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雪征解析联想业绩(论文文献综述)
马红伟[1](2017)在《企业转型中的高管团队角色变迁及其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以联想、IBM和惠普为例》文中指出企业创新在国家经济转型中担负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受国内外复杂发展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近年来进入平台整理阶段,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将担负关键角色。因而,剖析典型、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总结适合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某些规律,指导中国后发企业转型升级显得非常迫切和有意义。从创业到现在,联想生命周期相对完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转型升级的烙印比较明显,而且它成功地实现了国际化,圆满地完成了高管团队接续计划,将其与同行业的IBM、惠普等进行比较能够凸显中国企业管理的某些特色。鉴于此,本文认为其创新发展经验可供其他企业管理者学习、借鉴。高管团队角色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影响效应成为关注的重点。相关研究发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的认知和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确管理者在特定时期的角色定位,研究角色所表现出的行为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作用是解析企业创新发展机制的一个重要视角。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下,“经理人”组成的高管团队因其成员在年龄、性别、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使其通过互动交流后所做出的集体决策更具科学性,高管团队角色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联想的柳传志、杨元庆,海尔的张瑞敏、杨绵绵,华为的任正非、孙亚芳,阿里的马云、蔡崇信等核心团队,对高管团队角色展开研究极具价值。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析现象背后的复杂机制。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法,以高管团队角色为逻辑起点,综合过往企业创新研究领域的各视角构建起企业转型发展的机制模型,提出相关研究命题,基于联想的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构建因果图梳理企业事件发展脉络,并将联想高管团队角色的影响作用与IBM和惠普作对比。发现联想在整个转型历程中高管团队角色类型经历了领导者、联络者、规划师、资源分配者、救火队员、企业家、谈判者、发言人等的变迁,外部动态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通过高管团队认知影响高管团队对动态环境信息的筛选、加工,进而影响高管团队角色行为的展现。高管团队通过内部互动后会表现出相对一致的集体行为,管理行为推动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和落实,诱发企业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和运作模式等的调整,推动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实现方式的变革,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创新发展之间又保持着良性的耦合互动。高管团队角色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可有益地指导企业管理实践。在高管团队的构建方面,高管团队成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明确特定时期的角色定位,明晰职能角色规范,把握关键角色;高管团队成员的遴选要注重团队整体角色的互补,兼顾内部提升和外部选拔两种途径;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搭建层次鲜明的人才梯队,稳步推进企业高管团队接续计划。在高管团队的运作方面,高管团队要善于将动态环境下的企业事件转化成熟知的战略管理问题,通过团队领导行为推动战略决策的制定与落实;高管团队要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转型中的作用,积极营造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创新耦合互动的有利条件。
孙华鹏[2](2016)在《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脚步不断加快,跨国并购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和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之一,并成为了理论界重点关注的对象。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由于中西方企业所处的宏观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微观公司治理环境、技术环境都不相同,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所具有的特征与西方企业相比差异较大。目前学术界缺少完整的理论模型对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进行深入的学术性描述及理论解释,中国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时有什么样的特征?与西方企业的跨国并购特征相比较有何异质性特征,这些异质性特征的生成机理是什么?为了回答以上问题,论文以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全过程为研究对象,首先将并购过程划分为驱动、交易和整合三个阶段,之后通过各个阶段具体案例的描述、分析、挖掘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不同过程阶段的特征,并将不同阶段的特征与欧美发达企业跨国并购同阶段特征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析出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异质性特征。依靠不确定性规避理论为研究框架对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驱动、交易、整合阶段所表现出的异质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迭代研究的方式阐释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的生成机理,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构建相应的并购阶段理论模型并析出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模型。构建完整的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模型是论文研究的重点。论文使用理论迭代的研究方式,将初步分析所得的异质性特征产生原因放入中国特殊情境下进行二次理论迭代,具体过程是论文首先基于跨国并购的各个关键过程进行案例筛选,在各个过程中基于经典案例进行过程阶段的特征总结,在案例研究以及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的分别识别出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驱动、交易、整合的特征以及异质性特征并初步分析异质性特征产生的原因,之后使用国家文化模型下的不确定规避理论为框架工具对研究所得的异质性驱动、交易、整合特征所产生的机理进行二次理论迭代,剖析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与中国情境下的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根据各个阶段的异质性特征研究结论分别构建了无形资源导向型跨国并购驱动特征模型,经验导向型跨国并购交易特征模型,能力缺乏型跨国并购整合特征模型,通过对三阶段模型的凝练总结,最后得出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模型。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是当中国民营企业最为擅长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时,弱不确定性规避文化影响下的民营企业选择在陌生环境中更容易规避风险的跨国并购方式来寻求用于国际经营的资源来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但在缺乏并购经验和整合能力的条件下,处于弱不确定性规避文化影响下的民营企业选择与自身具有合作关系和经验的中介来帮助完成并购交易和整合,并在整合过程中容忍整合的模糊性与非结构性以避免在陌生的国际经营环境中冒险从而保证获得被并购企业的资源。
蔡广力[3](2014)在《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研究 ——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为例》文中指出并购是企业对外扩张、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企业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实质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的优化配置,企业并购事件的发生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购行为发生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息息相关的,并购的成败则对企业战略的推行与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不仅仅局限在谈判过程中协议是否达成一致,更重要的是要在并购后及时、有效的完成整合,企业并购失败的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并购后的整合不成功导致的。财务整合作为并购后整合的核心内容,对于企业集团并购后的发展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如何充分发挥财务协同效应、如何合理调配使用财务资源、如何规避财务风险、如何调整财务制度、如何提高财务管理能力都是财务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应加强对财务整合的重视和投入,做好财务整合前的审查、财务整合中的控制以及财务整合后的反馈调整工作,保证财务整合工作的成功。财务整合已经发展成为当前企业并购扩张后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对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当前中国市场中,并购现象比比皆是,推进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措施,实现财务整合目标,降低整合后的风险,提升财务体系的运作效率对于企业并购的成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规范研究法来研究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文章首先对有关并购以及整合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针对并购整合过程中的财务整合进行详细的探讨和说明,阐述了财务整合在整个并购整合中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方式实现公司并购后财务价值最大化、财务整合负面影响最小化。财务整合在整合过程中不是一个单一的链条,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有关财务整合的内容,要坚持的原则,整合的必要性以及最终的效果分析都需要严格规定和把控。在案例分析部分,选取了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案例,对联想的财务整合行为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联想的财务整合对于并购后新联想集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整合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整合效应在并购整合后开始体现,并进一步强化了联想集团的竞争力。同时文章基于案例分析,指出了我国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从案例中总结出财务整合的启示,对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提出注意事项和关键点,以保证企业财务整合科学合理进行。文章在结束语部分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建议企业在并购整合前后应有清晰的战略计划,在整合中应注意财务信息的保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对于整合效果要理性看待等,同时在结尾中也指出了自己在论文写作中的不足,希望能够有机会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加强研究的深度。
黄子微[4](2012)在《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组织变革策略研究 ——以联想集团为例》文中提出组织变革是组织管理实践的重要构成,也是提升组织绩效,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如今多变的世界环境中,科技进步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组织变革的重要性,学术界同事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要想保持竞争优势,提升组织绩效,组织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作出正确的组织调整,不断的与时俱进是社会进步给与企业发展提出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组织变革是企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企业保持快速增长达到组织经营目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通过对生命周期的理论进行分析总结,组织成长的动力就是在不断解决内部矛盾的过程中寻求突破与成长。组织的不同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特点和状态,这就要求在各个方面实施不同的变革策略,即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变革策略。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的研究,研究组织变革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复杂性,重点研究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对联想集团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变革进行相关实证研究,得出不同的组织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变革策略。本文对组织的生命周期模型进行分析之后,对组织各个生命周期阶段所具有的特征及通过组织变革给企业带来的效果来确定如何对企业进行生命周期变革,由此继续推动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通过组织的创新模式来寻求企业最优的成长模式。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联想集团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组织变革影响因素,进而总结出相应的组织变革策略,使得联想集团组织可以从内部自身管理方面寻找相对较优的企业成长模式。通过对联想集团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其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保持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竞争并取得优势。保证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对其组织变革过程和策略的再研究,将组织生命周期和组织变革的关系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为组织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变革及谋求更大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并通过对个案的探讨,为学术界和实业界所关心的组织生命周期和组织变革关系提出实证的参考依据,对于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蕊瑜[5](2011)在《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带给世界经济发展的创伤和机遇,我国企业掀起的海外并购浪潮,已渐被理性平息,但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aity Fund以前简称PE)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对我国金融格局的影响、法律体系的构建都提出了深刻的新思考。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究竟只是理想中的昙花一现还是有其未来成长壮大的现实土壤,笔者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寻找答案。至少,现实的情况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问题已经迫切向中国和国际PE发出融资和管理整合功能的现实需要。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进行了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后,概括并分析了目前国内本土PE以及国际PE在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及其评价。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章节内容、论证方法及观点和写作思路的创新之处。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基本理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PE的概念和PE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二部分阐述了PE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笔者从委托代理理论和法经济学角度阐述了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理论基础。首先从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委托代理关系角度,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方面提出化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以此论证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理论正当性。然后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论证通过法律制度规定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必要性,进一步揭示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理论正当性。因为“法律是适应利益调节的需要产生的,法律的变化和发展根源于利益关系的变化发展,归根结底根源于人们利益要求的变化和发展”。又从,第三章从实践角度,论证了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必要性和优势属性。实践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困境,结合PE的多元金融功能和其他作用可以有力援助和化解中国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从实践角度论证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必要性。如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遇到中外企业经营战略不相容、整合中职业管理人才和并购经验的缺乏、对并购目标企业当地情况缺乏了解、我国现有金融体系无法满足企业海外并购融资及整合需求、国外政府对国资背景企业的审查风险等问题,而PE的金融功能和作用正好可以对应解决、缓解这些现实问题如:PE在中国企业中的融资功能,风险管理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以及可以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地位知名度,产生协同效应、降低被并购方的防御抵抗心理,获得深层信息、降低决策风险,淡化国家色彩、降低政治风险等作用。第二章,阐述了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以及中国本土PE和国际PE两部分分析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现状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罗列了我国目前现有法律体系对PE相关问题的规定,其次,从PE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三个角度进行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最后,以联想收购IBM借力PE的实际案例,阐述PE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实际运用的情况。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从中国本土PE和国际PE两部分分析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PE参与海外并购的诸多法律问题如:法律地位不明确、PE的组织形式不够规范、中国PE参与海外并购投资主体限制过严、监管机制不健全等;第二部分提出国际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相关风险。第三章借助国外PE制度的先进经验,探讨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外经验借鉴及完善建议。在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完善建议部分提出五点建议:明确PE参与海外并购的法律定位;推进、完善扛杆收购、扩充PE投资主体;完善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有限合伙组织形式;完善PE参与海外并购的分类监管及行业自律;适度限制国际PE参与中国海外并购、防范相关风险。结论部分高度概括和提炼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成果。
孔玲玲[6](2010)在《横向并购的组织变革比较—以联想和惠普为例》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企业横向并购的实际案例中发生的组织变革进行分析,分别就各个组织要素的变动是否使企业价值实现增值为标准,进行时间维度的前后比较和不同企业的相互比较,获得企业管理实践中横向的组织变革的共性和个性的证据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回答了企业在横向并购的组织变革中正在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在社会调查和实践中了解到不少企业对并购的兴趣远远大于并购后的整合,具体运营时很难找到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能使用的组织变革方法。因此,本文通过对联想和惠普已有几年历史的并购案进行调研,以它们正在进行的组织变革为实际依据,通过从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上进行归纳比较,从而演绎出具有可行性的结论。并购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组织变革是并购发生的最显性的变化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它决定着收购企业对被收购企业的控制力,以及在未来运营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有效程度,因此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企业在实际并购活动中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组织变革方式,并且成功的并购案例中不同企业的组织变革有着共同的特点,值得我们对比分析。本文通过对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惠普收购康柏公司两个案例的比较,挖掘企业并购组织变革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两大收购案例的比较研究,本文得出结论:企业在横向并购中针对组织进行变革确实存在相似或相同的做法。同时,本文还给出了一般企业如何实行组织变革的态度、方向和方法,对如何缩短组织变革过程提出建议以帮助其他企业在运作并购时借鉴本文所比较的案例的经验和教训,灵活运用横向并购的组织变革的相关规律。
易楚君[7](2010)在《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对联想整合IBM PC部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民族企业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要求,但是我国企业企图通过并购实现国际化却屡屡在整合的过程中失败。文章选取联想集团这一典型案例从跨文化组织传播的角度对联想的并购案进行考察。论文首先对联想的案例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联想集团在并购后面临困境的原因,认为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第三章中详细分析了文化价值观因素对联想整合IBM PC部门的影响。首先,它导致了联想集团内部在纵向传播上的不协调。这削弱了上级指示的作用,使公司的执行力大大降低;同时还影响了信息的上行,使得员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难以传达到决策层,影响了组织应变决策制定的效率,甚至造成了决策失误。其次,它还导致了联想在横向传播上的不协调,破坏了联想内部的和睦,造成员工之间的不信任和疏远,导致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出现相互推诿、互不合作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联想了集团组织的运转效率。此外,联想与IBMPC部门合并之后海外市场份额不升反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联想集团那套与中国文化价值观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体系与海外市场的文化价值观差异过大,无法获得海外消费者的心理认同,影响了联想在海外市场上对外传播的效果。第四章对联想采取的文化整合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联想在应对文化价值观差异上存在的一些失误,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最后,文章结合联想的案例,指出了我国民族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凌梅玲[8](2007)在《性别视角下的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 ——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外学术界在董事会性别结构领域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我国尚少有经济学家研究董事会的性别结构。本文目的在于解析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性别结构,找寻女性董事在公司治理模式中的功能,将系统地讨论董事会结构中的性别比例分布情况,及董事会性别结构中有关指标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女性高层管理人员在公司治理中所作的贡献,并将实证分析董事会性别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统计法和实证分析法。本文论述关于高层女性领导与董事会性别的定性研究,分析西方学者提出的女性管理者难以突破的“玻璃天花板”现象,然后分析高层女性领导的一些特征与现状。本文将具体阐述中国女董事分布情况,全球女董事分布情况及特点并分析成因,本文也将论述国外女董事相关法律进程及意义、董事会性别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对此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还将对女董事分布的特点进行国际比较,以此更加深入地探讨董事会的性别分布特点。本文在对董事会性别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将对我国董事会性别结构的现状进行理论分析,指出我国公司女董事比例低的具体原因,包括社会学、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因素。而本文还将论述现化公司治理中的董事会也需要这样一种有女性参与的柔性的管理方式。本文将分析女董事的参与有利于增强董事会的亲和力与凝聚力,提出董事会需要柔性的治理方式,而适当的包含一定比例的女性董事的董事会将更适应这种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治理结构。笔者认为,由于董事会通常具有战略决策与监督管理的双向职能,因此,当董事会成员中女董事占到一定比例时,董事会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必然会考虑女董事所带来的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决策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本文也将提到性别因素在决策中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倾向,即性别角色的领导方式在公司决策中的可能占有一定的重要性。笔者还将主张把性别意识纳入公司战略发展决策及董事会入选制度以确保中国公司更具竞争力,这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的必要措施,也是适应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革、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国际化潮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重大举措。本文在选题上具有创新性,在国内经济学领域中,对于女性董事的研究开创了先河,为女性经济学的研究及董事会结构的研究同时提供新的视角。
李政[9](2005)在《带给中国的联想》文中研究指明2004年12月15日,联想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盛大的20周年庆典。庆典回顾了联想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但更重要的是,联想向世人宣告,一个国际化的联想开始了世纪之旅……
张茂生[10](2003)在《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财务能力的协调》文中研究表明无数企业成功和失败的事实证实了一个一般规律性的原则: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财务能力的高度协调已成为顺利实施企业战略的根本保证。当二者协调一致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得以发挥,财务能力能够支持和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和达成;当二者失调时,财务能力无法支持和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发挥甚至反而被弱化,企业战略无法得到实施,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稳定成长就化为泡影。自1990年由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后企业如何获取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发展至今主要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有三种:以Porter为代表的侧重于从企业外部市场结构进行分析的市场结构论;侧重于从资源的差异性来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论;侧重于从企业能力分工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力的能力论。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理论角度来讲,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能力体系,而财务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本的稀缺性和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企业财务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独特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点尤为重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许多韩、日等大型企业由于缺乏与其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相协调的企业财务能力而纷纷倒闭,破产。而连续数年名列世界500强榜首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凭借其与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高度协调的财务能力渡过多次经济危机,实现了多年的稳定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经济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企业已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尚存在诸多弊端:如过分注重企业有形资源的数量和规模而忽视各种资源转化为企业各种能力的速度和效率;或过分<WP=3>注重企业战略的规划和制定而忽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各构成要素-各种能力的培育和发展,结果造成“企业有战略无能力,或能力不足无法支持和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的尴尬局面;最令人担心的是我国企业长期偏重新产品和技术的投入,对企业财务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部分企业甚至从未认识到企业财务能力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基于上述现实情况,本文拟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中的能力论角度出发,在不忽略其它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的情况下,借助理论和实证分析来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能力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现实意义和实现途径。本文主要由前言、正文4章、参考文献和后记构成:前言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动机和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一章是主要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分为五个部分: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和文献回顾、定义、要素、特点和评价指标体系,知识经济下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形成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理论中的其它问题。此章是本文的基本理论部分之一。第二章企业财务能力理论部分包括以下内容:企业财务能力理论及组成内容,知识经济下企业财务能力的新趋势和新要求,现行财务体系对企业财务能力认识的局限性,财务能力的培育,形成和发展过程。此章也是本文的基本理论部分之一。第三章结合前两章内容着重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财务能力协调问题,运用本文前面部分的分析结论提出了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财务能力模型,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财务能力的协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二者协调的实现途径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第四章运用实证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联想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财务能力的协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分析结论和建议。本文案例选用的是中国IT业的标竿企业-联想集团,联想集团是中国的优秀公司,联想与世界级的戴尔电脑公司一样都没有核心技<WP=4>术,但却拥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它的成长历史都很短,世界PC产业潮涨潮落,中国PC产业长期处在国外强敌和国内厂商的混战之中,许多国内PC公司辉煌一时却都已成昨日黄花,唯有联想凭借其卓越的企业战略和不断增强的核心竞争力,在PC领域周旋多年屡屡获胜,在其发展的艰苦历程中,形成了对中国市场和民族消费观念的深刻洞察,同样也形成了可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将借助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财务能力协调相关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数据、资料针对分析构成联想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能力-财务能力的培育,形成和发展过程,它与联想核心竞争力的协调关系,二者的高度协调对联想企业战略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二、马雪征解析联想业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雪征解析联想业绩(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转型中的高管团队角色变迁及其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以联想、IBM和惠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重难点与可能创新之处 |
第四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回顾 |
第二节 高管团队角色的相关研究回顾 |
第三节 企业转型发展的相关研究回顾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命题 |
第一节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二节 研究命题的提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 |
第二节 关键构念的界定 |
第三节 数据分析方法 |
第四节 信度与效度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企业简介 |
第二节 案例企业转型路径分析 |
第六章 案例讨论 |
第一节 企业转型发展中高管团队角色的形成与演化分析 |
第二节 企业转型发展中高管团队角色对创新的影响分析 |
第三节 联想高管团队角色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与IBM、惠普对比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与管理启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 |
2.1.1 并购的概念界定 |
2.1.2 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 |
2.1.3 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与特点 |
2.2 关于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研究 |
2.2.1 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跨国并购理论 |
2.2.2 基于国家宏观视角的跨国并购理论 |
2.2.3 基于过程视角的跨国并购文献回顾 |
2.3 中国企业特征视角的跨国并购文献回顾 |
2.3.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文献 |
2.3.2 基于所有制视角的中国跨国并购特征对比研究 |
2.3.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特点研究的新发展 |
2.4 不确定性规避理论 |
2.4.1 国家文化维度模型 |
2.4.2 不确定性规避理论 |
2.4.3 中国学者对于不确定性规避理论的文献回顾 |
2.4.4 不确定性规避理论与中西方跨国并购的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2 研究数据获取 |
3.2.1 主案例数据获取 |
3.2.2 辅助案例数据获取 |
3.3 案例研究方法的选择 |
3.4 研究框架 |
3.4.1 跨国并购驱动阶段 |
3.4.2 跨国并购交易阶段 |
3.4.3 跨国并购整合阶段 |
3.4.4 不确定性规避理论与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 |
3.4.5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特征和异质性特征及生成机理研究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驱动阶段研究 |
4.1 跨国并购驱动阶段研究的问题提出 |
4.2 案例分析 |
4.2.1 联想并购IBM PCD的驱动过程分析 |
4.2.2 吉利并购Volvo Car的驱动过程分析 |
4.2.3 中联重科并购CIFA的驱动过程分析 |
4.3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驱动特征群 |
4.3.1 国际品牌 |
4.3.2 核心技术 |
4.3.3 市场份额 |
4.3.4 国际化经验 |
4.4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驱动特征分析 |
4.5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驱动特征模型 |
4.5.1 模型构建 |
4.5.2 模型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5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阶段研究 |
5.1 跨国并购交易阶段研究的问题提出 |
5.2 案例分析 |
5.2.1 并购交易启动阶段—战略顾问介入 |
5.2.2 并购交易发展阶段—投资银行的介入 |
5.2.3 并购交易深入阶段—财务中介的介入 |
5.2.4 并购交易完成阶段—公关中介的介入 |
5.3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交易特征群 |
5.3.1 联想跨国并购交易特征—并购中介的选择标准 |
5.3.2 联想跨国并购交易特征—交易网络 |
5.4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交易特征 |
5.5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交易特征生成机理 |
5.5.1 模型构建 |
5.5.2 模型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6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整合阶段研究 |
6.1 跨国并购整合阶段研究的问题提出 |
6.2 案例分析 |
6.2.1 初步整合 |
6.2.2 深度整合 |
6.2.3 危机整合 |
6.3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特征 |
6.3.1 整合的组织特征 |
6.3.2 整合的资源特征 |
6.3.3 整合的文化特征 |
6.4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整合特征 |
6.5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整合特征生成机理 |
6.5.1 模型构建 |
6.5.2 模型讨论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群 |
7.1.2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异质性特征群 |
7.1.3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模型 |
7.1.4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模型讨论 |
7.2 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研提纲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研究 ——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写作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写作框架 |
1.4 创新之处 |
2 财务整合的理论基础 |
2.1 系统论 |
2.2 耗散结构论 |
2.3 核心能力论 |
2.4 协同论 |
3 企业财务整合分析 |
3.1 企业财务整合的必要性 |
3.2 企业财务整合原则 |
3.3 企业财务整合内容 |
3.3.1 财务管理目标整合 |
3.3.2 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整合 |
3.3.3 会计核算活动整合 |
3.3.4 现金流转整合 |
3.3.5 资产负债管理整合 |
3.3.6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整合 |
3.4 企业财务整合模式分析 |
3.4.1 移植模式 |
3.4.2 融合模式 |
3.5 企业财务整合风险分析 |
3.5.1 财务管理机制风险 |
3.5.2 理财风险 |
3.5.3 财务行为人风险 |
4 联想并购 IBM PC 业务案例分析 |
4.1 并购概述 |
4.1.1 联想集团 |
4.1.2 IBM 公司 |
4.1.3 并购历程回顾 |
4.2 联想集团财务整合措施分析 |
4.2.1 统一财务目标、实现价值增值 |
4.2.2 完善制度规定、加强财务人员交流 |
4.2.3 调整会计核算系统、实现双方体系对接 |
4.2.4 提高现金流转速度和效率 |
4.2.5 改善资产结构、加强品牌整合 |
4.2.6 统一绩效考核标准,改进激励体系 |
4.3 联想集团财务整合特点分析 |
4.4 联想集团财务整合效果评价 |
4.4.1 成本费用降低,资产流转加速 |
4.4.2 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增强 |
4.4.3 风险管控提高,财务整合平稳过渡 |
4.4.4 财务协同效应凸显,企业核心能力得到巩固 |
5 基于案例分析对我国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思考 |
5.1 我国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 |
5.1.1 企业战略目标不明确,财务整合偏离企业发展方向 |
5.1.2 财务整合分立,整合中管理能力低下 |
5.1.3 急于求成,忽视财务整合风险,只看重短期的整合效应 |
5.2 联想并购案对我国企业财务整合启示 |
5.2.1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整合计划 |
5.2.2 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整合措施 |
5.2.3 加强风险防范,理性看待整合效果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组织变革策略研究 ——以联想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组织变革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1 组织变革相关研究综述 |
2.1.1 组织变革相关研究现状 |
2.1.2 组织变革研究简短评述 |
2.2 组织生命周期相关研究综述 |
2.2.1 企业生命周期进化论 |
2.2.2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论 |
2.2.3 企业生命周期归因论 |
2.2.4 企业生命周期对策论 |
第三章 联想集团案例分析 |
3.1 联想集团组织生命周期 |
3.2 联想集团组织变革过程 |
3.3 联想集团变革的主要体现 |
第四章 组织变革策略分析 |
4.1 初创期变革策略 |
4.2 成长期变革策略 |
4.3 成熟期变革策略 |
4.4 联想公司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理论 |
一、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特征 |
二、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理论基础 |
(一)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委托代理理论基础 |
(二)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法经济学理论基础 |
三、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必要性 |
(一)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遇到的困境需要借力私募股权基金 |
(二) 私募股权基金助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金融功能 |
(三) 私募股权基金助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其他作用 |
第二章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
(一)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立法现状 |
(二) 私募股权基金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现状 |
(三) 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实际运用 |
二、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存在法律问题 |
(一)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海外并购法律定位不明确 |
(二)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海外并购的投资主体限制过严 |
(三)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海外并购组织形式规定不明确 |
(四)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海外并购监管机制不健全 |
(五) 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问题 |
第三章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外经验借鉴及完善建议 |
一、加速《基金法》出台、明确私募股权基金法律定位 |
二、推进、完善扛杆收购、扩大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主体 |
三、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海外并购的有限合伙组织形式 |
四、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海外并购的分类监管及行业自律 |
(一)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海外并购监管模式的选择 |
(二) 明确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海外并购的监管主体 |
(三) 明确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海外并购的监管内容 |
(四) 重视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协会的建设和作用 |
五、适度限制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海外并购,防范相关风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6)横向并购的组织变革比较—以联想和惠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念、背景和意义 |
1.1.1 并购概念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前人研究成果 |
1.3.2 目前仍未解决的问题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案例说明 |
2.1 联想收购IBM 全球PC 业务案例 |
2.1.1 并购的发起 |
2.1.2 并购的条件 |
2.1.3 并购的过程 |
2.1.4 并购的结果 |
2.2 惠普收购康柏案例 |
2.2.1 并购的发起和条件 |
2.2.2 并购的过程 |
2.2.3 并购的结果 |
2.3 案例可比性综述 |
2.4 比较的标准 |
第三章 横向并购的治理结构变革比较 |
3.1 治理结构框架比较 |
3.1.1 一般企业治理结构及其基本框架 |
3.1.2 联想并购前后治理结构变化 |
3.1.3 惠普并购前后治理结构变化 |
3.1.4 治理结构变化比较 |
3.2 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职能的重塑 |
3.2.1 合并或分设的变化 |
3.2.2 领导职位人员的变动 |
3.2.3 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的变化比较 |
3.3 关于横向并购的治理结构变动的三点结论 |
3.3.1 进一步完善咨询董事会形式 |
3.3.2 横向并购与治理结构变化 |
3.3.3 保证收购方在新公司中的控制权 |
第四章 横向并购的组织架构变革比较 |
4.1 按职能划分的组织架构比较 |
4.1.1 联想职能结构的变化 |
4.1.2 惠普职能结构的变化 |
4.1.3 职能结构变化比较 |
4.2 按产品/服务划分的组织架构比较 |
4.2.1 联想的产品/服务结构变革 |
4.2.2 惠普的产品/服务结构变革 |
4.2.3 产品/服务结构变革比较 |
4.3 按区域划分的组织架构比较 |
4.3.1 联想的区域结构变革 |
4.3.2 惠普的区域结构变革 |
4.3.3 区域结构变革的比较 |
4.4 管理团队人员结构变动 |
4.4.1 联想管理团队合并过程 |
4.4.2 新惠普管理团队变动 |
4.4.3 管理团队人员结构变动的比较 |
4.5 关于横向并购的组织结构变革的几点结论 |
第五章 横向并购的组织变革比较总结 |
5.1 横向并购的组织变革的两个阶段 |
5.2 联想和惠普并购后组织变革综合比较 |
5.3 给其他企业横向并购组织变革的启示 |
5.3.1 对待组织变革的态度 |
5.3.2 制定组织变革的方向 |
5.3.3 实施组织变革的方法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重要结论 |
6.2 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HP2001 年董事会结构 |
附录B 联想并购前后总体组织结构图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7)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对联想整合IBM PC部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联想集团的发展状况及当前困境的原因分析 |
2.1 联想集团并购IBM PC部门的原因 |
2.2 联想集团对IBM PC部门的整合过程 |
2.3 联想集团合并后遭遇的困难 |
2.4 新联想集团遭遇困境的原因分析 |
2.5 小结 |
第3章 文化价值观因素对联想集团的影响 |
3.1 民族文化价值观 |
3.2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
3.3 文化价值观差异对联想集团的影响 |
3.3.1 对内部纵向传播的影响 |
3.3.2 对内部横向传播的影响 |
3.3.3 对对外传播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联想应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措施和建议 |
4.1 联想应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措施 |
4.1.1 应对外显文化差异的措施 |
4.1.2 对文化价值观进行整合 |
4.2 联想措施的不足之处及相应建议 |
4.2.1 联想措施的不足之处 |
4.2.2 对联想规避文化价值观因素不利影响的建议 |
4.3 危机过后联想仍需重视文化价值观因素 |
4.4 小结 |
第5章 联想案例对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启示 |
5.1 联想案例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
5.1.1 对企业并购前的启示 |
5.1.2 对企业整合阶段的启示 |
5.2 联想案例对我国政府的启示 |
5.3 小结 |
第6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性别视角下的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 ——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3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1.4 对国外研究成果的评价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 |
第二章 高层女性领导与董事会的性别结构解析 |
2.1 “玻璃天花板”现象 |
2.2 全球女董事或高级女性领导比例低的原因 |
2.3 高层女性管理的特征 |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性别结构的分类研究 |
3.1 本文的董事会性别结构主要研究内容 |
3.2 女性董事公司治理地位评价指标A_1 |
3.3 虚拟指标量化A_2 |
3.4 专业知识及规模构成体系A_3 |
第四章 董事会性别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
4.1 董事会中女性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
4.2 实证研究 |
4.3 董事长与总经理性别联合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经济学解释及建议 |
5.1 本文的结论 |
5.2 结论的解释 |
5.3 关于构建合理的董事会性别结构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部分原始数据表 |
附录二: 部分供参考的国外董事会性别结构已研究数据 |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9)带给中国的联想(论文提纲范文)
让人联想的并购 |
“中国世纪”的预言 |
联想的世纪棋局 |
联想家们 |
(10)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财务能力的协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回顾 |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 |
1.3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 |
1.4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二章 企业财务能力理论 |
2.1 企业财务能力及组成内容 |
2.2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能力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
2.3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对财务能力评价的局限性 |
2.4 企业财务能力的培育和发展过程 |
第三章 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财务能力的协调 |
3.1 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财务能力模型 |
3.2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财务能力协调的现状 |
3.3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财务能力实现协调的建议 |
第四章 联想集团核心竞争力与财务能力协调案例分析 |
4.1 联想集团基本面介绍 |
4.2 联想集团核心竞争力和财务能力协调的实证分析 |
4.3 案例分析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马雪征解析联想业绩(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转型中的高管团队角色变迁及其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以联想、IBM和惠普为例[D]. 马红伟. 南京工业大学, 2017(07)
- [2]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研究[D]. 孙华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8)
- [3]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研究 ——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为例[D]. 蔡广力. 河南大学, 2014(03)
- [4]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组织变革策略研究 ——以联想集团为例[D]. 黄子微.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5]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法律问题研究[D]. 杨蕊瑜. 中国政法大学, 2011(11)
- [6]横向并购的组织变革比较—以联想和惠普为例[D]. 孔玲玲. 北京工商大学, 2010(02)
- [7]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对联想整合IBM PC部门的影响[D]. 易楚君. 武汉理工大学, 2010(01)
- [8]性别视角下的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 ——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D]. 凌梅玲. 华南师范大学, 2007(02)
- [9]带给中国的联想[J]. 李政. 中关村, 2005(01)
- [10]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财务能力的协调[D]. 张茂生. 西南财经大学,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