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莱姆论文-薛璇子

哈莱姆论文-薛璇子

导读:本文包含了哈莱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切斯特·,海姆斯,《棉花来到哈莱姆》,荒诞叙事

哈莱姆论文文献综述

薛璇子[1](2019)在《从《棉花来到哈莱姆》探析海姆斯笔下的荒诞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棉花来到哈莱姆》中,海姆斯把荒诞作为解构白人冷硬派侦探小说叙事模式的策略。哈莱姆黑人区的暴力现实造就了海姆斯的暴力叙述;黑人生存的荒谬体验反讽种族主义的荒谬性;异化黑人民间故事,反衬小说人物和事件的荒诞性,揭露美国六十年代种族主义社会的冷漠和残酷。海姆斯将黑人双重意识和黑人土语运用到侦探小说创作中,开创了具有鲜明黑人叙事特色的非裔美国侦探小说创作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非裔美国城市自然主义文学传统。(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谢梅[2](2019)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非裔女性小说中的非裔美妆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都市生活构成了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非裔女性小说的"风景线",其中极具女性性别特征的美妆消费、美妆仪式展现了黑白文化在都市空间的互动与融合,美妆书写蕴含着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小说致力于塑造新黑人女性形象的创作动机。主流社会的大众消费文化和非裔女性塑造城市化新形象的美妆需求一起推动了非裔美妆文化的产生,广告则为它的迅猛发展起到了重要宣传作用。非裔美妆文化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非裔女性迎合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时代潮流,开启了主动参与时尚文化生产之路,美妆呈现的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符合主流社会期待,为她们提供了更好的就业、社交、婚姻等生存机遇;另一方面,非裔社区流行的美妆文化明显呈现出"以白为美"的白人审美标准,形成了与"以黑为美"的黑人种族审美标准之间的冲突,造成了非裔女性的"黑人性"认同危机。(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杨松[3](2019)在《哈莱姆文艺复兴与兰斯顿·休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结合部分美国黑人作家和作品的介绍,分析了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形成和发展;其中,重点介绍了兰斯顿·休斯,以及其诗《黑人谈河》,展现了黑人文学流派哈莱姆文艺复兴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8期)

李明洁[4](2019)在《纽约东哈莱姆墙画与社区的自传体记忆——叙事认同与社会记忆的类型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纽约东哈莱姆墙画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东哈莱姆街区的历史变迁和当地人社会记忆的形塑过程,是研究社会记忆与城市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例证。基于东哈莱姆区的田野调查发现,该社区墙画的叙事性,使其成为连接个体与社群的认知纽带,并促成了该社区"自传体记忆"型的社会记忆的形成,并为相关交往记忆遗产化为文化记忆铺平了道路。(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永超[5](2018)在《以《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为例浅析哈莱姆时期黑人女性新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他们眼望上苍》作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一部以女性主义视角描写黑人女性的经典小说之一,描述了珍妮找寻自我、探寻自我价值的过程,塑造了具有真正女性主义意识的新黑人女性形象,展现了这一时期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通过简要分析珍妮的人物形象、浅析哈莱姆时期文学创作的特点,本篇旨在展现在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等思想充斥下的男权社会中,以珍妮为代表的黑人女性群体为了争取自由平等、找寻及实现自我独立人格和尊严的抗争历程。(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8年48期)

谢梅[6](2018)在《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非裔女性小说家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学者对以福塞特、拉森和赫斯顿为代表的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非裔女性小说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是开始阶段,以作家作品推介为主,但评论褒贬不一;40~60年代是冷遇阶段,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衰落、二战引发的美国社会关注点转变等因素造成了这种现象发生;70~80年代是重新受到关注阶段,以赫斯顿为首的被忽视、被淹没、被低估的非裔女性作家作品得到重新挖掘、整理和再解读,以单个作家单部作品的主题研究为重点,出现了作家传记研究和女性作家群体研究两大亮点;90年代是繁荣阶段,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批评仍是主要批评方法,关注作品中的种族、心理和性别问题,同时非裔女性文学的现代性、叙事形式以及构建黑人文学批评理论和写作传统得到重视;21世纪是进一步深化阶段,多视域、跨学科成为突出特征,出现了一批对作家作品整体进行比较研究和文化诗学批评、后殖民批评的学术成果。(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8年03期)

王宓[7](2018)在《种族自觉: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美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标志着非裔美国人在文学、艺术和音乐领域的第一个活跃时期。该运动结合了现实主义、民族意识和美国主义。这一时期的非裔美国艺术家为改变旧时期的黑人形象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当黑人艺术家们开始争取社会地位和文化独立时,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成了自我独立、自我尊重和民族自信的独特魅力。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社会的其他阶层也开始改变他们对待黑人们的态度。因此,虽然哈莱姆文艺复兴是一个短暂的运动,但它对于美国艺术和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从更广义的视角来看,包括当代中国在内的当下全球化语境中,实际上都面临文化中“一体化”与“多元化”的关系问题。而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艺术也为这一问题的探讨提供了一个参考个案。本文首先从地点、传播途径和主题叁个维度全面立体地梳理了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试图对这场运动建立起一个立体宏观的认识,以求更加清晰、准确地把握住该时期黑人美术的本质;其次,分析了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自我种族身份认同和自我种族文化的重新解读与构建,通过剖析种族自觉的精神实质,再结合种族自觉的发生原由,揭示了这场运动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最后结合具体作品对种族意识觉醒的表现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析,分别从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黑人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位置变化、主题内容变化及非洲文化元素的应用等方面入手,证实了种族觉醒对黑人美术作品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28)

李明洁[8](2018)在《东哈莱姆的见与证:曼哈顿的精神与玫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在冬天的"东哈莱姆"住下,在五条大道和四十多条街巷的阡陌里,包裹严实地逛荡了叁个月。每个"扫街"回来的傍晚,从纽约地铁6号线110街站台出到地面,我总遇到把在出口问行人讨要一美元的那个中年妇女,对面街口常在的是一个拄着拐杖要咖啡钱的白胡子男人。他们的背后,杂货店门上显眼的位置贴着"接受电子福利转账(EBT accepted,作者注:困难群体在美国"食物保障计划"支持下可以通过福利卡转账获得免费食物)"几个大字,熟食店晃眼的灯泡照在一列列炸鸡腿上,面包店里的杯形蛋糕装饰着过分艳丽的奶油。在肤色暗沉操着西班牙语的人流里,我总会莫名的想起七十年前的加缪。和他一样,我只是个"局外人",游弋在这座岛屿上恐怕仍旧"最暗淡无光的地方"。(本文来源于《航空港》期刊2018年02期)

危梦雨[9](2018)在《论黑人知识分子在追求“哈莱姆文艺复兴”政治诉求中的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在美国纽约哈莱姆兴起,它不仅表现出非裔美国人在文学和艺术等领域中史无前例的创造力,同时也反映出非裔美国人文学和艺术的繁荣,而这场运动也在当今美国学术界被誉为二十世纪非裔美国文学和艺术中最具有意义的事件之一。然而,除了其文学艺术成就之外,哈莱姆文艺复兴也是以杜波伊斯,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约翰·洛克,查尔士·约翰逊等为主要代表的黑人知识分子试图为消除种族歧视,追求种族平等,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进行的一次新尝试。本文依托哈莱姆文艺复兴相关研究成果,提炼并分析了黑人知识分子在追求平等自由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从叁个维度对黑人知识分子在哈莱姆文艺复兴中扮演的角色做出了详细的阐述。除去序言和结论,本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通过分析黑人知识分子在危机和机遇等主要期刊上发表言语抗议,促进反私刑法案通过以及反对种族隔离等行为,提炼出黑人知识分子为消除种族歧视所扮演的战士角色,第二章从黑人知识分子肯定非裔美国人的种族特性,树立非裔美国人的新形象出发,提炼出黑人知识分子为唤起非裔美国人种族自豪感以追求种族平等所扮演的防御者角色,第叁章分析了黑人知识分子为促进黑白作家间的合作以及改善黑白种族关系等行为,提炼出黑人知识分子为帮助非裔美国人积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所扮演了助推者角色。总的来说,本文发现黑人知识分子从激进抗议的战士转向自助自救的防御者和促进者,所扮演角色的转变说明黑人知识分子为实现以平等受尊重的姿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目标进行了不断的尝试。黑人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抗议种族歧视,提升种族自豪感以唤起非裔美国人的平等意识,改变白人眼中传统黑人的形象,以此赢得白人的尊重,为最终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实现种族平等铺平道路。(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4-01)

梁晓晓[10](2017)在《哈莱姆社区保护性更新对我国旧城改造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旧城改造历程迎来高峰期。我国旧城更新过程中大都采用"拆除—重建"的方式,引入土地市场机制,带来了旧城绅士化运动,旧城绅士化带来了良好的物质环境,但原住民的贫困状况并没有改善,还可能使低收入的原住民外迁到邻近地区或城市郊区。而欧美国家的旧城改造的经历了贫民窟清除—邻里重建—社区重塑叁个阶段,实践经验十分丰富。其中,纽约的哈莱姆社区占地广阔、人口密集、低收入人口构成居民主体等方面,都与我国大多数城市旧城的情况较为相似。在哈莱姆区绅士化过程中,纽约政府把旧城的社区更新方式从拆除重建和原住民搬迁转变为对传统社区的保护性有机更新,采取政府引导,多方合作的方式,对旧房屋进行必要的房屋修缮,维持原有的邻里关系,保护原有的社区文化,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切身利益问题,因而,哈莱姆式的绅士化发展的先进经验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本文基于我国旧城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绅士化现象所带来现实的发展困境、社会问题和阶层分离问题,选取同是人口稠密、社会分层严重的哈莱姆社区,通过对其绅士化改造进程的探讨,实证研究并探讨其城市空间绅士化运动背后的动因、运行机制,并思考如何借鉴其先进经验来加以改进我们的城市治理与更新方式。(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7-11-18)

哈莱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都市生活构成了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非裔女性小说的"风景线",其中极具女性性别特征的美妆消费、美妆仪式展现了黑白文化在都市空间的互动与融合,美妆书写蕴含着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小说致力于塑造新黑人女性形象的创作动机。主流社会的大众消费文化和非裔女性塑造城市化新形象的美妆需求一起推动了非裔美妆文化的产生,广告则为它的迅猛发展起到了重要宣传作用。非裔美妆文化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非裔女性迎合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时代潮流,开启了主动参与时尚文化生产之路,美妆呈现的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符合主流社会期待,为她们提供了更好的就业、社交、婚姻等生存机遇;另一方面,非裔社区流行的美妆文化明显呈现出"以白为美"的白人审美标准,形成了与"以黑为美"的黑人种族审美标准之间的冲突,造成了非裔女性的"黑人性"认同危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哈莱姆论文参考文献

[1].薛璇子.从《棉花来到哈莱姆》探析海姆斯笔下的荒诞叙事[J].外国语言文学.2019

[2].谢梅.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非裔女性小说中的非裔美妆文化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9

[3].杨松.哈莱姆文艺复兴与兰斯顿·休斯[J].北方文学.2019

[4].李明洁.纽约东哈莱姆墙画与社区的自传体记忆——叙事认同与社会记忆的类型刍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张永超.以《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为例浅析哈莱姆时期黑人女性新形象[J].智库时代.2018

[6].谢梅.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非裔女性小说家研究综述[J].华中学术.2018

[7].王宓.种族自觉: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美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8

[8].李明洁.东哈莱姆的见与证:曼哈顿的精神与玫瑰[J].航空港.2018

[9].危梦雨.论黑人知识分子在追求“哈莱姆文艺复兴”政治诉求中的角色[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10].梁晓晓.哈莱姆社区保护性更新对我国旧城改造的启示[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7

标签:;  ;  ;  ;  

哈莱姆论文-薛璇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