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传体写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冯骥才,自传体非虚构长篇,文学创作,心路历程
自传体写作论文文献综述
王锐[1](2019)在《从秘密写作到文学“黄金时代”——由冯骥才的自传体非虚构长篇观其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文革"磨难中的秘密写作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借调式写作,再到八十年代文学"黄金时代"的多元化写作,冯骥才始终以文艺安身立命,以人民代言人的角色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透过冯骥才近年出版的叁部自传体非虚构长篇,可重返历史现场深入体会其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真实感受当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担当与历史使命。他的自传体非虚构长篇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档案。(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赤勇[2](2016)在《浅析卡洛斯·富恩特斯《狄安娜,孤寂的女猎手》自传体小说与虚构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狄安娜,孤寂的女猎手》是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即把真实的自传素材纳入虚构的小说框架内,显示出一种既不同于典型的虚构小说,又与传统的自传体小说有本质区别的新类型。在糅合小说和自传技法的同时,作家夹叙夹议,评论时政、评述文学,并对社会、人生、死亡、信仰、理想等问题发表独到的看法。(本文来源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汤晓琳,王晓平[3](2016)在《呼兰河畔的“娜拉”言说——论萧红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自传体小说写作起源于"五四"新文学时期,并开始形成一种特色鲜明的创作潮流。作为深受"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熏陶的女性作家,萧红是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她创作了以《呼兰河传》为代表的女性自传体小说。本文依据现代文学发展线索,着眼于萧红的女性自传体小说文本细读,结合她的创作理念和风格,重点探讨她的创作缘起、创作动机,叙述视角,揭示蕴含其中的女性体验和反抗的精神内涵,论述她的抒情、沉郁的艺术风格,展示她对"自我"意识的时代透视的创作理念。(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含璞[4](2016)在《身份与写作——赫斯顿自传体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左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举足轻重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在国内外的评论界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好评。本文通过黑人女性所特有的黑人女性身份与写作视角来解读《他们眼望上苍》这部作品,旨在更好地了解赫斯顿自传体小说与探究美国黑人女性的自传体写作。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是20世纪美国着名的小说家、民俗学家、(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6年04期)
宋晓英[5](2015)在《“边缘”的深度与广度——北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写作谱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陆出生的北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写作自成谱系,展示着"边缘人"母题的深度与广度。其传主或书写"寓言",展示着身为"少数民族"向西方主流社会参与、渗透的历程;或再现"创伤",从文革"受难者"向"反思者"视角嬗变;或揭示"文化混杂者"、"世界人"貌似自由,实则"悬空"或流放的生命真相。其主题嬗变、发展,从"家国"或"寄居"多元角度出发,揭示了"现代人""无根"的必然命运。(本文来源于《现代传记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宋晓英[6](2015)在《“少数民族”与“边缘人”叙事——北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写作谱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陆出生的北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写作自成谱系,展示着"边缘人"母题的深度与广度。其传主或书写"寓言",再现身为"少数民族"向西方主流社会参与、渗透的历程;或暴露"创伤",从文革"受难者"向"反思者"视角嬗变;或揭示"文化混杂者"、"世界人"貌似自由,实则"悬空"或流散的生命真相。其主题从"家国"到"寄居",朝多元角度嬗变,揭示了"现代人""无根"的必然命运。(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程增虎[7](2015)在《不同视角回忆和写作自传体记忆对情绪、工作记忆和归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不同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叁人称视角)回忆和写作不同性质的过去事件(成功&失败),是否会对认知、情绪和归因产生影响。研究方法:两项实验均采用2×2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均为某师范大学本科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四种组别中的一种进行回忆或写作,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或第叁人称视角回忆以及写作成功事件或失败事件。然后测量情绪、工作记忆和归因。情绪、工作记忆和归因的测量工具分别是正性和负性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基于Corsi积木任务改编的工作记忆任务和归因方式问卷。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回忆和写作的视角和内容对情绪没有显着影响;(2)回忆和写作的视角和内容对工作记忆产生交互影响。当回忆成功事件时,采用第叁人称视角的被试比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被试在工作记忆广度任务中表现更好;当回忆失败事件时,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被试比采用第叁人称视角的被试在工作记忆广度任务中表现更好;(3)在归因方面,回忆和写作的内容会影响对原因的持久性和广泛性的归因,回忆成功事件的被试比回忆失败事件的被试,更倾向于认为事情的原因会持续更长时间,影响生活的更多方面。回忆的视角会对内因--外因的归因有影响,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更倾向于归因于内部因素,采用第叁人称视角更倾向于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在写作时,这种效应不存在。研究结论:以不同视角回忆和写作不同自传体记忆对情绪不产生显着影响,会对工作记忆和归因产生影响。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回忆和写作失败事件和采用第叁人称视角回忆和写作成功事件会提高工作记忆广度,采用第叁人称视角回忆和写作失败事件和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回忆和写作成功事件会降低工作记忆容量。(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韩璐璐,周振华[8](2014)在《自我实现的写作历程——简析托马斯·伯恩哈德自传体散文的创作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奥地利当代着名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陆续发表他的5部自传体系列散文作品,依次描绘他童年时期对独裁和战争的恐惧、逃离权威的历程、与疾病和死亡的对抗、走上文学之路以及内心的溯源探究。这5部作品不仅是"自身发展过程的记录",更是一个成熟作家对自己的一次自我探究以及自我实现之旅。(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4年01期)
沈永英[9](2013)在《论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女性意识和写作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是虹影的代表作品,主人公"六六"成长和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是虹影本人对女性意识的探索,具有少女的私密性的特点,同时展示一代人生存的真实境遇和低矮苍穹下的女性群体形象,凸显虹影小说创作的当下意义。(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肖丽华[10](2013)在《自传体写作: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的文体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何种文体进行创作不是形式问题,而是涉及到意识形态与斗争策略的问题,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为了突破多重压迫,表达多重反抗的"自我",需要进行文体的革命,她们主要选择被主流文学所轻视的自传体进行写作来发声,让自传体写作既不同于女性主义也不同于后殖民主义的文学的特点,而具有了更加多元和动态的特性。(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自传体写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狄安娜,孤寂的女猎手》是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即把真实的自传素材纳入虚构的小说框架内,显示出一种既不同于典型的虚构小说,又与传统的自传体小说有本质区别的新类型。在糅合小说和自传技法的同时,作家夹叙夹议,评论时政、评述文学,并对社会、人生、死亡、信仰、理想等问题发表独到的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传体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1].王锐.从秘密写作到文学“黄金时代”——由冯骥才的自传体非虚构长篇观其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赵赤勇.浅析卡洛斯·富恩特斯《狄安娜,孤寂的女猎手》自传体小说与虚构写作[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6
[3].汤晓琳,王晓平.呼兰河畔的“娜拉”言说——论萧红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写作[J].职大学报.2016
[4].张含璞.身份与写作——赫斯顿自传体小说研究[J].牡丹.2016
[5].宋晓英.“边缘”的深度与广度——北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写作谱系研究[J].现代传记研究.2015
[6].宋晓英.“少数民族”与“边缘人”叙事——北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写作谱系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7].程增虎.不同视角回忆和写作自传体记忆对情绪、工作记忆和归因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5
[8].韩璐璐,周振华.自我实现的写作历程——简析托马斯·伯恩哈德自传体散文的创作艺术[J].外语学刊.2014
[9].沈永英.论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女性意识和写作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10].肖丽华.自传体写作: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的文体革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