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楔形夹片式锚具,有限元模拟,静载试验,极限张拉力
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论文文献综述
陈红川[1](2018)在《预应力碳纤维板楔形夹片式锚具受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具有抗腐蚀性强、抗拉强度大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作为一种主动加固方法,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以预应力夹片式锚具和预应力波形锚具为基础,并对其工作原理及受力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针对10cm宽碳纤维板的楔形夹片式锚具,并对其受力特性进行有限元模拟及静力张拉试验研究,主要内容有:(1)对国内外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进行调研,总结国内外现有锚具的样式,并对比分析夹片式锚具和波形锚具的工作原理、受力情况及工作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楔形夹片式锚具的关键尺寸。设计锚具的锚固长度为200mm,锚杯厚度为70mm,叁种夹片厚度分别为6.15mm、8.15mm、10.15mm;(2)运用ansys软件模拟了预应力碳纤维板楔形夹片式锚具在预紧阶段和张拉阶段的受力过程,分析锚具整体和楔形夹片的变形及受力情况。模型中采用面——面接触方式模拟锚杯与夹片、夹片与碳纤维板之间的接触,并将碳纤维板与锚具楔形夹片视为一体。理论结果表面:锚具中部的向上变形最大,并由锚具尾端向前端递减;锚具尾端区域的等效应力最大;(3)预应力碳纤维板楔形夹片式锚具的静载张拉试验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楔形夹片式锚具静载试验的试验内容、设备、测点布置方法以及试验加载制度。进行锚具静载试验,测试锚具楔形夹片厚度对锚具极限张拉力的影响。由试验可知:XMJ10-3组的试验结果较为良好,锚具的极限张拉力达到380.3KN,锚固效率为79.2%。试验结果表明:锚具夹片需要具有一定的刚度才能夹持住碳纤维板,提高锚具的极限张拉力,减少因碳纤维板滑移造成的预应力损失。(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万世成,黄侨[2](2017)在《钢梁预应力碳纤维板新型张拉锚具的设计和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现有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技术,对目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予以分析。通过概念设计,提出了一套针对钢梁及钢-混凝土组合梁加固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详细设计计算,研究锚固体系各个部件的构造和功能。结合叁维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给出了锚具的空间应力和变形情况,检验锚具在碳纤维板张拉至破坏下的强度和稳定性。最后对该套锚固体系的优点和张拉工艺作了阐述。(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7年12期)
廖阳[3](2017)在《预应力碳纤维板楔形夹片式锚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复合增强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FRP)加固技术是当今土木工程领域内相对来说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数碳纤维复合增强塑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加固技术的应用。相较于其他方式的加固技术,运用预应力碳纤维材料的加固技术在实际工程加固中优势更加显着,而对碳纤维材料的张拉端、固定端进行充分的锚固是预应力得以施加的首要前提,由此可见对预应力碳纤维材料的锚具进行研究开发显得特别重要。虽然现阶段已有很多形式的FRP材料锚具,但是由于碳纤维板材预应力加固技术起步相对比较晚,针对碳纤维板材的锚具样式相对比较少,多数是适用于碳纤维筋的锚具。本文以目前研究较多的碳纤维材料夹片式锚具和波形齿夹具锚为基础,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楔形夹片式锚具,针对楔形夹片式锚具的多个重要参数进行静力张拉试验对比研究,主要内容有:(1)对国内外有关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的研究现状和产品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锚固性能及其构造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充分利用夹片式锚具和波形齿夹具锚的优点,对其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碳纤维板楔形夹片式锚具;(2)对碳纤维板锚具的锚固机理及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分析;(3)预应力碳纤维板楔形夹片式锚具静力张拉试验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楔形夹片式锚具静载试验的试验内容、设备、测点布置方法以及试验加载制度,并对影响锚具锚固性能的材料、夹片夹持面波形、夹片厚度叁个参数设置对比试验及对照组;(4)针对影响预应力碳纤维板楔形夹片式锚具锚固性能的叁个参数进行静载试验,对比分析材料、夹片夹持面波形、夹片厚度叁个参数对锚固性能的影响情况,并对叁个参数进行比选,得出最佳的锚具形式。(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2)
赵少伟,欧高龙,李春明,刘福鑫[4](2015)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张拉锚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加固锚具的实用性,利用自行研发的一套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装置,对施加了极限抗拉强度25%预应力的混凝土梁进行张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锚固装置在张拉阶段存在16.3kN阻力损失;在张拉装置放张阶段预应力损失10.1 MPa;而在拧紧锚固板阶段由于波形板的咬合作用,预应力得到比较大的补强;试验过程中碳纤维板未出现滑移,锚固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庞忠华,陆绍辉[5](2015)在《OVM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及其静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OVM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桥梁加固方式,锚具作为其中的关键部件,其锚固性能直接影响到体系的安全性。经大量试验的验证,证明其锚固效率系数极高,满足碳纤维板的张拉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预应力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邵炼[6](2015)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作为一种主动加固方法,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同时,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的优势明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内关于预应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是保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效果的一项关键环节,通过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展开深入的研究,设计和优化出一款安全的、适用的、稳定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可以有效地推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展开研究:(1)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的锚固原理;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锚固过程中预紧组装阶段的受力分析、预紧卸载阶段的受力分析以及张拉锚固阶段的受力分析;预应力碳纤维夹片式锚具中锚板和楔形夹片的尺寸设计研究。(2)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适用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组装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组装件整体、锚板、楔形夹片以及碳纤维板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组装件在锚固状态下各部分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3)研究利用性价比更优的球墨铸铁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40Cr制造锚板;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的倾角角度差进行优化,确定最合适的角度差;优化楔形夹片的顶面形式,将楔形夹片的顶面形式由平面形式优化为弧面形式。通过以上研究工作可以有助于理解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的工作机理和受力特点,为设计和优化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的锚固效率,有效地促进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大学》期刊2015-06-10)
雷礼华[7](2015)在《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锚固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板是一种弹性材料,直到破坏仍然保持弹性,因此,碳纤维板在受力前的任何偏差,都会导致碳纤维板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不均匀受力。先达到极限应变的一侧会先破坏,从而使碳纤维板的试验张拉强度降低。合理的锚具能使碳纤维板充分发挥其抗拉能力,使桥梁加固的效果更加显着和安全。本文通过试验研究3组锚固形式下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过程中受力情况,分析碳纤维板受力过程和锚具性能,比选出合理的锚具和锚固方式。(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5年03期)
邓朗妮,姬帅,张鹏,余天文,杨宝栋[8](2014)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摩阻锚固原理,设计并研究了一种用于加固钢结构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结合实际施工过程确定理论分析过程,进而拟定锚具的关键尺寸,提出设计过程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受力分析、有限元模拟及试验研究表明,该锚具设计理论合理、施工方便,其成果能为钢结构加固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4年11期)
吴志平,俞志杰,娄亮,赵海东,张田田[9](2013)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平板锚具锚固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平板锚具锚固性能、应力损失、钢板厚度及法向预紧力对锚固性能的影响.方法 8次对2种不同类型的共计21幅碳纤维板平板锚具设计,并进行施加预应力、锚具锚固性能试验.结果 21幅锚具试件施加的法向预紧力为375~935 kN;施加的最大拉力为95.47~203.19 kN,碳纤维板滑移量为0.694~3.591 mm;碳纤维板应变损失率为2.5%~11.6%.结论撕开包裹碳纤维板的外面一层碳纤维布,可以提供185 kN以上的锚固能力,达到碳纤维板撕裂拉断的锚固效果.锚板厚度建议采用12~16 mm的钢板,锚具的法向预紧力在600~800 kN时锚固效果最佳,由于锚具的变形及碳纤维板的回缩引起的应力损失建议取为张拉控制应力的6.3%.(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吴善能,韩仁宽[10](2013)在《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应用中,合理可靠的碳纤维板锚具是其中一个关键部分。通过对7种不同锚固措施的碳纤维板锚具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碳纤维板锚具锚固效果的因素,研制出一种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的碳纤维板锚具。(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3年01期)
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现有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技术,对目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予以分析。通过概念设计,提出了一套针对钢梁及钢-混凝土组合梁加固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详细设计计算,研究锚固体系各个部件的构造和功能。结合叁维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给出了锚具的空间应力和变形情况,检验锚具在碳纤维板张拉至破坏下的强度和稳定性。最后对该套锚固体系的优点和张拉工艺作了阐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论文参考文献
[1].陈红川.预应力碳纤维板楔形夹片式锚具受力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2].万世成,黄侨.钢梁预应力碳纤维板新型张拉锚具的设计和数值分析[J].工业建筑.2017
[3].廖阳.预应力碳纤维板楔形夹片式锚具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4].赵少伟,欧高龙,李春明,刘福鑫.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张拉锚具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庞忠华,陆绍辉.OVM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及其静载试验研究[J].预应力技术.2015
[6].邵炼.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的设计与优化[D].广西科技大学.2015
[7].雷礼华.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锚固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材.2015
[8].邓朗妮,姬帅,张鹏,余天文,杨宝栋.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设计与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4
[9].吴志平,俞志杰,娄亮,赵海东,张田田.预应力碳纤维板平板锚具锚固性能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吴善能,韩仁宽.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