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技术教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学,理论,改变
信息技术教育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政涛,罗艺[1](2019)在《面对信息技术,教育学理论何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信息技术与教育学理论"关系的探讨,需要进行双向式追问:对于教育学理论,信息技术改变了什么?对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理论可以做些什么?信息技术带给教育学理论的改变,在浅层的意义上,表现为形成了多元化的存在方式、多维化的表述方式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在深层的意义上,表现为带来了新的"价值尺度",拓展了原有的"理论边界",生成了新的理论生产机制和改变了理论主体的生存方式。反过来,教育学理论可以提供"理论""原理",通过回到"概念原点""价值原点"和"思维方式原点"等方式,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承担责任、做出贡献,从而有所作为。(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陶佳[2](2016)在《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评《信息技术教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早接触"信息技术"是源于小学阶段的"微机课",当时所用的教科书名就是《信息技术》,所用的Windows 98还局限于发送电子邮件这类简易操作方式。随着微软Windows的不断升级,其可供使用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愈加强大。发展至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趋向于信息化、数据化,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传播成本也得以降低,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使现代人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因此,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应体(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6年12期)
程全洲,程宁[3](2011)在《信息技术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是以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1+1"的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具体讲授方法.(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王素坤[4](2010)在《“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助学支架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理念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过程,对教师的助学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助学支架的合理应用则是教师助学技能的集中体现。本文论述了笔者尝试在理论课堂上引入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设计多样化的助学支架来达到助学的目的。实践证明助学支架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期望通过笔者的教育实践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应用助学支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助学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教育》期刊2010年07期)
李靖,邹策千,朱丽波[5](2009)在《“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是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但学生对本门课程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尝试在此门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兴趣、人际互动、科学研究、问题解决、信息整合方面得到提高,为后期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教育》期刊2009年04期)
李靖[6](2008)在《《信息技术教育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将研究性学习明确规定为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从此研究性学习倍受教育界专家、学者的青睐和关注。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作为培养教师“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性学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依据,为设计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第四部分对《信息技术教育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给出具体的实施过程,并对实践效果从定质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第五部分总结本课题研究情况。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教育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项目为依托,首次对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进行尝试研究性学习,得出适合《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教育专业学生中进行实施。经实践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人际互动,提高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从而有利于后期教育实习的开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8-04-15)
刘福德,杨燕,郑楠楠[7](2007)在《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模块化”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模块化"思想引入研究生《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实践,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和研究生教学特点.提出了课程模块化设计与划分的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流程。(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2007年11期)
李靖,邹策千[8](2007)在《基于wiki的协作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教育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Wiki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知识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协作式教学策略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策略,也是目前较流行的教学策略之一。笔者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的特点,尝试将其应用到信息技术教育学中。(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司小玲,邹策千[9](2005)在《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互动式的现代教学方法是目前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尝试性地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实践表明是非常成功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5年09期)
张震,宋万干[10](2004)在《《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改革和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学》的课程性质和地位作了详细地分析和讨论.为培养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必须从把握学科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善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模拟教学环境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入手,并对每一方面进行了较详尽地研究.(本文来源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信息技术教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最早接触"信息技术"是源于小学阶段的"微机课",当时所用的教科书名就是《信息技术》,所用的Windows 98还局限于发送电子邮件这类简易操作方式。随着微软Windows的不断升级,其可供使用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愈加强大。发展至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趋向于信息化、数据化,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传播成本也得以降低,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使现代人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因此,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应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政涛,罗艺.面对信息技术,教育学理论何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2].陶佳.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评《信息技术教育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6
[3].程全洲,程宁.信息技术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4].王素坤.“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助学支架的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0
[5].李靖,邹策千,朱丽波.“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
[6].李靖.《信息技术教育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7].刘福德,杨燕,郑楠楠.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模块化”设计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
[8].李靖,邹策千.基于wiki的协作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教育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9].司小玲,邹策千.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
[10].张震,宋万干.《信息技术教育学》课程改革和建设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