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风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禹偁,角色意识,士大夫,诗人
诗风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培婧[1](2018)在《从文臣到“诗人”:王禹作冉孚的角色意识与诗风变化——以商州时期的诗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禹偁的诗歌创作在第一次遇贬之后发生了明显转变。在诗风变化的背后,王禹偁的角色意识和创作心态的变化是重要内因。王禹偁的角色心态由此前居于士人主流的文臣士大夫变为政治边缘地带的"诗人",他的"诗人"意识包括了政治上无可作为的处境,萧条凄苦的人生际遇,以诗歌为生涯寄托的全情投入与艺术追求。于是,王禹偁的诗歌创作由此前文臣士大夫千人一面式的泛咏闲情,变为专意于抒写个体情志和追求诗艺精进,他的诗歌亦由此脱离了白体闲适诗的平乏境地,迈入了更高的艺术境界。(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吴明霞[2](2017)在《透过常用意象的变化看穆旦晚年诗风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着名诗人,他诗歌中的意象变化反映了其风格的变化。可以归为叁点:一是指称代词范围缩小;二是常用意象中涉及历史、民族、社会的减少,个人抒情意象增多;叁是鲜明的对抗性意象重复出现。穆旦后期作品数量少,而且许多诗作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法找寻,但是仅存的20多首诗仍然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骞[3](2017)在《惠洪生平与诗风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惠洪一生可谓起伏不定,多彩亦多难。少年出家轻狂烂漫,成年被逐游历四方,中年荣辱反复沧海桑田,晚年正值靖康之变躬逢战乱。随着挫折的增多和对佛教认识的加深,他的自我身份认知也经历了由普通的文人士子而渐趋诗人与僧人合一的变化历程。独特的生平经历和前后不一致的自我身份认定导致他的诗歌的内容风格不断变化。其诗风年轻时俊逸轻艳,成年时豪放大气,中年时朴素坦易,晚年时老健从容。(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杨升[4](2016)在《杜甫蜀中经历与其诗风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甫晚年曾漂泊蜀地,这是他人生中最为不幸的时期,饱经战乱、颠沛流离。但以文学创作而言,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个人创作的顶峰。在蜀中尤其是在夔州,随着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转变,随着地域环境、生活内容的巨大变迁,杜甫创作过程中的审美心态、审美客体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创作风格上的多样化特征。(本文来源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温春燕,李建栋[5](2015)在《论庾信入长安后诗风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朝后期,以长安为中心的西部文学有了长足发展。由于政治中心在关中的重新确立以及北周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洛阳、邺下、江陵、建康的大批文士进入北周,极大地促进了长安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长安文学既含蕴着北朝文学之质实厚重,又吸纳了南朝文学之华美轻灵,终集南北文学之两长,独步一时,引领了时代文学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说,长安文学的这些成就与以庾信为代表的大批江左文士入北有关。庾信是当时名重江关的文士,在梁元帝承(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5年06期)
蓝师俊[6](2014)在《浅析王维前后期诗风的变化及其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作为唐代的一代宗师,其前期诗风趋于豪迈、轻快而后期诗风则转为空寂、恬淡,造成王维前后期诗风变化如此之大的最重要原因是王维前后期的信仰的变化,而导致王维前后期信仰变化的原因则是社会的巨变以及王维在任"伪官"后个人信仰发生危机,诗人价值观的重建。在人生的坎坷中,在释家的熏陶下,在山水的滋润下,王维的后期诗风逆转,再也没有了前期那种凌厉豪迈、朝气昂扬而是转向平和、恬淡、空寂、清幽,盛唐气象的那种朝气激昂在后期的诗歌中蜕变成平和、恬淡的诗风。(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4年02期)
李永贤[7](2012)在《从梁佩兰诗论看清初诗风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自中期以后,诗坛上各种流派蜂起,它们相互之间的争论辩驳,促进了诗歌理论的发展。但受偏执习气的影响,各种理论往往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随着清朝的建立,诗坛理性意识增强,反思明诗弊端成为一时风气。清初岭南诗人梁佩兰是岭南诗派与中原、江左诗派沟通的桥梁,从他的诗论中更容易看出明代诗风转变的线索。通过对梁佩兰诗论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探究清初诗风发展的状况。(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卢保侠[8](2009)在《严嵩生平及其诗风的变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嘉靖时期宰相严嵩虽被认为是一代奸佞,但同时也是一名诗人,其诗风形成和发展具有一条轨迹,循着这一轨迹,以他的诗歌发展变迁为研讨对象,探寻了他仕途出入的五个阶段对其诗歌内容和诗风产生的影响,从整体上对严诗在严嵩不同的人生阶段中所具有的价值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概括。(本文来源于《新余高专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李艺[9](2008)在《中晚唐诗风的变化与贾岛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盛唐诗歌像一座高峰,后继者难以逾越。中唐诗人另辟蹊径,以一种求变、求新的追求,受到人们的认可。就连幽燕之地的诗人贾岛,也成为这一潮流中的弄潮儿。贾岛是全力写个人生活天地新诗潮的代表诗人。贾岛长期困顿长安,他效法大历诗人,将自己生活中的日常事物作为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同时他又在竭力找出身边这些锁屑事物独具的审美情调;贾岛还有些诗写得奇寒僻,追求一种个性化的审美境界;他的诗还偶有佛禅思想介入。(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08年12期)
李剑锋[10](2008)在《军旅生活和军事思想对曹操诗文的影响——兼论建安诗风和士风变化的军事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曹操军旅生涯对其诗文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一是军旅生活成为直接的抒写对象,开启了后世军旅文学的先声。二是军旅生活激发了作家的豪情壮志,促进了建安主流诗风和建安风骨的形成。叁是影响了曹操和建安文人质朴的诗风和尚武的个性。曹操严明军纪的军事思想直接影响了其散文清峻的风格,其军事思想中"任自然势"、不拘常规的军事思想影响了其文章的通脱风格和建安的通脱士风。(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诗风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着名诗人,他诗歌中的意象变化反映了其风格的变化。可以归为叁点:一是指称代词范围缩小;二是常用意象中涉及历史、民族、社会的减少,个人抒情意象增多;叁是鲜明的对抗性意象重复出现。穆旦后期作品数量少,而且许多诗作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法找寻,但是仅存的20多首诗仍然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研究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风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培婧.从文臣到“诗人”:王禹作冉孚的角色意识与诗风变化——以商州时期的诗歌为例[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
[2].吴明霞.透过常用意象的变化看穆旦晚年诗风的转变[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
[3].王骞.惠洪生平与诗风变化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7
[4].杨升.杜甫蜀中经历与其诗风的变化[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5].温春燕,李建栋.论庾信入长安后诗风的变化[J].文艺评论.2015
[6].蓝师俊.浅析王维前后期诗风的变化及其原因[J].黑河学刊.2014
[7].李永贤.从梁佩兰诗论看清初诗风的变化[J].河南社会科学.2012
[8].卢保侠.严嵩生平及其诗风的变化发展[J].新余高专学报.2009
[9].李艺.中晚唐诗风的变化与贾岛诗歌创作[J].名作欣赏.2008
[10].李剑锋.军旅生活和军事思想对曹操诗文的影响——兼论建安诗风和士风变化的军事原因[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