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公正论文-石伟岩

公选公正论文-石伟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选公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领导干部,副科级,县级干部,选人用人机制

公选公正论文文献综述

石伟岩[1](2010)在《让公选在公平公正和阳光下进行》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事情一旦置于阳光透明之下,它就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就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审视,干部公选更是如此。打消社会疑虑、考生顾虑和家人焦虑,最好的做法就是公开、公正、公平,让干部公选置于阳光之下。    特殊的团队迎来特殊的“囚禁”    经过一个多月的(本文来源于《保定日报》期刊2010-11-05)

刘曙光[2](2010)在《公选实践的理论探讨——评《公选公正论——中国公开选拔制度的政治哲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开选拔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它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推行推广于90年代,发展成熟于近十年。二十多年来,公开选拔制度始终引领着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日益彰显出制度创新的生机与活力,被公认为是干部人事制度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改革。毋庸讳言,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0年20期)

李川[3](2010)在《叁大创新确保“选准用好”干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李川)昨天,通过笔试和资格复审的1300多名干部参加了本市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面试,分别角逐34个局级职位和249个处级职位。这次面试共设94个考点,局级职位考点设在天津财经大学新校区,处级职位考点设在有关系统、区县和单位。(本文来源于《天津日报》期刊2010-09-05)

张子云[4](2009)在《公选义务论——公选公正的道德基础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选义务是公选公正的主体内在担保,确保公选商谈的基本原则得以维护。参与公选工作的专家、公民、专职公选部门、政治领导四者,尽管在公选中承担不同的公选职责,但都应以公民的身份肩负起公选的道德义务,主要包括勇猛精进、承诺于心、公于公选。这叁项义务是他们进入公选领域的根本要求,也是由公选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共同支撑着公选公正的价值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张子云[5](2009)在《公选公正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是以共同事业为普遍中介的伦理共同体。和谐社会的伦理关系,是由和而不同与和则生物构成的一体二面的无支配关系。公民在和谐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成员资格,对和谐社会之共同事业享有平等的“共有”、“共享”、“共治”权利。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政府发挥元治理的作用,实施“好的治理”,建立卓越的领导班子,培养卓越的领导干部队伍,创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简称“IPSLC”)适应了这一需要。公选公正的主题是公选制度,其实质是一种配置公正,而非分配公正和配给公正;其目的在于领导者个体善与领导集体善,并通过公选制度本身的公正与公选制度运行的公正两个层面实现。“公开环境”是公选公正的始点,是公选之前设定的一种“初始境况”,是一种“理性事实”。环境的公开程度与公选公正的实现程度成正比。公选公开环境是一道公开、实在、共同的“阳光之幕”。阳光之幕是根据判断领导干部与公选领导岗位相匹配的理由设计的,它包括双重规定:其一,与公选相关的信息完全公开;其二,公选过程有组织地开放。阳光之幕包括事情意义、规范意义、事态意义上的客观环境,包括参与公选领导干部、专职公选人员、监督公选的公众动机意义上的主观环境,比罗尔斯的正义环境更加复杂。公选公正的基本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四个环节的公正:资格公正、竞优公正、考核公正、匹配公正。资格公正以选拔标准为依据。资格公正也就是资格平等,是在公选领导岗位所要求的最低选拔标准面前的人人平等,体现了机会平等的公选理念,而非向才能开放的前途的平等。它承认并尊重资质差异,同时又为资质的展示提供了自由的空间。竞优公正在于选拔出领导能力出类拔萃的领导干部。竞优环节的公正表现为公平,不仅是在规则面前竞争的形式公平,尤其是在公选岗位所要求的领导素质上的实质公平。竞优公平具有工具论和本体论双重意义,从而在制度上预期公选竞优的公平。但由于竞优制度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它与竞优公平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张力,需要考核公正来弥补。考核公正以群众公认为标准,不仅能够得到外部辩护,还能得到内部证明。群众评议应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领导干部进行公道评议。群众评议因自身动机,容易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需要优化群众评议的形式,强化单位对群众评议责任的承担。匹配公正应遵循各尽其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原则,做到人岗合宜。对于优秀入围人选,亦应予以其应得补偿,实现领导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公选公正的四个环节贯穿着叁大理念:复合平等、公选之善、公共理性。复合平等是公选公正作为配置公正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和非模式性的特点。复合平等意味着平等是公选各个环节共同的公正理念,但各个环节的公选公正又彼此相异。复合平等的根据不在公选制度之中,而存在于公选各个环节之中。公选公正的实现始终以公选善的理念为指导,并向着公选善的目标前行。公选善具有公共性、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特性。公选以“真”为“善”,或公选善的公共性在于“真”。真理性是对公选善的具体规定,包括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真理性的公选善具有价值性,既是一种目的价值也是一种工具价值,能判别公选领导干部与公选领导岗位匹配的合宜性。公选求“真”实现公选公正的价值目标,是所有公民运用公共理性的结果。公选中的公共理性主要使用公共证明和公共证伪的形式,为公选之“真”做正面论证和反面辩护。但公共理性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公共合理性进行补充。实现公选公正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制度。公选公正的制度不同于经验中的公选制度。公选公正的制度是一种共和结构,由专家、公民、专职公选部门、政治领导四大要素组成,体现着党管干部的原则和社会主义共和主义的精神,具有混合和均衡两大特征。公选公正的制度以民主商谈为主要活动模式。公选商谈分为实用商谈、伦理商谈和道德商谈叁种类型,根据两种不同程序进行。公选商谈的理想环境,由商谈程序原则和商谈论辨原则规范建构而成。公选商谈的顺利进行,需要专家、公民、专职公选部门的人员和政治领导履行作为公民的义务;在公选过程中,这些公民义务主要包括勇猛精进、承诺于心和公于公选叁个方面。公选公正的效应是公选公正制度运行效果的产物,包括公选公正的直接效应和公选公正的外溢效应。前者是相对于公选活动的效应,后者是相对于公选制度的效应。前者主要体现为领导岗位资源的配置。但公选制度是一种不完全程序公正,以致与公选公正形成张力。公选公正的直接效应的实现,关键是在公选的不完全程序中注入完全程序的因素,从而在公选制度与公选公正之间建立更具有因果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后者源于公选公正的溢出效应,即公选文化的发展和更高层次的潜在领导队伍的壮大。公选公正对公选对象的培育,将成为公选制度自我良性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只要公选制度从公选公正中获得持续创新的动力,只要公选制度从公选公正中获得共同治理的动力,我们就可以理性地预期,公选制度将成为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主体,成为人类历史上科学先进的选拔任用制度。(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9-05-01)

田建平[6](2008)在《公选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5月6日讯( 田建平)今天上午,全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工作领导组组长任泽民出席并讲话。任泽民指出,这次公开选拔工作是我省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08-05-07)

吴维强,张宝林[7](2008)在《对公选过程公正的理性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公选作为一种体现公开公平原则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为配强班子、选优干部、广揽人才开辟了新途径,日益成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进民主政(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刘宇[8](2005)在《叁项措施确保公选“公开公平公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的报名及资格审查已经结束。8月20日,此次公选的笔试将在太原进行。这次公开选拔的公正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近日,从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了解到,为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05-08-12)

仁民[9](2003)在《公选“不满意官员”能否确保公正?》一文中研究指出$F编者按:$E$T公选“不满意官员”是否合理?能否能成为一项公务人员政绩考核和任职资格的评价制度?请看本期观点。$E 新闻点击 泗阳县近日召开执法单位行风评议大(本文来源于《江苏经济报》期刊2003/02/24)

戴建强[10](2003)在《让公选真正公正起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开选拔已成为选任干部的主要方式之一,并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也要看到,公开选拔在某些环节上仍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这些并非公正因素的存在,使得公开选拔在一些地方并不名副其实。报考条件因人划线。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03年02期)

公选公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开选拔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它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推行推广于90年代,发展成熟于近十年。二十多年来,公开选拔制度始终引领着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日益彰显出制度创新的生机与活力,被公认为是干部人事制度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改革。毋庸讳言,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选公正论文参考文献

[1].石伟岩.让公选在公平公正和阳光下进行[N].保定日报.2010

[2].刘曙光.公选实践的理论探讨——评《公选公正论——中国公开选拔制度的政治哲学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0

[3].李川.叁大创新确保“选准用好”干部[N].天津日报.2010

[4].张子云.公选义务论——公选公正的道德基础探究[J].伦理学研究.2009

[5].张子云.公选公正论[D].湘潭大学.2009

[6].田建平.公选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N].山西日报.2008

[7].吴维强,张宝林.对公选过程公正的理性思考[J].领导科学.2008

[8].刘宇.叁项措施确保公选“公开公平公正”[N].山西日报.2005

[9].仁民.公选“不满意官员”能否确保公正?[N].江苏经济报.2003

[10].戴建强.让公选真正公正起来[J].领导科学.2003

标签:;  ;  ;  ;  

公选公正论文-石伟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