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己二酸异丁二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生物降解,反应性共混
聚己二酸异丁二酯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石敏,余晓磊,彭少贤,赵西坡[1](2019)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改性聚乳酸(PLA)高性能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可降解、可再生的聚合物,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高强度、高模量的力学性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聚乳酸基生物复合材料自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由于其固有的延展性差、冲击强度低,加工过程结晶速率慢,结晶度小等缺陷,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关于PLA的改性研究在近十年里从未间断过,主要集中在增塑改性、增强改性、增韧改性。增塑改性是指向PLA中加入乳酸低聚物、柠檬酸酯、聚乙二醇等小分子化合物,减少PLA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改善PLA的塑性,断裂伸长率大幅度提高,但增塑剂易渗出、迁移是如今面临的一大难题;增强改性是指向PLA加入无机填料或纳米粒子(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_2)、碳酸钙(CaCO_3)、滑石粉(Talc)、蒙脱土(MMT)等)引发异相成核,改善PLA的结晶性能,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材料韧性差的缺陷;增韧改性是指加入橡胶粒子或热塑性弹性体(天然橡胶(NR)、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碳酸酯(PC)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PLA的韧性,但PLA的生物降解性无法保证;随着一些可降解聚酯(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的产生,在不改变降解性能下,对PLA进行有效的增韧改性,是聚乳酸改性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研究热点。PBAT作为一种可降解聚酯聚合物,链段兼具长链脂肪烃的柔性和芳环的刚性,赋予了其优异的柔韧性,与其他聚酯材料相比,这一优势是作为增韧改性PLA的最佳选择。在早期PLA/PBAT的研究过程中就发现,由于分子链段上结构的巨大差异,PBAT与PLA的相容性差导致共混物力学性能不佳。近十年里,研究者在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第叁组分对PLA/PBAT共混体系进行改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PLA/PBAT共混体系的增韧后冲击强度由纯PLA的2.3 kJ/m2提高至61.9 kJ/m2。本文归纳了PBAT增韧改性PLA共混体系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对物理共混(无机填料或纳米粒子和物理相容剂)、反应性共混增容剂改性PLA/PBAT体系进行了介绍,分析了PLA/PBAT共混改性体系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以期为制备高性能全生物降解PLA/PBAT复合材料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1期)
骆双灵[2](2019)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纳米复合食品包装薄膜的研究及其在冷鲜肉保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塑料由于用量巨大且难以降解,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可生物降解材料,在PBAT中加入抗菌剂制备抗菌活性食品包装薄膜,能够提高PBAT的综合性能,增大PBAT在食品安全包装方面的应用范围。本文利用叁种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TiO2)和纳米载银二氧化钛(Ag-TiO2)进行表面改性,得到改性效果最佳的纳米抗菌剂——mTiO2和mAg-TiO2,将纳米抗菌剂引入PBAT基体中,制备了 一系列PBAT纳米复合抗菌薄膜,并且考察了不同纳米复合抗菌薄膜对冷鲜肉的贮藏保鲜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叁种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和Ag-TiO2进行表面改性,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改性之后硅烷偶联剂KH-560、KH-570和KH-171已成功接枝在纳米TiO2和Ag-TiO2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纳米粒子相比,改性后mTiO2和mAg-TiO2表面的粒径尺寸几乎没有变化。沉降实验和接枝率实验结果表明:对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当KH-570作为偶联剂,含量为100%,反应时间为24 h时,静置7 d后沉降高度最小,接枝率最高为20.01%,改性效果最好;对纳米Ag-TiO2的表面改性,当KH-171作为偶联剂,含量为40%,反应时间为24h时,静置7d后沉降高度最小,接枝率相对较高,为2.87%,在叁种偶联剂中改性效果最好。2.通过溶液浇铸法得到PBAT薄膜和一系列PBAT纳米复合抗菌薄膜,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结果表明,向PBAT中加入少量mTiO2和mAg-TiO2后,纳米粒子能够在薄膜中分散均匀;与未改性纳米粒子相比,mTiO2和mAg-TiO2在PBAT中的分散性明显变好。随抗菌剂含量的增加,PBAT纳米复合薄膜的结晶度先增加后下降,当mTiO2含量为1 wt%(P/mT1)、mAg-TiO2含量为2wt%(P/mAT2)时,薄膜的结晶度最大。与纯PBAT薄膜相比,PBAT纳米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氧气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略有下降;加入mTiO2时,P/mT1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分别为(29.9±2.6)MPa和(797.1±40.2)%。同时其透氧量和透湿量最小,与纯PBAT相比分别下降了 27.9%和30.7%;加入mAg-TiO2时,P/mAT2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分别为(27.9±1.1)MPa和(816.9±26.7)%,且其氧气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最小,分别下降了 3.2%和16.9%。抑菌圈实验表明,随着mTiO2、mAg-TiO2的增加,复合薄膜抗菌效果逐渐增加,抗菌剂含量相同时,加入mAg-TiO2的薄膜抗菌性更强。总体而言,与PBAT薄膜相比,P/mT1和P/mAT2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明显提高。3.分别用市购PE保鲜袋、自制纯PBAT膜、P/mT1和P/mAT2复合薄膜包装新鲜猪肉,于(4±1)℃条件下贮藏,定期测试冷鲜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当贮藏时间相同时,用P/mT1和P/mAT2薄膜包装的冷鲜肉菌落总数明显少于PE膜和PBAT膜,感官品质、汁液流失率和水分活度下降速率更慢;P/mAT2和P/mT1薄膜包装减缓了冷藏期间猪肉pH值的增加,在贮藏9天后,其pH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mAT2和P/mT1薄膜包装的冷鲜肉,TVB-N值明显低于PE对照和PBAT组;根据冷鲜肉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组别的冷鲜肉货架期约为为:PE 对照组(9d)<PBAT(12d)<P/mT1(21d)<P/mAT2(24d)。其中,P/mAT2对猪肉的保鲜效果最好,P/mT1次之,两者都可以有效地抑制猪肉表面细菌生长,将猪肉的保质期延长了 12~15天。(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徐松,王敬敬,周婷婷,赵维,黄志勇[3](2018)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塑料地膜高效降解菌群筛选及其群落结构演替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地膜虽然是生物可降解的地膜,但是关于该塑料地膜降解的微生物菌群研究却较少。【目的】拟从不同环境样品中筛选可降解PBAT塑料地膜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对其多次富集的菌群群落结构演替进行分析,明晰可降解PBAT塑料地膜的核心微生物。【方法】利用改良的SM无机盐培养基从不同环境样品中筛选可降解PBAT塑料地膜的微生物菌群;利用失重法测定菌群对PBAT塑料地膜降解的效率;利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第5批次(G5)至第9批次(G9)富集的降解菌群的群落结构进行深入探讨;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菌群不同菌属相对丰度变化和PBAT塑料地膜降解时间进行解析。【结果】从广州金发堆肥厂的堆肥样品中筛选到可完全降解PBAT塑料地膜的菌群,编号为SX。通过连续不断的转接富集,菌群SX对PBAT塑料地膜的降解速率显着提升。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第5批次(G5)至第9批次(G9)富集的PBAT塑料地膜降解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逐渐下降,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逐渐上升。硫磺色节杆菌(Arthrobactersulfureus)、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和噬几丁质菌科(Chitinophagaceae)在随着转接富集过程中相对丰度逐渐升高而芽孢杆菌(Bacillussp.)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硫磺色节杆菌(Arthrobacter sulfureus)相对丰度升高与PBAT塑料地膜降解时间缩短显着相关(r=–0.927,P<0.05)。【结论】筛选到PBAT塑料地膜高效降解菌群SX。通过连续不断的转接富集,菌群SX对PBAT塑料地膜的降解时间由28 d (第5批次,G5)降低到13 d (第9批次,G9)。通过对菌群群落结构的研究,发现随着菌群降解效率的提高,硫磺色节杆菌的所占相对丰度显着增加,说明其可能在PBAT塑料降解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为PBAT塑料地膜的降解提供了绿色高效环保的新途径和菌株资源,并为PBAT塑料地膜降解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鑫[4](2018)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具有优异的降解性能与机械性能,在一段时间内最终可转化为二氧化碳与水。在生物可降解薄膜、一次性包装材料和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对苯二甲酸(PTA)、己二酸(AA)、1,4-丁二醇(BDO)为原料,以摩尔比n(BDO):n(PTA+AA)=1.4;n(PTA):n(AA)=1通过直接熔融聚合法制备PBAT。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制备高分子量的PBAT,并首次通过使用亚磷酸叁苯酯(TPPi)在不改变其链结构的条件下进行扩链。并分别对PBAT的化学结构、端羧基含量、特性粘度、分子量及其分布、分子链结构、热性能、晶体结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和亲水性进行研究。研究缩聚温度对PBAT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具有亲水性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PBAT。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PBAT的端羧基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特性粘度,重均分子量(M_w),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在缩聚温度260℃时,PBAT重均分子量高达21.69×10~4 g/mol,断裂伸长率与拉伸强度分别为1420.51%和26.70MPa。从而确定260℃为最佳的缩聚温度。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和热稳定剂对PBAT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四正丁酯(TBOT)与叁氧化二锑(Sb_2O_3)构成的复合催化剂制备的PBAT的分子量、色泽和力学性能方面不仅优于单一的TBOT催化剂的同时还优于TBOT/辛酸亚锡(Sn(Oct)_2)复合催化剂,磷酸叁苯酯(TPP)有效抑制了PBAT热降解的进行。TBOT/Sb_2O_3复合催化剂条件下PBAT的重均分子量高达21.69×10~4 g/mol、色泽为乳白色、断裂伸长率与拉伸强度分别为1420.51%和26.70 MPa。研究Sb_2O_3含量对PBA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b_2O_3含量的增加,端羧基含量先降低后增加,M_w先增加后降低,随着M_w的增加线性分子链由无规棒状向紧密的球型结构变化。受分子量的影响,熔体流动速率先降低后增加,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接触角先增加后减小;晶体结构同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晶体结构一致。Sb_2O_3含量为0.10 mol%时制备的PBAT质量最好,M_w达到24.00×10~4 g/mol,熔体流动速率15.63 g/10min,断裂伸长率与拉伸强度最高分别为1525.66%和25.19 MPa。研究加工温度与亚磷酸叁苯酯(TPPi)添加量对PBAT的影响。结果表明,170℃与190℃时,随着TPPi含量的增加,PBAT的分子量也在增加;210℃,受到热降解和副反应的作用PBAT的分子量先增加后减小;TPPi的加入使PBAT的分子量组分变得更均一且未改变其分子链结构。各加工温度下,随着TPPi含量的增加,受扩链作用和小分子副产物增塑作用的影响PBAT的断裂伸长率与断裂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熔体流动速率先减小后增加。加工温度190℃、TPPi 3.0 wt%时为最佳的反应条件,对应的PBAT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高达35.79 MPa和2119.19%,熔体流动速率比原来降低一倍为10.60 g/10min。(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7)
刘腾[5](2018)在《碳膜对聚己二酸丁二酯晶型转变及其熔融行为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真空蒸镀碳膜对聚己二酸丁二酯(PBA)结晶行为、晶型转变及其熔融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聚己二酸丁二酯(PBA)薄膜表面真空蒸镀碳膜可以提高其本身的结晶能力。DSC测试结果表明,蒸镀的碳膜使PBA结晶温度升高。PBA薄膜样品上表面蒸镀碳膜后,在偏光显微镜下发现在碳膜区域出现的成核点位要远远多于未蒸碳区域并且蒸碳区域。这表明结晶过程中碳膜可以提高PBA的成核能力。另外,碳膜在PBA的熔融过程中保留其原始的晶型结构,重结晶时会有向原始晶型的生长的趋势。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真空蒸镀碳膜前后的β-PBA和α-PBA样品:1)在不同温度下熔融重结晶,β-PBA样品在真空蒸镀碳膜之后β晶完全消失需要的温度下限为35 ℃,而未蒸镀碳膜的样品β晶完全消失的温度下限为33℃;2)α-PBA样品在真空蒸镀碳膜之后,重结晶形成纯α晶的温度下限会降至25 ℃这说明碳膜对PBA的分子链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从而保持其晶型分子链的有序性,使其在结晶过程中更以重新转变形成其被固定的之前的特定晶型。此外,研究表明在PBA薄膜表面真空蒸镀碳膜后也会对PBA的晶型转变以及熔融行为有着显着影响。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蒸碳前后的β-PBA样品熔融过程,发现蒸镀碳膜之后PBA晶体的熔点升高。在偏光显微镜(POM)也观察到这一现象。并且实验发现蒸镀碳膜之后,β-PBA样品在高温下不易发生晶型转变。这说明碳膜能够固定一部分β晶的存在,抑制其晶型转变。(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8)
卢波,周洪福,季君晖,李书宏,王萍丽[6](2018)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泡沫塑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超临界CO_2流体为物理发泡剂,CaCO_3为成核剂,采用釜压发泡法制备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泡沫塑料,考察了成核剂含量和工艺参数对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的加入可降低泡沫塑料的体积密度和泡孔直径,较理想的成核剂质量分数为10%;工艺参数对产物性能有明显影响,其中,发泡温度和浸泡温度对产物性能有较大影响,浸泡时间过短可导致泡孔尺寸不均一,泡孔塌陷明显。较优的工艺参数:浸泡温度为110℃,浸泡时间为60 min,发泡温度为70℃,保压时间为30 min,制备的泡沫塑料体积密度可达0.11 g/cm~3,发泡倍率为10.90倍,泡孔直径为10~50μm。(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8年01期)
杨思寒,李慧慧,闫寿科[7](2017)在《共混聚己二酸丁二酯对聚偏氟乙烯退火过程中晶型转变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制备了质量比为80/20的PVDF/PBA共混物,并通过DSC,FTIR,POM等表征手段对共混物在155°C等温退火过程中的相转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共混物中,PBA熔体对PVDF结晶行为及晶型转变的影响。通过共混物结晶后升温熔融过程的DSC曲线,我们发现在共混物的等温退火过程中形成了熔点不同的两部分晶体。随结晶时间增加,低熔点晶体含量减少而高熔点晶体含量增加,说明高熔点晶体是由低熔点晶体在退火过程中转化得到的。用FTIR进行进一步的表征,我们证实了低熔点晶体是PVDF的α晶型而高熔点对应γ晶型。用POM表征晶体形貌,发现高熔点的γ晶型主要分布在球晶中心。(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7-10-10)
莫兰[8](2017)在《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复合生物材料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作为可再生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新材料,具有极大的环境和经济价值,对主流塑料行业的冲击力巨大,正备受关注。在开发应用过程中,聚乳酸脆性大、价格偏高,熔体强度低,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首先选用既有较好的延展性和柔韧性又有较好的耐热性的可生物降解材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作为增韧剂,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增容剂原位增容PLA与PBAT,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韧性。然后以铝锆复合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玉米淀粉为填料对PLA/PBAT基体进行填充改性,考察玉米淀粉添加量对PLA/PBAT复合体系性能影响。最后重点探究DCP对PLA/PBAT/玉米淀粉复合材料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AT以球状分散在PLA连续相中,两相部分相容,添加DCP后,PBAT相区尺寸减小,分散均匀,与PLA相容性提高;PLA/PBAT复合材料剪切变稀特性增加,各项力学性能得到改善,DCP添加量为0.4wt%时试样缺口冲击强度由4.9KJ/m2提高至8.0KJ/m2,提高了63%;体系熔体粘度升高,链段活动性变差,结晶度下降,PLA球晶尺寸减小,球晶数目先增大后减小,添加0.4wt%DCP时球晶数目最大尺寸最小,PLA/PBAT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最佳。对于PLA/PBAT/玉米淀粉复合体系,经铝锆复合偶联剂处理玉米淀粉后,玉米淀粉分散性提高,与PLA/PBAT基体相容性变好,材料韧性得到改善;随着玉米淀粉添加量增加,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损失增加,耐热剪切性降低,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保证材料强度,玉米淀粉填充量为20wt%较为合适;玉米淀粉可以促进PLA结晶,提高结晶度;填充玉米淀粉后复合材料T2%、T10%明显降低,热失重速率曲线由Tmax-PLA单峰特征转变为Tmax-玉米淀粉和Tmax-PLA双峰特征;此外,热处理可显着提高PLA/PBAT/玉米淀粉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点,在100℃热处理10min,复合材料Tw由未退火时的56℃升至81℃,材料耐热性改善很大,但晶型未变。添加DCP可提高PLA/PBAT/玉米淀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添加量为0.4wt%时,复合材料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最大值;复合材料储能模量(G′)和复数黏度(η*)以及转矩分析中出现的交联峰峰强、平衡温度、平衡转矩均随着DCP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MFR逐渐减小,熔体强度增加,冷结晶温度向高温移动,结晶度降低。(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林林,宋树鑫,梁敏,张玉琴,齐小晶[9](2016)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一种生物可降解缓冲包装材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并测试其表观密度、热学性能、红外光谱及缓冲性能。利用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筛选出发泡最佳工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质构仪分别测试缓冲包装材料的热学性能和缓冲性能。结果显示,最佳发泡工艺为发泡剂碳酸氢钠添加量为20%,发泡温度为140℃,发泡时间为25 min,其表观密度为0.18 g/cm~3;NaHCO_3在发泡材料中无残留;30 mm厚的缓冲材料缓冲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张贺,陈芳萍,刘昌胜[10](2016)在《PBAT-g-MA对热塑性淀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合金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来酸酐(MAH)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原料采用熔融接枝法合成相容剂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接枝马来酸酐(PBAT-g-MA),并通过熔融挤出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塑性淀粉(TP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合金。研究了PBAT-g-MA用量对TPS/PBAT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微观形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AT-g-MA提高了TPS/PBAT二元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当PBAT-g-MA质量分数为7%时,材料的拉伸强度为9.8 MPa,比未添加增容剂的共混材料提高了92.1%,断裂伸长率为64.3%,比未添加增容剂的共混材料提高了83.7%,SEM显示PBAT-g-MA大大改善了TPS/PBAT二元共混合金的界面相容性。(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6年08期)
聚己二酸异丁二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塑料由于用量巨大且难以降解,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可生物降解材料,在PBAT中加入抗菌剂制备抗菌活性食品包装薄膜,能够提高PBAT的综合性能,增大PBAT在食品安全包装方面的应用范围。本文利用叁种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TiO2)和纳米载银二氧化钛(Ag-TiO2)进行表面改性,得到改性效果最佳的纳米抗菌剂——mTiO2和mAg-TiO2,将纳米抗菌剂引入PBAT基体中,制备了 一系列PBAT纳米复合抗菌薄膜,并且考察了不同纳米复合抗菌薄膜对冷鲜肉的贮藏保鲜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叁种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和Ag-TiO2进行表面改性,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改性之后硅烷偶联剂KH-560、KH-570和KH-171已成功接枝在纳米TiO2和Ag-TiO2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纳米粒子相比,改性后mTiO2和mAg-TiO2表面的粒径尺寸几乎没有变化。沉降实验和接枝率实验结果表明:对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当KH-570作为偶联剂,含量为100%,反应时间为24 h时,静置7 d后沉降高度最小,接枝率最高为20.01%,改性效果最好;对纳米Ag-TiO2的表面改性,当KH-171作为偶联剂,含量为40%,反应时间为24h时,静置7d后沉降高度最小,接枝率相对较高,为2.87%,在叁种偶联剂中改性效果最好。2.通过溶液浇铸法得到PBAT薄膜和一系列PBAT纳米复合抗菌薄膜,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结果表明,向PBAT中加入少量mTiO2和mAg-TiO2后,纳米粒子能够在薄膜中分散均匀;与未改性纳米粒子相比,mTiO2和mAg-TiO2在PBAT中的分散性明显变好。随抗菌剂含量的增加,PBAT纳米复合薄膜的结晶度先增加后下降,当mTiO2含量为1 wt%(P/mT1)、mAg-TiO2含量为2wt%(P/mAT2)时,薄膜的结晶度最大。与纯PBAT薄膜相比,PBAT纳米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氧气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略有下降;加入mTiO2时,P/mT1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分别为(29.9±2.6)MPa和(797.1±40.2)%。同时其透氧量和透湿量最小,与纯PBAT相比分别下降了 27.9%和30.7%;加入mAg-TiO2时,P/mAT2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分别为(27.9±1.1)MPa和(816.9±26.7)%,且其氧气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最小,分别下降了 3.2%和16.9%。抑菌圈实验表明,随着mTiO2、mAg-TiO2的增加,复合薄膜抗菌效果逐渐增加,抗菌剂含量相同时,加入mAg-TiO2的薄膜抗菌性更强。总体而言,与PBAT薄膜相比,P/mT1和P/mAT2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明显提高。3.分别用市购PE保鲜袋、自制纯PBAT膜、P/mT1和P/mAT2复合薄膜包装新鲜猪肉,于(4±1)℃条件下贮藏,定期测试冷鲜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当贮藏时间相同时,用P/mT1和P/mAT2薄膜包装的冷鲜肉菌落总数明显少于PE膜和PBAT膜,感官品质、汁液流失率和水分活度下降速率更慢;P/mAT2和P/mT1薄膜包装减缓了冷藏期间猪肉pH值的增加,在贮藏9天后,其pH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mAT2和P/mT1薄膜包装的冷鲜肉,TVB-N值明显低于PE对照和PBAT组;根据冷鲜肉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组别的冷鲜肉货架期约为为:PE 对照组(9d)<PBAT(12d)<P/mT1(21d)<P/mAT2(24d)。其中,P/mAT2对猪肉的保鲜效果最好,P/mT1次之,两者都可以有效地抑制猪肉表面细菌生长,将猪肉的保质期延长了 12~15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己二酸异丁二酯论文参考文献
[1].王鑫,石敏,余晓磊,彭少贤,赵西坡.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改性聚乳酸(PLA)高性能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2].骆双灵.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纳米复合食品包装薄膜的研究及其在冷鲜肉保鲜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9
[3].徐松,王敬敬,周婷婷,赵维,黄志勇.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塑料地膜高效降解菌群筛选及其群落结构演替特征[J].微生物学通报.2018
[4].李鑫.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合成与表征[D].江苏科技大学.2018
[5].刘腾.碳膜对聚己二酸丁二酯晶型转变及其熔融行为影响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6].卢波,周洪福,季君晖,李书宏,王萍丽.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泡沫塑料的制备[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8
[7].杨思寒,李慧慧,闫寿科.共混聚己二酸丁二酯对聚偏氟乙烯退火过程中晶型转变影响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7
[8].莫兰.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复合生物材料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7
[9].刘林林,宋树鑫,梁敏,张玉琴,齐小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
[10].张贺,陈芳萍,刘昌胜.PBAT-g-MA对热塑性淀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合金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2016
标签: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生物降解; 反应性共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