和pvt1已被报道在胃癌中高表达,这也证明了我们的测序结果和筛选标准的可靠性。随后实验我们将rp11-357h14.17作为研究对象。3、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42例弥漫型胃癌患者中,lncrnarp11-357h14.17相对表达升高的有32个,相对表达降低的有10个。在对比正常胃粘膜组织中,lncrnarp11-357h14.17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qrt-pcr检测结果和测序结果具有相同趋势,为下一步rp11-357h14.17在弥漫型胃癌中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部分lncrnarp11-357h14.17病理学特征及对弥漫型胃癌生物学功能的探讨【研究方法】1、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lncrnarp11-357h14.17进行分析,分析其与弥漫型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tnm分期的相关性。2、利用qrt-pcr技术检测lncrnarp11-357h14.17在5株胃癌细胞株(高分化ags、中分化sgc-7901、低分化mkn-45和mgc-803、正常胃粘膜ges-1)中的表达情况。3、利用si-rna技术,制备和包装si-rp11-357h14.17病毒,用si-rp11-357h14.17病毒转染弥漫型胃癌细胞株mgc-803和mkn-45,下调lncrnarp11-357h14.17在细胞株中的表达。4、建立实验分组,正常目的细胞组(con)、正常加阴性对照病毒感染的目的细胞组(nc)、正常加lncrna目的基因病毒感染的目的细胞组(kd)。5、mtt、克隆形成实验检测3组实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情况。6、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实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7、划痕实验检测、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3组实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8、裸鼠皮下荷瘤实验检测下调lncrnarp11-357h14.17对胃癌的影响。【结果】1、在弥漫型胃癌患者中,胃癌组织中lncrnarp11-357h14.17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2、qrt-pcr技术检测rp11-357h14.17在胃癌细胞株的表达结果显示:rp11-357h14.17在胃癌细胞株mgc-803、mkn-45、sgc-7901、ags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细胞株ges-1中表达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胃癌细胞株mgc-803、mkn-45、sgc-7901、ags相对于正常胃粘膜细胞株ges-1中mgc-803的表达量最高,mkn-45第二。而mgc-803和mkn-45属于弥漫型胃癌细胞株,这就与rp11-357h14.17在弥漫型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相符合。确定了我们研究的可行性和下一步研究的细胞株。3、成功制备和包装si-rp11-357h14.17病毒,用si-rp11-357h14.17病毒转染弥漫型胃癌细胞株mgc-803和mkn-45。通过qrt-pcr技术检测mgc-803和mkn-45细胞中敲减效率,相对于对照组nc,si-rp11-357h14.17组lncrna基因敲减效率达到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mtt结果显示:正常加lncrna目的基因病毒感染的目的细胞组(kd)与对照组nc和正常目的细胞组con相比在加入mtt第4天对波长490nm的光的吸收率显着降低,且随时间变化,差异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在mgc-803和mkn-45细胞中,sirna慢病毒感染12天后,相对于对照con和nc组,si-rp11-357h14.17组细胞克隆形成计数结果无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5、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细胞周期实验中,相对于对照组nc,si-rp11-357h14.1组的rp11-357h14.17在s和g2/m期的细胞比例显着升高,在g1期的细胞比例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实验中,在侵袭小室内孵育24h后,相对于对照组con和nc组,si-rp11-357h14.17组中细胞转移的数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划痕试验结果显示:在24小时时,si-rp11-357h14.17组中穿透膜的细胞数量与con组相比数量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在侵袭小室内孵育24h后,相对于对照组con和nc组,si-rp11-357h14.17组中细胞转移的数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裸鼠皮下荷瘤实验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空白对照组,si-RP11-357H14.17组肿瘤显着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叁部分LncRNA RP11-357H14.17促进弥漫型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初步机制研究【研究方法】1、通过siRNA干扰技术,用si-RP11-357H14.17病毒转染弥漫型胃癌细胞株MGC-803和MKN-45,降低lncRNA RP11-357H14.17在细胞株MGC-803和MKN-45中的表达。2、建立实验分组,正常目的细胞组(NC)和正常加lncRNA目的基因病毒感染的目的细胞组(KD)3、利用qRT-PCR技术检测2组细胞中EMT的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4、通过免疫印迹法(WB)检测2组细胞中EMT的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1、qRT-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NC组,si-lncRNA组低表达的RP11-357H14.17在MGC-803和MKN45细胞株中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水平显着升高,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印迹法(WB)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NC组,si-lncRNA组低表达的RP11-357H14.17在MGC-803和MKN45细胞株中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水平显着升高,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通过测序及分层聚类分析筛选出在弥漫型胃癌中异常高表达的lncRNA RP11-357H14.17。LncRNA RP11-357H14.17在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的表达量。2、体外下调胃癌细胞株中lncRNA RP11-357H14.17的表达显示,RP11-357H14.17在弥漫型胃癌中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影响胃癌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体内实验表明RP11-357H14.17能够促进裸鼠种植肿瘤的生长。3、LncRNA RP11-357H14.17可能通过影响EMT来达到促进侵袭和转移的作用。4、LncRNA RP11-357H14.17在弥漫型胃癌中发挥致癌作用,有望成为弥漫型胃癌诊断和预后的标记物,以及提供治疗的有效靶点。(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柳婧美,白威,纪丕军,王山川,张丽娟[10](2016)在《卡培他滨及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弥漫型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与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之间54例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病例,其中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方案28例,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26例,观察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情况。采用Kaplan Meier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验生存期。结果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95%CI:7.9~11.0个月),接受替吉奥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5个月(95%CI:9.5~11.5个月)。接受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4个月(95%CI:4.3~6.5个月),接受替吉奥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0个月(95%CI:6.7~7.3个月)。采用Kaplan Meier描绘生存曲线。经Log-rank法检验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方案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显着短于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方案(P<0.05)。结论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方案可获得更多生存获益。(本文来源于《解放军药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弥漫型胃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紧密连接蛋白1 (zonula oc-cludens-1,ZO-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弥漫型胃癌患者60例,收集患者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癌2 cm)和远离胃癌的正常组织(距癌5 cm),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组织中ICAM-1、VEGF、ZO-1和HER-2 mRNA表达水平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组织中ICAM-1、VEGF、ZO-1和HE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癌旁组织ICAM-1、VEGF、ZO-1和HER-2 mRNA表达水平相比,胃癌组患者癌组织内ICAM-1、VEGF、ZO-1和HER-2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ICAM-1、VEGF、ZO-1和HER-2阳性表达和弥漫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CAM-1、VEGF、ZO-1和HER-2阳性表达和弥漫型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直径没有相关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ICAM-1、VEGF、ZO-1和HER-2与弥漫型胃癌的侵袭转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有效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弥漫型胃癌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先勇,王建宁,仇伟,李加虎,周宇.肠型与弥漫型胃癌中Sonichedgehog与Wnt3A/β-catenin的表达[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9
[2].刘俊骥,刘兰,颜赞芳,张志敏.细胞粘附蛋白、HER-2、ZO-1和VEGF与弥漫型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9
[3].陈曜,陈春山.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弥漫型近端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
[4].宋冬,庄颖娜.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研究获进展[N].解放军报.2018
[5].周学付,陈国星,彭晓飞.粤北地区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与CDH1种系突变关系初探[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8
[6].王旸.HGF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中表达的差异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8
[7].朱军民,陈刚,秦俊杰,张敏敏,张有成.弥漫型胃癌淋巴道转移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8
[8].王潇雨,庄颖娜,原艳芝.首个肿瘤蛋白质组分子分型完成[N].健康报.2018
[9].杨彪.长链非编码RNA-RP11-357H14.17在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
[10].柳婧美,白威,纪丕军,王山川,张丽娟.卡培他滨及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弥漫型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