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论文-李金勇,孙宏亮,叶志东,樊雪强,刘鹏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论文-李金勇,孙宏亮,叶志东,樊雪强,刘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无症状性,症状性,斑块成分与体积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勇,孙宏亮,叶志东,樊雪强,刘鹏[1](2018)在《颈动脉斑块成分和体积的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连续行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患者定义为6个月内出现一过性黑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致残性脑卒中者,否则定义为无症状性患者。共有78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无症状性患者35例(44.9%),症状性患者43例(55.1%)。所有患者造影前一个月内行MDCTA检查。通过MDCTA利用后处理工作站斑块分析软件并根据不同的HU值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脂质斑块(富含脂质坏死核心,≤60 HU)、纤维斑块(60~130 HU)和钙化斑块(≥130 HU),计算斑块的总体积,各种斑块的体积及所占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患者的钙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症状性患者(t=2.760,P=0.007),而脂质斑块比例低于症状性患者(Z=-2.009,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钙化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OR=0.949,95%CI:0.915~0.985,P=0.005),脂质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负相关(OR=1.068,95%CI:1.021~1.117,P=0.004)。对于症状性患者,当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时,其特异度为94.3%,而敏感度仅为37.2%。两组斑块体积及纤维斑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相比,无症状斑块钙化比例增加、脂质比例减少,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预测症状性斑块一个有用的截点,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应用MDCTA斑块分析进行风险评估。(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郭海平,江明宏,曹雪滨,刘亚飞,罗军[2](2012)在《320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右冠状动脉起自前降支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的起源异常是指冠状动脉的起始、走形及分布异常,是在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异常发育或未发育完全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无临床症状,但少数可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龙柳秀[3](2010)在《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种植前颌骨骨量测定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64SSCT在上颌骨骨量测定中的价值,为上颌骨牙种植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手工直接测量(DM)法、64SSCT测量法、OP测量法对15副头颅标本的牙槽骨高度、宽度进行测量,比较64SSCT与OP骨高度测量值的失真率;研究64SSCT骨宽度值相对DM值的失真率;并在64SSCT叁维重建图像上,对上颌窦底壁、上颌唇(颊)侧骨板的骨质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将64SSCT扫描与OP摄影影像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比较二者和手工直接测量值间的失真率,结果如下:(1)64SSCT的叁维重建影像能清晰显示上颌骨唇(颊)侧的骨壁形貌和上颌窦底壁形貌。(2)OP骨高度测量值的失真率在上颌前牙区为2.78±0.56%,其中中切牙区、侧切牙区、尖牙区分别为2.65±0.73%、2.78±0.44%、2.83±0.58%,而64SSCT在上颌前牙区的失真率为0.55±0.20%,其中叁个牙位的失真率分别为0.61±0.29%、0.53±0.20%、0.55±0.15%。两种方法在上颌牙槽骨前牙区不同牙位的失真率不同,且两两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一种测量方法在上颌前牙区不同牙位间的失真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3)64SSCT骨宽度测量值在上颌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的失真率分别为2.22±0.94%、2.21±0.72%、2.30±0.84%。叁者之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64SSCT在上前牙区牙槽嵴顶和距牙槽嵴顶5mmm、10mm处的骨宽度值失真率分别为1.61±0.61%、2.50±0.98%、2.55±0.88%,前磨牙区宽度失真率分别为1.61±0.36%、2.43±0.52%、2.60±0.78%,磨牙区的宽度失真率分别1.66±0.61%、2.63±0.60%、2.67±0.80%。叁区域牙槽嵴顶的64SSCT骨宽度失真率均小于同区域距牙槽嵴顶5mm、10mm处的失真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4SSCT扫描叁维重建影像可提供上前牙区牙槽突唇(颊)侧骨形貌、上颌窦底壁形貌等信息,有利于牙种植手术方案的制定;而OP片是二维影像,不能提供骨质表面形貌特征的信息。(2)牙槽骨高度的测量中,64SSCT的影像失真率为0.55±0.20%,而OP的失真率为2.78±0.56%,二者有显着差异(P<0.05)。在测量牙槽嵴骨高度方面,64SSCT测量法比OP测量法测得的数据更准确。(3)牙槽骨宽度的测量中,64SSCT的侧断层影像上能测量从牙槽嵴顶到上颌窦低或鼻底的牙槽骨宽度值,可以为种植体直径的确定提供依据。OP不能对这一指标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0-05-01)

白静[4](2008)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购置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品牌和机型繁多的CT产品中根据儿童专科医院患儿的临床特点,选购1台性价比合理的CT机,采用全面、系统的评估方式对设备的机型、性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最终选择了一款完全符合实际需求的16排螺旋CT机,并将该评估方式应用到其他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中,以避免资金浪费。(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08年04期)

戴汝平,吕滨[5](2005)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多排(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 tidetector rowspiralCT,以下简称MDCT)问世,CT技术在心血管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加速发展。2001年研制出16排MDCT,相继2004年64层螺旋CT投入临床应用,在冠状动脉检查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冠状动脉的起源异常是指冠状动脉的起始、走形及分布异常,是在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异常发育或未发育完全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无临床症状,但少数可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勇,孙宏亮,叶志东,樊雪强,刘鹏.颈动脉斑块成分和体积的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2].郭海平,江明宏,曹雪滨,刘亚飞,罗军.320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右冠状动脉起自前降支一例[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

[3].龙柳秀.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种植前颌骨骨量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

[4].白静.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购置论证[J].医疗卫生装备.2008

[5].戴汝平,吕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5

标签:;  ;  ;  ;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论文-李金勇,孙宏亮,叶志东,樊雪强,刘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